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拱殿中,宋熠拈起那支小小的粉筆,站起身,在旁邊一根刷漆立柱上用左手小心地寫下了一個「元」字。
然後他又輕輕將這個元字擦了開去。
昌平皇帝袖手走來,輕輕吸氣,根本藏不住驚訝。
他伸手指向有過粉筆痕跡的那根立柱︰「這……是何物?」
宋熠道︰「此物由石膏粉、白土粉、滑石粉等物配合制成,制作簡單,妙只妙在此物易書寫,易擦拭。便于公示,更便于教學。」
粉筆是一個非常簡單的東西,有心鑽研的人就算不知道配方,但只要多調試幾次,總有能試出來的時候。
可粉筆最大的好處本就在于它的簡單!
當初江慧嘉只是初步將粉筆的概念提出來,宋熠就通過實驗,最終自制成了效果不錯的無塵粉筆。那個時候,宋熠還坐在輪椅上呢。
宋熠道︰「前年春夏之際,學生曾在家鄉辦過一期蒙學,當時用的便是粉筆教學。鄉民大多家計艱難,無錢買紙筆書籍,可有此粉筆,學生豎起一塊漆板,只需在講台上寫字,下頭的蒙童不必有書,也能識字。甚至若再發下粉筆,他們也能以粉筆隨時隨地練習寫字。」
當然,宋熠那個時候並沒有分發粉筆出去。
從江慧嘉提出粉筆之初,宋熠就深深明白了此物的價值。
這個東西看似簡單,可在「讀書只是少數人的事」的大靖朝,它的價值又是無可估量的!
當時的宋熠身有殘疾,位卑力小,如何能夠隨便將這樣的東西暴露出去?
他能在自己的小小課堂上使用,也不過是因為鄉野小民們見識有限,想不到這個東西如果推廣出去,會有可能給大靖朝帶來多大的風暴。
往小處說,此物能夠降低讀書識字的門檻,方便講堂授課,而往大處說,這個東西的出現,甚至有可能改變整個大靖在文治教育之上的格局。
這是教化之功!
如果全民開智,如果十個平民當中,有五個……不,只要有三個能識字懂書,這個世界會變成什麼樣?
這樣的問題,宋熠能想到,昌平帝自然也能想到。
皇帝的呼吸微微急促起來,他不由得原地踱起了步子。
步伐略急,一如他此時的心跳。
忽然,昌平帝停下腳步。
「粉筆!這粉筆你在鄉間試用過?」
宋熠道︰「只學生自用了,分發蒙童只是設想,實則並未如此。學生叫他們自制沙盤,用樹枝在沙盤上習字。」
皇帝深深吸一口氣,靜默了半晌不語。
為君一任,誰不想在史書上留下明君稱號,流芳千古?
可事實上輝煌的功績是那樣好留下的嗎?
大靖朝歷來重經濟輕武力,周邊四鄰也都沒一個是好相與的。所以文治武功這兩項,武功方面昌平皇帝是極少去想的。
他能設想的只有文治,文化昌盛,那也是千古之功!
孔夫子為何能被尊為儒家第一聖人,就連孟子都只能屈居亞聖?
是因為他周游列國,影響強大?
還是因為他著書立說,篇篇經典?
這些當然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原因,但其中也還有一個重點,那就是孔子首先提出了「有教無類」的思想!
開啟民智,創立學派。
使世界有規則,使文明成圭臬。
使他的道理成為治國的道理,使他的理念成為天下讀書人的理念!
此事越深思,簡直越加的一發不可收拾!
皇帝久久無語,宋熠又道︰「皇上,學生那時見了那兩個農婦竟為一筒穢物撕打,心中不能不有所感。窮山惡水多刁民,農婦潑辣,固然是不識禮儀文明之過,然則又何嘗不是被生活所迫?倘使人人衣食豐足,又何至于為此等理由爭打?」
這話鋒竟又一轉。
皇帝挑眉,宋熠這是在自己反駁自己?
禮儀教化不如豐衣足食?
宋熠道︰「若能使文明通達,不求使鄉民百姓人人知大義,至少也懂王化,明榮辱,曉廉恥,能分辨是非,能積極進取,便算成功第一步。同時可使農政編書,推行更優越治田之法。」
他有條有理,逐漸深入︰「學生出身農家,少時也常下田。鄉民種田多憑經驗,並無一定成法。有人勤勞,然則也是日日徒然辛苦,因佃田租高,戶田稅高,若產量不及,一年下來也不過勉強溫飽。」
「倘使農政編書,農人習書,不僅憑天時,憑經驗,更可知春種如何,秋收如何。又可推廣多種經濟種植,如棉花,如桑麻,如甘蔗、甜菜、豆類、花生等。如何養田,如何套種,如何灌溉,如何既不耽誤糧食種植,又能多出效益,豐富作物,盡可使全民皆知……」
漸漸說到深處,皇帝都被听住了。
皇帝高高在上慣了,對于農政他是真的不懂。
向來只知道,農民種田收糧食,哪里能想到這其中竟還有這麼多道理?
文明通達,使農民讀書,傳播農政之術。
這何止是另闢蹊徑,這簡直就是開先河之談!
皇帝越听眼楮越亮,片刻間遙想前景,竟不由得生起豪興頓起,胸臆沸騰之感。
到這時,他才真正是對宋熠刮目相看。
先前種種或可說不過是小聰明,這一刻卻簡直可見大智慧!
他提出了,從根源上富強國家的一大方法!
宋熠道︰「若物阜民豐,則更可禮儀通達,此為相輔相成。又更勝過……」
忽然輕輕咳嗽了幾聲,他躬身拱手道︰「皇上還有千秋歲月,當可成千秋之功!學生愧讀聖賢書,又受皇恩,此時妄言,倒有諸多滯澀之處。還求皇上指正!」
說著,一揖到底。
偏他身上的傷還在呢,這樣大一動作,立時就牽動了傷口,一下子就扯得他臉上又是冷汗一片。
皇帝竟然生起受寵若驚之感。
大約是宋熠先前的表現太過不卑不亢,此時反差一起,皇帝莫名都感動了。
雖然宋熠其實就是在拍馬屁表忠心,但他這個忠心表得太過流暢自然,太有水平!
被阿諛之徒露骨吹捧,和被宋熠這樣的大才子不著痕跡地吹捧,那感覺能一樣嗎?
更何況宋熠還帶傷在身呢!
皇帝連忙道︰「快些起來!」
往左右一看,徐德又已回到了殿中,方指揮使還沒來。皇帝道︰「徐德,去叫袁太醫來,為宋郎療傷。」
袁太醫是金鏃科的高手,這時候太子還傷著沒好呢,皇帝居然叫袁太醫來為宋熠療傷!(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