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再跟王嬸兒交談之後,李媛媛的內心幾乎是崩潰的。
王嬸兒是個看著就很爽利的婦人,走起路來風風火火,說起話來 里啪啦,李媛媛的運氣還是不錯的,雖然踫見個沉默是金的妹妹,馬上就來了個話嘮的鄰居補上。
李媛媛只需要禮貌的說上一句︰「勞煩嬸子了,」甚至底下的客套話還沒說完呢,王嬸兒已經開始往外倒豆子了,每次提到孩子們及那已經逝去的三個長輩時,孩子們的眼淚更是讓她憐惜,于是,說的更多了。
王嬸兒安慰人的技能雖然不合格,講故事的功力還是不錯的。
至少李媛媛已經把這李家所有的事情了解的差不多了。
如果說一開始听到自己居然叫「招弟」這麼戳的名字是拒絕相信的,那麼再接著听到帶弟、來弟、盼弟完全就無力吐槽了,雖然不可能見到這個身體的——父親了,但是從這名字上也完全能夠勾畫出一個盼子成魔的農家漢字模樣。
可是,就是這麼個父親,雖重男卻也不輕女,十年無子的情況下,對自家媳婦依然愛重體貼,對體弱多病的長女更是傾全力延醫問藥,從沒放棄過。
可以說,這個家的大半家產,是花在了這母女二人身上,到最後,更是因為招弟這一次病的凶險,連續臥床十幾天下不了地,人更是昏迷的時候多,清醒的時候少。
連一直替她們看病的老大夫都說這次大概是不好了,隱晦的讓他準備後事,才有了他冒著危險去采那還魂草的事。
可以說,是他拿自己的一條命換了招弟的這條命。
招弟這一醒,人是沒大礙了,只需要好好的將養就行,李媛媛不必為自己的生命擔憂了,心情卻更為沉重。
如果說從最起初有了完成原身照顧弟妹的心願的想法,是源于對這麼小的孩子失去母親的憐惜,以及滿足于同情弱小所帶來的自我肯定自我認同,享受一份「施」的快樂的話。
那麼當發現實際情況超出了自己的預計,不只是需要自己「給予照顧」就行,而是一份自己肯定背負不起的重責的時候,她是想著退縮的。
畢竟,即使她佔據了別人的身體,可是,終究跟這幾個孩子還是初次相見的陌生人,給予力所能及的同情與幫助是幾乎所有心腸不壞的人都能夠付出的,可是,要為他們付出所有甚至是透支,而這個期限還看不到頭,有如一個無底洞,願意的人怕就沒幾個了。
李媛媛本來就不是聖母體質,這種事情,她是做不到的。當然,她不是要扔下這一切撒手不管,只是想著,總應該有幾個願意收養這些孩子的親朋故舊的,雖然寄人籬下的滋味肯定不好受,但是這也的確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了。
至少,她會先觀察才送人,總是要比那些被拐被賣,被送去做童養媳的強,當然,剩下特別小的不會做事沒人收留的,她會跟他們同甘共苦,大家一起捱到實在捱不下去再多。
可是,還沒有讓「施」與「舍」感動自己呢,她是實實在在的「受」了「得」了,別說李大郎為的是自己的女兒招弟,現在活著的畢竟是她李媛媛,在這份付出生命的沉重父愛下,她沒辦法厚顏無恥的說服自己這一切跟自己沒關系。
可是,這李家一個親戚朋友都沒有,最大的自己才十二歲,最小的小寶才兩歲,大的四個,全都是手不能提肩不能扛的女孩子,家里的頂梁柱沒了,她真的能替他們撐起一片天嗎?
這回真不是畏難逃避,她是實實在在的對自己沒信心。
種地,她不會。
繡花,她也不會。
這個年紀又是女孩,看來她就是想經商也是不大可能的,何況,從王嬸兒話里分析,這里偏僻不說,交通好像也是極不發達的,拖著這麼一大家子人,也沒辦法走啊。
難不成,等到這家里的存糧吃盡,還是得面對生存壓力嗎?
不過,死過一次的人,對生命總有一種別樣的執著,真的死過,才知道不管有多少愛恨情仇,恩怨糾纏,那個身份所擁有的一切,好的壞的,沒了就是沒了,親人的悲,仇人的快,對她本身來說,全都沒有意義。
如果能夠選擇,不見得會主動再往紅塵中走一遭,但是在沒有選擇,依然回到人世間的情況下,那必然要珍惜這次機會的,上輩子李媛媛被煩的不止一次冒出拋下一切的念頭,意外發生後,卻發現自己自動領悟了螻蟻尚且偷生的真諦。
畢竟,前提得是活著,後面才有無限可能不是。
只是不是不猶豫的,一件事,要麼從一開始就不做,只要做了,那就必須得全力以赴,做到最好。
至于甘不甘願,李媛媛看了被遞到自己手里的碗一眼。
這碗不大,盛著大半碗黏稠的白粥,碗的溫度入手正好,貼心的放著調羹,就算這樣,中途悄悄出去把粥端來的帶弟還怕她沒力氣,兩只手虛扶在旁,一直目不轉楮的盯著。
李媛媛第一次醒來的時候大概是上午,然後昏迷之後幾個孩子去找人幫忙,又是好一通忙活,等她再次醒來已經是中午了,久病無力更是沒有胃口,喝了點水後也沒感覺餓。
听王嬸兒說了這麼久的話,帶弟到是不時的出去一會兒,繼給王嬸兒倒的水後,就是端來的這碗粥了。
除了細心有禮貌外,粥要晾的這樣剛剛好不是把這個事情放在了心上是做不到的。
李媛媛的上輩子,愛情還沒開始呢,剛剛才有點動心,就被攪合成一場不知所謂的笑話。
至于親情,父親、母親、繼父、繼母、還有親生父親那不時冒出頭來刷存在感的小三小四小五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情有所系與身不由己,卻從來沒有反思過自己對這些子女是否負責。
而跟同父異母、同母異父的弟弟妹妹之間,更是從來沒有感受什麼是手足之情。
在王嬸兒一迭連聲的夸獎聲中,看著周圍的幾個孩子,李媛媛不禁定下心來,只為了這份真情,這副擔子感覺就輕了不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