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公子會好好活著的。」蘇玉竹听不得這些話,這才開口道,「這次出征若能立了功,陛下的封賞,公子就別推辭了。萬事只躲,未必就能躲出個安身立命,只要陛下不疑你,公子又怕什麼?」
叢是行依舊趴在酒壇上,听見蘇玉竹這番話,反而笑了︰「這話說的,又成了孩子。君心難測,大妹妹以後不是在據海關了,而是在京中,這種揣測帝心的話,就別再說了。」
蘇玉竹點點頭,對于叢是行的處境,她還是這次重生,才琢磨出了一些事情來。
一個身子骨單薄,纏綿病榻的皇帝,再能干,也是天下不穩。
人人都在琢磨這皇帝幾時病法就駕崩了,都在琢磨自己的出路,又有幾個人能全心做事?
這是昭明帝難結的心結,而北鶻人正是利用了這等心結。
可是涉及大位之爭、<宮闈內斗,連她父親蘇恕都不敢多說一句,她又怎麼說?
自這次行刺之事後,她比之以前想了很多,甚至懷疑,父親會不會是因為不想卷進這帝位之爭,才會一直躲在邊疆。
不過,蘇玉竹還是對著叢是行笑了一下︰「這次戰北鶻,四公子請戰了對嗎?」。
雖然是問句,可語氣卻似篤定了叢是行定然請戰了一般。
叢是行一仰頭,道︰「自然請戰,不然豈不真成了那砧板上的魚肉,誰都敢來剁我一刀?」
蘇玉竹見他這個樣子,知道他心中自然有計較,略微放了心,笑問︰「那如此,四公子不怕更招人嫉恨?」
叢是行笑道︰「放心吧,這次出征,是武安侯掛帥,太子監軍,所以就算有了功勞也都是太子的,我只去混個王位回來,表表忠心就是了。」
蘇玉竹第一次听說太子監軍的事兒,點點頭,道︰「是呀……陛下這也是要多多扶植太子的力量了。」
在蘇玉竹開始說話的時候,叢是行輕輕一咳嗽,蓋過了蘇玉竹的聲音︰「這丫頭,剛還說你呢,就又犯了。」他笑道,本想如小時候一樣戳她的額頭,但再想到詹家三爺的話,還是收回了手。
就算在這個看似與世隔絕的地方,也不曉得有多少眼楮,多少耳朵。
他笑道,「還有,那個上官請纓做先鋒,父皇允許了。」說著,他看著蘇玉竹,問道,「這也是你的主意?」
蘇玉竹點頭︰「是。」
叢是行笑了︰「我看上官這人倒有些本事,此一去,戰功在身,就好升遷了。」
蘇玉竹淺淺一笑︰「說起來,知道四公子的事情之後,我還想著要如何才能見公子一面。」
叢是行听聞,有些奇怪︰「哦?什麼事情?」
蘇玉竹微微一笑︰「我胡思亂想了破北敵之法,不知道能不能用。上官大人沒有上過戰場,有了主意,那些戰將未必肯全信,但四公子身份在,又常年在軍中磨練,所以我想讓公子听一听,是否可用。」
叢是行沒想到蘇玉竹竟然會想著這樣的主意,可是轉念一想蘇恕夫妻多年邊疆御敵的事情,卻不覺得蘇玉竹此舉有什麼唐突,反而有些可惜。
可惜蘇玉竹如今一個孤女,只能托身此地過活,不能上陣殺敵,真是可惜了。
但是再一想……呃,好像這丫頭,也沒有托賴他人活命,反而鬧得別人很不安寧呀。
想到這,叢是行的嘴角浮起了一絲笑意。
蘇玉竹佯裝奇怪︰「四公子可是笑小女妄議軍政?」
叢是行知道她是玩笑之語,卻認真笑道︰「不,我是在高興,知道你不會吃虧,反而還能讓別人吃虧,我真的很高興。」說著,叢是行將壇中最後一點酒倒在了墓碑之上︰「到底是師父師娘的女兒,說說吧,是何計策?我先提蘇小謀士斟酌一二。」
蘇玉竹笑了。
若是別人听了自己的這番話,恐怕會恥笑她不自量力,或者斥責她牝雞司晨,一個守孝女子,不以賢淑安靜為首要,卻想著干涉軍國之事。
恐怕就是與蘇恕有過同袍之情的曲恩山、鄭旭之輩,也不會將她的話放在心上。然而叢是行的態度,卻像是她就應當想出來計策一般。
蘇玉竹微微一笑,當即自懷中掏出了一個小冊子並一塊絹布,她將那尺余見方的絹布鋪在了地上,對叢是行道︰「四公子在北疆待過,可認得這圖?」
叢是行只一眼就認出,那竟然是一張雍朝北疆的地勢圖,雖然小,畫得卻很是精巧細致,隘口、城池、古道、甚至連那大漠之上的流沙所在或綠洲,都有標注。
叢是行常年軍中行走,知道這等地圖的要緊之處,他細細地看了一遍,稱贊了一句︰「這圖畫得果然好,是師父所畫?」
蘇玉竹笑著,並不回答叢是行此圖是誰所畫的問題,而是以指尖在圖上一處標著青州古道的周圍畫了個圈,道︰「邊境三座城池,北望勢高易守難攻、又要繞路;雁城是北疆大城,城池堅固,周圍又有三座小城互作倚靠,想要攻下非一日之功;青州地處大漠邊緣,是往來商賈休息之所,常年有四萬將士守城,就我知道的,武德四年、昭明元年、昭明三年,都對城強加固過,三座城市互成犄角,都很難攻下。四公子你說是不是?」
叢是行捏著下巴,點點頭︰「是。」
「北敵騎兵熟知大漠,此次千里奔襲,一定會先以其精銳,最快地打過來,截斷商道駐軍。再對三個城進行合圍,切斷彼此聯系,逐一攻破,四公子熟知戰事,我說的可對?」
叢是行點了點頭︰「是,若是依著北敵的意思,應該是要打我們一個措手不及,而且北敵的騎兵又厲害,所以就算兩軍對壘,我們也未必有十足的把握可以贏。」
蘇玉竹听見叢是行肯定自己的話,心中更有了底,繼續道︰「我們是守勢,對方是攻勢,長途奔襲,糧草就成了頭等大事。我琢磨著,北敵所想是扼斷通商之道,劫沿途商賈之資做軍餉,這樣,還能使得北鶻的糧草可以從商道遠遠不斷的運到,所以若是我們據城而守,雖然耗得,卻也要大傷元氣,四公子,我說的對不對?」蘇玉竹再問。
叢是行依舊是模著下巴,道︰「是,不過十六萬鎮邊軍,還是鄭侯掛帥,據城而守,以逸待勞,若是調度得當,也能將北鶻人無功而返。」
蘇玉竹笑了︰「是,但那樣,鎮邊軍也要折了許多人馬,邊關三城之外的百姓,通商的商隊也要遭殃,並且若是北鶻真個扼斷商路,我們就與天邊諸國失了聯系,最終還是我們要吃虧的,對不對?」
叢是行沉默了一陣,點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