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我如何把這個研究結論給一個古代人漢王講明白呢?這可關系到化學,物理,投影,錄像多種現代人才懂的名詞。我該怎麼說,他才會相信呢?」吳在心里犯難了。
「如果不想出一個巧妙的方法讓漢王從心里明白,他恐怕會惱羞成怒。相反,我要是讓漢王明白了這里面的秘密,不僅我會佩服我自己,漢王一定對我佩服得五體投地,畢竟,這可是他們古代人從來沒有見識過的高科技。」
「怎麼辦?穿越回去弄一台影碟機?」吳在心里冒出這個念頭。
她想起了那間曾經讓她穿越回現代偷了10瓶四環素片的沉香木大床。
雖然她不抱希望,但是她還是努力的睡在那間床上。
她試著冥想了好多次。
閉上眼楮,醒來後,才發現,自己還是在那間床上。
看來不是床的問題,要想成功的穿越回去,可能跟某種她還未參透的東西有關。
現在,她得好好想想辦法,如何給漢王講明這個紅色宮牆鬧鬼事件的科學原理。忽然吳正在為難之時,第二天天剛蒙蒙亮,她忽然听到窗外有人小聲的敲門。
她打開一看,居然是韋妃身邊的貼身侍女紫嫣!
「妹妹,我特意來提醒你一聲,再過半月就是韋妃娘娘世子的生日,府里的人都說,妹妹最是冰雪聰明,我怕妹妹不知情,忘了送節禮,娘娘又會不高興。」
「多謝姐姐提醒,兒一定記得。」
吳正打算給紫嫣沏茶,紫嫣卻像做賊似的溜走了。
「怪了,這個紫嫣,從我進王府來,好像就跟我很有眼緣,對我不錯,可是她畢竟是韋妃的貼身丫鬟,她今天來提醒我,到底是好心還是假意呢?」
吳怕了。
她不敢再這麼輕易的相信一個人。
當初她進大明宮的時候,也曾經和芙蕖親如姐妹,可是最後真相卻是那麼殘酷。
沒有人會無緣無故對你好,這是吳從芙蕖的交往中得到的血的教訓。
不過,她偷偷打听了一下,再過段時間的確是漢王最小的世子的2歲生日。
看來,這點,紫嫣沒有騙她。
「我得給小世子一場別看生面的生日會,讓韋妃娘娘徹底化解對我的怨恨。」
「同時,這個生日會,還要有一個目的,讓漢王明白那晚‘宮牆鬧鬼’事件的科學原理。」
「對了,這樣還可以讓正在受難的老管家崔萊福,從嫌疑中洗月兌出來。那崔萊福以後一定也會感謝我的,這樣我在王府中,總算有了一個心月復之人。」
吳忽然心中靈光一閃,一個堪稱完美的「一箭三雕」的計劃在心里醞釀。
吳美美的謀劃一陣子,一個生日的雛形已經在心里完成。
不過這個計劃靠她一個人是完不成的。
恐怕得靠紫嫣,還有溫哈喇王子暗中幫忙才可以實現。
吳策劃的這場生日宴會,就是將當著漢王朱高煦給小世子攝一張相。
照相機發明于1839年,法國的達蓋爾制成了第一台實用的銀版照相機。
現在是永樂十八年,公元1420年,離照相機的發明還有四百多年時間。
用照相機給某人照一張相片,並保存下來,以當時全世界的技術水平來說,都不可能實現。
但是,不可能長久保存,是否可以短暫成像,也就夠了啊。
只要能跟漢王說明照相機成像的原理,給他解釋清楚「宮牆鬧鬼的事件」的科學原理,一切就好辦了。
吳梳理了一下,勤于動手的歐洲人早在13世紀,出現了利用針孔成像原理制成的映像暗箱,人走進暗箱觀賞映像或描畫景物。
看來吳現在首先要制作一面有小孔的密封箱,箱外景物透過小孔,在完全黑暗的箱內壁上形成顛倒且兩邊相反的影像。
這應該是中國照相機的最早形式。吳把這光榮的任務交給自己了。
說做就做,吳把自己關在寢殿里,對小丫頭雪雁吩咐道︰「從今天起,有任何訪客來,都說我沒空。」
說完,就把自己關在屋子里,開始制作傳說中的暗箱了。
花了三天三夜的時間,暗箱制作好後,吳把頭伸進暗箱里的小孔看了一下。
不行,影像太模糊了。
吳忽然想起了,1550年,意大利的卡爾達諾將雙凸透鏡置于原來的針孔位置上,映像的效果比暗箱更為明亮清晰。
為了使成像更加清晰,得在暗箱小孔那兒安置一片放大鏡才行。
這,恐怕只有找溫哈喇王子幫忙了。
正想著,溫哈喇王子忽然來到了,真是說曹操曹操就到。
「兒,你這幾天都躲在你那韶光室里干什麼呀?我幾次來訪都被你的小丫頭雪雁攔著!這段時間是不是我們沒給你捉石頭魚來吃,你就不理我們了?」
「哪里,實話告訴你吧,我其實是希望那魚吃了可以以丑攻丑,讓我變得美一些,誰知道,沒什麼作用。」吳反正現在已經放棄自己那張臉了。
「恩,學霸,靠的是實力。」吳在心里安慰自己說。
「是麼?我怎麼看你變得漂亮了一些?」
溫哈喇王子迅速瞟了一眼吳,眼里露出了驚喜的光,「我覺得兒真的變美了啊。特別是皮膚,變得比以前光滑細膩了。」
吳心里一喜︰「真的?你不是安慰我吧。王子,我正在給漢王世子和漢王準備一份秘密的禮物,不過得需要你幫忙。」
「只要是我能做到的,一定幫到底。」
溫哈喇王子很義氣地說,但是心里有一種覺察不到的失望之情。
「我想找你弄一個放大鏡!」
吳終于開口了。
「放大鏡啊。你們中國就有啊。兒可是百事通,怎麼這個時候竟然不記得了?」
溫哈喇王子笑了。
吳忽然記起,意大利的馬可波羅書里記載,早在公元1260年,就曾經出現中國老人家戴著眼鏡看小字的景象。
當時的眼鏡造價不斐,也因此被當作身份地位的象徵。據說,就有一位鄉紳用一匹馬的代價換一付眼鏡的記錄。(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