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今年初,李瑤將作坊周圍的地方都買了下來,打算都開墾出來種上。除此而外,她還和官府定了合同,將有刺玫花的那片山租了下來,租期是五十年。
傅三老爺是個老實頭子,十分本分,但是不傻,他看去年季家跟著李瑤賺了銀子,意識到跟著李瑤會有肉吃,所以李瑤賣地時他便也跟著買了些。
其實因為去年吃了收購豬下水而不得的虧,又加上李瑤飯鋪子里的臘肉賣得非常好,所以李瑤今年還想辦養殖場養豬以及養兔子和養羊的。她手里如今有銀子,所以她才敢把步子邁得這麼大。其實若是真的辦起來,她也是打算慢慢來的。畢竟她沒經驗。
還有她如今遲遲沒有動作的原因,也是怕玉岩挨著北良國近,擔心近段時候此地會不安寧。所以她就把買來的地沒種糧食,都種了苜蓿草。
她種苜蓿草到地里時,W@那日松還嘲笑她專門種草,她要養羊和兔子這是她種草的一個原因,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每年雪未化凍時,本地的牧民養的牲口都沒有草吃,這還不是因為冬季牲口飼料貯存不夠的緣故。既然野生的飼料不夠養活牲口,那當然就需要種植了。
即便她一時種不出耐寒的苜蓿草,但是種久了,總有收獲的,她是這麼認為的。後世放牧不也是這種模式嗎。她那會在呼地旅游時,還听說有的牧民專門種牧草貯存爾後在冬日賣……
傅老太太和她一般,也怕玉岩此地會不安定,就說讓她按照自己的主意來。雖然她也有些不能理解李瑤為何要專門種草,但是不管李瑤做什麼,她也不會反對的。
兩人正這麼說著話間,二嬸小顧氏尋了來。自從去年二房欲聯合三房買鋪子而不得後,小顧氏雖日常待傅老太太還是一個態度,但是待李瑤夫婦就淡了些。先時流放之初,李瑤還總以為小顧氏很是明理呢,如今她倒並不這麼認為了。
「景瑞說喜歡史家女兒,所以想娶史家女兒為妻。」小顧氏也沒避著李瑤,就和傅老太太說了自己想說的事情。
「史家女兒前些時候傳出那種不好的流言,你夫婦二人難道不介懷?」傅老太太雖同情史家女兒,但是卻對那流言還是有些介懷的。
「當日景瑞也在場,他看得清楚,那是有人故意陷害史家女兒的,所以他並不介懷。母親您老萬可不要信那流言。您也知道,別看景瑞平素話不多,但是主意卻正,我和老爺也拗不過他,所以這也是沒法子的事情。」
傅老太太耷著眼簾子,明顯還是有些介懷道︰「我不信那流言又如何,問題是旁人信。到時候景瑞娶了那史家女兒,旁人笑話的也是他不是!」
話說到這後頭,傅老太太話里還帶了氣。嫡長孫娶了李瑤,就已經有許多風言風語,她因為心喜李瑤,也因為當時那種情勢,所以才認同嫡長孫娶李瑤的。可再來這麼一個帶著風言風語的孫媳婦,她就有些接受不了了。
這是傅景瑞的親事,李瑤沒有可置喙的余地,所以她只是旁听並不說話。只是她听了這麼會,倒是覺得小顧氏的態度有些令人玩味。
兒子要娶帶著風言風語的兒媳婦,就算拗不過兒子,小顧氏這看著一點也不介懷的態度,的確十分讓人有些想不明白。
先時李瑤和傅景珩就史珍香的事情還討論過,那時他們都認為,有人陷害史珍香是有目的,此時小顧氏這個態度讓她不得不懷疑那事情是傅景瑞做出來的。
即便傅家如今吃穿不愁,可畢竟傅家如今還是軍戶流犯,史千戶挑女婿挑到傅家頭上可能性可不大。若是史千戶有這個意思,早就提了不是。
既然如此,就可以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只有傅景瑞將史珍香的名聲毀掉,他才有可能娶到史珍香不是。
娶了守備的女兒,因為守備女兒的清白已經因流言而毀,那麼娶了後史家必然會心里對傅景瑞有感激的,如此他能得到的好處可不少。最起碼二老爺在軍中的職位都能往上提一提,而且以後二房在本地也得了勢,想要做什麼都方便。
二房是不是認為,那日松雖然可以做依仗,可他畢竟只是部落酋長,還因為是異族,到底並沒有軍中勢力在本地說話硬氣。而且那日松會因為她的關系護著傅家大房,但傅家二房就未必了。
李瑤越想越深,但主要還是懷疑史珍香的事情是傅景瑞做的手腳。
此時不管是傅家二房還是李瑤都不知,皇長孫季庭軼如今還活著,而且準備逼宮上位。先不說李瑤知道這些的話,會如何想,就說傅家二房,若是他們知道這些的話,可能就不會著急做出陷害史珍香的事情。
皇長孫還活著並打算逼宮上位,這就意味著傅家還有翻身的希望。不管這個希望能讓他們等多久,最起碼他們也有了回京的希望,若是皇太孫事成,那麼到那個時候,以傅閣老的恩澤,傅家的門第,傅景瑞什麼樣的名門貴女又娶不到呢?
李瑤在想著這些,但她卻不知,傅家二房這時不僅想娶史珍香,而且主意還打在了她的身上。
到底傅景瑞的婚事決定權不在傅老太太身上,所以傅老太太也無法強硬阻止傅景瑞娶史家女兒。
而且小顧氏這時還說了傅景瑞先斬後湊做出的事情。她勸著傅老太太道︰「母親介懷這門親事媳婦也能理解,但是景瑞那處沒向我們這些長輩打了招呼,就已經向史家提了親,若是我家就此沒了下文,那史家會怎麼看我家?到最後,我家必然還會因為提親沒有下文而得罪史家呢!」
她話落,傅老太太差點沒氣得倒仰,二房這是打定了主意要娶史家女兒,如今小顧氏來不是和她商量,而只是打個招呼罷了。
梁大海此時的書房里就只有他和傅景珩,他那隨從就守在屋外。
「大人如今有顧慮我能理解,此事若是不成,我等性命都要不保,可若是成了呢?何況我們這方也是有把握的。」
梁大海遲遲沒給答復,今日特意又將他叫來書房,又不肯說出決定,所以傅景珩才不得不又勸了他添了把火,勸了他兩句。
「口說無憑,你若是能拿出信國公的親筆手書,老夫我絕對二話不說就答應你!」梁大海顯然此時有些焦慮不安,他在書案前已經踱步來回多次了。在他認為,信國公和先帝有矛盾是肯定的,而且信國公自當今登基以來,很是忠心耿耿,他也是看在眼里的,所以如今只憑這十來歲少年的幾句話,就讓他做出謀反的事情,他到底還是下不了決心。要知道,謀反可是要誅滅九族的大罪!(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