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這樣的情況,周家瞬間出現潰敗的跡象。而先前被殺的四處潰逃的刺刃殺手們也是從四面八方圍攻上來,很快便殺的周家人節節敗退,但是後面的人還能逃命,被攔截在前面的周家子弟卻是沒有逃命的余地,除非是他們能在蘇秦騎兵的圍堵下沖出來。
周伯濤此時竟然是臉色蒼白,完全沒有先前的意氣風發。而且更不知道去如何指揮周家人拜托現在的困境。
「好了,可以出手了。不能真的讓周家潰敗。」
沐悠塵看到這里知道是自己人該出手的時候了,倘若周家一敗涂地,憑借沐悠塵等人自身的力量是不能威脅到刺刃組織的,周家扮演的角色其實是很重要的。
說話間,沐悠塵已經是飛身沖了上去。沐悠塵的舉動自然是讓顧溫羽和媚刃都爭先恐後的沖了上去,並且心有默契的一左一右的將沐悠塵拱衛起來。顧溫羽在沖過的時候,還稍稍的打量了一下媚刃,發現這個女子表情堅定決絕,顯然是把沐悠塵的性命看的比自己的性命還要重要。想到這一點,顧溫羽才發現自己好像從來沒有正視過這個女子,現在一看,心中頓感驚艷。
而那邊的媚刃也是感覺到顧溫羽的目光,雖然不知道小姐的這個大哥在想什麼,但是媚刃仍舊是對著顧溫羽使出一個心領神會的眼神。
而後,三個人帶著數百名顧家子弟以及雪冥宗弟子沖進被打得混亂的周家子弟當中。
沐悠塵腳下連踩,小小的身軀在周圍人不可思議的目光中騰空而起。距離沐悠塵最近的一個蘇秦騎兵還沒有反應過來就覺得自己脖頸一疼,便失去意識從馬背上墜落,重重的摔倒在地上。
兩個正在趕殺周家子弟的蘇秦騎兵頓時一愣,然後便凶惡的轉過頭來,揮舞著手中的長刀想要將沐悠塵砍成兩截,但是這個念頭剛剛升起,左右拱衛著沐悠塵的媚刃和顧溫羽早就是沖了上去,幾乎是同時將對方斬落,然後彼此又是對視一眼,似乎都明白對方在想什麼。
只是讓顧溫羽和媚刃哭笑不得的是,沐悠塵在他們對視的瞬間已經是沖到前面去擊殺其他的蘇秦騎兵,甚至是不少顧家子弟和雪冥宗弟子也超越了他們兩個。
看到這里,兩個人不再遲疑,齊齊的沖上正在四處砍殺的蘇秦騎兵。
結果令人瞠目結舌的一幕在潰逃的周家人面前發生了,原本趕殺他們的蘇秦騎兵此刻竟然是被他們的盟友趕殺,而且和他們先前被追殺的場景有所不同的是,蘇秦騎兵沒有一個逃跑的。
這樣的反差讓所有狼狽逃竄的周家子弟臉色通紅,而後這些先前的潰兵隨著沐悠塵等人沖殺了過去。
如此這般,形勢竟然是瞬間逆轉,原本已經潰敗的周家山呼海嘯的涌了上去,繼而後面的戰斗就可以想象其結果。
只是等沐悠塵全身滿是鮮血沖到刺刃組織的據點的時候,卻是發現這里已經是空無一人,顯然對方得到消息已經提前轉移離開。
不過這並不影響什麼,因為後來的戰損統計中,大部分的蘇秦鐵騎已經完全滅殺掉。刺刃組織也是損失將近兩千多人,隨處可見的尸體證明著雙方的損失都已經是極為的慘烈。
周伯濤的態度已經是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他再也不敢小覷自己的這個盟友。這些人數雖少,但卻個個精英,絕對不會發生一觸即潰的現象。
……
周家很快接管刺刃組織在馬鐵鎮的所有產業,但是為了能不給刺刃組織和蘇秦人任何的喘息機會。周伯濤在顧溫羽的建議下,很快向刺刃組織的總部所在城鎮發起最後的攻擊。
對于任何人來說,這都是決定他們命運的一戰。即便是沐悠塵,徐長生,顧瑾瑜他們這些人,這件事情的成敗也將一定程度上影響他們的命運。
周家子弟在幾經折損過後,從剛開始的上萬人,到現在只剩下不到七千,馬鐵鎮又留下上千人。因此周伯濤更加的依仗顧溫羽等人。
此時的刺刃組織其實也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接連的戰斗讓刺刃組織的外圍成員流失大半,組織的核心,內部成員折損大半。依仗的蘇秦騎兵又幾乎全滅,現在刺刃組織拼湊起來也只剩下不到八千人,從人數上看,卻是和周家實力相差無幾。
但是刺刃組織明顯知道自己是打不過周家,所以選擇龜縮在城鎮中。企圖依靠經營多年的據點負隅頑抗。
面對龜縮起來的敵人,周伯濤依舊是沒有太好的辦法,只能是選擇強攻。
但是刺刃組織所在的登雲鎮和青石鎮的規模相差無幾,周家人雖然數千,但是沒入其中後,還是如同泥牛入海,不見蹤跡。接下來周家便陷入苦戰當中,而且刺刃組織的高手也紛紛出馬,組織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頭,他們再不出手,日後誰來供養他們?
靈王級別的高手便是這場戰斗中的食物鏈存在,不過有沐悠塵在再加上周家的幾個靈王高手。在經過半日的苦苦掙扎後,刺刃組織的四個靈王高手兩個個戰死,兩個個輕傷逃命,周家的五個靈王高手也是戰死一個,重傷一個。
但勝利已經就在眼前,周波濤顧不得家族子弟的傷亡。不斷的下令強攻。
周家子弟雖多有抱怨,但是不得不繼續戰斗。
最終不到四千周家子弟將兩千多名刺刃殺手包圍在刺刃組織的總部據點中,雙方幾次交鋒後,因為損失實在太大,周伯濤才不得不選擇暫時停戰。
只是據點中的刺刃殺手們已經是池中的魚兒,籠中的鳥兒。周伯濤也不擔心這些人能長出翅膀飛走。
入夜,巨大的火把圓圈將刺刃組織的總部據點牢牢的封鎖住,從哪個方向看過去,都只覺得是無數人在等待著刺刃組織的人突圍。在這種強大的壓力下,刺刃組織的殺手們已經是接近崩潰……
本書首發于看書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