「沒錯,應該是秦王誕子了,現在秦國的兩顆帝星實在是太過于閃耀,而另外六國的帝星越來越黯淡無光了,秦國一統天下已是不可避免了,不出意外在二十年內其它的六國便會滅亡,而且這于這位新出現的帝星還有莫大的關聯。」
「說不定秦國以後的氣數會因這位帝星而改變,我們得提前開啟計劃與秦王接觸了。」東皇太一將自己的想法徐徐地說了出來。「」提前進行嗎?不再等幾年看看燕國的情況嗎?夜姬才剛剛與燕太子接觸,姬如千瀧不出幾年也要誕生了,這可關乎到蒼龍七宿的秘密。「」秦國可是一直信奉法家學說的,從商鞅在秦國推行變法以來,秦王一直都堅定不移地執行商君之法。「」秦國也因此而變得如此強大,這一點可是世人皆知的事,也正因這一點法家在秦國的地位已經到了根深蒂固了,我們陰陽家想要去代替法家實在是太過于困難了。」楚南公听到東皇太一的話並不怎麼贊同他的觀點。
「歷史的車輪是很難扭轉的,秦國統一其它六國已是大勢所趨,為了能夠更加容易地施行後續的計劃,我們必須得到秦王的信任才行,至于夜姬隨便讓一個替死鬼去代替她就行了,燕國對于我們來說除了是姬如千瀧的誕生地以外,沒有其它的任何價值。」
「月神你去秦國並用你的天象學獲得秦王的信任,你先在秦國站穩腳跟,後續我會派一些人接應你的,而且你要多關注、關注秦王新出生的兒子。」
「楚南公你就去一趟楚國吧!楚國項氏一族與蒼龍七宿有點關系,再加上過幾年就要誕生一顆霸星,你去看一看這項氏一族到底有什麼特殊之處。」東皇太一將這一次叫他們來的目的說了出來。
兩人應答了一聲後便離開了這間密室。五年後,秦王贏政正與諸大臣議事,隨著秦王的日益強大,再加上之前打敗了六國的聯軍,秦國統一六國的計劃也終于漸漸的提上了日程。
「扶陽公子請求入殿。」一道尖銳的聲音從宮殿外傳來。秦王贏政听到了殿外傳來的聲音不直覺地露出了笑容,可又立馬變回了面無表情的樣子。
雖然秦王贏政的笑容只是一閃而過,可還是被三個人靈敏地抓到了。兩人站在秦王贏政的兩邊,一人在大殿的下面,他們三人分別是月神、趙高與李斯,這三人都是在最近幾年以火箭般的速度提上來的,他們的能力也很讓秦王贏政放心。
他們三人也很清楚秦王贏政很喜歡這位扶陽公子,如果不出意外這位扶陽公子最後會成為秦國新的儲君。
因為在他們三人的眼中這位扶陽公子實在是太過于優秀與妖孽了,他分別給這三人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在其一歲之時便已開口說話了,並從此開始通讀百家之言,並有著超乎與常人的沉穩及睿智,在其它公子還在玩樂的時候他便開始了解政治,參與政治了,不過這其中肯定也是有秦王贏政的影子,要不然扶陽公子的這個年齡,再怎麼聰慧也不可能參與到這個地步。
而扶陽公子的表現也沒有令對他寄于厚望的秦王贏政感到失望,扶陽公子的許多意見在實行過後都取得了不小的收獲。
只見一個身高不足一米的孩童一步步地走到了大殿之上「參見王上。」一道稚女敕的聲音從其口中傳了出來。
這位扶陽公子不是別人就是來到秦時明月世界里的肖揚,肖揚這五年也實在是覺得過得蛋疼,一個成年人非要裝成一個什麼都不懂的孩童。
肖揚都覺得自己的智力快要下降一個檔次了,第一年肖揚跟本就什麼事都做不了,只好將心中已經記住的那兩道功法再推演幾遍,到後來肖揚實在是受不了了,才有了後面這四年不同與普通孩子的「妖孽」。
「有什麼事嗎?」。贏政看著最令自己放心的一個孩子問道。
「王上,關于譙縣的大致應對政策我已想好,這是具體的實施方案請王上過目。」肖揚從袖子內掏出了一條帛布。趙高見此趕緊下殿接過了肖揚手中的帛布,並迅速地來到了嬴政的面前。
「恩,方法不錯,寡人會應允對你的承諾讓你建府,組建府兵。」秦王嬴政在看到了帛布上的內容後點了點頭,同意了肖揚的想法並將事先的承諾兌現了。
「王上,兒臣還有一個不情之請希望王上能夠允許。」肖揚這一次來的目的地可不僅僅只是獲得一個建府、組建府兵的權利,肖揚一直都沒有忘記自己來秦時明月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突破到煉氣期成為真正的修士,要是一直都呆在咸陽宮內是永遠不可能突破的。
肖揚得出去見識更為廣闊的世界,去尋找能使自己突破的機緣,自己也實在不想呆在如此令人壓抑的咸陽宮內。
「你說吧!」嬴政將帛布放在了桌案之上,他又想知道扶陽想向自己求什麼事還用這種語氣。
「兒臣希望離開咸陽宮出去歷練一番,看一看民間的情況,希望王上能夠同意。」肖揚沒有任何的拐彎抹角,將自己想說的說了出來。
听到了肖揚的這句話,整個大殿都是一片嘩然,都小聲的議論了起來。
「這怎麼可以,扶陽公子雖說非同一般,可畢竟還是一個剛過五歲的孩童,怎能離開咸陽宮。」
「是啊!出了咸陽宮外扶陽公子的安全就跟本無法得到好的保護,恐有一些有狼子野心的人會對公子下毒手啊!」
「扶陽公子可是諸公子中的嫡公子,怎能以身犯險。」……
肖揚用眼角的余光看了一眼,發現這些議論的人都是官職並不大的官員,而剩下的一些高級官員都選擇保持了沉默,肖揚瞄了一眼後就也不太在意了。
秦王嬴政眼中也閃過了一絲不善,想想也對于情于理這件事也算是自己的家事,做為外臣就算你不同意也不要議論出來,就算你想要議論也要等散朝過後再議論。
第二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