巔峰大宋 第一篇 逃亡 第四章 新援

作者 ︰ 明月萬里

第四章 新援

由于這幾天風向是直是在往東南方向,而我大軍船隊在海上已經航行了五六天了,估計再過一兩天,我們就可以抵達達後世的菲律賓的呂宋島了,後世的那個地方可是人煙綢密的處所,如今這世道那里究竟如何,我心中仍沒把握。

「張將軍,船隊到今日為止,已經走了多遠了?」

「皇上,大概有千一兩百里了。」和我預計的差不多。

那時的地圖,除中原外,其它的地方都畫得十分粗糙,象廣東以南,基本上是一片空白,只有中間零星畫了幾個小島,我把手指指向南海以東大概比劃了一下,然後用筆大約圈了一塊。「這就是那位高人所說的地方,名為呂宋,如今多是原始森林,亦夾雜有少量本地居民居住,其間草本叢生,頗多野獸出沒,但其土地多肥沃,適宜于種植水稻等作物。正是我等休養生息的好地方。」

突然,一個很嚴重的問題躍入腦際,這時的菲律賓,雖不及大宋繁華,但經若干年的發展繁衍,亦建有王國,且人數應該不會小于百萬,以我區區兩萬之軍,如何在這片土地上立足?而且,我該尋找何處登陸為妙呢,我不得不凝神回顧起以前所學的一些地理概念,在巴布延海峽之旁,阿帕里城之旁,有一個很大的海灣,或許可建軍港,且其境內有卡加延河,亦可作為我等進入呂宋宋島境內的重要通道。沿河兩邊,分別是中科迪勒山和馬德雷山,亦可作為有利的屏障,就這里了,我想。

「听民間傳說,五胡亂華及南北朝時,均有不少中原百姓為避戰禍,逃來此處安生,只是路途漫長,再無聲息,難道皇上說的就是那里?」有人詫聲問道。

有人還記得這檔子事,倒省了我繼續解釋的工夫,正想我繼續往下發揮的時候,卻見一個士兵急匆匆地跑進來︰「皇上,前方二十里外發現船隊,」不會這麼巧吧,元軍的水軍在我的印象中,可沒那麼厲害。「看清楚了沒有,是什麼船。」

「目前還不清楚,斥候的船正繼續往前探查。」

「朕知道了,再去探查,一有消息馬上告訴朕,張將軍,命令士兵,馬上準備戰斗。」

「是,」張將軍馬上轉身而去。

如果真是元軍,我將又將面臨凶多吉少的局面,已死過一次的我們,難道真的是在劫難逃。

「皇上,該服藥了,」秀珍在一旁輕輕地說。

端起藥碗,我怔怔地看著眼前尚在冒著熱氣的藥汗,不由思緒萬千。

沉思之中,我一口氣便將藥全部咽了下去,卻嗆得我連連咳嗽。秀珍在一邊輕輕地捶著我的背,一邊小心地說︰「皇上,您沒事吧。」

「朕,朕,朕沒事,」好不容易定下神來,「秀珍,對于目前的形勢,你有什麼看法。」

「秀珍一個小小女子,不敢妄議國家大事,若真的元狗打來,秀珍身為大宋的百姓,亦當赴湯蹈火,在所不辭。秀珍絕不至于辱沒漢家兒女的清名。」這女子果然貞烈,顯然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打算。

「皇上,前方船隊原是一商隊。」又有士兵進來報告。

「趕快派上機靈的士兵上去查詢。」另外,請張將軍速派兩千士兵將其包圍,如果真是大宋的船只,將其船主喚過來說話,如果是他國船只,徹底剿殺之,絕不能放走一個。「此時此刻的我們,只有稍有一些有戰斗力的部隊便有可能使我們陷入萬劫不復之地,再也容不得一絲半點的婦人之仁。

「皇上,上天有好生之德,只要對方不是元軍爪牙,可否不開殺戒?」秀珍小心翼翼地說。

「朕也知道上天有好生之德,但蒙元軍隊不知道。如果元軍肯放了我大宋黎民,我就放了他們,而且,這個時候,就算我放了他們,他們又會放過我們嗎?秀珍,善良是美德是沒有錯的,但濫用就不好了,要分清敵我。尤其是在目前這個特殊的時期。」不知道她有沒有听說過東郭先生和狼的故事。

「恭帝早已升天,天下再無大宋,你們是何方人氏,竟敢冒充大宋官兵,強抓我等善良百姓。」不一會,便听到甲板上傳來吵嚷嚷的聲音。

「大宋新皇帝在此,你睜開雙眼看清楚了。」一個年輕的將軍威嚴地說。

一個精壯的中年流子踉踉蹌蹌進了船艙。只見他皮膚黝黑,身著一身勁裝,精氣十足,大咧咧地站立一旁。

「壯士何人,因何在此海上。」

「你又是何人,為何無故羈押我的船隊。」

「朕乃是當今天子,大宋皇帝,趙昺是也。」我威嚴地喝道。

「你就是傳說中早已跳海的皇帝?可是,我憑什麼相信?」

「玉璽在此,可否為證?」看樣子是自己人了,如今正是用人際,多個人就多一份力量。

「皇上,」撲通一下跪地,「真是上天眷顧我大宋,使我胡大勇終于不用做亡國奴了,只要皇上仍在,我大宋就還有希望,小民願追隨皇上左右,鞠躬盡瘁,死後而己.」

「怎麼回事,你且站起來,慢慢說來。」

「草民乃寧波人氏,伙同數百名伙計,往來于南洋各地,做些買進賣出的營生,一年前,我等運了些絲綢赴南洋各地,交易完畢,又張羅了一些象牙,香料,胡椒等物回國。一個月前,我等到了寧波等地,卻發現滿目瘡痍。許多繁華之地,如今基本上是十室九空,路邊河旁,到處是死尸遍布。到了各自家中一看,值錢的東西基本上被洗劫一空,家中家丁佣人也多數不見,但凡有點姿色的女子,基本上都遭受了凌辱。我等仔細搜羅,二三十戶人家,也只剩下了不上兩百來號人。小民家中,也只有小妾所生一雙兒女因遠在鄉下,才幸免于難。其它人等,不是走散,就是被殺了,可憐我家中數十口,竟只余目前之四五人。」

說到最後,不禁淚流滿面,誰說商人無情,動情時,亦能感天動地,誰說男兒有淚不輕彈,亦哭亦笑才是真性情。

我雙眼的火幾乎要迸出來,以前說過,但象如今這樣真切的發生在我的眼前,卻是如此的刻骨銘心。

我們不是曾經一直鼓吹我們的鄰居都是友好的鄰邦嗎?可中國什麼時候和他們友好過了?中國富有的時候,他們眼巴巴地過來,都想從這里得些好處。一旦中國有些困難了,他們立馬翻臉,誰都想從中撈一筆。中國數千年的歷史,摻雜了太多被侵入的屈辱史。狼子野心,本性難改。要想根除禍患,惟有以暴制暴,以血還血。方能長治久安。可憐我的國人,卻一直抱著人性本善、以德報怨的教條,忍受著一輪又一輪的入侵。對強盜,講那麼多的道理,讓我們那些遭受他們欺凌壓迫的百姓們情何以堪?

「壯士一路辛苦了,路上還算平安吧。」我突然想到兩個問題,兩萬多人的補給;商隊後面是否還有元軍的船隊?

「多謝皇上關心,草民這次帶了十幾條船,除隨同的各自的家眷之外,尚有路上加入的幾家商客以及落難的百姓。總共有四五百號人。因恐怕暴露行蹤,便將南洋帶去的貨物全部就地藏了。這次帶了幾千擔糧食及各種器具。打算遠避南洋,躲過戰禍。現幸遇皇上,草民願意將之全部奉上,以資我大宋復國興邦。」說完,便悄立一旁。

「胡壯士高義,朕代表所有大宋將士對你表示感謝。」說完,便要躬身下去。

「皇上,萬萬不可,國家興亡,匹夫有責,能為我大宋出力,是我等草民應盡的責任。」或許,這就是我大中華能綿延上千年的原因吧。

「鄧大人,你馬上下去,隨同胡壯士一起,清查各項物資,全部清點清楚,按數入庫,不得有誤。吳壯士,若老天見憐能讓我復國,朕屆時必將三倍以償還。」

胡大勇的加入,無異如虎添翼,但該給他找個什麼職務呢,如今整個大宋,除張將軍之外,幾無可用之人。「你先退下,稍候再通報你上來。張將軍,朕有一小事請教,胡大勇率隊來投,其心可鑒。你看該給他派個什麼職位比較合適?」

「胡大勇長于經營,又常在南洋各地走動,不如讓他在戶部干干?」沉吟半晌,張將軍說。

「供需?」我突然想到,對我部目前來說,乃是頭等大事,而且又一個問題迎面而來,在抵達呂宋之前,如何將現有的人員合理分配,以期短期內產生最大的效果。

在中國做事情就是規矩太多,一方面是牽扯太多方面的利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小九九,這樣一來,本來很好的主意,被各方利益一平衡,就變得面目全非了,還美其名月有中國特色。

另一方面,就是缺少一個強有力的推行者,試問,如果連最高的統治者都不能身懷天下而有私心的話,又怎能公正無私的執行各項措施方略?

我來到這個世界本來就是一無所有的。且這些官兵能跟隨到這里,想必都應是血性之人。如今大敵當前,也沒有私利讓他們去爭搶。

更甚的是,大軍之中,儒家的那些書生並無幾個,這樣,軍人的單純和血性以及瀕臨絕境的現狀,或許可以讓我大刀闊斧地嘗試一些在後世都無法推行的制度。

一方面,這里甚少儒家理家的阻礙,另一方面,在我穿越之前,或許是張世杰在大包大攬,但在我強勢登場之後,張世杰便悄悄的退在了幕後,靜听我的指揮。想必在這樣一個以忠君愛民為己任的官員的心中,這便是他的本份。而我只需要取得張將軍的認可,其余多是普通官兵,如今前途生死不明,當然是我說什麼他們便會不打折扣的完全執行。

此時的情況,便如同一張白紙,任我盡力的發揮我的才智,只要給我們足夠的時間,我相信不要多久我便會使這數萬人馬發揮出改天換地的力量。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巔峰大宋最新章節 | 巔峰大宋全文閱讀 | 巔峰大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