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玄的這番話,也就是告訴沈氏,她想做的事,他不同意,此時不應該再把太子祁懷給拉下水。
但沈氏卻冷笑了一聲,說道︰「梁相好寬闊的心胸,只是不知你那位太子殿下會不會也是這般得為國為民了。你可是把他的少師給捉拿下獄、抄家斬首了的,他會放過你嗎?」。
「太子殿下是位仁厚的謙謙君子,在胡斯一事之後,殿下曾對我明言,那都是胡賊咎由自取的,若胡斯不是那般利欲燻心、貪贓枉法的話,那又怎麼可能會得如此下場,堂堂的太子少師又怎麼可能會落得這般結………」
「你信嗎?」。
梁思玄語氣輕緩的在說著祁懷的謙厚仁德,可沈氏卻淡淡地一句就讓得他無言以對了起來,不過就是三個字,但梁思玄卻忽然就覺得心口上像是被壓了千斤重石一般,仿佛氣都快要喘不過來了。
你信嗎?你相信太子祁懷真的是一位仁厚的謙謙君子?你相信太子祁懷真的是個光明磊落的仁慈君王?
不信,梁思玄是不信的。
作為西殷有史以來最年輕的三公之一,他的眼光怎麼可能如此淺薄,看不出如今的東宮、太子祁懷根本就不是一個心胸寬廣的人,但梁思玄剛剛說的那些卻也的確是事實。
如今內有連年旱災、人禍不斷,外有海寇經年騷擾、與後蜀之間的摩擦也是從不曾間斷的西殷,情況可以說是一點都不樂觀了,此時若是再連國之儲君的東宮也出事得話,那西殷的根基就真的可能會被動搖了。
這是梁思玄不想看到的,所以就算他早就看清了祁懷的表里不一,但在這時,在這個如此輕松就可以把他拉下馬的時機里,梁思玄還是選擇了把西殷的安穩放在第一。
而至于家族的安危,梁思玄則選擇了放在第二。
屋內的氣氛,一時之間就死寂了起來,梁思玄不說話了,沈氏卻懂了他這是什麼意思,不點而紅的朱唇彎了彎,扯出了一個淺淺的笑容,那麼諷刺。
「為國為民啊,梁相好氣魄,這西殷的百姓們真是都該好好的感謝梁相呢!弄琴,送客。」
沈氏轉身就走,而梁思玄就那樣靜靜的坐在了羊角玉桌旁,芝蘭玉樹般的身影筆挺地一動不動,好像是在那透過了銷金團花窗紗的陽光里凝滯了一般。
她的憤怒,他懂。
在梁思玄選擇了西殷的安穩與安定而選擇保住太子祁懷之後,那也就是說,他把家族、把沈氏還有梁媗和梁雍他們的安危給放棄掉了。祁懷不是一個心胸寬廣的人,梁思玄知道,那在祁懷成功登基之後很有可能會睚眥報復,他也知道。但即使如此,梁思玄還是選擇了保住他、保住西殷的安定。
可這不就是在把梁媗和梁雍他們放在了危險的境地之上嗎?若只是牽扯到了沈氏,那也許她還不會這般生氣,可只要一牽扯到梁媗和梁雍,沈氏就不可能有絲毫的退讓和妥協。
這些梁思玄都知道,但他自然也是有他得考慮的,以西殷現下的情況,梁思玄的這般做法本來就才是符合手握社稷得三公重臣的選擇。
梁思玄恪守本分,他是一位了不起的三公宰輔,但他也是一個一家之主、一個父親,對于梁媗和梁雍他們,他怎麼可能會沒有考慮過?
關于祁懷登基以後可能會對他的報復,梁思玄是早有心里準備,最壞得結果他也是考慮過了的,而沈氏和梁媗他們的後路,梁思玄自然也早有安排,太子祁懷就算要報復,也只是針對他一個人,祁懷沒能力也不可能針對整個梁家,更何況還有沈氏呢。
只要梁老爺子和沈老夫人在,那祁懷就算想對沈氏和梁媗他們做些什麼,那也是絕對不可能的。所以梁思玄覺得,最終最壞的結果也不過就是他被罷官免職。
但梁媗卻知道,不是的,梁思玄最終的結果不是罷官免職,而是被斬首示眾。而沈氏和雍兒的結果也不是他想的那般安然無恙,因為在她父親被斬首示眾之前,祖父和外祖母就已經仙逝了。
父親所以為的那些最終、最壞的結果,在梁媗眼里,卻已經是最好的結局了。
可那在前世時,他們梁家得到的卻不過就是祖父戰死沙場、馬革裹尸,父親被誣陷通敵賣國,與娘親一起被秋決斬首、身首異處,而最後還能存活下來的梁、梁姷他們,最終卻都是反目成仇!
這些悲劇,梁媗沒有一日忘記過,盡管就算沒有祁懷,梁媗和梁姷她們也早就是不死不休的局面了,可前世的她沒有勇氣,她懦弱的逃避了,以至于最後在被推下冰潭之前,她都是個只會懦弱逃避的弱者。
可這次不行,這一次,梁媗不可能再容許這些事發生了,父親不知道祖父在幾年後就會戰死沙場,但她知道;父親不知道在幾年後外祖母就會仙逝,沈家就會內亂,但她知道;父親不知道在幾年後文帝就會駕崩,太子祁懷在登基之後就會對鎮東大將軍府抄家滅族,但她知道………
所以。這次梁媗是不可能再容許祁懷有機會登上那個位置了的,以前是她一直沒找到機會,但這一次不一樣了,有這種天上掉下來的餡餅,她怎麼還可能容許父親再做出和當年一般得選擇,再把梁家陷進死地?
那自然是不可能的。
*****
*****
立冬這天,整個建安都是張燈結彩的,在這個表示著秋天徹底離開,凜冬已經降臨的日子,整個建安的街道上都是充滿了喜慶的色彩,水餃和竹葉的清香味更是充斥在了大街小巷之上,讓得就算是已經吃飽了肚子才來赴約的梁媗,一時之間竟又有了肚子餓的感覺了。
「小姐,看見鐘小姐的馬車了。」正在梁媗考慮著是不是也該示意青茼去幫她買一碗水餃過來的時候,青茼的聲音卻已經提前一步的在車外響起了,看來今天是鐘晴早到了啊。
梁媗當下也就不再耽擱了,示意車夫加快速度,向著鐘晴馬車的方向駛去,不一會兒後梁媗和鐘晴也就會合了。
「真是難得啊,你竟然會主動約我出來相聚。」鐘晴與梁媗同坐一輛馬車,繼續向漢水之畔行去,此時雖然已是立冬,但冬天里的漢水也是美麗的,寒冷的天氣並不難阻擋建安的人們對漢水得喜愛,鐘晴自然也是這般,只見她現在還有心情對梁媗說玩笑話,就知她心情是不錯的。
梁媗心下就有些詫異,但還是先笑道︰「我就是覺得在府里待得有些悶了,可鐘姐姐你想必也知道,我能相約一起出來散步的人就只有你一人了,還望鐘姐姐不要見怪。」
「你這話我不愛听,我隨時候命。」鐘晴輕睇了梁媗一眼,佯怒道。
「是,那就多謝鐘姐姐了。」梁媗笑著說道,目光這時卻輕輕地落在了鐘晴滿是笑意的嬌俏臉龐上,梁媗能看出鐘晴的心情的確是非常不錯。
但梁媗卻十分詫異,這時的鐘晴怎麼會如此高興呢,在文州一案越演越烈的現下,鐘晴應該是愁眉不展才對,怎麼會如此的愉悅呢?難不成是文州的情況有了什麼變化?
梁媗稍稍猶豫了一會兒後,就還是對鐘晴直接問道︰「鐘姐姐,是不是文州那邊有了什麼新的變化了?我看你似乎心情很好的樣子呢。」
鐘晴就笑道︰「你還不知啊,就在今早,一直在酈王府閉門不出的酈王殿下被陛下召進了宮,去給太妃請安了。听說早上的時候,陛下還是與酈王殿下一起去的麟央宮。」
鐘晴說著,眉眼間就都是笑意了,而梁媗听得也是睜大了眼,有些不可置信的感覺,自從酈王被牽扯進了文州一案後,他就開始閉門不出,也不再接受任何人的拜見了,這段時間里的酈王府都一直是半封閉的狀態,酈王和酈王妃更是從人們的視線里消失好久了呢。
但現下鐘晴卻對梁媗說,酈王今早被文帝召進宮了?那這是不是也就說明,酈王已經被摘出文州貪墨舞弊的巨案里了,不然以文帝的脾氣,怎麼可能會在這個節骨眼上召見酈王,更別說還是與酈王一起去麟央宮給孟太妃請安?
梁媗睜大了的眼眸,看著鐘晴,小聲的問道︰「酈王殿下……酈王殿下這是與文州的事情再無什麼瓜葛了?」
「對。」鐘晴大聲的笑道︰「前幾日被查出確實涉案的酈王舊交,于不日前已經被沛王殿下查清,他能參與進文州不下十次的貪墨賑災糧餉一案得途徑,走的乃是柳易之的門道,他們兩人之間多次來往的密信現下也已在柳家內找到,與酈王根本就是毫無干系的。」
酈王今早終于出府的事,此時在建安已是人盡皆知,鐘晴此時的話語更是街頭巷尾都在熱議的話題,她這時就算再大點聲的嚷嚷,也不會有誰介意的,因為其他人也是這般。
但梁媗卻忽地微微挑了挑眉,在柳家找到了柳易之和酈王舊交之間多次來往的密信?
這幾乎是不可能的啊,若沒有柳易之的坦白,這些隱匿于柳府不為人知的暗室之中的信件,若不把柳家翻個底朝天的話,那根本就是不會被發現才對,它們最有可能得到的結局,便是塵封在飛灰之中才對,怎麼可能會在這個時候被那麼恰巧得找到的?
要知道,想把柳家翻個底朝天,那最起碼得是文帝下令抄家才行,可柳易之如今在文州一案里不過就是「不小心」沒忍住誘惑,而被壞人拉進了渾水之中的迷途官員罷了。
文帝就算對他再憤怒,可也遠遠還沒到抄家滅族的地步啊,那沛王到底是從哪里弄到得這些密信的?難不成還是它們自己跳將出來的不成?
梁媗有些詫異,因為她可是太清楚這些高官大員,尤其還是隱藏了這麼多秘密的高官大員們,只要是那些能危及到他們身家性命而又不可毀棄的東西,那它們最後的歸途幾乎就只有埋于一間可能永無見光之日的暗室之內。
而那間暗室在哪、怎麼開啟,也只可能有一個人知道,那就是那些高官大員們自己,只要不是挖地三尺,一般都不可能找到這些暗室的。
但鐘晴現在卻告訴梁媗,在還沒被下令抄家的柳府內,沛王居然找到了柳易之的密信?
梁媗開始有些心不在焉了起來,而鐘晴卻沒發覺,她此時可是正沉浸在那巨大的喜悅之中呢,酈王如今可算是已經從文州的事情里摘出來了,那文帝對于文州一案的憤怒想必也會降低不少。
而只要文帝的心情好了,那等到日後,想必會被無辜牽連進此事的人也就少了不少,鐘尚書說不定都能逃出生天,這對于鐘晴來說,自然是再高興不過的事了,她此時又怎能不欣喜若狂?
一個在出神,一個在欣喜異常著,兩個心思都不在對方身上的女孩,便就如此怪異的乘坐著同一輛馬車,一起到了漢水之畔。
漢水之畔,是文人騷客們最喜愛的地方,這兒有無數的地方可以讓他們大展拳腳,留下無數首的詩詞絕律,就希望有哪一天能出現一個伯樂來發現自己這匹千里馬,那他們從此就可以一步登天。
因此,諸如此類的懷抱著同一個夢想的無數士子們,有些就連年的流連在漢水之畔,有些則更是不遠千里的慕名而來,就只是為了在這兒留下自己的一首詩詞,然後便把自己從此名揚天下的夢想寄托了下去。
這些「夢想」,梁媗和鐘晴這兩個在建安長大的王公貴族之後,自然是再了解不過了的,因而在她們一到達漢水,就看見又是不少的士子們,在這寒風凜冬的季節里下,竟還一起聚集在漢水邊時,她們是一點驚訝都懶得有的。
「漠珂,我們還是從桃花渡過去吧。」
桃花渡,是漢水邊的一個渡口、也是一處風景名勝。(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