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的魚兒和林嬤嬤被摒棄在翻箱倒櫃人員之外,卻沒有被摒棄在學做西點的人員之外。凡是有新樣技藝都是把她和林嬤嬤都放在最前面、最好听課、最不容易被踫到的角度,不是搞特殊是怕擠了她們的肚子。
雲兒決定開始正式做西點,已經有西洋人在京城的繁華街市上開西餐館了。但是大清人比較保守,很少有人大大方方地進去品嘗西餐、西點。可能是西餐、西點的價格比較貴,味道也不和中餐一個樣,所以很少有人知道大鼻子的飯菜是個什麼味道。而且那個時候他們的西點品種也很少。
「今天咱們學習制作無水蜂蜜蛋糕。主料是︰面粉、白糖、鹽、雞蛋、油……」
雲兒一邊示範一邊講解,待蛋糕烤制的時間一到,雲兒關火開爐。所有的人都聞到了蛋糕的香味。每個人發了一塊品嘗,香甜、蓬松,入口即化,一個個的臉上都露出笑容。
第一次做了二十塊蛋糕,算了算不夠分,又做了三十塊。這一次是姜嬤嬤、林嬤嬤、魚兒、水兒和晴兒、霽兒六個人來操作,雲兒給掌握時間。出爐後感覺和雲兒做的基本上一樣,就摻在一起,給老爹老娘四個孩子每個人兩塊,給魚兒、林嬤嬤各留下六塊,其余的全都給王爺福晉送去了。
這次送點心是雲兒和魚兒送去的,帶著提食盒的小太監樂呵,就到了翼然樓。
福晉品嘗以後說︰「妹妹你這可真是能人啊,做什麼像什麼。」
「這個是西點里最簡單的一種,還有好多種。西點多半是蓬松的,中式點心是酥脆的。」
「妹妹要是時間充裕一點,把配方告訴姐姐,姐姐這里也有烤箱,想試試呢。」
「好啊,哪位姐姐給我拿來紙筆?」
鬟兒趕緊把自己的筆拿來了。雲兒把制作無水蜂蜜蛋糕的配方寫給了福晉,就帶著魚兒和吉祥、樂呵回來了。看看還有時間就讓水兒把魚兒找來,和姜嬤嬤、林嬤嬤還有小丫鬟晴兒、霽兒。做了一次虎皮蛋糕。也是蓬松系列的,感覺比無水蜂蜜蛋糕的檔次高的多。尤其是卷起來的形狀和吃起來的口感,就是不一樣。接著做了一次小餅干。這個是為了寶寶貝貝做的,在他們的牛女乃里加一點餅干,入水即化,比單純的牛女乃頂餓。兩個孩子越來越喜歡食物了,可能是食物有香味。
雲兒吩咐水兒給福晉送去虎皮蛋糕,福晉看了就想吃,結果吃了一大塊。鄭、劉、鬟、髻四位貼身服侍的嬤嬤每人得到半塊。剛吃完鬟兒就忍不住了︰「福晉,奴婢想跟雲主子做西點。」
「不做布藝啦?不當教習嬤嬤啦?」
「那個不耽誤的!鬟兒就是看個過程,也不和人家去搶著做。」
「等雲主子來了你和她說吧。」
當雲兒和魚兒把虎皮蛋糕和小餅干送到老娘的房里時,貝貝聞到了香味,在雲兒剛剛掀開裝餅干的盤子上面蒙著的手帕時,貝貝就伸出胖手就抓了一塊餅干往嘴里塞。
「這孩子,怎麼對吃的這麼親?」雲兒說。
陳夫人解釋道︰「這麼大的孩子差不多都這樣,他能聞到飯菜的香味了。哎,你方才拿來的是什麼點心啊?」
「是雲兒今天試做的虎皮蛋糕和小餅干。小薄塊的這種給寶寶貝貝喝牛女乃的時候可以在牛女乃里泡幾塊,進了牛女乃就化了,就和牛女乃一起用匙子舀了給他們喝,比單喝牛女乃頂餓。」
「你行啊,點心都會做了好幾樣了?」
「還不是在異域跟大姐學的?孩子都睡了您和老爹都嘗嘗,給封嬤嬤和楊兒、柳兒姑娘都嘗嘗,我回去了。」
雲兒走了,陳夫人心疼地對封嬤嬤說︰「看雲兒忙的,多說一句話的功夫都沒有。咱們嘗嘗她做的點心吧。喔,這麼好吃啊,柳兒姑娘,你給老爺送去書房幾塊。」
「先生,這是雲主子剛剛做出來的蛋糕,夫人讓奴婢給您送來嘗嘗。」柳兒把蛋糕放在陳先生面前的桌子上。
「好好,你放下吧,我馬上就嘗。」先生的注意力都在書上,根本沒注意柳兒拿來的是什麼。可是那個香味他卻聞到了,放下書,看看點心,表面是絳色的,里面是女敕黃的。先生有點饞了,拿起一塊虎皮蛋糕,咬了一口,心說︰「好吃!」就大口吃了起來。這種蓬松的點心如果口大了,真容易噎著,先生就給噎著了「呃!呃!」地打嗝。
夫人听到了,趕緊過來給先生捶背︰「老爺你噎著了,趕緊喝口茶。」
「嚷嚷什麼?呃!沒事兒,呃!」
陳夫人想笑,害怕丈夫惱了,他是最愛面子的人。
喝了幾口茶,順下去了。自嘲地說︰「這麼大的人了吃東西還能噎著。」
「是你吃急了、口大了。貝貝也給噎著過。」
「可得注意,我噎著沒什麼,小孩子可危險,不過這個點心是挺好吃的。給亮子留點。」
「那還用說?我早就留出來了。咱們這個閨女是越發能干了。」
「咱們兒子也不錯啊,又沉穩又有耐性,王爺很喜歡他呢。可就是從小就丟了,吃了多少苦啊。夫人,你說他心里恨不恨咱們?咱們不就是倆傻子嗎?哪有孩子丟了都不知道的?」
「你是根本沒想到你親嫂子能做那種事。我看亮子對咱們挺好的,沒恨意。他不愛說話不是恨誰,你沒听說他那麼小就在大山里,跟誰說話呀?」
「也是啊,佛道兩家修煉都講修口,就是少說話、不說話。你說雲兒會不會有什麼不自在?」
「你這個人,想東想西的。人家跟你說點心,你可好,說兒子。」
雲兒的虎皮蛋糕對了福晉的心思︰品相好,看著就是高等的食品,如果出售,肯定會被官宦人家所鐘愛。朝雲兒要了配方,就在她的小廚房里開始試做,參與試做的人自然有福晉和劉嬤嬤、鬟兒、髻兒、許師傅兩口,還有董嬤嬤和四個幫廚的小丫頭。當然了,小丫頭的職責是打下手,能讓她打下手也是個學習的機會。第一次做的品相倒是有點象虎皮蛋糕的樣子,卻是發糕的味道。把雲兒找來請教,雲兒問了每一個環節,結果是雞蛋放少了,也沒用打蛋器,然後是火候沒到,顏色發白。雲兒把每個環節要注意的都告訴了福晉,鬟兒在一邊迅速記錄。雲兒那里的打蛋器不是一個,給福晉送來一個並教給她使用方法。福晉做事的風格是一定做成不會輸,于是開始了第二輪的試驗。哪個環節都沒錯,就是烘烤時間稍長,吃著發硬。
于是第三次試驗,終于做成了,象雲兒那樣切開,成為厚厚的圓片狀。暄、軟、香,入口即化。
王爺回來時,進屋就聞到了西點的香味,夸贊道︰「繡兒你行啊,西點也來得?」
「臣妾失敗了好幾次呢。」
「異域那邊有句很經典的話,叫作‘失敗是成功之母’,一次成功多半是僥幸,多做幾遍,印象會很深,教訓也記得牢,下次就不會再犯。很正常啊?誰打點水?我要洗洗手,嘗嘗咱們當家主母的杰作。」
「這個是臣妾跟雲兒學的,也不知道雲兒還有沒有別的樣式的了?如果品種再多一點,完全可以開個點心店。」
「你這個提議很好,雲兒手上的西點品種多著呢。一天做一種,半年都做不敗。」
「這可好了,咱們就做西點也能發財的。要不把臣妾那個黃鋪兒的店面改成西點店?」
「英雄所見略同,不過呢,這次經營的人一定要是可靠的,你不是還有一位姨媽嗎?讓她家出人來做點心賣。」
「這不好吧?一有什麼好事您就先想到臣妾和臣妾的親戚。點心是雲妹妹學回來的……」
「你這人就怪了,咱們做生意不是給自己賺錢,不是給皇上送進國庫嗎?你姨媽家出人就是出力了,也讓他們當加盟店或者是代賣店也行,府上做好了給他們送去,他們就管賣。對了你姨媽家里都有什麼人?做什麼營生的?在什麼地方住?」
「我這位姨媽是我母親最小的妹妹,她家老早就進關了。一直在西山那邊,先前是種地戶,後來大弟弟考上了舉人也沒中進士,就在那一片教書。二弟弟一直種地,生活不是很困難。他們從來沒有經過商,我看就算了吧。」
「你說你這個人,怎麼跟我也外道呢?就算是他們生活不困難,多賺一點錢也沒毛病吧?不顯山不露水的,西山那一片還真是缺少商家呢。你是有顧慮?」
「臣妾是不忍心,雲兒大老遠帶回來的技藝,都被臣妾的人給用了……」
「你這人想的就是多。他們可以賣中式點心,然後帶著賣西點。不過一個點心,也不是造槍炮、賣私鹽,不犯法的。也和納蘭的百貨店、玉龍布莊一樣,派幾個親兵保護他們。盈利分成有皇上的就是給皇上做事。回頭你吩咐人去你姨媽家把老太太請來,姨媽是近親,就是因為我這個王爺都不走動了,這個我明白。」
「王爺您這麼維護臣妾,臣妾……」
「好了好了,又不過意了。你這想法不是跟我生分了嗎?雲兒那里沒問題,你不用擔心。她學了技藝回來不就是為了用的嗎?以後有咱們自己的買賣就好了。」
福晉的姨媽很少來府上串門,就是覺得外甥女的門檻太高,自己一個鄉下老太太,生怕言語不周冒犯了王爺。
福晉吩咐莽格去請自己的姨媽,姨媽見過莽格,知道是王爺那邊的親戚,就放心地跟著來了。老太太的婆家姓沈,今年五十多歲,是福晉母親最小的妹妹,相貌還真有跟福晉相像之處,年輕的時候一定很標致,干淨、利落,慈眉善目的。
跟外甥女見面就掉淚了︰「繡兒呀,看你這住的、穿的,真不是尋常百姓的氣象。你娘親要是活著就能得你的濟了。」
「是啊,娘走的太早了。您也不來串門,跟繡兒見外得很。」
「不是姨媽跟你見外,這里可是王府啊,哪能隨便就來叨擾?」
「叨擾什麼?秦檜還有三門窮親戚呢,何況您又不窮。不知姨媽家的日子怎麼樣?」
「還行,你大弟弟開個私塾,教著二三十個孩子,日子還算可以。」
「他不想考進士了?」
「不考了,他說官場太黑暗,不如當孩子王省心。你二弟呢原先種地還算過的去,他媳婦得了一場大病,差一點就沒了命。為了給媳婦治病把地都賣了,現在給人打短工。」
「那您怎麼不來找繡兒呢?」
「哪能老給你添麻煩?不是有那句話嗎?供一饑不能供百飽。」
「看您說的,您是繡兒的親姨媽!這樣吧,繡兒還有一個店鋪,離您那里也不算遠,王爺想開一家點心鋪子,就讓二弟來當掌櫃的,你們家再出兩個人來學做點心。」
「這怎麼好呢?做點心可是手藝啊,得花多少銀子的束脩呢?」
「過去的十幾年,繡兒都沒怎麼幫您,現在您有困難了,繡兒再不伸手拉一把怎麼對得起娘親呢?別想那麼多。做點心的手藝是側福晉跟王爺雲游的時候學的,您就放心地讓家里人來學,別把配方傳出去就是。」
「側福晉學的?這好嗎?」。
「您放心,我們姐妹處的很好,只管來就是。」
福晉姨媽跟自己的外甥女當然不見外,外甥女給了一個學藝、賺錢的機會,哪能不要呢?回家就跟二兒子說了。那個時代的手藝人可比扛麻袋的苦力要吃香得多,姨媽的二兒子叫沈力,是個憨厚的小伙子,在家預習了好幾天的禮節才來王府認親、學手藝。他應該屬于莊稼人,但是經常在城里打短工,比很少進城的莊稼人要見多識廣。在老娘的帶領下來到王府,第一次見到王爺姐夫。二話不說,見面就磕頭,王爺趕緊把兩姨小舅子攙扶起來,生怕他太緊張,很和氣地跟他嘮家常。
沈力的學藝生涯就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