寰姬直接下令,讓各個部隊的人馬四處搶險救援。
寰姬︰「你們都是大唐的精英,大唐培養你們,在人力物力上都花費巨大,我希望在救人的同時能先保證自己的安全。」
唐軍一千人一小隊的出發了,每隊里面都配備了兩名隨行醫者。
由于醫務小隊人數有限,寰姬征用了荊州內外的所有行醫之人。
唐軍這邊出發了,寰姬一行也快馬加鞭的趕去了丐州城。
薛董麟帶著人依然在堅持加固河堤,他的堅持讓丐州百姓有更多的時間逃命。
寰姬去到河堤上就看到了,很多人在往河堤上堆積沙袋。
這些人全數人都髒兮兮的,兩眼通紅,根本分不出誰是衙役,誰是百姓。
薛福找了好半天都沒有找到薛董麟夫妻,還是薛夫人先看到了他。
薛夫人看到薛福先是一愣,趕忙喊道︰「是薛福嗎?寶哥兒呢?」她中年生子,丈夫和百姓固然重要,但是兒子更為重要。
薛福看到老爺夫人,直接跑了過去跪下道︰「少爺沒事,夫人放心。」
薛董麟也松了口氣,這才看到跟在後面過來的一行官員。
他們身穿官服,只有前面幾人身穿的是便服,但是不難看出他們全是官員。
最為明顯的就是最前面的那個婦人。
薛董麟問道︰「他們是何人?」
薛福趕忙答道︰「老爺莫要擔心,他們是御史大人的人,少爺已經被送往京師了。」
薛董麟心中有些疑惑,他沒有問證據的事,直接上前問道︰「在下丐州長史,請問幾位如何稱呼?」
寰姬已經讓身後的兵士去幫忙搭高河堤了,這會她身邊就幾人跟隨。
寰姬答道︰「我乃陛下親封的巡查御史,此次南下是來巡視河堤的,恰巧遇到這事,薛大人竟可放心。」
薛福蒙了,這不是御史夫人嗎?听她語氣她好像才是御史?那那名好看的男子又是何人?
薛福為人正義,性格雖然直爽,但凡遇事還算謹慎,不會輕易的相信他人,許諾的事他豁出性命都會辦到。
這也是薛董麟在關鍵時刻把兒子和證據都交給他的原因,薛董麟看薛福的表情就知道,薛福被騙了。
寰姬笑道︰「薛大人不用擔心,您兒子我已經讓人送回京師了,這是京師那邊給您的信件。」寰姬從懷里掏出一個油紙抱著的信件。
薛董麟伸出手,剛要接過信件,就停住了,他看了自己滿手的泥,又收了回去。
他一身濕乎乎的,滿手都是泥,要是弄髒了信,錯過了什麼就不好辦了。
薛夫人見狀趕忙從懷里拿了手帕遞給了薛大人,又從一旁接過了丫鬟手中的油紙傘,給薛董麟遮雨。
薛董麟這才不好意思的結果信,打開了油紙,看到信封時,手抖了一下,竟然是堂弟的筆記。
信是薛董偉寫的,內容不短,但是都是廢話。
薛董偉先說了薛董麟一頓,說他出了這麼大的事竟然都不和家里說一聲,說他沒有拿他們當家人。一片廢話長長的書信說的薛董麟心里暖洋洋的,最後還說寶兒已經在回京師的路上了,讓他們夫妻放心。最後還加了一句,明顯墨跡是後加上去的。‘至于你面前的這個女人,是陛下欽點的,和我乃莫逆之交,是可靠之人。但凡有事听她的一準沒錯,切記不可得罪于她’。
薛董麟看完信,把信折好,拿油紙包上揣到懷里,這才抬頭打量眼前的這個婦人。
薛董麟實在是想不起來朝廷哪里來的女官,但是依然行禮道︰「下官薛長史叩見御史大人。」
薛福見狀松了口氣,他生怕自己一時的沖動所托非人,當時他是看到青州府衙的旗幟,打听之後才決定相信這個巡查御史的。
薛夫人也要叩拜,被寰姬攔下了。
寰姬說道︰「此刻不是說這些的時候,大人還是和我好好說說這河堤上的情況,也好商討一下後面的事情。我已經和荊州那邊的人相約,十日為期,如果雨還不停,就會陸續泄洪,那邊可不敢在憋水了。」寰姬後面的話即使不說,他們也知道是什麼意思。
薛董麟感謝道︰「我就說,這雨水如此的多,怎麼河水反而沒有上漲的趨勢,原來是御史大人的相助啊。」
寰姬又一次的讓他不必客氣,薛董麟實在是不知道這女人是誰,心中埋怨堂弟也不寫的清楚一些。
等他們商議後,還是按照原來計劃的,繼續疏散百姓,河堤這邊繼續鞏固河堤。如果五日後雨水不停,他們就要全數撤退了。
寰姬讓唐軍快速的疏散百姓,讓他們協助百姓分別向光州、荊州、廬州撤退。
如果泄洪,下面的洪、吉二州都會被淹。
五日後,雨水不但沒有停的意思,還下的更大了,寰姬讓人通知薛董麟,他們要撤走了。
薛董麟知道自己在做也是徒勞,看著自己堅持守護的堤壩,牽著夫人上了馬車。
唐軍們護送著他們和兩州的百姓離開,十天時間實在是太短了。
上游泄洪了,他們因為道路泥濘,馬車陷在了路上。
撤退的百姓越來越多,他們只能跟隨著人流,徒步前進,好在這里已經是安全地區了。
王玉陽在荊州坐鎮,泄洪是一點點泄的,所以下游的水位也是緩緩上升的。
下游的水位開始上漲,各處的疏散速度更是加快了。
有些地方唐軍已經開始用上了小船,水軍在船上尋找著活著的百姓。
到處都是倒塌的房屋,此時在欲州的前知府急得團團轉,朝廷很顯然比他們預想的更快知道了丐州的情況。
因為黃河泛濫,他們的消息也因此閉塞了。
朝廷的御史已經下來查了,他們想著把這事栽贓陷害在別人頭上。
首選當然就是薛董麟,薛董麟知道的最多,絕對不能留了。只要他一死,那麼貪污河工的案子就消失匿跡了。至于百姓的死傷,就說是他堅持要加固堤壩,導致百姓沒有提早疏散就可以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