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表的身體越來越不好了,他迫不及待地想要替劉琦謀出路。本以為有徐庶的長沙是最好的選擇,沒想到寇嚴一去,忙著打仗,忙著得罪江東,現在江東和長沙的關系是不死不休,劉琦還怎麼過去?
蔡瑁和蒯越對于長沙的動向也很關注,長沙和江東敵對得那麼激烈,他們是樂見其成的。打吧打吧,打得兩敗俱傷才好,雖然長沙的兵再怎麼牛氣沖天也無法動搖江東的根基,但是有人替曹公牽制江東,是再好不過的事情。
新野將軍府里,劉備的眼里全是幸災樂禍的光芒︰「元直去了長沙之後,腦子就病了,否則怎麼會一而再地與江東擺出不死不休的架勢呢?怎麼可能讓人傳出孫紹與長沙結盟的謠言來?他們是真的不想活了麼?」
邊上諸葛亮眉頭緊皺,也想不出什麼理由可以讓徐庶這麼「糊涂」。不過,他和劉備不同,他充分相信徐庶的能力。徐庶不但是老師的摯友,也是老師欣賞的人。他這麼做,一定有他的道理。
如果這個人不是徐庶,諸葛亮甚至以為他是要帶著寇封和寇嚴投曹。現在正在累積功勞。但是,這個人是徐庶,是最忠心漢室的徐庶,他是絕對不會投曹的。那麼,他這麼做,究竟是為什麼呢?
「主公,徐先生成名已久,他這麼做一定有他的道理。而且我有種預感,這一仗會像前一仗一樣長沙會因此獲利,而且是巨大的利益。」諸葛亮猜不透徐庶想要做什麼。可是,他依然相信這個結果。
君臣二人意見不能統一,一時間陷入僵局。這讓劉備很不爽。諸葛亮到底是太年輕了,徐庶的前輩光環讓他下意識地維護他,一直都在說他的好話。
你把徐庶說得天花亂墜有什麼用?他現在已經不可能做你的同事了。將來的事情將來再說,眼下我要問你的是,這一段時間南邊的亂局,對我們有什麼好處,誰要你分析徐庶的戰略意圖了?
劉備的表面功夫做得很好,好到諸葛亮完全沒有看出來對方現在對自己已經有意見了,而且意見還不小。
心里不爽歸不爽,表面上一點都沒有顯露,反而十分贊同地點頭︰「孔明這麼一說,我也覺得是這個道理,沒人願意做虧本的買賣。
現在的問題是,長沙離新野太遠了,我們無法在第一時間獲得相關情報,無法獲悉長沙的真正實力,只靠猜測是解決不了問題的。」雖然劉備的話里沒有一句是針對諸葛亮的,但是諸葛亮敏銳地感覺出他的態度產生了微妙的變化。
因為,作為軍師將軍,諸葛亮的權利只在劉備之下,軍權政權一把抓,劉備無論抱怨哪一點,拐著各種彎都能和諸葛亮沾邊。包括消息延遲這一項。
這種埋汰是非常輕微的,輕微到劉備自己都覺得自己只是隨口一說,不存在責備的成份。但是,諸葛亮感覺到了。
「屬下已經加派了探子,只是要透過南郡的消息網滲透到長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時間。」諸葛亮抬手撥弄了一下羽扇上的毛語氣淡淡。他是實事求是地說話,新野要探得長沙的消息哪會這麼容易。
又不是在現代,信息時代,地球變成了地球村,河南到湖南不過是一個起落的距離。劉備听在耳里,心里的不爽正在擴大。但也知道話題就此而止,再下去就傷感情了。
談話戛然而止,諸葛亮告退。劉備在他走後臉色突變,甩袖將桌上放著的硯台掃到了地上。巨大的響聲驚動了侍衛,也傳到了沒有走遠的諸葛亮耳朵里。
諸葛亮忍不住加快了腳步,轉過幾條回廊,往外走去。一邊走,一邊腦中的念頭如風車一般轉動。主公的耐心似乎越來越差了。這對如今新野的現狀來說,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
新野很弱小,弱小到外面打得熱鬧非凡,他們卻只能在陰暗角落里用最齷齪的誹謗和詆毀來滿足內心的不安和空虛。然而,越是弱小,就越需要有耐心。俗話說,小不忍則亂大謀,主公如此外放的情緒對未來的發展非常不利。
長沙名義上的主人畢竟是主公的親生女兒,掌權的又是舊部,理論上來說主公應該高興他們幫他提前佔領了長沙。即便現在鞭長莫及也應該在心里站在他們那一邊。
諸葛亮完全沒有想到劉備將對寇封的不滿分攤到了小師妹的頭上,那可是親生女兒!不過,諸葛亮並沒有質疑劉備的人品,他始終覺得,只有這樣的人,才是真正做大事的人。
想當年項羽威脅劉邦,要把他爸爸煮來吃。劉邦哈哈大笑,說你煮吧,煮好了分我一杯羹。如此不要臉加鐵石心腸的人,一百個項羽也不是他的對手。和老祖宗劉邦相比,劉備這點兒小肚雞腸根本不算事兒。
只是他詆毀徐庶的話,讓諸葛亮心里有些小疙瘩。心里想著事兒,諸葛亮就沒看路,一頭撞進了後院,眼見得來來往往的都是女子,他才意識到自己闖進了禁區。
忙不迭想要掉頭走,無意之中瞥見有幾個侍女排著隊拎著麻袋捧著竹簡往他的方向走來。
竹簡在這個年代是珍貴的東西,很容易引起像諸葛亮這樣的士人的注意。諸葛亮忍不住上前一步︰「請問,你們要將這些書拿到什麼地方去?」
侍女們一驚,面面相覷地看著眼前的陌生人。看他身上的打扮,以及手中的羽扇,認出這個人是軍師將軍,不敢怠慢連忙據實以告,這些書是從大小姐住的屋子里拿出來的,夫人吩咐將它們拿去焚毀。
諸葛亮聞言眼前一亮︰「這樣啊?把它們送去我那兒吧,你們就說已經毀了。」「這……諾!」侍女們點頭。將麻袋和多余的竹簡堆放在後院和前院中間的走廊上,由諸葛亮派人來將竹簡運回了自己的府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