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代︰北魏
都城︰洛陽
皇姓︰拓拔。孝文帝推行漢化,改姓元。
時局︰元恪趁南朝正處于齊末帝蕭寶卷的昏暴統治下,于公元500年開始南伐。戰事直到公元508年才告結束。此時,北魏已經佔領了揚州、荊州、益州等地,北魏的國勢盛極一時。
其他國家
1南齊(479——503年),都城建康。北魏獻文帝拓跋弘(454年—476年;在位465年—471年)
生長子(孝文帝拓跋宏,字元宏,467—499,在位︰471—499)
孝文帝拓跋宏生第二子(北魏宣武帝元恪(公元483年∼公元515年),497年正月為皇太子,499年四月十二即位,在位16年。死于延昌四年(515年)春正月,終年33歲。廟號世宗,謚號宣武皇帝。母高氏。(14歲立為太子(喪母),17歲即位。在位16年。)孝文帝兄弟
2弟拓跋禧,字永壽,昭儀所生。封咸陽王,任侍中、中都大官。孝文帝告誡他︰「汝等國之至親,幼年任重,三都折獄,特宜用心」。太和時傾向改革,又為冀州刺史、太尉等,貪婪斂財。孝文帝雖「每加切誡」,拓跋禧卻秉性難改。受遺詔輔政,無所作為。元恪即位第2年(501年),禧因謀反出逃,被捕賜死。
3弟拓跋干,字思直,韓貴人所生。太和九年封河南王,後改封趙郡王,歷任侍中、吏部尚書、豫州刺史等。孝文帝曾勉勵其「聿修厥德」、「深思遠圖」,他卻「貪婬不遵典法」。被糾劾,孝文帝當面斥責其過錯,杖一百,免所居官。他死于太和二十三年(499年),31歲。元恪即位,殺之。
4弟拓跋羽,字叔翻,孟椒房所生。太和九年封廣陵王,歷任侍中、外都大官、大理、廷尉卿等,「有斷獄之稱」。孝文帝遷都,羽兼太尉。北魏宣武帝元恪即位第2年(501年),因YIN亂被人毆擊而死,32歲。
5弟拓跋雍,字思穆,韓貴人所生。「少而倜儻不恆」,太和九年封穎川王,後該封高陽王,任侍中。孝文帝南征,總管留守事宜,遷相州刺史、冀州刺史,「微有聲稱」,參議律令。孝明帝元詡時為太傅、丞相,與領軍元叉同決朝政。孝昌三年(527)與河陰被殺。
6弟拓跋勰,字彥和,潘貴人所生。太和九年封始平王,後改彭城王。「敏而好學」,「博綜經史」,常與孝文帝酬唱應和。任侍中、中書令等。孝文帝病重,勰「內侍醫藥,外總軍國之務」。元恪即位初,為宰輔。元恪即位第9年因受構陷處死。
7弟拓跋詳,字季豫,高椒房所生。太和九年封北海王,任侍中、散騎常侍。孝文帝南征,詳負責留守,兼督營造宮殿。受遺照輔命,總決國事。詳在任「貪冒無厭,多所取納」。元恪即位第5年被廢為庶人,暴死。孝文七子
1,太子元恂,字元道,孝文帝長子。生而母死,馮太後親自撫養,常置左右。11歲,立為皇太子;14歲,改字宣道,十二月被廢;15歲四月賜死河陽。
2,宣武帝元恪。14歲正月立為皇太子,17歲四月即皇帝位于魯陽。在位十六年,延昌四年(515年)正月卒,時年33,葬于景陵,廟號世宗。
3,元愉,字宣德。封京兆王。愉好文章,喜詩賦,接引才人,廣招儒學賓客,置于館舍之中,頗加優禮。所得谷帛,多用于散施。又崇信佛道,布施不資。然性奢侈,貪縱不法,出為冀州刺史。因不滿外戚高肇擅權,永平元年(508年)八月于冀州起兵謀逆,自稱皇帝,兵敗被執送京師,途中絕氣而死,年二十一。
4,元懷,封廣平王。
5,元懌,字宣仁。封清河王。懌有才學,長于為政,明于決斷,判事甚有條理,名聲著于遠近。魏明帝世,靈太後臨朝,權臣當道,宦官干政,政治**。元懌竭力匡輔,以天下為己任,對領軍元叉等人裁之以法,引起元叉的忌恨。正光元年(520年)七月,元叉與宦官劉騰逼迫明帝,幽閉靈太後,囚禁元懌,誣懌罪狀,遂害之,時年三十四。
6,汝南王悅,好讀佛經,瀏覽書史,為性放蕩,清狂莫測。好左道,合服仙藥松術等物,常外出采藥,宿于城外小人之所;又不與妃妾同居,而更好男色。及清河王懌為元叉所害,悅了無仇恨之意,反而奉承元叉。叉大喜,以悅為侍中、太尉。北魏末年,爾朱榮發動河陰之變,大誅元氏宗室,悅南奔梁,梁武帝厚相資待,立為魏主,置于境上。及高歡誅爾朱榮,以悅為孝文帝之子,乃征入朝,欲立之。悅既至,清狂如故,多罪失,故不得立。孝武帝初年,遭忌被殺。
7,皇子恌,未封王,早夭。
朝代︰北魏
都城︰洛陽
皇姓︰拓拔。孝文帝推行漢化,改姓元。
時局︰元恪趁南朝正處于齊末帝蕭寶卷的昏暴統治下,于公元500年開始南伐。戰事直到公元508年才告結束。此時,北魏已經佔領了揚州、荊州、益州等地,北魏的國勢盛極一時。
其他國家
1南齊(479——503年),都城建康。北魏獻文帝拓跋弘(454年—476年;在位465年—471年)
生長子(孝文帝拓跋宏,字元宏,467—499,在位︰471—499)
孝文帝拓跋宏生第二子(北魏宣武帝元恪(公元483年∼公元515年),497年正月為皇太子,499年四月十二即位,在位16年。死于延昌四年(515年)春正月,終年33歲。廟號世宗,謚號宣武皇帝。母高氏。(14歲立為太子(喪母),17歲即位。在位16年。)孝文帝兄弟
2弟拓跋禧,字永壽,昭儀所生。封咸陽王,任侍中、中都大官。孝文帝告誡他︰「汝等國之至親,幼年任重,三都折獄,特宜用心」。太和時傾向改革,又為冀州刺史、太尉等,貪婪斂財。孝文帝雖「每加切誡」,拓跋禧卻秉性難改。受遺詔輔政,無所作為。元恪即位第2年(501年),禧因謀反出逃,被捕賜死。
3弟拓跋干,字思直,韓貴人所生。太和九年封河南王,後改封趙郡王,歷任侍中、吏部尚書、豫州刺史等。孝文帝曾勉勵其「聿修厥德」、「深思遠圖」,他卻「貪婬不遵典法」。被糾劾,孝文帝當面斥責其過錯,杖一百,免所居官。他死于太和二十三年(499年),31歲。元恪即位,殺之。
4弟拓跋羽,字叔翻,孟椒房所生。太和九年封廣陵王,歷任侍中、外都大官、大理、廷尉卿等,「有斷獄之稱」。孝文帝遷都,羽兼太尉。北魏宣武帝元恪即位第2年(501年),因YIN亂被人毆擊而死,32歲。
5弟拓跋雍,字思穆,韓貴人所生。「少而倜儻不恆」,太和九年封穎川王,後該封高陽王,任侍中。孝文帝南征,總管留守事宜,遷相州刺史、冀州刺史,「微有聲稱」,參議律令。孝明帝元詡時為太傅、丞相,與領軍元叉同決朝政。孝昌三年(527)與河陰被殺。
6弟拓跋勰,字彥和,潘貴人所生。太和九年封始平王,後改彭城王。「敏而好學」,「博綜經史」,常與孝文帝酬唱應和。任侍中、中書令等。孝文帝病重,勰「內侍醫藥,外總軍國之務」。元恪即位初,為宰輔。元恪即位第9年因受構陷處死。
7弟拓跋詳,字季豫,高椒房所生。太和九年封北海王,任侍中、散騎常侍。孝文帝南征,詳負責留守,兼督營造宮殿。受遺照輔命,總決國事。詳在任「貪冒無厭,多所取納」。元恪即位第5年被廢為庶人,暴死。孝文七子
1,太子元恂,字元道,孝文帝長子。生而母死,馮太後親自撫養,常置左右。11歲,立為皇太子;14歲,改字宣道,十二月被廢;15歲四月賜死河陽。
2,宣武帝元恪。14歲正月立為皇太子,17歲四月即皇帝位于魯陽。在位十六年,延昌四年(515年)正月卒,時年33,葬于景陵,廟號世宗。
3,元愉,字宣德。封京兆王。愉好文章,喜詩賦,接引才人,廣招儒學賓客,置于館舍之中,頗加優禮。所得谷帛,多用于散施。又崇信佛道,布施不資。然性奢侈,貪縱不法,出為冀州刺史。因不滿外戚高肇擅權,永平元年(508年)八月于冀州起兵謀逆,自稱皇帝,兵敗被執送京師,途中絕氣而死,年二十一。
4,元懷,封廣平王。
5,元懌,字宣仁。封清河王。懌有才學,長于為政,明于決斷,判事甚有條理,名聲著于遠近。魏明帝世,靈太後臨朝,權臣當道,宦官干政,政治**。元懌竭力匡輔,以天下為己任,對領軍元叉等人裁之以法,引起元叉的忌恨。正光元年(520年)七月,元叉與宦官劉騰逼迫明帝,幽閉靈太後,囚禁元懌,誣懌罪狀,遂害之,時年三十四。
6,汝南王悅,好讀佛經,瀏覽書史,為性放蕩,清狂莫測。好左道,合服仙藥松術等物,常外出采藥,宿于城外小人之所;又不與妃妾同居,而更好男色。及清河王懌為元叉所害,悅了無仇恨之意,反而奉承元叉。叉大喜,以悅為侍中、太尉。北魏末年,爾朱榮發動河陰之變,大誅元氏宗室,悅南奔梁,梁武帝厚相資待,立為魏主,置于境上。及高歡誅爾朱榮,以悅為孝文帝之子,乃征入朝,欲立之。悅既至,清狂如故,多罪失,故不得立。孝武帝初年,遭忌被殺。
7,皇子恌,未封王,早夭。朝代︰北魏
都城︰洛陽
皇姓︰拓拔。孝文帝推行漢化,改姓元。
時局︰元恪趁南朝正處于齊末帝蕭寶卷的昏暴統治下,于公元500年開始南伐。戰事直到公元508年才告結束。此時,北魏已經佔領了揚州、荊州、益州等地,北魏的國勢盛極一時。
其他國家
1南齊(479——503年),都城建康。北魏獻文帝拓跋弘(454年—476年;在位465年—471年)
生長子(孝文帝拓跋宏,字元宏,467—499,在位︰471—499)
孝文帝拓跋宏生第二子(北魏宣武帝元恪(公元483年∼公元515年),497年正月為皇太子,499年四月十二即位,在位16年。死于延昌四年(515年)春正月,終年33歲。廟號世宗,謚號宣武皇帝。母高氏。(14歲立為太子(喪母),17歲即位。在位16年。)孝文帝兄弟
2弟拓跋禧,字永壽,昭儀所生。封咸陽王,任侍中、中都大官。孝文帝告誡他︰「汝等國之至親,幼年任重,三都折獄,特宜用心」。太和時傾向改革,又為冀州刺史、太尉等,貪婪斂財。孝文帝雖「每加切誡」,拓跋禧卻秉性難改。受遺詔輔政,無所作為。元恪即位第2年(501年),禧因謀反出逃,被捕賜死。
3弟拓跋干,字思直,韓貴人所生。太和九年封河南王,後改封趙郡王,歷任侍中、吏部尚書、豫州刺史等。孝文帝曾勉勵其「聿修厥德」、「深思遠圖」,他卻「貪婬不遵典法」。被糾劾,孝文帝當面斥責其過錯,杖一百,免所居官。他死于太和二十三年(499年),31歲。元恪即位,殺之。
4弟拓跋羽,字叔翻,孟椒房所生。太和九年封廣陵王,歷任侍中、外都大官、大理、廷尉卿等,「有斷獄之稱」。孝文帝遷都,羽兼太尉。北魏宣武帝元恪即位第2年(501年),因YIN亂被人毆擊而死,32歲。
5弟拓跋雍,字思穆,韓貴人所生。「少而倜儻不恆」,太和九年封穎川王,後該封高陽王,任侍中。孝文帝南征,總管留守事宜,遷相州刺史、冀州刺史,「微有聲稱」,參議律令。孝明帝元詡時為太傅、丞相,與領軍元叉同決朝政。孝昌三年(527)與河陰被殺。
6弟拓跋勰,字彥和,潘貴人所生。太和九年封始平王,後改彭城王。「敏而好學」,「博綜經史」,常與孝文帝酬唱應和。任侍中、中書令等。孝文帝病重,勰「內侍醫藥,外總軍國之務」。元恪即位初,為宰輔。元恪即位第9年因受構陷處死。
7弟拓跋詳,字季豫,高椒房所生。太和九年封北海王,任侍中、散騎常侍。孝文帝南征,詳負責留守,兼督營造宮殿。受遺照輔命,總決國事。詳在任「貪冒無厭,多所取納」。元恪即位第5年被廢為庶人,暴死。孝文七子
1,太子元恂,字元道,孝文帝長子。生而母死,馮太後親自撫養,常置左右。11歲,立為皇太子;14歲,改字宣道,十二月被廢;15歲四月賜死河陽。
2,宣武帝元恪。14歲正月立為皇太子,17歲四月即皇帝位于魯陽。在位十六年,延昌四年(515年)正月卒,時年33,葬于景陵,廟號世宗。
3,元愉,字宣德。封京兆王。愉好文章,喜詩賦,接引才人,廣招儒學賓客,置于館舍之中,頗加優禮。所得谷帛,多用于散施。又崇信佛道,布施不資。然性奢侈,貪縱不法,出為冀州刺史。因不滿外戚高肇擅權,永平元年(508年)八月于冀州起兵謀逆,自稱皇帝,兵敗被執送京師,途中絕氣而死,年二十一。
4,元懷,封廣平王。
5,元懌,字宣仁。封清河王。懌有才學,長于為政,明于決斷,判事甚有條理,名聲著于遠近。魏明帝世,靈太後臨朝,權臣當道,宦官干政,政治**。元懌竭力匡輔,以天下為己任,對領軍元叉等人裁之以法,引起元叉的忌恨。正光元年(520年)七月,元叉與宦官劉騰逼迫明帝,幽閉靈太後,囚禁元懌,誣懌罪狀,遂害之,時年三十四。
6,汝南王悅,好讀佛經,瀏覽書史,為性放蕩,清狂莫測。好左道,合服仙藥松術等物,常外出采藥,宿于城外小人之所;又不與妃妾同居,而更好男色。及清河王懌為元叉所害,悅了無仇恨之意,反而奉承元叉。叉大喜,以悅為侍中、太尉。北魏末年,爾朱榮發動河陰之變,大誅元氏宗室,悅南奔梁,梁武帝厚相資待,立為魏主,置于境上。及高歡誅爾朱榮,以悅為孝文帝之子,乃征入朝,欲立之。悅既至,清狂如故,多罪失,故不得立。孝武帝初年,遭忌被殺。
7,皇子恌,未封王,早夭。朝代︰北魏
都城︰洛陽
皇姓︰拓拔。孝文帝推行漢化,改姓元。
時局︰元恪趁南朝正處于齊末帝蕭寶卷的昏暴統治下,于公元500年開始南伐。戰事直到公元508年才告結束。此時,北魏已經佔領了揚州、荊州、益州等地,北魏的國勢盛極一時。
其他國家
1南齊(479——503年),都城建康。北魏獻文帝拓跋弘(454年—476年;在位465年—471年)
生長子(孝文帝拓跋宏,字元宏,467—499,在位︰471—499)
孝文帝拓跋宏生第二子(北魏宣武帝元恪(公元483年∼公元515年),497年正月為皇太子,499年四月十二即位,在位16年。死于延昌四年(515年)春正月,終年33歲。廟號世宗,謚號宣武皇帝。母高氏。(14歲立為太子(喪母),17歲即位。在位16年。)孝文帝兄弟
2弟拓跋禧,字永壽,昭儀所生。封咸陽王,任侍中、中都大官。孝文帝告誡他︰「汝等國之至親,幼年任重,三都折獄,特宜用心」。太和時傾向改革,又為冀州刺史、太尉等,貪婪斂財。孝文帝雖「每加切誡」,拓跋禧卻秉性難改。受遺詔輔政,無所作為。元恪即位第2年(501年),禧因謀反出逃,被捕賜死。
3弟拓跋干,字思直,韓貴人所生。太和九年封河南王,後改封趙郡王,歷任侍中、吏部尚書、豫州刺史等。孝文帝曾勉勵其「聿修厥德」、「深思遠圖」,他卻「貪婬不遵典法」。被糾劾,孝文帝當面斥責其過錯,杖一百,免所居官。他死于太和二十三年(499年),31歲。元恪即位,殺之。
4弟拓跋羽,字叔翻,孟椒房所生。太和九年封廣陵王,歷任侍中、外都大官、大理、廷尉卿等,「有斷獄之稱」。孝文帝遷都,羽兼太尉。北魏宣武帝元恪即位第2年(501年),因YIN亂被人毆擊而死,32歲。
5弟拓跋雍,字思穆,韓貴人所生。「少而倜儻不恆」,太和九年封穎川王,後該封高陽王,任侍中。孝文帝南征,總管留守事宜,遷相州刺史、冀州刺史,「微有聲稱」,參議律令。孝明帝元詡時為太傅、丞相,與領軍元叉同決朝政。孝昌三年(527)與河陰被殺。
6弟拓跋勰,字彥和,潘貴人所生。太和九年封始平王,後改彭城王。「敏而好學」,「博綜經史」,常與孝文帝酬唱應和。任侍中、中書令等。孝文帝病重,勰「內侍醫藥,外總軍國之務」。元恪即位初,為宰輔。元恪即位第9年因受構陷處死。
7弟拓跋詳,字季豫,高椒房所生。太和九年封北海王,任侍中、散騎常侍。孝文帝南征,詳負責留守,兼督營造宮殿。受遺照輔命,總決國事。詳在任「貪冒無厭,多所取納」。元恪即位第5年被廢為庶人,暴死。孝文七子
1,太子元恂,字元道,孝文帝長子。生而母死,馮太後親自撫養,常置左右。11歲,立為皇太子;14歲,改字宣道,十二月被廢;15歲四月賜死河陽。
2,宣武帝元恪。14歲正月立為皇太子,17歲四月即皇帝位于魯陽。在位十六年,延昌四年(515年)正月卒,時年33,葬于景陵,廟號世宗。
3,元愉,字宣德。封京兆王。愉好文章,喜詩賦,接引才人,廣招儒學賓客,置于館舍之中,頗加優禮。所得谷帛,多用于散施。又崇信佛道,布施不資。然性奢侈,貪縱不法,出為冀州刺史。因不滿外戚高肇擅權,永平元年(508年)八月于冀州起兵謀逆,自稱皇帝,兵敗被執送京師,途中絕氣而死,年二十一。
4,元懷,封廣平王。
5,元懌,字宣仁。封清河王。懌有才學,長于為政,明于決斷,判事甚有條理,名聲著于遠近。魏明帝世,靈太後臨朝,權臣當道,宦官干政,政治**。元懌竭力匡輔,以天下為己任,對領軍元叉等人裁之以法,引起元叉的忌恨。正光元年(520年)七月,元叉與宦官劉騰逼迫明帝,幽閉靈太後,囚禁元懌,誣懌罪狀,遂害之,時年三十四。
6,汝南王悅,好讀佛經,瀏覽書史,為性放蕩,清狂莫測。好左道,合服仙藥松術等物,常外出采藥,宿于城外小人之所;又不與妃妾同居,而更好男色。及清河王懌為元叉所害,悅了無仇恨之意,反而奉承元叉。叉大喜,以悅為侍中、太尉。北魏末年,爾朱榮發動河陰之變,大誅元氏宗室,悅南奔梁,梁武帝厚相資待,立為魏主,置于境上。及高歡誅爾朱榮,以悅為孝文帝之子,乃征入朝,欲立之。悅既至,清狂如故,多罪失,故不得立。孝武帝初年,遭忌被殺。
7,皇子恌,未封王,早夭。朝代︰北魏
都城︰洛陽
皇姓︰拓拔。孝文帝推行漢化,改姓元。
時局︰元恪趁南朝正處于齊末帝蕭寶卷的昏暴統治下,于公元500年開始南伐。戰事直到公元508年才告結束。此時,北魏已經佔領了揚州、荊州、益州等地,北魏的國勢盛極一時。
其他國家
1南齊(479——503年),都城建康。北魏獻文帝拓跋弘(454年—476年;在位465年—471年)
生長子(孝文帝拓跋宏,字元宏,467—499,在位︰471—499)
孝文帝拓跋宏生第二子(北魏宣武帝元恪(公元483年∼公元515年),497年正月為皇太子,499年四月十二即位,在位16年。死于延昌四年(515年)春正月,終年33歲。廟號世宗,謚號宣武皇帝。母高氏。(14歲立為太子(喪母),17歲即位。在位16年。)孝文帝兄弟
2弟拓跋禧,字永壽,昭儀所生。封咸陽王,任侍中、中都大官。孝文帝告誡他︰「汝等國之至親,幼年任重,三都折獄,特宜用心」。太和時傾向改革,又為冀州刺史、太尉等,貪婪斂財。孝文帝雖「每加切誡」,拓跋禧卻秉性難改。受遺詔輔政,無所作為。元恪即位第2年(501年),禧因謀反出逃,被捕賜死。
3弟拓跋干,字思直,韓貴人所生。太和九年封河南王,後改封趙郡王,歷任侍中、吏部尚書、豫州刺史等。孝文帝曾勉勵其「聿修厥德」、「深思遠圖」,他卻「貪婬不遵典法」。被糾劾,孝文帝當面斥責其過錯,杖一百,免所居官。他死于太和二十三年(499年),31歲。元恪即位,殺之。
4弟拓跋羽,字叔翻,孟椒房所生。太和九年封廣陵王,歷任侍中、外都大官、大理、廷尉卿等,「有斷獄之稱」。孝文帝遷都,羽兼太尉。北魏宣武帝元恪即位第2年(501年),因YIN亂被人毆擊而死,32歲。
5弟拓跋雍,字思穆,韓貴人所生。「少而倜儻不恆」,太和九年封穎川王,後該封高陽王,任侍中。孝文帝南征,總管留守事宜,遷相州刺史、冀州刺史,「微有聲稱」,參議律令。孝明帝元詡時為太傅、丞相,與領軍元叉同決朝政。孝昌三年(527)與河陰被殺。
6弟拓跋勰,字彥和,潘貴人所生。太和九年封始平王,後改彭城王。「敏而好學」,「博綜經史」,常與孝文帝酬唱應和。任侍中、中書令等。孝文帝病重,勰「內侍醫藥,外總軍國之務」。元恪即位初,為宰輔。元恪即位第9年因受構陷處死。
7弟拓跋詳,字季豫,高椒房所生。太和九年封北海王,任侍中、散騎常侍。孝文帝南征,詳負責留守,兼督營造宮殿。受遺照輔命,總決國事。詳在任「貪冒無厭,多所取納」。元恪即位第5年被廢為庶人,暴死。孝文七子
1,太子元恂,字元道,孝文帝長子。生而母死,馮太後親自撫養,常置左右。11歲,立為皇太子;14歲,改字宣道,十二月被廢;15歲四月賜死河陽。
2,宣武帝元恪。14歲正月立為皇太子,17歲四月即皇帝位于魯陽。在位十六年,延昌四年(515年)正月卒,時年33,葬于景陵,廟號世宗。
3,元愉,字宣德。封京兆王。愉好文章,喜詩賦,接引才人,廣招儒學賓客,置于館舍之中,頗加優禮。所得谷帛,多用于散施。又崇信佛道,布施不資。然性奢侈,貪縱不法,出為冀州刺史。因不滿外戚高肇擅權,永平元年(508年)八月于冀州起兵謀逆,自稱皇帝,兵敗被執送京師,途中絕氣而死,年二十一。
4,元懷,封廣平王。
5,元懌,字宣仁。封清河王。懌有才學,長于為政,明于決斷,判事甚有條理,名聲著于遠近。魏明帝世,靈太後臨朝,權臣當道,宦官干政,政治**。元懌竭力匡輔,以天下為己任,對領軍元叉等人裁之以法,引起元叉的忌恨。正光元年(520年)七月,元叉與宦官劉騰逼迫明帝,幽閉靈太後,囚禁元懌,誣懌罪狀,遂害之,時年三十四。
6,汝南王悅,好讀佛經,瀏覽書史,為性放蕩,清狂莫測。好左道,合服仙藥松術等物,常外出采藥,宿于城外小人之所;又不與妃妾同居,而更好男色。及清河王懌為元叉所害,悅了無仇恨之意,反而奉承元叉。叉大喜,以悅為侍中、太尉。北魏末年,爾朱榮發動河陰之變,大誅元氏宗室,悅南奔梁,梁武帝厚相資待,立為魏主,置于境上。及高歡誅爾朱榮,以悅為孝文帝之子,乃征入朝,欲立之。悅既至,清狂如故,多罪失,故不得立。孝武帝初年,遭忌被殺。
7,皇子恌,未封王,早夭。朝代︰北魏
都城︰洛陽
皇姓︰拓拔。孝文帝推行漢化,改姓元。
時局︰元恪趁南朝正處于齊末帝蕭寶卷的昏暴統治下,于公元500年開始南伐。戰事直到公元508年才告結束。此時,北魏已經佔領了揚州、荊州、益州等地,北魏的國勢盛極一時。
其他國家
1南齊(479——503年),都城建康。北魏獻文帝拓跋弘(454年—476年;在位465年—471年)
生長子(孝文帝拓跋宏,字元宏,467—499,在位︰471—499)
孝文帝拓跋宏生第二子(北魏宣武帝元恪(公元483年∼公元515年),497年正月為皇太子,499年四月十二即位,在位16年。死于延昌四年(515年)春正月,終年33歲。廟號世宗,謚號宣武皇帝。母高氏。(14歲立為太子(喪母),17歲即位。在位16年。)孝文帝兄弟
2弟拓跋禧,字永壽,昭儀所生。封咸陽王,任侍中、中都大官。孝文帝告誡他︰「汝等國之至親,幼年任重,三都折獄,特宜用心」。太和時傾向改革,又為冀州刺史、太尉等,貪婪斂財。孝文帝雖「每加切誡」,拓跋禧卻秉性難改。受遺詔輔政,無所作為。元恪即位第2年(501年),禧因謀反出逃,被捕賜死。
3弟拓跋干,字思直,韓貴人所生。太和九年封河南王,後改封趙郡王,歷任侍中、吏部尚書、豫州刺史等。孝文帝曾勉勵其「聿修厥德」、「深思遠圖」,他卻「貪婬不遵典法」。被糾劾,孝文帝當面斥責其過錯,杖一百,免所居官。他死于太和二十三年(499年),31歲。元恪即位,殺之。
4弟拓跋羽,字叔翻,孟椒房所生。太和九年封廣陵王,歷任侍中、外都大官、大理、廷尉卿等,「有斷獄之稱」。孝文帝遷都,羽兼太尉。北魏宣武帝元恪即位第2年(501年),因YIN亂被人毆擊而死,32歲。
5弟拓跋雍,字思穆,韓貴人所生。「少而倜儻不恆」,太和九年封穎川王,後該封高陽王,任侍中。孝文帝南征,總管留守事宜,遷相州刺史、冀州刺史,「微有聲稱」,參議律令。孝明帝元詡時為太傅、丞相,與領軍元叉同決朝政。孝昌三年(527)與河陰被殺。
6弟拓跋勰,字彥和,潘貴人所生。太和九年封始平王,後改彭城王。「敏而好學」,「博綜經史」,常與孝文帝酬唱應和。任侍中、中書令等。孝文帝病重,勰「內侍醫藥,外總軍國之務」。元恪即位初,為宰輔。元恪即位第9年因受構陷處死。
7弟拓跋詳,字季豫,高椒房所生。太和九年封北海王,任侍中、散騎常侍。孝文帝南征,詳負責留守,兼督營造宮殿。受遺照輔命,總決國事。詳在任「貪冒無厭,多所取納」。元恪即位第5年被廢為庶人,暴死。孝文七子
1,太子元恂,字元道,孝文帝長子。生而母死,馮太後親自撫養,常置左右。11歲,立為皇太子;14歲,改字宣道,十二月被廢;15歲四月賜死河陽。
2,宣武帝元恪。14歲正月立為皇太子,17歲四月即皇帝位于魯陽。在位十六年,延昌四年(515年)正月卒,時年33,葬于景陵,廟號世宗。
3,元愉,字宣德。封京兆王。愉好文章,喜詩賦,接引才人,廣招儒學賓客,置于館舍之中,頗加優禮。所得谷帛,多用于散施。又崇信佛道,布施不資。然性奢侈,貪縱不法,出為冀州刺史。因不滿外戚高肇擅權,永平元年(508年)八月于冀州起兵謀逆,自稱皇帝,兵敗被執送京師,途中絕氣而死,年二十一。
4,元懷,封廣平王。
5,元懌,字宣仁。封清河王。懌有才學,長于為政,明于決斷,判事甚有條理,名聲著于遠近。魏明帝世,靈太後臨朝,權臣當道,宦官干政,政治**。元懌竭力匡輔,以天下為己任,對領軍元叉等人裁之以法,引起元叉的忌恨。正光元年(520年)七月,元叉與宦官劉騰逼迫明帝,幽閉靈太後,囚禁元懌,誣懌罪狀,遂害之,時年三十四。
6,汝南王悅,好讀佛經,瀏覽書史,為性放蕩,清狂莫測。好左道,合服仙藥松術等物,常外出采藥,宿于城外小人之所;又不與妃妾同居,而更好男色。及清河王懌為元叉所害,悅了無仇恨之意,反而奉承元叉。叉大喜,以悅為侍中、太尉。北魏末年,爾朱榮發動河陰之變,大誅元氏宗室,悅南奔梁,梁武帝厚相資待,立為魏主,置于境上。及高歡誅爾朱榮,以悅為孝文帝之子,乃征入朝,欲立之。悅既至,清狂如故,多罪失,故不得立。孝武帝初年,遭忌被殺。
7,皇子恌,未封王,早夭。朝代︰北魏
都城︰洛陽
皇姓︰拓拔。孝文帝推行漢化,改姓元。
時局︰元恪趁南朝正處于齊末帝蕭寶卷的昏暴統治下,于公元500年開始南伐。戰事直到公元508年才告結束。此時,北魏已經佔領了揚州、荊州、益州等地,北魏的國勢盛極一時。
其他國家
1南齊(479——503年),都城建康。北魏獻文帝拓跋弘(454年—476年;在位465年—471年)
生長子(孝文帝拓跋宏,字元宏,467—499,在位︰471—499)
孝文帝拓跋宏生第二子(北魏宣武帝元恪(公元483年∼公元515年),497年正月為皇太子,499年四月十二即位,在位16年。死于延昌四年(515年)春正月,終年33歲。廟號世宗,謚號宣武皇帝。母高氏。(14歲立為太子(喪母),17歲即位。在位16年。)孝文帝兄弟
2弟拓跋禧,字永壽,昭儀所生。封咸陽王,任侍中、中都大官。孝文帝告誡他︰「汝等國之至親,幼年任重,三都折獄,特宜用心」。太和時傾向改革,又為冀州刺史、太尉等,貪婪斂財。孝文帝雖「每加切誡」,拓跋禧卻秉性難改。受遺詔輔政,無所作為。元恪即位第2年(501年),禧因謀反出逃,被捕賜死。
3弟拓跋干,字思直,韓貴人所生。太和九年封河南王,後改封趙郡王,歷任侍中、吏部尚書、豫州刺史等。孝文帝曾勉勵其「聿修厥德」、「深思遠圖」,他卻「貪婬不遵典法」。被糾劾,孝文帝當面斥責其過錯,杖一百,免所居官。他死于太和二十三年(499年),31歲。元恪即位,殺之。
4弟拓跋羽,字叔翻,孟椒房所生。太和九年封廣陵王,歷任侍中、外都大官、大理、廷尉卿等,「有斷獄之稱」。孝文帝遷都,羽兼太尉。北魏宣武帝元恪即位第2年(501年),因YIN亂被人毆擊而死,32歲。
5弟拓跋雍,字思穆,韓貴人所生。「少而倜儻不恆」,太和九年封穎川王,後該封高陽王,任侍中。孝文帝南征,總管留守事宜,遷相州刺史、冀州刺史,「微有聲稱」,參議律令。孝明帝元詡時為太傅、丞相,與領軍元叉同決朝政。孝昌三年(527)與河陰被殺。
6弟拓跋勰,字彥和,潘貴人所生。太和九年封始平王,後改彭城王。「敏而好學」,「博綜經史」,常與孝文帝酬唱應和。任侍中、中書令等。孝文帝病重,勰「內侍醫藥,外總軍國之務」。元恪即位初,為宰輔。元恪即位第9年因受構陷處死。
7弟拓跋詳,字季豫,高椒房所生。太和九年封北海王,任侍中、散騎常侍。孝文帝南征,詳負責留守,兼督營造宮殿。受遺照輔命,總決國事。詳在任「貪冒無厭,多所取納」。元恪即位第5年被廢為庶人,暴死。孝文七子
1,太子元恂,字元道,孝文帝長子。生而母死,馮太後親自撫養,常置左右。11歲,立為皇太子;14歲,改字宣道,十二月被廢;15歲四月賜死河陽。
2,宣武帝元恪。14歲正月立為皇太子,17歲四月即皇帝位于魯陽。在位十六年,延昌四年(515年)正月卒,時年33,葬于景陵,廟號世宗。
3,元愉,字宣德。封京兆王。愉好文章,喜詩賦,接引才人,廣招儒學賓客,置于館舍之中,頗加優禮。所得谷帛,多用于散施。又崇信佛道,布施不資。然性奢侈,貪縱不法,出為冀州刺史。因不滿外戚高肇擅權,永平元年(508年)八月于冀州起兵謀逆,自稱皇帝,兵敗被執送京師,途中絕氣而死,年二十一。
4,元懷,封廣平王。
5,元懌,字宣仁。封清河王。懌有才學,長于為政,明于決斷,判事甚有條理,名聲著于遠近。魏明帝世,靈太後臨朝,權臣當道,宦官干政,政治**。元懌竭力匡輔,以天下為己任,對領軍元叉等人裁之以法,引起元叉的忌恨。正光元年(520年)七月,元叉與宦官劉騰逼迫明帝,幽閉靈太後,囚禁元懌,誣懌罪狀,遂害之,時年三十四。
6,汝南王悅,好讀佛經,瀏覽書史,為性放蕩,清狂莫測。好左道,合服仙藥松術等物,常外出采藥,宿于城外小人之所;又不與妃妾同居,而更好男色。及清河王懌為元叉所害,悅了無仇恨之意,反而奉承元叉。叉大喜,以悅為侍中、太尉。北魏末年,爾朱榮發動河陰之變,大誅元氏宗室,悅南奔梁,梁武帝厚相資待,立為魏主,置于境上。及高歡誅爾朱榮,以悅為孝文帝之子,乃征入朝,欲立之。悅既至,清狂如故,多罪失,故不得立。孝武帝初年,遭忌被殺。
7,皇子恌,未封王,早夭。
------題外話------
︰)
target=_blank
通過瀟湘導購前往淘寶網購買手機,
免費拿瀟湘幣看瀟湘VIP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