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分?
這可是新詞,眾人頓時好奇了,「啥是學分呀?」
大柱憨厚笑道,「就是記錄一個人學習的好壞,初步分了優良中差四個等級,而憑定的標準不再像以往那般,只看作文章或是背書的成績,還包括了一個人平日的行為品性和各科綜合成績,簡單的說,若是像往日那般,一心只顧著讀書什麼事也不管的人,是不可能拿到優良的,而只有拿到優良的人,才有可能拿到推薦,比如說到鎮上羅家的私塾里念書,又比如說學算數記帳的被推薦在羅家或是日後我寒家的鋪子里去當帳房先生。」
寒初雪笑著補充了道,「而且我們家跟羅家有個想法,就是日後在縣里、郡里甚至是京城里都建立會館,日後去參加考試的學子只要得了優就可以免費入住,免費坐會館的馬車來回。」
也就是說得了優學分的學子,日後就是去參加科舉也不必擔心路費的問題了。
這下子所有人眼楮都亮了,雖說他們對當官沒啥想法,但那是因為自家沒那條件呀,但若是有人提供了條件,哪誰不想搏一搏呀,畢竟鯉魚躍龍門,要真跳過去了,不說別的,光是那免稅田就夠讓一家子過上好日子的了。
頓時所有人都控制不住的圍住了寒初雪兄妹,紛紛追問起這學分問題來,而這取材于現代的學分制度,寒初雪早跟大柱詳細講解過了,現在正是讓大哥展現一房長子風範的大好機會,她自是不會跟他搶這風頭,把發言權全交給大柱了。
大柱雖然緊張,不過經過弟妹的特訓,又清楚自己身上擔子的他,還是不負所望的跟眾位長輩把那新鮮的學分制度給解說清楚了。
其實說白了,這學分制度就是取材于現代的德智體美勞,只不過寒初雪針對大昌朝的情況做了一些相應的變動,讓眾人更好理解和接受罷了。
會有此設定,一來是隨著寒家事業的發展,人才的培養已經必須提上日程,而以大昌朝的宗族觀念和地域意識來說,寒氏一族的子弟及下棠村中的年青人,無疑是最好的培養對象,雖說不一定百分百可靠,但比起外人來說總是可靠一些的,二來嘛,就像寒初雪之前說的,下棠村畢竟是寒家的根,不管能有多少子弟可以培養成才,村子的生活條件好了,宗族的勢力強大了,對于寒家來說總歸是有好處的。
經過大柱一番解說,一眾老人精也全听明白了,極感興趣之余,也紛紛表示無條件贊同,雖說這樣的學分制比起以往單單只看作文章背經史復雜了一些,嚴厲了一些,但這樣培養出來的子弟,肯定要比寒秀才那樣的讀書人要來得好,要來得有良心。
畢竟他們又不是什麼大戶人家,對于功名利祿看得並不重,要的也不過是父慈子孝闔家和順,而以寒家這新方式教養出來的人,就算沒什麼大作為,至少也是個有擔當的大丈夫,是一家的頂梁柱,而這對于普通農家來說已經足矣。
喝了口茶,緩了緩自己激動的情緒,村長這又問道,「大柱,照你們這說法,咱們村是不是應該自己蓋一個鄉塾呀?」
眾人一听,對呀,還真差點把這事給忘了。
因為各村有能力有心力送娃去念書的人家並不多,所以是幾條村子合在一起建了一個鄉塾,可如今寒家提出了這新的教育方法,他們村子是沒意見了,其他村子的人可不一定肯同意,而且要請那麼多的先生,若是讓其他村子一起負擔,肯定不樂意,但若是自己村子全負擔了,卻讓他們白佔了便宜,雖說這錢是寒家出的,眾人心里還是不樂意的。
所以想來想去,只怕還真要自己村子另建一個鄉塾才行。
這一點,寒家母子幾個商量的時候自然也是考慮過的,當下大柱便笑道,「村長所言極是,剛巧從我們家麻園去元寶山的方向正好有片荒地,我們的意思是,先由我們家出錢,村子里出人力,在那邊建一個鄉塾,因為剛開始,也不必建太大,等日後村子里的後生有出息了,再慢慢的擴大。」
听說寒家願意出錢,眾人哪里還會有意見,反正秋耕已經完了,村子里的壯勞力正閑著呢,已經有不少人打算出外找活干了,可不就正好派上用場了。
寒初雪笑著補充道,「至于附近的荒地,就當作是他們上勞動課的場所,交由學子們自己開荒耕種,就算不能種糧食,種些瓜果蔬菜總是可以的,待日後收成了,讓鄉塾組織去鎮上賣掉,便可作為鄉塾的部分支出費用。」
大伙一想,這主意好呀,反正那荒地是村子里的,一直就那樣丟荒著也沒啥用,交給鄉塾上課用,既可以讓娃兒明白種地的辛勞又可以增加鄉塾的收入,這可真是一舉兩得呢。
當下雙方便一拍即合,村長立即興沖沖的回村子里找人量地去了。
而其他人也紛紛回家里召集自家的族人開會,所有的事情都必須先放一放,一定要先把這關系到日後世世代代子孫福祉的鄉塾整出來。
待人全散後,秀娘高興之余,又有些擔心,「雪兒,一下子請那麼些先生,還要建鄉塾,咱們手上的錢會不會不夠呀?」
寒家之前掙的錢都用掉了,現在手上也就是把二麻賣給羅家的那筆錢,可是要撐起一座鄉塾,就算秀娘沒念過書也明白,花費肯定是不少的,更別說小閨女還想出那麼些的科目來,這花銷得多大呀。
寒初雪倒沒什麼擔心的,畢竟她手里的錢可不光是那些,從秦人杰他們那得來的銀錢她可沒用過呢,那筆錢她本來就是想用來作善事的,如今給村子里建鄉塾可不就是善事一樁嗎,就算不全用那些錢,用一部分總是可以的,所以資金那是完全不用擔心的。
當然這實話可不能告訴母上大人,當下她便輕笑道,「娘,這攤子听起來挺大的,其實比起一般鄉塾也差不了多少的,勞動課的地已經有了,工具各家各戶自己也有,至于先生村子里那麼多的老把式,您還怕沒人教嗎?」。(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