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到底不是一般的閑人,可以隨便抓住個人就能聊上一陣子的,即使他對赤州某地出產的猴頭菇治好了羅松和賈霆箭毒病痛一事感到驚奇,也不會直接和錦繡說得太多,只隨意問了幾個問題,大約十來句話,就放了他們夫妻出來。
若他真想知道得更具體些,大可以靠他那些專門的消息渠道。
拜謝過皇帝,就該去皇後那兒了。
羅真陪著錦繡走到內宮門口,再三叮囑托付兩位嬤嬤,站在那兒目送錦繡她們跟隨兩名黃衣太監走得不見了蹤影,才轉身離開。
內宮很寂靜,這種靜不知怎麼形容,葫蘆洞天里沒養活物時也很靜寂,但錦繡從不覺得心慌,這內宮卻有點像處處潛伏著野獸的深山老林,雖靜,卻不能讓人感到安寧!
一路走一路看,也沒有人多話,直走到一處宮苑,听見隱約傳出陣陣笑聲.+du.,引路的太監說︰「這便到了,一會進了坤寧宮,自有女官接引保定侯夫人,保定侯夫人請!」
果然才到門口,里頭出來兩名宮裝女子,問了一句可是保定侯夫人?引路太監答是,兩名女官笑說正好淑妃娘娘和靜妃娘娘過來給皇後娘娘請安,都在等著呢。
說完,兩人便左右陪著錦繡往里走,跟隨而來的兩位嬤嬤原就是宮里出去的,懂得宮中規矩,並不用指點,自往她們該待的地方去候著。
跟隨兩名女官先是順著曲折悠長的廊廡往里走,然後再踅轉中路直直走向正殿,到了門口站定。自有人往里頭去傳報,不一會又出來兩名女官。領著錦繡走進正殿。
跪在地上給皇後娘娘磕頭,錦繡內心無限感慨︰見個皇後竟然比見皇帝還難!記得前世上大學和同學到外鄉自助游。路上坐車被「賣豬仔」,今天走個路也被賣了三次!
皇後已經四十多歲,久居深宮養尊處優保養得法,加上妝容精細,看上去也就三十歲出頭,邊上坐著的淑妃和靜妃,年齡也都差不多。
宮里各主位情況,兩位嬤嬤給普及過,羅真昨夜又再說了一遍。錦繡都記著呢。
皇後鄭氏,也就是南宮照的生母,原是丞相之女,如今老丞相已被恩封為榮國公。鄭皇後並非當今原配,當今皇帝尚在潛邸時她只是側妃,另外一位側妃李氏,便是現在的賢妃。
賢妃今天卻沒有在場。
說起來當今皇帝挺念舊的,也算講點原則,淑妃、靜妃亦是他當皇子時就跟著了。登上帝位之後,選美人填充後宮在所難免的,但不論皇帝收納寵幸了多少新人,始終不曾忽視舊人。新人再怎麼得寵,也不能越過舊人的份位!四妃主位只給那幾個舊人佔著,即使德妃晉了後位空出一個來。這些年也給沒補上。
賢妃、德妃、淑妃、靜妃,都各生有兒女。太子暴病而亡,元後傷逝。其實論理或排位都應該是賢妃晉後位,而且據說賢妃做皇子側妃時就很得寵,且生下聰慧至極的二皇子,深受當今喜愛,可惜慧極壽夭,二皇子也在成年之際殞落,不僅賢妃因此病倒,皇帝也許久不見笑顏。
德妃鄭氏能夠當上皇後,據羅真轉述南宮照的意思︰並不存在什麼陰謀詭計,完全是靠機緣!
錦繡當然不會全信,但也犯不著去瞎想。
鄭皇後十分和善,給錦繡賜座,一直面帶笑容與她說話,錦繡心里明白,皇後娘娘這是給她做面子呢。
在這宮里,最不會對錦繡表示友善的是淑妃,因為羅真曾經毫不留情地打折了淑妃娘家弟弟的腿,讓人家成了瘸子,淑妃不恨他恨誰?錦繡跟羅真是一條線上的螞蚱,被他連累了!
錦繡接收了淑妃幾記凌厲目光,心下坦然︰這樣也挺好,人家要是表面笑得好看,暗地里給你玩陰的,那更得擔心了。
靜妃就如她的封號一樣,很嫻靜的坐著,並不多話,只偶然配合皇後的笑聲,也是微微一笑。
錦繡此時都有些懷疑,剛剛走到宮門外听見的那陣大笑,到底是不是這幾位後妃發出的?
又說了一會話,先前領著羅真和錦繡去御書房的莫公公來傳話,說是皇上正與幾位大臣議事,等事了,要過坤寧宮來用午膳!
皇後點頭表示知道了,臉上平平淡淡,眼里一抹光彩卻是掩飾不住,錦繡偷瞧一下淑妃和靜妃,靜妃仍是那副嫻靜模樣,低眉斂眸,淑妃神情上也沒有太大變化,只是雙手下意識地絞拉著絲帕。
錦繡並不知道當今皇帝的古怪之處,他寵幸後宮們,從不按什麼初一十五行事,但他有個雷打不動的規矩︰對他幾個舊妻妾一視同仁!就是說,當他去了某個舊人處留宿或用膳,那麼就會輪流走一圈才算完,譬如昨天在坤寧宮陪皇後,今天中午他就應該去賢妃宮里,然後明天的時間給淑妃,後天是靜妃……
淑妃和靜妃一大早來給皇後請安,然後很愉快地笑談了半天,就是想著皇帝去了賢妃那里,她們三個只好聚一塊樂呵樂呵,誰知皇帝竟然還來坤寧宮!
這可是破了規矩——雖然是皇帝破了他自己的規矩,可幾個女人都習慣了,突然有變,難免不好受。
因為皇帝要過來用午膳,皇後有得忙了,便教錦繡跪安,命宮女將早準備好的賞賜擺放出來,皇後走下鳳座,笑咪咪拉著錦繡的手,一一指給她看︰
「昨夜皇帝特意叮囑,要本宮替他也賞賜幾樣,這些是本宮親自替你挑的,你瞧瞧,可還喜歡?」
那一盒盒一匣匣光華燦爛之物,無非就是些翡翠玉如意、寶石、珍珠、金銀首飾,以及各種各樣綾羅綢緞甚至胭脂水粉都有。
錦繡哪敢說不喜歡,只得又循著規矩跪下謝恩。
淑妃臉色愈發不好看,靜妃幾乎眼皮都沒抬一下。
皇後賞賜之後,二妃縱使不樂意,也各給了些東西,誰讓她們一大早沒事跑來接受人家侯夫人磕頭,那不得破點財。(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