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進這時面露不滿地開口提醒傅景珩道︰「若不是我家表妹事事籌謀周全,你等還不知要受什麼罪呢。我和父親也打听過,先時你們流放之初遇到的第一撥官差,那官差里頭有個叫王長春的人,他就出身平濟侯徐家。最終那拔官差還是我表妹想法子應對的。這你們怎麼就不說。你們擺明了是欺負我家表妹和善和對你們不計較。我表妹真是好心沒好報!」
韓進這麼一說,傅景珩不免想到了流放之初那段暗無天日的日子以及後頭的改善。這時他手足無措間帶著十分不自在,他低頭沉吟一時,卻不知說什麼好,只是忍不住面帶歉意地看向李瑤。
今天話說的真多,李瑤這時為了省麻煩,也不想再多說,她便推月兌道︰「這沒什麼,人被逼到那種境地,什麼法子都願意嘗試的。而我之所以得以應對那撥官差,無非是我運氣好,踫對了機會罷了。」
~
「總之,那時候還是要謝謝李三小姐的。」除了愛撒謊,李瑤心性並不壞,人也謙遜。而且她一再說當時只她和阿瑗兩人在場,希望不明只真相的人不要妄加揣測她。那麼她究竟說謊了沒?她若沒說謊,難道是阿瑗說謊了?
傅景珩根本不願意,也不敢相信是自己未婚妻說謊了。這是他此時的想法。就此三人再無話。
李瑤認為,不管自己說的這些話是不是往傅景珩心里扎刺了,自己說了自己該說的,做了自己該做的,那麼她就問心無愧。對于李瑗,她不說善惡對錯,只說前因後果。有膽子做,那就要承擔後果!
流放路上身體辛苦,心思卻空閑。故而傅景珩便忍不住去深思李瑤對他說的那些話。對方說撒謊沒有,有就是有,沒有就是沒有。他能感覺到其人言談之間的坦蕩。
為此,他深思良久,便去找了李瑗。少年心事知多少,傅景珩在家中的處境,這些日子李瑗也看在眼里。于是傅景珩不免和李瑗說了說自己的處境為何會如此。
原來傅景珩曾有個堂弟,比他小一歲,兩人關系很是親密。可其人最終卻夭折了。他那堂弟名叫傅景珞,其人夭折的起因說來並不是大事。
那時他和傅景珩一起在外書房讀書,他因為淘氣,坐不住,偷模出去玩,結果因為追趕帶腳環的鸚鵡,將書房多寶閣里的一對古董玉瓶打碎了。而那玉瓶是傅閣老的心愛之物,他常常拿那玉瓶賞玩。
傅景珩听到動靜,從隔斷里出來,他那時看了這情形,愣了不一時,也沒問話就安撫驚恐的堂弟道︰「你也不是故意打碎的,我在一旁沒看住你,我也有責任。到時我和你一起去向祖父認錯,你不要害怕。」
傅景珩當時七歲,他小小年紀這樣處理事情,一點問題也沒有。畢竟玉瓶再值錢也是死物,傅閣老不可能因為已經碎了的玉瓶就對孫子如何。
可他們這個年紀的少爺身邊都有小廝,而且小廝往往都是十四五歲,已經懂事了的。傅景珞身邊的小廝叫元胡,他看出主子不想承擔罪責,他便對傅景珩說道︰「大公子,是那萍兒沒看住鸚鵡,讓它飛進了書房,玉瓶碎了,和我們公子沒關系!」
萍兒就是看鸚鵡的小丫鬟,這時候她這才追著鸚鵡飛走的軌跡跑進來。而傅家小輩男女序齒分開排,傅景珩確實是大公子。
小時候一件小事,小孩子也會因為害怕受處罰而將之放大化。傅景珞當時就因害怕,便沒承認是因自己追鸚鵡,從而導致鸚鵡打碎了玉瓶。
傅景珩做為兄長,他覺得自己有責任教導弟弟,故而他便讓弟弟說實話。因為傅閣老平日不苟言笑,也嚴厲,故而傅景珞最終因害怕,卻沒有說實話。
最後這事情在傅閣老面前被揭了出來。傅景珩有自己的說法,他那堂弟也有自己的說法。兩人各執一詞,誰都認為自己是對的。
最後傅閣老將元胡給打了個半死直接發賣了。還有萍兒也給打了個半死革了職。而對孫子傅景珞,傅閣老則看也沒看一眼,就叫兒媳婦顧氏帶回去自己教導了。
至于傅閣老當時怎麼想的,那就不得而知了。
傅景珞便是顧氏的大兒子,而被發賣元胡還是顧氏女乃娘的兒子。
兩個堂兄弟自此有了嫌隙,傅景珩認為堂弟不學好;傅景珞則認為堂兄不為他著想,還讓他遭到祖父厭棄。
傅景珩母親是大顧氏,她和二房顧氏之間也有嫌隙,大人事摻合小孩事,兩個堂兄弟應該越走越遠才對。可傅景珩不這樣認為,他照常關照這個堂弟,希望兩人能夠重修于好。
家里有妾不一定會出事,但是後宅不安穩就一定會出事。
那年過年前,傅家特別忙,而就在那時傅景珞被一個不認識的丫鬟叫去了湖邊,然後……淹死了。那丫鬟叫他去時,告訴他,是他那堂兄傅景珩叫他……事情就如此發生了,其後抽絲剝繭將真相查出後,是傅二老爺的妾搞得鬼……
傅景珩整個事件里並沒有錯,他只是被小妾利用了名頭罷了,但是顧氏的大兒子卻永遠活不過來了。顧氏為此很是怨恨傅景珩。
其後隔年方氏的兒子小小年紀也夭折了。本來孩子是病死的,但是偏偏有神棍做鬼,說是傅景珩克傅家男丁。
傅閣老當時聲勢如天,正要當選閣首,說不得這事情就是有人借著傅家的事情做鬼,想要給傅閣老制造麻煩。
但是死了兒子的人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加之後來方氏再也沒過孩子,所以方氏也不喜傅景珩。
除了不得兩個嬸嬸喜歡,傅景珩自己也開始懷疑自己克傅家男丁,畢竟不管是不是他的錯,他那兩個堂弟都沒了。
當時傅景珩才八歲,就算其人再老成,卻也受不了這個打擊。自那以後他大病一場,纏綿病榻,還夜夜不得安睡。(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