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場面話,誰不會啊,所以宋采薇也鼓起小臉甜甜的笑道,一口一個姐姐的,那叫的一個親。
不過,嘴里雖這樣說著,可言語里的意思就是在攆人了。
但是,也不知道宋采月心里是怎樣想的,竟然接道︰「既然這樣,那就麻煩二嬸兒了,我今天晚上就留在這里用飯吧,我現在就回去給娘去說一聲,再收拾一些衣物過來,晚上就和兩個妹妹住在一個屋,咱們姐妹也好說些家常。」
前半句,宋采月是對著蘇氏說的,但是後面半句卻是對著宋采薇說的,而且這長長的一句話中間連個停頓都沒有,完全沒有給宋采薇插話的機會,說完就施施然高興地出了門。
這叫什麼,搬了石頭砸自己的腳,還是啞巴吃黃連有口說不出。
反正這個時候的宋采薇是崩潰的,直到好一會兒,宋采月拿著自己的明早換洗的衣物回來,宋采薇才反應過來。
「那你們姐妹幾個先在這兒聊會兒天,俺去做飯去。」
蘇氏雖不喜劉氏,但是對于宋采月卻沒有多大的抵觸,再加上宋采月本身的修養不錯,蘇氏也樂意宋采蓮、宋采晴和宋采薇姐妹三個和她多多相處。
所以見到宋采月拿著衣物來了,蘇氏自然不好攆人,就趕緊放下手中的活計去了小廚房。
蘇氏走了之後,宋采蓮知道薇丫頭不大願意搭理宋采月,再加上兩人差著年歲,宋采蓮大約兩人也沒有共同話題談不到一塊兒,而晴丫頭更不是個不愛說話的,索性就自個兒和宋采月聊起天來。
一搭沒一搭的,兩個人聊得也是相當融洽。
宋采薇見她們聊得開心,宋采晴自顧拿著針線和手中的繡布死磕。一時間,宋采薇覺得無聊就把宋承武和宋承俊招了過來,拿出《兒詩三百首》和《看圖識字》教習他們識字。
時間總是在不經意間走的很快,特別是一個人極為認真的做一件事情的時候。
所以等蘇氏做好飯來叫他們幾人的時候,宋采薇看看窗外早已黑透了的夜色,才後知後覺的收起書,幫著蘇氏擺飯。
因著宋采月在,所以這頓飯蘇氏準備的還算是盡心,裝飯的竹筐里全是白面饅頭,一點兒雜糧都沒有摻。
一盤素炒小油菜,一盆酸辣白菜,因為沒有肉菜,所以蘇氏便炒了一盤雞蛋,雞蛋大約是蘇氏從胖嬸兒家借來的。
看著桌子上的飯,要比宋采薇一家平時吃的好多了,但是宋采詌uo妒竅悠?拿懷約縛冢?闥黨員Х恕 br />
蘇氏勸說了兩句,但宋采月仍回道,她飯量小,蘇氏見勸不過也就作罷。
宋采薇見此只覺得宋采月太會拿嬌,心中暗嗔一句︰餓死你,便埋頭吃飯。
不過,等宋采薇先吃完飯,回到她們睡覺的屋里,卻見到宋采月正悠閑地坐在炕上吃著點心。
兩樣點心都很精致,一看就是只有像清河城里那樣的大店鋪才有的,一份梨花糕,一份翠玉豆糕。
宋采月正吃著點心,便看見宋采薇走了進來,不過臉色依舊如常,輕喊一聲︰「薇丫頭過來嘗嘗你大伯娘從清河城陸記點心鋪買的糕點,這點心吶,可是清河城獨一份,一般人家可是吃不到的,因為人家每天限量每樣只售二十份,這可是店老板看在我爹的面子上才留的。」
做作!這是宋采薇對宋采月說出這一番話之後的評價,什麼獨一份,什麼看在你爹的面子上,就知道顯擺,宋采薇心中不屑道。
不過,也沒婉拒宋采月的‘好意’,上了炕,便各自拈了一塊兒放在嘴里細嚼慢咽的品味了一下。
也別說味道真不錯,原滋原味的,味道自然清香,就算是在二十一世紀也難得有人有如此手藝,宋采薇在心中評價道,不過,卻是沒有再去吃。
因為剛才吃,是怕撫了宋采月的面子,若是再去吃倒是讓宋采月佔了上風,恐怕還會讓她洋洋得意起來。
所以,宋采薇吃了兩塊兒,也沒說別的話,直接的就拿出自己的針線筐,開始低頭搗鼓起來。
宋采月見到宋采薇只是吃了兩口再也沒了反應,只覺得一口氣憋在心口,但心里也知道宋采薇是個牙尖嘴利的,自己若是說些什麼也討不到好,再說了,自己比她大那麼多,若真要計較才是失了體面。
就這樣兩個人各自的坐著,一直等宋采蓮幾個人回到屋里,宋采月和宋采蓮才找到話題聊起天來。
不過大多也是宋采蓮和宋采月說得多,聊天的內容左不過是些小女兒家閨閣中事,宋采薇坐在一旁听著,時不時的插上一句,只有宋采晴一句不吭,但是听到三人調侃到有趣的地方也會跟著靦腆的笑笑,想來也是一心二用。
先不說,宋采薇幾人在屋里聊得如何,現在隔壁間里坐著的幾個人卻是愁眉苦臉。
「承文……」
蘇氏輕嘆一聲,眉頭緊皺,語氣里充滿著不解和疑惑,還夾雜著幾分責怪。
「娘,俺真的想去當兵,爹說過,好男兒志在四方,所以娘你就別攔著了。」
還沒等蘇氏接著說,宋承文便打斷了蘇氏的話,語氣相當的堅決,哪里還有平日里老實憨厚的模樣。
「再說了,娘平日里不還是總夸獎俺宋四叔和柳三叔嗎?說他們是保家衛國的英雄,咋這會兒,俺想應征入伍,你非要攔著。」
「還有俺打小就敬仰顧家軍,是听著顧家軍的故事長大的,所以這次俺非要去不可。」
說來說去,最後一句才是重點。
打小宋承文就愛听村里老人講顧家軍的英雄事跡,所以一直就有一腔的報國之志。
再加上今天宋慶祥在正房和宋老爺子閑談時,宋老爺子和宋慶祥說了那天村長柳向海來宋家交代的事情。
宋老爺子還說,現在已經分了家,所以讓宋慶祥一家自己想辦法,如果不想被征兵入伍,那就自己拿銀子。
听完宋老爺子的話,宋慶祥在心里一算計,離上次征兵已經過去三年了,這次正好又是征兵的時候,所以宋慶祥只能低頭稱是。
但是回到家和蘇氏說起這件事的時候,卻被宋承文听了個正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