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貞惡狠狠地對高芸芸白了一眼。
「高美人,你竟敢尾隨大軍偷偷前來渤海國,倘若驚擾了東丹王,誤了軍中大事,定叫你吃不了兜著走」。
高芸芸低頭不語,嘴角滲出一抹血水。
端順厲聲罵道︰「高美人,你說你,假扮成男子模樣,像什麼樣子?若是讓天後娘娘知道了,還不得亂棍打死」?
此時,耶律倍與狗兒小將軍早已趕到,站在了端順身後想听一听她們在說什麼。
「耶律倍听到柔貞與端順越說越不像話,于是大怒。
「本王倒是要看看,誰敢在此胡說八道」?
端順與柔貞見是東丹王來了,立即變了臉。剛才如潑婦罵街般,現在卻是柔聲加嫵媚。
「臣妾參見東丹王殿下」,兩人說著,雙膝微微下拜,行了個半蹲禮。
雲雀知道自己剛才掌摑高美人都被東丹王看見了,自知東丹王饒不了自己。于是跪地。
「懇請東丹王殿下饒了民女這次吧,民女再也不敢啦」!
耶律倍沒有理雲雀,他心里明白,這是主子們讓雲雀干的。
高芸芸與雪兒也微微下拜,行了個半蹲禮。
「參見東丹王殿下」。
耶律倍一把拉起高芸芸。
「芸兒,你黑了,也瘦啦。大軍出征前,你究竟跑到到哪里去了,為什麼老躲著本王?你知道嗎,本王都快急死了」!
「我,我……」。
高芸芸看了看一旁的端順,再看看一旁的柔貞,把要說的話咽了回去。
狗兒小將軍笑了起來。
「高美人,東丹王殿下找你找得好苦,今日總算找到你了」。
端順見耶律倍不停地撫模高美人的雙頰,生怕高美人說出什麼。
端順立即假惺惺地陪著笑臉,走到高芸芸面前。
「是啊,是啊。東丹王殿下可是常常念道美人妹妹呀,心里總是放不下妹妹呀」!
高芸芸驚奇地看著端順的變臉,不得其解。
耶律倍厭惡地白了一眼端順,拉著高芸芸的手。
「我們走」。
耶律倍抱著高芸芸上了自己的馬匹,馬兒奔跑起來。
雪兒、狗兒也同乘一匹馬,遠遠地跟在後面。
端順望著耶律倍與高芸芸的背影氣急敗壞地跺腳。
「這個狐狸精,簡直氣死我了」!
端順與柔貞嫉妒地站在原地看著耶律倍與高芸芸漸行漸遠。
端順對柔貞說道︰「這高美人可真不是個東西。母後要納她為太子妃,她推三阻四,全家逃亡。母後為太子選妃,她又心有不甘,從中作梗。妹妹你說,她女扮男裝跟在大軍後面,生生走了半個多月,她到底圖個什麼」?
「姐姐,這不是禿腦袋瓜子生虱子,明擺著嗎。太子殿下對高芸芸始終難以忘懷,她高美人呢,對太子殿下也是一往情深。這兩個人呀,好似連體嬰兒,掰也掰不開」。
「妹妹,難道我們就沒轍了嗎」?
「端姐姐,你沒听說過嗎,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偷不如偷不著,沒到手的才是最好的」。
「妹妹,咱姊妹倆可是天後欽點的太子妃,舉行過大禮的,任憑她高美人有什麼狐媚妖術,也爭不過你我姊妹的」。
「姐姐的話妹妹可不敢苟同」。
「妹妹,你說什麼?難道我這原配,只是擺在東丹王府里面的一件擺設」?
「端姐姐,看來,咱們姊妹無法收攏東丹王的心」。
「妹妹,我听母後說,大氏家族也在為太子殿下選妃」。
「端姐姐,你說什麼」?
「妹妹,這位大氏女,是大諲譔國王的親佷女兒,叫什麼?哦,我想起來了,叫大冬青」。
「端姐姐」高美人這個心結還沒清除,又來了一個添堵的」。
「妹妹,姐姐倒是要看一看,一個亡國的公主,還能把我們姊妹怎麼樣」?
此時,耶律阿保機與述律平騎馬視察,也來到了堆雪人的地方。
述律平看到了大諲譔的雪人腦袋被砍斷,嘆息了一聲。
「陛下,山河破碎,國君的腦袋還有地兒安放嗎」?
「是啊,國家毀滅之日,就是國君掉頭之時呀」!
「臣妾知道,陛下寬仁。可臣妾不知,陛下為何不殺了大諲譔?
「屠城不如攻心,若此時殺了大諲譔,就會激起渤海庶民反抗的浪潮,天福城朝不保夕,哪里還有什麼福氣」?
「嗯,還是陛下考慮周全。不過,大諲譔主動將自己的佷女冬青公主與太子為妃,不知陛下作何打算」?
「大冬青出自渤海國皇室,從小就飽讀詩書,頗具唐室風範。若與皇太子結為連理,不僅可平息渤海反叛的浪潮,還可穩固我大契丹北疆,此乃一舉兩得的好事兒」。
「可是皇太子一味推月兌此婚,說什麼冬青公主再好,到底是大諲譔的人,本太子不要」。
「民族和諧是頭等大事兒,推行民族和諧之策,方可興國。不管太子怎樣想,這門親事,朕已經應承了」。
「還有,高美人尾隨大軍來到渤海國,不知陛下作何處置」?
「太子情真意切,高美人亦是一片赤誠,我們做父母的,為何偏要棒打一對好鴛鴦呢」?
「陛下既然應了這冬青公主的親事,我們也該早些為太子主持大婚,等到殺雞佔卜定下日子,我們也好放心地離去,回到上京」。
耶律阿保機點了點頭,表示贊賞。
「嗯!天後總算想明白了。不過高美人的大婚也一同辦了吧。太子既然喜歡這位漢家姑娘,天後還是順其自然為好」。
「諾」。述律平只好點頭稱是。
說著話兒,耶律阿保機與述律平又一起登上了承天門城樓,俯瞰前方。
「陛下躍馬揚鞭,踏入渤海國的土地,不知此刻心中作何感想」?
「天後,當朕與你一同登上承天門,除了驚嘆這美輪美奐的宮殿藝術之外,還感受到它廣袤的原野,與斗志昂揚的庶民力量」。
「陛下是在考慮,大東丹國將如何治理昔日的海東盛國嗎」?
「是啊!朕想過,這渤海國原來隸屬于唐朝,我們應該按照因俗而治之方針,建立國策,一切如舊」!(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