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孫紹得了確切的回復後轉身跑回來,向寇嚴做了匯報,寇嚴吩咐車夫按照他說的路線往前走,隨即放下了車簾,沒給孫紹一點好臉色,依然非常冷淡。不過孫紹卻沒再覺得不舒服,反而覺得這樣才好。
畢竟兩人並不熟悉,保持距離互相尊重就好。其實剛才瑤琴丫頭沒有指名道姓,對他呼來喝去,而是尊稱他一聲公子,他就該承她的情了。
自從看過母親的血書,听女乃娘說起那些往事。再聯想起家中那些親眷叔伯,在他和母親搬入吳縣之後,好像再也沒有見過了。以前沒覺得什麼,現在想起來,二叔連長姐出嫁的喜宴都不讓他去參加,真是過份了!
只是,這麼想下去,他越來越擔心母親的處境,二叔會不會遷怒母親?會不會害了她?孫紹心事重重,垂頭喪氣。寇嚴都看在眼里,嘆了一聲,現在自己邊上圍繞的這些孩子,真是太年幼了。
車子一路行來,很快就到了寇嚴的目的地,雙井村。車子在村子門口停了下來。寇嚴下車。村長听說太守大人駕臨,忙不迭奔出來雙膝跪倒︰「小人拜見太守大人。」寇嚴彎下腰,親自扶起老人︰「不必多禮,我只是路過,特地來看看你們這兒秋收的情況。」
村長聞言,顫巍巍地起身︰「多謝太守大人替我們著想,今年的農活才沒有耽誤啊!」
「呵呵,沒有耽誤就好,治水是為了保證明年的春種,但若因此影響了今年的秋收,那可就太劃不來了。咱們剛度過了一個戰亂的夏天,大家都指著這些糧食收上來,過一個富足安穩的冬天。」寇嚴有些歉然地說︰「可惜,長沙的底子還是太薄了。」
「大人,有您這句話就足夠了!」老村長淚眼迷蒙︰「多少年了,您是第一位走進村里來的太守啊!」「是嗎?那我以後可要常來常往了。」寇嚴半開玩笑地說。
眾人跟著老村長一路往村後走,這里和鄧村的格局差不多,只是這里的井和別處的不同,不是單口挖的,而是兩座兩座一起挖的,這個村子也因為這一獨特的挖井模式而命名為雙井村。
村後是大片的農田,人們正在忙碌,田埂上往來的人群個個都**著雙足腳踏實地,他們的穿戴和孫紹今天剛開始的穿戴一樣,配上黝黑發紅的皮膚,碩大的斗笠底下,汗水浸濕的臉,細皮女敕肉白面團子一樣的孫紹是完全不能相提並論的。
寇嚴爬上一處土丘,遠眺一望無際的稻田,笑著對村長說︰「今年的收成不錯呀!」「是啊,今年的雨水不多不少,剛剛好。往年總要被雨水沖毀一些的。」「所以,忙過這陣子,治水的事情還要繼續,還是不得閑……」
寇嚴與村長聊著天,邊上孫紹從沒見過農忙的場面,看得目不轉楮。熱情的村民端著剛打上來的井水來到他的面前︰「小少爺,喝碗水吧!」村民的手黝黑粗糙,粗陶碗和泥地一個顏色,根本無法分辨干淨與否,孫紹下意識地退後一步,雙手亂搖︰「不,不用了……」
寇嚴眼角的余光正好看見這一幕,跳下土丘走到他身邊︰「謝謝老丈,我倒是剛好有些渴了……」說完接過村民手里的碗,仰頭一飲而盡,完了之後將碗交給村民。那村民接過碗,幾乎要給寇嚴跪下了︰「不敢不敢……」
送水的剛走一會兒,送米的就來了。兩個村民合力扛了一個**袋過來。村長對寇嚴說,這是剛剛收上來的稻子舂出來的新米,是名副其實的新米。寇嚴笑呵呵地對村長說︰「老天垂憐,今年的收成總算是沒讓我們失望。」
「托您的福。」村長恭恭敬敬地說︰「所以,這是大家伙的一點心意,請您務必收下。」
「好啊。」寇嚴走到麻袋前面,熟練地解開繩結,見潔白的米粒顆顆飽滿,臉上笑意滿滿,雙手進去,捧出了一把米,用帕子包好了,對邊上的孫紹說︰「你過來。」孫紹走近她,寇嚴將這包米遞給他︰「收好了。」
而後,她把袋口重新扎好,對村長說︰「時間不早了,我們要回去了。謝謝鄉親們的款待。」村長傻了︰「您,這,這怎麼,怎麼好……」寇嚴招呼了一下侍衛,上車踏上回程,那一袋米最終還是留下了。
孫紹眼睜睜地看著村長帶著村民們男女老幼跪了一地,恭送寇嚴的車架。模了模袖中的米包,小孩的眼里多了一絲明悟。回到太守府,寇嚴親手將這包米縫在一個精致的錦囊里,隨身攜帶。
之後的幾天,孫紹天天都來太守府報到。寇嚴既沒有說你明天還來,也沒說明天你就不要來了,仿佛他來與不來無關緊要一般。他來了,就是伺候她辦公,跟著她到附近的村落視察工作。當然,偶爾她也會帶他去徐庶的府上上課,對外宣稱他是建昌錢家的少爺。
徐庶一開始很是不解,他覺得弟子不該讓孫紹頻繁曝光,認為這樣會引來孫權的嫉恨,為長沙增添更多的禍事。可是寇嚴卻在私底下對他說。她就是要孫權知道,孫紹就在長沙,而且已經投靠了長沙太守。
這樣一來,長沙就從被動挨打的局面中徹底擺月兌出來了。有孫紹在,孫權分分鐘都會擔心我們會不會利用他的身份覬覦江東的土地。讓他前怕狼後怕虎,腦子里的弦一直緊繃著。
而且,這樣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他又多了一個不能動大喬的理由。以前不動大喬是因為長嫂的名分擺在那里,人要臉樹要皮。但是,在權利面前,臉皮這東西都可以稱斤賣。
孫紹這些天嘴上不說,但寇嚴卻是心知肚明。他時刻都在擔心自己的母親。之所以願意在自己面前委曲求全,最大的原因還是因為希望自己能放他回去,或者幫助他救出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