巔峰大宋 第二篇 躬耕南洋 第二十三章 初試(下)

作者 ︰ 明月萬里

第二十三章初試(下)

盯著台子上的火槍良久,看到與我想象當中的仍差較遠。但在目前的生產條件下,能做成這樣子,也是十分不易了。

「試槍了沒有?」我問郭敬明。

「比以前的火銃好多了,打得又準又遠,還可以連發。」郭敬明明顯很滿意自己的成果。

「都是工匠們一點一點鑽出來,再手工打磨出來的。真是辛苦他們了,但是,射程和穩定性仍有缺陷,但在這個時代,這已經是最好的了。」範偉松連忙補充道。

「繼續努力吧。僅憑馬上功夫我們是無法與蒙古人抗衡的。以後我們復興大宋,就全靠在座的各位了,你們的擔子不輕啊。」

「臣等決不令皇上失望。」眾人異口同聲地答道。

範偉松托起槍支,瞄準了幾十步開外的幾只飛鳥,隨著一聲清脆的槍響,幾只鳥撲愣愣地飛走了,只見煙銷之處,掉落幾片樹葉,樹枝仍不斷晃動著。

房子里的氣氛頓時變得沉悶起來。不要說,我也知道大家有些灰心︰「不要擔心,人的目標比鳥的大,瞄準了打,一定會打中的,只要我們繼續努力,一定可以大大改進的。」我給大家打氣道。我現在感到,雖然我們有範偉松帶著穿越而來的步槍作對照,範偉松也曾經無數次教導我們的工匠們拆卸,但受制于目前的生產力水平,我們仍只是依葫蘆畫瓢。如今我們是多少的需要車床,電力,而這一切,目前都只能靠雙手來進行。每一天都不能耽誤。

看著灰心不己的郭敬明,我輕輕拍了拍他的肩膀︰「不要氣餒,就按目前的樣子,抓緊制造100支出來,另外再造20門山炮,20門艦炮,爭取30天內完成,將士們還等著帶這些東西出海。」

「是,皇上」郭敬明雙腿並攏,舉起右手行了個標準的軍禮。自從我和範偉松來到這里,我們堅決廢止了下跪的禮,男人膝下有黃金,只會下跪的男兒,是不能挺起中華的脊梁的。

事不宜遲,我馬上和範偉松進行了分工,火器局和冶煉局由他專門負責,至于動力局和新材料局則就我擔綱了。

感謝大宋的開明政策,許多新的創意和主意投很快地投入應用。因而,這個時代也是中國歷史上科技發明創造最多的一個時代。火藥、指南針、活字印刷術,遠不僅僅是大宋全部的智慧結晶。但在材料和化學方面,如今的大宋仍停留在煉銅鐵和煉丹的方面,留給我要去做的事情很多。

隨行的張公公不無擔憂地說︰「皇上如今年幼,龍體要緊,還請皇上凡事需三思,諸多的瑣碎小事,可以吩咐眾匠人去做。」

我也不能浪費人家一片好心,只好說︰「朕的身體朕自會珍惜,公公還請不要費心。」

冶煉局和火器局如今已初具雛形。但新材料局和加工動力局卻仍在草創之中,在河的上游,一群人正在加緊築壩,水力,是目前我們的優先考慮。

這時,一個身著身衫,頭發零亂的老者,正伏在一方,吆喝一群木工,趕制一台水車。

「吳老,過來歇歇先。」和郭敬明不一樣,吳新元是世代相傳的木匠,因此對于如何運用木材制作各種器具是他尤其擅長後。當初那種改裝了的打稻機就是他的杰作,「你老年紀也不小了,不能事必躬親,得要培養年輕的一代了。」範偉松邊走邊沖著吳新元說。

「犬子正在那邊幫忙,現在的年輕人哪,干活總是毛毛躁躁的,不盯著不放心哪。」吳老語重深長地說。一轉身看到走在後面的我,連忙就要過來見禮,被我毫不猶豫地打住了︰「大家都是從年輕的時候過來的,你不放手讓他們去做,他們怎麼能成長得起來呢。」

「皇上說的也是,小臣自會放手讓他們去鍛煉。」又轉向了人群,「二愣子,過來見過皇上。」

「一個精壯的青年快步跑了過來,就要下跪,被我一把拉住︰」不是早和你們說了嗎,除了天地祖宗父母,我們不能對任何人下跪,須知男兒膝下有黃金,記緊了。」

青年有些手足無措地站立當地,很不自然地應了聲是。

「你叫什麼名字,讀過書了沒有,令尊的手藝如今學到幾成了?」

「小子草字文明,以前在老家的時候,跟私塾的先生學了兩年。父親的手藝也基本上教給我了。」

「混小子,就會吹牛。」雖然嘴上罵著,但看樣子,吳老對這個兒子還是蠻滿意的。

山坡上,一座水泥砌的高爐正在加緊施工,看著逐漸往上長的高爐,張公公有些不無擔憂︰「砌那麼高,會不會蹋下來?」

「不用怕,照這樣子砌上去,砌個十幾丈都沒有問題。要是以後煉出這麼粗的鋼絲的話,」我用手比劃了一下,「我們可以爐子或樓房修到幾十丈,上百丈高。」

張公公或許被我的話嚇呆了,好久沒有任何反應,直愣愣地站在原地。

已經不煉有煉好的焦煤送過來了。當初範偉松提出煉焦的時候,眾人皆是不信。後來出給那些鐵匠一試,果然火力大了許多,大家這才信服。

將六七百年之後的知識帶到現在,讓這個時代的人理解並接受,需要很長一段時間。不過,好在大家都比較好學,而且經歷過這麼多年的流浪戰亂,那些只會空談的大儒們大多選擇了「**主而伺」,留下來的多是有血性有尊嚴的人,因此,大家也比較好溝通。

一群人正在使用滑輪組往高爐上吊運磚頭——其實很多技術在民間早有應用了,我們需要做的,不過是把它歸納為理論,再推廣應用罷了。吃到了甜頭的眾人,也因此對範偉松更加崇拜。

如今要想造出更好的槍炮,首先要煉出更好更純的碳鋼以及各種合金鋼,還有車床是必不可少的,還要有銅線,電線,目標太高了,起點又低,但我們必須盡早開始,早做打算的好。

白天我就在各個工土上轉悠,時不是地叫上幾個人,你一言我一語的討論一番,然後我又給他們來個新鮮的詞予以概括。妝時他們都是一愣一愣的,後來仔細一琢磨,便越想越覺得貼切。因此,一些後世的術語很快被大家認同並牢記。晚上,我就和範偉松各自帶下幾十個人,坐在昏黃的油燈下,一起探討一下白天的收獲和難題。有時候一討論就到了深夜,可大家仍不自知。急得張公公直在一邊跺腳,又不好過來打岔。

有時,我們也會給他們講一些物理和化學方面的常識,比如各種化學反應,能,光學,電等。這些東西在我們生活當中都能遇到,一說大家就都明白了,但要運用起來,卻還要做不少嘗試。

我們也越來越感到人才的匱乏,我們這流亡南洋的兩萬多人中,可謂多數是各方面的精英,但如今需要的各方面的人才工匠太多了。我們很多工匠其實都是一個人在頂兩個人之用。但這終究不是長久之計。因此,我一次又一次的催促︰大船,槍炮盡快到位。

時勢,讓我們不得不提前行動。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巔峰大宋最新章節 | 巔峰大宋全文閱讀 | 巔峰大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