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是如此說著,但也許是容婉在昌平侯夫人面前過了臉,慕容玉嬈對她少有設防,因此才嘰嘰喳喳的同她說了好久,直到夕陽逐落,容婉答應明日會來,這才放她歸家。
容婉在昌平侯府好些時辰,回到府中之後便有些疲累,膳食也未用便收拾了一番去睡了。
等第二日清晨,容婉方才用過早膳,昌平侯府便遣了一個一個僕從過來相尋,生怕容婉食言不去一般,容婉無奈,遂帶著白瑤去了昌平侯府。
這次更是被慕容玉嬈強行留在府中用了午膳,不過是未到夕陽西下,容婉便提早回來了,只不過螢綠說孟生來過,見她不在府中又離去了。
想著孟生若有要緊事明日定會前來,她便在府中待著,一步也未踏出府去,連昌平侯府的邀約她也謝絕了,說趕日到府上再去賠罪。
果不其然,孟生果然來了。*
容婉依舊在外院迎的孟生,將他迎到前廳坐穩之後,這才開口,「孟郎昨日前來可是有事?」
孟生點點頭,蹙著眉頭看向容婉,有些愧疚道,「今年夏日極熱,汴京周圍多地發生蝗災,已有不滅之勢,陛下已命我隨戶部尚書前去救助災情,明日啟程,並不知何時回來。」
此一番,竟是要來告別的。
畢竟容婉如今在汴京無依無靠,而作為她的未婚夫婿,此時卻要出趟公差,不論如何,都是不太放心的。
不過顯然,容婉是不關心這個的。
一听多地發生蝗災,容婉便疑惑的問道,「怎麼這麼突然,多地竟一起發生蝗災?」
孟生搖搖頭,說起這些,語氣之中便帶些冷凝,「並非是突然,是地方官員對災情隱瞞不報,才致使蝗災的擴散。」
若說地方官員隱瞞不報,只是若是多地,怎會多地的官員都隱瞞不報?
孟生自然知道容婉心中想的什麼,不由得嘆了嘆,後而又道,「不是不報,是奏折上達天听之前,被壓下來了。」
想著此事,孟生不由得皺了眉頭,便與容婉說的多了些,「陛下這陣子痴迷于神仙之說,部分官員為投其所好,紛紛說神仙會將蝗災消滅,且說蝗蟲不吃糧食只喝水,又說蝗蟲莫名其妙的自相殘殺,說的多了,陛下便也信了。」
古代信佛,以至于自古至今都迷信于燒香拜佛能解決問題,聖上如此,不是沒有可能。
「若陛下被欺瞞,可如今怎地卻又要治理蝗災了?」容婉問道。
孟生深深的看了容婉一眼,這才開口,「是荀國舅,硬是拽著幾個內侍隨他去了城外,被那蝗蟲害的慘了才敢在陛下面前說了真話。」
如此野蠻的作風,倒是頗似荀湛之風。
容婉知其中緣由,便不再多問,倒是又說到蝗災一事上,「這蝗災已危害了這麼久,怕是不好治理,戶部尚書可是有什麼辦法?」
戶部尚書如今四十有五,任戶部尚書已有不短的時間,在位期間也發生了一次蝗災,听說在蝗災未大肆興起之時,便快很準,手起刀落,將蝗災給治好了,只不過如今這一大片,倒是不太好治理了。
孟生自然而然道,「許是要尋蝗蟲的天敵,且將蝗蟲驅趕打破焚燒,不過怕是要多費些時日吧!」
這才是他為何說不知何時回來的緣故,此事誰都不知多久才會好。
容婉也不再問,此次損失了不少的莊稼,怕是難民越來越多,如此天災,估計陛下會向天下發個罪己詔也有可能。
孟生與容婉聊了一會,便回府去了,第二日果真隨戶部尚書啟程,出了汴京,開始大面積的消滅蝗蟲。
只是這一去,竟是去了兩個月有余,夏日的余溫將要散去,天也變的溫涼。
而這些時日,容婉除卻與慕容玉嬈交情甚篤,也與李瑤樂和紀芙又熱絡起來,彼一時,竟比洛騫還在世之時日子還要好過些許。
只是無論如何,只要她規規矩矩,恪守本分,戚氏都不會再去罰她,只是如此,她卻未再見戚氏一面,就算是她剛剛過了十四歲生辰,除卻慕容玉嬈,李瑤樂和紀芙,便沒有人看她生辰禮了。
這是容婉過的第一個戚氏不管不問的生辰。
倒是容珺,隔兩日便去正院請個安,只不過回來和容婉說話時,便刻意避著和戚氏見了面一事。
只不過容婉心知肚明,也不願多說罷了。
等蝗災治理的差不多之後,孟生隨戶部尚書歸來,便被陛下提升為吏部侍郎,官拜從三品,與他之前的品階相比,竟連跳了兩級。
而此事本就是戶部尚書分內之事,但仍是對戶部尚書多加賞賜,安了他的心。
而為太子選太子妃之時,婚期定在了六月,又因戚嫣然出事,太子妃換了蔡玉姬,婚期便改為八月,如今又因蝗災,婚期更是推到了來年三月。
不過皇家之事,甚是難料,百姓皆不敢議論。
轉眼又近冬日,她重生已近一年,期間發生之事,也讓她黯然神傷,只不過去者已矣,世事難料,愧疚遺憾傷心終要停留在心中許久了。
轉眼十月中旬,永樂侯府為首的百花詩會,因戚嫣然的失態,終究是落下帷幕,只不過如今的未來太子妃蔡玉姬,倒是舉辦了一個新的詩會。
因未來太子妃的名頭響亮,去的貴女自是更多,容婉仍是收到了帖子。
就算她如今家門敗落,可是與昌平侯府的幼女慕容玉嬈交好,卻也是有了幾分薄面,因此便有了她面前這張略帶香氣的梅花帖。
日子定于每年的二月初五,彼時,梅花吐蕊,勢若雪海,滿山盈谷,香氣醉人,香聞數里,是謂「香雪海。」
據說,此名是王後賜的名,此後「香雪海」的梅花帖便名聲大噪起來,非梅花帖不能入「香雪海」,且凡在「香雪海」之中的人,不論作詩的好壞,名聲也不是非一般的好。
自然,這是後話。
而如今既然提前將此事落定,怕是多的便是有人歡喜有人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