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侯爺只剩了兩個弟弟,排行在二三。二老太太胡氏,和兒媳張氏,孫女盛錦虹、三老太太吳氏,兒媳崔氏和孫女盛錦瑩,六口人進了大陶氏的院子。
大陶氏看這些人來,一定是有事,人家從來無事不登三寶殿,鄧老太太寡~婦孤僻。因為老侯爺的死,她仇視很多人,她的丈夫死了,她就恨上了很多人,三房二房想坐享其成,她是絕對不干的,想沾長房的光飛黃騰達,門兒都沒有,所以二三房的兒子只是自己考得功名,花錢走門路,還是走的別人的門路,盛偉岸長期不在家,誰也求不到他,求到老太太身上,老太太冷眼相向。
老太太的語言諷刺,直戳人的心窩︰「看別人富貴,是拿命換來的,不想辛苦一分,只想坐享其成,天上掉餡餅,也得自己去撿,躺皮襖上等別人給塞到嘴里,覺得自己的命太好了,皇帝是老大,你是老二?」二三房還有什麼說的,只有啞口無言。
也是她們在老皇帝打天下的時候沒有掏一文錢,奪天下需要人力物力,盛家算是富戶,老侯爺為老皇帝也向她們伸過手,人家是不看好草莽出身的老皇帝,是根毛不拔。
如果老皇帝失敗,老侯爺也是倒霉的,他們就會跑得老遠的看熱鬧,老侯爺對兩個兄弟也是不滿。
老太太認為她們富貴是應得的,二三房是沒有資格沾光的。
只要老二老三一登門,老太太就拿出寡~婦門前是非多,把二人趕走,只有大陶氏對她們還是客氣的,所以她們現在是要登大陶氏的門。
有老太太在,這個門老太太就是最大的主人,這兩家人跳過老太太直奔大陶氏,大陶氏也覺得她們是水漫藍橋,老太太畢竟是她們的嫂子。
她們是抓老太太不喜大陶氏,大陶氏必定不喜她的這個縫隙來攀大陶氏,打擊老太太的氣焰。
說白了,這兩家人也不是禮節周全的人,老太太雖然不願意見她們,她們也應該走形式,把老太太揭過去,就是對長房的不尊敬。
大陶氏的心里也不樂意,大陶氏也不是個空的,給兩個老太太見了禮。寒暄幾句,給她們讓了座,丫環們伺候著,大陶氏就發話了︰「沉魚,伴嬸子弟媳們,落雁跟我去給老太太請安。」大陶氏的一句話讓這一幫人的臉全紅了。
兩個媳婦倒是機靈︰「我們也先去看伯母。」眾人就都起了身,隨了大陶氏去佛堂。
墨黛正在院內吩咐小丫鬟,見了這一幫人,趕緊的見禮︰「夫人,老太太正在誦經,不許任何人進。」大陶氏並不意外,她來給老太太請安,十回有八回被這樣待遇,回回都是在誦經,她就不信了,她一刻不閑的誦經?
早來晚來都是誦經,小陶氏和林姨娘來她也不誦經了,相厭之人不見也罷,自己並不是想她缺她,只是晚輩的禮節而已,她不識抬舉也罷,自己到省得時間。
只要自己做到了就無愧,也讓二三房明白,她們不能蓋過老太太這一關,在是長房的尊嚴,老太太明白不明白那是她的問題,自己不能做事虧理。
也讓二三房看看應該怎麼行事,用著人家還想挑的人家不和,老太太知道了二三房奔她來不理她的茬兒,是她的問題,她也不會認,只會恨她這個兒媳跟外人合謀氣她。
人沒有認識自己有錯的,乖舛自恃,悔悟必多,誰對不起別人悔悟了?只有吃虧才會悔悟,所以大陶氏並不深恨老太太,人就是這樣,從不認為自己對不起別人,只有別人對不起自己的觀念。
她也習慣了老太太的冷狠,敵國的奸~人她都見識了,何況一個頑固老太太?也不是隨意吃人的猛虎。
二三房的人是悻悻然,大陶氏是雲淡風輕,回到大陶氏的蕪正院,才坐下,二老太太就笑道︰「佷媳婦,就你是好性子,多少年有沒有磨退你的孝心,可是老太太不領情,對那些個妾侍可是比你親,你真是不會記仇的,還把古姨娘的閨女記到名下,高攀了親王,佷媳婦真是好心腸!」二老太太說的好贊嘆,一副親熱的表情。
大陶氏就笑了,她是不善言辭的人,自從回來掌家,還有女兒兒媳的教授,她是大有長進了,也會說上幾句了,激憤之下譴責老太太控訴她一大堆,要是以前她可得說得出來。
她淺笑微言︰「二嬸娘說的話雖然是事實,可是天下沒有不是的父母,君王以孝治天下,命婦豈敢不孝公婆,老人的對與錯,不是我們置噱的。」大陶氏的話給老太太圓了面子,還表達了自己的冤枉,但不會計較婆婆的行為,用長房的孝道抨擊二老太太挑唆人家婆媳不睦的意圖,二老太太的臉紅到了脖頸。
三老太太把已經想好的討好大陶氏,攻擊鄧老太太,報復前仇的話全部吞到了肚里,她沒有辦法說了,覺得大陶氏不是個軟弱無能,被人耍著玩兒的木偶,也是個有血有肉也章程的性子,她們想撈的好處也不是那麼容易的,想用大陶氏報復大老太太的願望落空,看來大陶氏也不會任她們驅使的。
大陶氏的心眼雖然來得慢,到此刻也明白了她們的來意,她偏不提盛錦鳳的事情。
把盛錦鳳記在名下也是看盛錦鳳人品好,古姨娘也不是個壞人,岳陽王可以做皇帝的助力,賢太妃沒有貪心,讓她敬佩,也是給賢太妃和岳陽王長臉,還是免得盛錦鳳在岳陽王府被人輕視欺負。
她不提這茬兒,有人癮得慌,三老太太準備一肚子的話,想讓大陶氏狠狠地恨大老太太,就是為了報復大老太太,也得听她們的驅使。
她們認為大陶氏就是因為大老太太給盛錦鳳塞的倆主兒,盛錦鳳是恨大老太太的,大陶氏就抬舉盛錦鳳,用于報復大老太太,她們就想到了激起大陶氏對大老太太的恨,幫她們也是氣死大老太太的。
大陶氏是個心善的人,她才幾天不受氣了,她有那本事她是會幫人的,因為她是個沒本事的,所以她從不出頭,都認為她是軟弱無能,以前這兩家人也看不起她。
大陶氏並不是個沒心沒肺的人,都是被老太太壓制,低人一頭,都沒有小陶氏的出頭露面機會,沒有小陶氏和林姨娘的風光。
看她不是個沒腦子的,被人巧利用,她也是看得出來的,她看透了這兩家人的目的和設計,心里是極其的不痛快,可是面上還是微風拂面,不露山水。
三老太太听不到大陶氏提盛錦鳳,肚里抓心撓肝,緊著就是想轉到那個話題︰「佷媳婦,你把鳳兒記在名下,大嫂能同意嗎?」。她猜想大老太太一定不會同意的,大陶氏只要干,就是違背了大老太太的意志,赤~luo~luo~的事情,看她怎麼回答?借機挑撥一下兒。
大陶氏笑了︰「老太太有什麼不同意的,鳳兒因為庶女的身份,只有給人做妾,現在鳳兒能風光大嫁,老太太高興還來不及,鳳兒是老太太的親孫女,誰不盼望底下人好,難道二位嬸子不想?」
三老太太沒想到大陶氏會從這里來,不由得啞口。
二老太太著急,挑撥不成,就別繼續了,說正經的多好︰「佷媳婦,妍兒做了皇後就把庶妹也捧起來了,鳳鳳兒是一步登天了啊!」
大陶氏笑得有些諷刺︰「這不關妍兒的事,是賢太妃看中了鳳兒的人品,不貪慕虛榮不羨富貴,甘願嫁平民,賢太妃喜歡這樣的兒媳,鳳兒對了賢太妃的心願,她瞪眼找這樣的兒媳,是求之不得的。」
削尖了腦袋往富貴群里鑽,賢太妃可是忌憚的,是賢太妃主動提的親,要不岳陽王會低娶庶女嗎?小門小戶的也到不了親王的眼里。
賢太妃要的是兒媳的人品,不看身份,這也是京城的特例,沒有第二家,是風兒的命,也是她的造化。」
「風兒真是命好,不但得了太妃的青眼兒,還得了嫡母的慈愛,庶女反倒成了嫡女,真是做夢啊!」三老太太笑道︰「要是我們這倆能記到佷媳的名下,也會被哪位太妃看上的。」
大陶氏笑了︰「你們這倆不都是嫡女嗎,有現成的嫡母怎麼還想扔掉?」終于說出目的了,大陶氏好笑,真是削尖了腦袋鑽富貴窩兒的機會分子,挑唆了半天,就為了激怒她為她們利用,大陶氏好笑極了,他一個國公爺能看中的妻子,也那麼傻嗎?被人巧使?
有事說事,耍的什麼花招兒,這是羨慕盛錦鳳的婆家了,是可以羨慕的事嗎?盛錦鳳要不是因為老太太設計的兩門親事,要不是盛錦鳳抗婚自殺,賢太妃不會發現這樣一個對心思的兒媳,岳陽王府也不會有盛錦鳳的位置。
那是親王啊,幾個能攀得上的?
都是妄想爬高,攀高枝,鑽營富貴窩兒的,賢太妃是絕不會要的。
至于德妃貞妃淑妃之類的,都在給兒子鑽營軍權,拉助力的想讓兒子登九五呢,你們這樣的人家,八百輩子也攀不上去。
倆老太太想求大陶氏把她們的孫女給幾個親王,得不到大陶氏的回應,求人還擺架子,想讓人主動來,不想想,怎麼是能主動來的事情,大陶氏去就成嗎?
得有人要啊!沒人接不要她塞給誰,這不是給她出難題嗎?大陶氏哭笑不得。
自從盛錦妍成了皇後,這倆老太太不止一次的求盛錦妍把她們的孫女給哪個王爺,皇後能怎麼樣?哪個太妃听她的?她能給誰去當家?
倆老太太說話,倆兒媳婦始終沒有插言,此刻實在是摁耐不住了,起身行禮︰「大嫂!幫幫二房三房吧,給倆孩子找鳳兒那樣的主也行,她們雖然是嫡女,她們的父親卻沒有大哥的地位高,求大嫂操心了,跟妍兒好好說說,還是有希望的。」
真是讓大陶氏無語,那個意思岳陽王那樣的她們還是將就,強調她們的女兒是嫡女,說了半天她們都沒有明白還是裝糊涂?岳陽王那樣的只有一個,再找不到第二個,是賢太妃求娶鳳兒,不是她們母女給求來的好不好?
大陶氏心里憋氣,面色還是淡淡的︰「嬸嬸和弟妹好像不明白,不是我們給鳳兒找的主兒,是賢太妃求娶的,哪位太妃求娶佷女們,我們怎麼能不幫忙呢?盼望著哪位親王看上了佷女們。」大陶氏可不敢答應她們包她們女兒嫁親王,親王肯定是不要她們的,耽誤了她們的青春,遭不起埋怨。
一家人悻悻然地走了,滿臉的憤恨不平。都是盛家人,她們的孩子還是嫡女,怎麼就遇不到這樣的飛黃騰達的好事兒,還不就是盛錦妍不幫她們!
她們雖然板著面孔,大陶氏也能看出來她們的憤恨,無緣無故的躺著就中槍,讓大陶氏心情郁郁,女兒這兩天沒有回來,她不能老跟兒媳傾訴,會認為她這個婆婆事多。
大陶氏頭次主動進~宮,帶了落雁沉魚,坐了馬車往皇城駛進。
盛錦妍听報母親進~宮嚇了一大跳,以為是家里出了大事,她急問道︰「娘親!嫂子好吧?」
大陶氏知道她突然闖來,女兒想多了,急忙回道︰「誰都好,就是為娘想你了,幾天不見就鬧心。」
盛錦妍把母親讓進琨瑜殿,宮人們擺茶遞水,端點心,伺候得周到,坐完就退出,只留下大陶氏的丫環落雁沉魚和盛錦妍的丫環綠雲和幽香幽蘭,阡陌幾人。
幽香幽蘭阡陌三個快成親了。
大陶氏也給她們添妝。
盛錦妍給了一人一萬兩銀票,大陶氏問盛錦妍︰「妍兒,鳳兒成親你添多少妝︰」
盛錦妍說道︰「和我這幾個丫環一樣,就一萬兩了。」
幾個丫環都感動,皇後待她們如姐妹般,不由得眼圈兒有些濕潤。
大陶氏說道︰「如今她可是你的妹妹,而不是庶妹了。」
盛錦妍無語,自己的娘慈善沒邊兒,什麼事都得有個度,怎麼說她也不算親妹妹,還是沒有感情的那種,一萬兩是多大的數目?按情分兒是一點兒沒有,只是一個爹的孩子而已,古姨娘沒有照顧過她一分,那時候她才是一個八歲的孩子,過得是什麼日子,只有自己和阡陌明白,阡陌雖然跟她是主僕,卻比她的親姐姐還要好得多」(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