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顏國相 第五十九回 慷慨陳詞開運河

作者 ︰ 修儀

七月二十七日千秋節,文德殿舉行大朝會,接著便是集英殿壽宴。又到了一年一度百官向皇帝表忠心的時刻,人人費盡心思爭相獻上各種奇珍異寶。

近日皇上心情不錯,江淮兩浙傳來喜訊,從佔城引進的稻種已收割一季,產量竟比原來的本地品種高出了兩成,若再加上下一季的收成,稻米產量能多出一倍多來。另外從幽州也傳來了好消息,兩處榷場三個月時間,只榷稅一項,合起來就獲利三萬貫,這還沒有算上大興官方用瓷器、羅綺換得的馬匹、牛羊、氈毯和珍貴藥材。

等輪到吳青上前賀壽的時候,皇帝一見到她就朗聲笑道︰「吳卿可真是我大興的功臣,去年你建議引進的佔城稻種,今歲已喜獲豐收,朕心甚喜。前些日子你出使北狄,又促成了兩國開放邊境貿易。如今榷場已開,獲利也頗為豐厚,朕今日定要重重賞你。」

吳卿忙說道︰「微臣不敢居功,此番成就,全靠陛下明鑒聖裁。」

皇帝捻須笑道︰「吳卿不必謙虛,朕已決定,要授你為集賢殿學士,加永業田十頃,賜金器一百兩,銀器五百兩。」吳青听完連忙叩謝皇恩。

在大興朝,大學士和直學士都是從文官中甄選資高望重的任命,以備顧問,並無正式的官階,而是一種職務。這種職務沒有正式的官階品秩,名額也無定數,一般授予這樣的虛餃,通常是皇帝為了拉攏朝臣,以示恩寵的手段。

謝恩之後,吳青向皇帝進獻禮物,卻是一張自己手繪的地圖。皇帝從內監手里接過,看了一會兒不明所以,疑惑地問道︰「吳卿這是何意?這只是一張普通的輿圖而已,可是有何深意?」

吳青笑道︰「回稟陛下,不知陛下有沒有看見圖上有標注一條線,它連通了涿郡和余杭,途徑幽州、京東東路、京東西路、淮南東路、兩浙路。貫通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這便是微臣給皇上的壽禮——涿杭大運河。」

皇帝听完頗感興趣,說道︰「涿杭大運河?吳卿且細細說來。」

吳青接著說道︰「微臣遵旨!涿杭大運河是以人力開鑿的大運河,可貫通南北。一來可以調運江南糧食物資,供應京城以及北方邊境;二來可以加強對南北方的管理,實施有效的統治;第三,百姓商賈可由此水路南來北往,互通有無,百姓能得便利,朝廷也可從中得到豐厚的漕稅;第四點則是方便兩岸農田的灌溉,利于民生;第五點,運河運輸可節省大量的人力畜力,而且更快捷,于官于民都能節約運輸成本。「

皇帝點頭說道︰「吳卿這個想法好是好,只是工程實在浩大,需舉全國之力方能為之。吳卿為何忽然想到這個主意?」

吳青回道︰「啟稟陛下,微臣並非是一時沖動,突發奇想。當年微臣以采女的身份應選入宮,由啟陽縣到京城,一路上日行夜宿,共行了三十八日方至。當時微臣就想,若是能有一條河直通京城,路上免了顛簸勞頓不說,還能節省一半的時間。前番微臣奉旨出使幽州的時候,這個想法就更加強烈了。幽州如果有了這條運河,將來若有戰事,朝廷便能夠迅速地調運軍隊馬匹糧草輜重支援前線。邊關為國之門戶,關乎國運,陛下不可不重視。微臣斗膽向陛下進言,早一日開通運河,就能早一日將天下牢牢掌握。」

皇帝沉吟片刻,說道︰「此事太過重大,朕需要好好想想。便是開鑿,也不可急于一時,需徐徐圖之,方才穩妥。」

吳青又說道︰「陛下聖明,開鑿運河需耗百萬民力,億萬錢糧,說是勞民傷財也不為過。若在開鑿過程中,對夫役不加以體恤愛惜,極易招致民怨,動搖國本。不過陛下乃仁德聖君,一定會委派能官察吏,嚴加監管,斷不會出現那些情況。」

皇帝笑道︰「吳卿慣來會哄人。好了,這件事以後再議,後日垂拱殿朝會,吳卿也來參加廷議吧。就此事讓朝中重臣一起議一議,朕也想听听他們的意見。」

吳青回道︰「微臣遵旨。臣還有一個禮物。陛下請看輿圖,幽州轄內的漁陽郡和廣陽郡,臣做了兩處標記。這兩個地方應藏有大量鐵礦和石炭礦,若能開采,我大興就不愁添置兵器軍械了。」

皇帝大喜道︰「此話當真?這兩處果真有鐵礦?」

吳青點頭說道︰「微臣不敢欺瞞陛下。臣當日從幽州經過,見沿途山上多斷木,山石顏色或黑白相間,應是磁石無疑;或顏色黑紅,當是雲子鐵。這兩種鐵礦皆易選易煉。陛下可選有經驗者一探便知。」吳青當然能肯定,因為在上一世,她有幾個大學同學就是從河北礦區來的,所以絕對不會記錯。

皇帝撫掌大笑道︰「這個禮物,朕太喜歡了。吳卿為何不在歸國後就回稟?莫非就專等著今日給朕送這份禮嗎?」。

吳青忙叩首回道︰「微臣萬不敢挾功邀賞,只是考慮到當時幽州神機營還未正式組建,那時透露,怕引來外敵覬覦。如今邊關已有雷霆炮鎮守,神機營守衛,國門固若金湯。微臣想,此時便是有消息傳出,也不懼他國宵想了。」

皇帝點頭贊許道︰「吳卿深思熟慮,考慮周全,是朕小看你了。來人,吳卿獻禮有功,賜御酒一杯,宮花一對。」

話音一落,立時就有內侍端上美酒和紅羅宮花,吳青忙叩謝皇恩,受過賞賜躬身退下。

這次壽宴獻禮,吳青又拔得頭籌,得了皇帝嘉評。眾臣有羨慕的,有敬佩的,當然也有妒恨的,吳青渾不在意。開通涿杭大運河利在當下,功在千秋,如今邊關既穩,南方又喜獲豐收,當是開鑿運河的最好時機。吳青想到此事能利國利民,造福後世,便不去想那些非議和冷眼了。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紅顏國相最新章節 | 紅顏國相全文閱讀 | 紅顏國相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