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武歷二十八年冬,這一天,被史官載入了《大武正史》中。
記,安樂侯率領黑羽騎兵,領副帥雲廣侯率領步兵八萬,剿滅拜蟲,使得這一個神秘的種族徹底滅亡。
歷史上的第二個女將,楊心蕊生擒了拜蟲國國主,獻于武皇。
武皇大喜,無謂風雪,出城門二十里相迎,與風塵僕僕的安樂侯把臂同歡,追憶往昔。
上京御城中,廣芳園上,武皇親口承認楊心蕊之功,更賜威武巾幗女將軍,賜黃金千兩,將軍府一座。
安樂侯世子,黑羽騎兵前將軍,因用兵如神進入兵部,任左侍郎。
安樂侯賜名安樂宣平撫西大帥,同領西南眾兵,賜天子金刀,遇特殊情況可先斬而後奏。
眾臣嘩然,一個天子近臣的新寵,在這一天冉冉升起。
安樂侯一家強勢崛起,其中武皇更是對威武巾幗女將軍楊心蕊贊不絕口,稱其有開過武皇後之姿,使得楊心蕊在整個上京城貴婦中,成為最為特殊的存在,風頭一時無兩,最為直接的體現就是,陶嬌歌可以狐假虎威了
「嬌歌,昨日我偶得一副雙面繡屏風,不若去我家觀賞一番如何?」
這是笑意滿滿的戶部尚書女兒胡靈兒。
「嬌歌妹妹,今日落雪紛紛卻沒有冬風刺骨,實乃賞雪品茶的好時機,不如去我家賞雪閣玩樂一番?」
這是一臉殷勤的工部侍郎女兒朱觀。
「喲,真好笑,要不是我確定今兒睡醒了,不然怎麼看到天天擠兌陶嬌歌的人,突然跟哈巴狗一樣舌忝上去了?還以為白日做夢了呢!喂,陶嬌歌,邀請你去御城玩,別誤會這是美人吩咐我做的,我可還很討厭你的。」
這是一臉別扭的博雅蝶依。
陶嬌歌無奈的笑笑,對于娘親回來以後,眾人不管什麼原因突然熱情起來,一天三四個聚會的邀請。
陶嬌歌心中默然無語,只能敷衍著找各種借口推月兌,幕國公一去幾月,至今未有任何消息傳來,這讓她根本沒有一點心思玩樂。
至于慕天恩的母親,陶嬌歌至今找不到借口上門求見,難道打著我是你未來兒媳婦的身份上門?那第二天保證傳的沸沸揚揚,說安樂侯府嫡長孫女上桿子巴結。
「究竟該怎麼進去呢?」
陶嬌歌坐在甲班案幾前,稚女敕的小手托著香腮,喃喃自語。
「嬌歌,這個,我有個事兒跟你商量一下。」
羅詩晴扭扭捏捏的從旁邊走了過來,一**坐在了陶嬌歌的軟墊上。
見陶嬌歌揚眉,一副你羅詩晴還有不好意思的時候的模樣,粗神經羅詩晴「嗐」了一聲,干脆利落的說道︰「你也知道三年一次的京察就要來了,這一次的京察史是慕御使,所以」
「等等,詩晴,這個京察和你家老爺子沒有關系吧?」
陶嬌歌一臉懵逼,什麼時候吏部尚書也要當心京察了?京察不是察的五品以下的官員嗎?
羅詩晴嘿嘿一笑,輕輕捋順自己長長的秀發說道︰「這個,是我姐夫,我姐姐說,他今年考核若是能得個優,就能升官留京了。」
「哦,我記得你姐夫是上京府宣左司曹,剛好正七品,可是跟慕御使有什麼關系呀?呃,跟我有啥關系?」
陶嬌歌抓住自己包包頭上垂下的粉紅色絲帶,疑惑的問道。
「哎呀,當然跟你有關系了,慕御使就是幕國公的庶子,西府的慕吉安啊!他嫡女昨日在我姐姐那,邀請我們倆去幕國公府賞雪呢。」
羅詩晴說完扯扯陶嬌歌的衣袖,一臉祈求接著說道︰「好嬌歌,你知道不舍得跟姐姐分開,要是這一次京察姐夫沒有得優,姐姐就要隨姐夫外放啦,那就要好久好久才能見一面了。」
繞了一大圈邀請自己?而且是幕國公庶子的嫡女?陶嬌歌右手食指輕點這自己的鼻尖,心中快速的過濾起小叔跟自己科普的信息。
幕國公一生只育有三子,一個嫡子兩個庶子,早在幾十年前就分家為東西兩府。
嫡子慕承平為護駕身亡,余下遺月復子慕天恩一個,如今天恩下落不明,東府就等于沒有了繼承人,世子若是死在了外頭,那麼最有可能繼承國公爵位的不就是西府的那兩位了?
可是這跟自己有什麼關系?直覺告訴自己這個事情很麻煩,雖說她上輩子被國家圈養著,可是並不代表她什麼都不知道,電視劇小說是陪伴她走過無數春秋的好朋友,對于各種宅斗宮斗她都不要太熟悉。
東西府之爭嗎?已經要牽連到自己這個還未過門的孫媳婦了?亦或者說,西府兩個庶子之間競爭,慕吉安想要得到我爺爺的助力?
陶嬌歌一時想不透徹,卻干脆的答應了羅詩晴,不管如何,這確實是名正言順進入幕國公府的好時機!
……
「大女乃女乃,不出你所料,西府這就開始有動作了。明日西府二女乃女乃將會在小明湖,宴請各家小姐公子,其中真正意圖,卻是安樂侯府嫡二子和長孫女。」
佛堂中,一個婦人跪在一尊白玉雕就半人高的觀音像前,她背脊挺直,雙腿沒有一絲偷懶的彎曲,虔誠的轉動翡翠念珠,一聲聲保佑平安的《楞嚴咒》,熟稔的從她豐滿的唇中傾吐而出。
黑暗中突然傳來的男聲,終于讓她停頓了一下,隨即經聲在起,裊裊佛香中,她的面容隱隱綽綽,直到《楞嚴咒》的最後一個字念完,一聲宛如嘆息一般的聲音,讓人听的不真切。
「暗一,找機會帶她來。」
「是!大女乃女乃,千里訊鴿已出。」
黑暗中男子沉聲輕道,片刻再無生息,仿佛剛剛黑暗中根本就沒有這個人的出現。
听到千里訊鴿四個字,大女乃女乃轉動念珠的手激動的收緊,半響才平息下來,看向眼前的觀音像輕聲道︰「天恩,你的嬌歌會是怎麼樣的人呢」
佛堂中經聲再起,卻是換了一卷《佛說熾盛光大威德消災吉祥陀羅尼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