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韓念軍之外,她還想找其他的幾個人合作。
她的心中隱約出現了幾個人選,都是在這個村子里她所熟悉的人,上輩子因為她剛來到村子里,就被大舅媽敗壞了名聲,所以村子里的人對她的印象都不怎麼好。
就連知青所的知青們,都不怎麼看好她。
好在後來相處下來,知青們也了解了她的性格,知道她一開始雖然笨手笨腳不會干活,但是卻踏實肯干,不是偷懶耍滑的性子,漸漸的相處下來,甚至都能聊到一塊去,關系也就都親近了起來。
沈月華在村子里待了幾年,是之後真的報收勞動成果的時候,才打了一個漂亮的翻身仗,讓村子里的人知道她的真實個性,才在村子里站住了腳,也結識了幾個村里的朋友。
沈月華的人緣不錯,但是大多都只是說得上話的普通朋友,而與她關系最親近的,當然還是知青所的幾個人。
名字她都記不太清了,畢竟期間過去了幾十年了,又是她避之不及的一段記憶,早就忘到了九霄雲外去,但是她卻記得這幾人來歷不凡。
若是能讓他們跟自己合作的話,一方面可以確保自己買賣的成功,另一方面,也是想要結下一番善緣,將來說不定可以得到更多的好處。
所謂多個朋友,多條出路,不外乎如此。
也不是沈月華勢力,這其實是人之本性而已,趨利避害,是人的本能,在經過成功學瘋狂洗腦的現代社會之後,她想的也就更多了。
就好比現代的大學生,在大學里念書,真正的財富,不是在課堂上學來的知識,而是在這四年里,建立起來的廣闊的扎實的人脈,靠著這些人脈,將來至少可以少奮斗十年。
沈月華原本就是商人,還是一個成功的大商人,即便很多人,就算是競爭對手都對她贊不絕口。
但是實際上,她成功的秘訣,就是能抓在眼前最微小的利益,將其放大並且發展開來,不讓機會從自己手里流失而已。
沈月華這麼想著,便閉上了眼楮,打算再睡一覺養養精神,過一會兒就去知青所一趟,去見見這些個久違了的知青們。
沈月華沒打算睡太久,頂多也就睡了二十分鐘,就起了床,稍微收拾了一番,便穿著外套出了門。
大隊里的知青所,位于村口的位置處,鄰近村長家里的房子。
原本是張家村騰出來給孩子上學的房子,後來國家搞體制改革,知青下放到鄉下進行貧下中農的再教育,這里就被改造了一番,弄成了知青所。
一方面是方便城里來的知青,跟村子里的村長和村支書溝通,另一方面也是靠近縣城的地方,只要走過一段崎嶇的山路,就可以通往前去縣城的大路。
沈月華一路走來,村子里的人都在午休,要等到下午,太陽不是那麼烈的時候在下地。
雖然現在還是春天,但是連著上下午的干活,他們的身體也受不住,再加上多年來也養成了午休的習慣了,所以還要再等一個小時,才會繼續下地干活。
知青所的知青們,也是按著村子里的作息時間來安排的。
沈月華順著山路往上走了一道坡,就來到了知青所外面。
知青所的住房只有一間,隔壁還蓋起來了兩個簡易的廁所,男廁和女廁各佔一邊,這就是知青們所生活的地方。
而住房是一個很大的房間,隔出來了幾個區域,最中間的大區域是堂屋,也是知青們吃飯、開會、聊天的地方。
左右兩邊用木板隔出來的房子,就是男女臥室,男左女右各一間,里面沒有床,都是先用稻草鋪的地面,再用木板隔開稻草,將棉被那些鋪在地上,這就是大家的床了。
靠近門的地方,放著干活用的各種農具,平時里用得上的小工具,還有簑衣斗笠等等,雖然看著都很簡陋,但是都準備齊全了的。
沈月華抬腳邁入堂屋里面,一進門就看到知青所的知青們,正圍坐在桌子邊上,桌子收拾的很干淨,每個人手里都拿著紙和筆,听著一個身材高瘦帶著圓框眼鏡的男人說話。
男人正對著她的方向站著,外表看來至少也有三十幾歲了,跟張家大哥張建國看著年紀差不多,是他們這群知青里面年紀最大的。
不過沈月華隱約記的,這人實際上並沒有那麼大年紀,而且在看到他斯文面孔的那一瞬,就突然想起來了這人的名字。
男人名叫孔凌軒,正是沈月華要找的知青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