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老太君知道沐蘭在擔心什麼,遞過來一個安撫的眼神,「你放心,我既敢擺在明面兒上說,就經得起查證。」
豐州的那戶人家確實存在,搬遷途中在海上遇難的事情也並非是她杜撰出來的。只不過與那家有私交的人不是她,而是靜慧師太。
那戶人家就住在豐州城外的一座山莊之中,家主姓祝,為人寬厚,樂善好施,認識他的人都尊他一聲祝員外。
很多年前,靜慧師太雲游到豐州,途經祝家山莊時天色已晚,上門投宿時恰逢祝員外的小兒子得了月復痛急癥。靜慧師太通曉醫理,便出手救了那孩子一命。祝家對她千恩萬謝,留她在莊上住得一陣子,並以大筆金銀相贈。
靜慧師太謝絕了他們的好意,離開祝家山莊,繼續雲游去了。大半年前,再次雲游至豐州,記起祝員外一家,特地拐過去探望。到了那里,卻發現早年間整潔秀麗山莊已變得頹敗不堪,四周的鄉鄰提起祝家都是一副避之唯恐不及的模樣。
等見到祝員外那個因她出手相救撿回一條命的小兒子,方知祝員外早在數年之前就已過世了。祝員外一死,祝家就像受到詛咒一般,接二連三發生不好的事情。
先是祝夫人中風,祠堂莫名其妙地失了火,家中的幾個小兒災病不斷,田里的莊稼塘里的魚連年欠收;隨後祝家長孫在外出辦事途中遇到土匪,被刺成重傷;懷有身孕八個月的長孫媳婦得到消息,驚駭之下提前發動,結果難產而死,母子均未能保住性命……
祝家疑心祝員外的墳墓風水不好,以至于壞了家中的運勢。雖有懷疑,可也不敢貿然遷墳,于是請來一位風水大師指點迷津。那風水大師看過祝員外的墓地,說是墓地風水極佳,並無問題,問題出在家宅上。
祝家山莊依山傍水,所依之山狀若臥龍,所傍之水乃一天然湖泊。從遠處望去,就好像一條青龍從山頂俯沖下來,將龍頭探入湖中飲水一般。
據那風水大師的說法,祝家山莊的宅基恰好建在青龍取水的必經之路上。先前之所以無事,是因為祝員外乃福星下凡,命相屬水,能以自家肉身為水引,供養青龍。祝員外一去,水引消失,青龍取水之路受阻,自是要發怒的。幾次三番警示之後,見祝家仍舊賴在此地不走,這才降下了詛咒。
破除詛咒的方法,就是馬上搬離此地,否則祝家將有滅門之災。
靜慧師太去的時候,祝家人正在變賣家產,準備帶著一家老小搬到葛城去,投奔祝員外的一位故交好友。
靜慧師太雖不通曉風水之道,可也覺得那風水大師的說辭不甚靠譜。只不過那是人家的家事,她一個外人也不好過多干預,只點到為止地勸了幾句,讓他們最好另尋了有名望的風水大師重新相看一回。
然祝家人去意已決,並未將她的規勸放在心上。
靜慧師太離開豐州不足一月的工夫,就听說了祝家在海上遇難的消息。為此,她十分後悔,明明發覺那風水大師的話不靠譜,卻沒有盡力勸著攔著,叫那一家子人不明不白地走上了死路。
安老太君從靜慧師太口中听說了祝家的遭遇,還跟著唏噓了好一陣子。等見了沐蘭,發現祝家人遇難跟沐蘭叫漁民救起幾乎是前後腳發生的事情,剛好可以暗度陳倉,拿來為沐蘭的身世作為遮掩。
當然,在拿來用之前,她是征詢過靜慧師太的意見的。
靜慧師太說祝員外生前樂善好施,死後想必也不會介意替解國公府的後人打個掩護,叫安老太君放心去用。她會多多焚香念經,為祝員外一家超度祈福。
安老太君會將這件事詳細地說給沐蘭听,也是想讓沐蘭記住祝員外一家這份無心插柳的恩德。
至于「女身男命」的那一段,也不是憑空捏造的,而是她在雲游時听來的真事。如今移花接木,安在了沐蘭的身上。
她為沐蘭打造的身世,雖稱不上天衣無縫,可也沒什麼大的紕漏。畢竟祝家和解家的人都死絕了,很多事情想查都死無對證。
聖上二話不說封了沐蘭為郡主,裴皇後和王葵再喜歡打探旁人家的隱私,也不敢做得太過火。
沐蘭這解家後人的身份算是名正言順了,接下來就要好生調~教,叫她盡快擔負起頂立門戶的重責大任,將國公府累積數百年的榮光傳承下去。
心念轉罷,便開口道︰「明早卯時起床,到校場等我。」
沐蘭知道安老太君乃將門之後,又曾隨解國公征戰沙場,听到「校場」二字,眼楮不由一亮,「祖母要教我習武?」
「習不習得,還要看你的筋骨。」安老太君說得這一句,便閉上眼楮,自顧自地養起神來。
沐蘭也不去攪擾,伸手在自個兒身上的幾個關節處捏了捏,心說她自小上山下海,跑步游泳之類的運動沒少做,筋骨應當不會太差。武林高手什麼的她就不妄想了,能夠學個一招半式用來防身就好。
不一時馬車進了國公府,在垂花門外停下來。紅玉早早就帶著瑞喜等人候在那里了,瞧見祖孫兩個全須全尾地回來了,像陸辛一樣長舒了口氣。
等進了安老太君的院子,將不相干的人打發下去,便細細問起宮里的事情。得知聖上封了沐蘭做郡主,雙手合十念一聲佛,「這可真是天大的好消息,想必聖旨這一日兩日便下了,到時各家各府少不得要過府祝賀。
得趕緊給姑娘裁衣裳打首飾,大小丫頭也得挑出來,出去見人的時候可不能叫人小瞧了。對了,先生也要備齊了……」
「聖上既封了她做郡主,宣旨的時候就會一並賜下教導宮規的嬤嬤,倒省去我們自家請了。」安老太君插話進來,「其他的事情,你就看著辦吧。」
紅玉含笑應了,也不再一一請示。依著安老太君的吩咐,送了沐蘭回郁汀閣,便腳不沾地地忙活起來。
不到半個時辰的工夫,便領了一群頭臉齊整的丫頭婆子來,叫沐蘭挑人。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