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橋這兩處緊緊礙著的十字路口,四條大道,因附近的田地及路兩旁山丘的地契具歸于僑家所有,是以一直只有他們一家子在這兒獨住。
白氏捧著一大盆爆炒肝尖從後院走到偌大的堂屋里,听門外似乎有牛兒「悶兒∼」的叫聲,她歪著頭看向門外道︰「希兒,你去看看是不是你爹他們回來了?」
正在和于僑一道擺放桌椅碗筷的于希聞言,忙一溜煙小跑出去,沒多久又折回來高聲道︰「娘,是爹他們回來了。」
「趕巧,飯做好了,他們也回來了。」熊氏邊擦著桌子邊笑道。
熊氏三十出頭年紀,兩年前剛來時皮相很有些黑,這兩年跟著白氏做家里的活計不常出去奔波下地干活,便養得十分白淨,她中等身量雖穿著一身暗灰色干活的舊衣裳,但依舊難掩秀麗豐韻的形貌。
菜肴很豐盛,飯桌中央是一大陶盆排骨玉米湯、四下依次是青辣椒爆炒豬肝、青辣椒爆炒鹵肥腸、土豆塊紅燒五花肉、手撕白菜,最後是一個地三鮮,具用臉盆大一個的陶盆盛菜。
這青辣椒的種子,是于僑特意讓鎮子上起初賣干辣椒給她的那家干貨店的老板從邊關帶回來的,還有另一種做干辣椒的朝天椒。
因著于僑所創的麻辣天下,臨縣、川溪縣,東陽府以及鎮上逐漸都時興起吃辣味的潮流,由此辣椒的種子也一下子變得槍手,許多人家也開始在炒菜里加入青辣椒輔菜。
「累一天是該好好吃一頓。」白氏看著擺滿桌子的各類葷素菜肴,滿意的笑著擦了擦手,而後轉身到左側空著的屋子里去拿白酒。
自家也是苦過捱過沒吃不飽的日子,從前每每于重田在外給人做活幫工,她便期望著勞累一天的丈夫能在雇主家吃好喝好,將心比心,她對待離家的這些幫工便也格外優厚,飯菜供應不僅豐富而且絕對管飽。
秋收期間,于橋家給作坊里上工的婦女們放了十天假,以便她們在家安心幫著秋收。
「軒兒,勝兒,準備吃飯了,快來洗手!」于僑從後院端出一盆井水,高聲叫喚在門口玩泥巴的于豐軒和徐勝,于豐軒和徐勝乖巧的應一聲,隨即屁顛屁顛的拍著沾滿手掌的泥巴跑進屋里來。
于豐軒長相神似于重田,小身板肉嘟嘟的長得十分敦實,穿著一身于僑閑時做得褐色的類似唐裝的短衣短褲,露出四截白女敕的小胳膊小腿,虎頭虎腦的模樣可愛極了。
徐勝是徐堅的兒子,他成親算得上晚,生子也晚。
徐勝只比于豐軒大六個月,長相同樣虎頭虎腦,敦實可愛討人喜歡,膚色和他爹一樣有些黑。兩個孩子天天結伴上樹掏鳥窩下池塘撈魚,玩得不亦樂乎。
于重田一家子都是厚道的人,縱然這兩房人是買回來的,對待他們卻像是親友一般尊重隨和,並不擺主子的譜。
徐堅兩口子和秦三兩口子也知恩圖報,面對主家的信任及不拘小節,心里均感恩戴德,干活時越發的賣力。
又等了好一會兒,將稻谷搬入糧倉,牛也栓在牛棚喂上草料後,于重田等人方汗流浹背一身臭味的在院前一側的小池塘里粗粗搓洗起燥熱的身子,待涼快了些才進屋吃飯。
見他們進屋來,白氏招呼一聲,隨即放下滿滿一壇子烈酒,牽著于豐軒朝後院廚房走去。
于僑和于希,及汪氏,熊氏母子兩已經先她一步去了廚房。
她們是女眷,于豐軒和徐勝兩個男孩子又慣愛調皮搗蛋,不大方便和于重田這些男人在一個屋子里吃飯,由此在廚房里又另開了一桌,桌上的菜肴和外面男人們吃得一樣,只不過每個盤子里的菜皆少了許多,但也盡夠他們吃飽。
吃完飯,天依舊昏昏的,沒有全黑,于僑閑著沒事帶著于豐軒和于希一塊去田間撿撒漏的稻谷。
第一年秋收的時候,于僑堅持下地幫忙收割,于希見狀也鬧著要來幫忙。然而每兩天,于重田見兩個女兒的皮膚曬得漆黑,沒個女孩樣子,心疼之下再也不讓她們跟著下地秋收了,橫豎人手夠用。
親眼目睹水稻從一粒谷子發出女敕芽,後撒在田里長成蔥綠的秧兒,再插進田里長成半人高的稻谷,前世的于僑雖生在鄉下,可對這些莊稼作物並沒有留下什麼深刻的印象,不像現在這樣親身上陣,感觸良多,因此也格外珍惜這些得之不易的糧食,不想浪費一點兒。
其實種這麼多糧食,于僑家只這麼幾口人一年到頭根本吃不完。每年除去要交的官糧,其余的會賣出大半換錢,余下的小半一是自家平常吃,二是儲存起來以備不測。假若去年儲存的糧食沒派上用場就會賣掉,再儲存今年新收的糧食。
才剛走到家附近的田埂上,于橋和于希便彎身撿了好幾根稻谷,于豐軒邊走邊拿著根棍子走在前面這里戳哪里掃,玩得不亦樂乎。
不過偶爾看見地上有稻谷,他還是會去撿起來,似乎是覺得拿在手里不方便玩耍,他直接將撿來的稻谷讓兩個姐姐幫他拿著。
于橋,于希念著他年紀小也隨他去,只要不摔跤就好。
走到一畝田中央于橋又彎下腰,一連撿了數根稻谷,她一低頭,冷不丁瞅見了自己平坦的胸脯。
說來也怪,她已經十三歲了,卻至今沒有來初潮,且身量也沒長高多少。按理說她家如今的伙食相較從前不知好了多少倍,她每頓飯也是吃足兩碗,怎麼還是發育得這麼慢。
她扭過頭,見已經十一歲的于希臉頰雖依舊鼓鼓的,但瘦小的身板和她一樣,也是全身平得沒有一絲起伏,身量也不見長高,心下越發納悶。
不過她也知道這事急不來,早早晚晚的都得來第一遭,多思無意,便按耐下心思,繼續撿稻谷。
「駕∼」
一輛馬車晃蕩著轎簾子從不遠處的官路上疾馳而過,激起陣陣塵土飛揚在半空中,久久不散。
姐弟三個只是掃了那馬車一眼,便不再看。
官路上每天都有無數車輛行人過去,他們早已見怪不怪。不像從前在于家村時,村里不常有生人進村,更別提馬車了,由此每每來了輛陌生的馬車或牛車總能引起全村人的關注熱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