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三章布局治民模範閻錫山
有了對太原行署、綏遠和南北蒙的控制權,又有了大批仍在源源不斷的到來的人才,以及眾多亟待安裝的工業設備後,宋哲武馬上就面臨一場聲勢浩大,甚至也是自清末以後,在中國這塊土地上絕無僅有的大規模建設任務。
任何大規模的改造和建設要想很快的完成,都必須要有一個方向正確、效率快捷的領導機構和組織體系,去引導組織各方面的人力、財力、物力協調工作,尤其是這樣一場規模巨大的建設更需要如此。
作為這場轟轟烈烈的大規模建設的指揮機構,自然是非北方建設展委員會莫屬,因為它的絕大部分成員都是專家學者,這樣空前的建設規模,有他們來主持,那是再好不過了。
領導機構有了,剩下的工作就是如何協調組織,絕對保證它下達的各項政令,都會盡快的貫徹和落實。
而保證各項政令得到落實的基礎,自然是非民眾組織動員莫屬了。要知道,現在的工程基本建設,可是不像後世那樣有眾多的工程機械助陣,這個時候絕大多數的基建工作還完全要由人工來完成。
而這先要必須涉及到的,就是太原行署和綏遠、南北蒙最基層的民眾的組織和動員。要順利的動員民眾參與到這場大規模建設當中來,僅有北方建設展委員會這樣的領導機構是絕對不夠的,他需要有眾多最基層的高效運行的組織來支持。
山西的基層組織恰恰是在全國做得最好的,至少是在現在還是如此。而這一切,都是閻錫山十幾年來大力推行村本政治的結果。
對于閻錫山所謂的村本政治,宋哲武一向很是欣賞。
閻錫山認為︰「大凡世界各國,其行政網愈密者,其政治愈良好,愈進步。」
所以閻錫山熱衷于從構成嚴密行政網的最基礎的編村制著手,意欲由先使行政網從不漏一村起,然後再做到不漏一家,由一家而一人。閻錫山認為網能密到此處,才有政治可言。
就縣政而言,閻錫山主持制定的《各縣村制簡章道︰「眾村環布而成一縣,地曠情暌,僅恃知事耳目之覺察,勢難遍及。況一縣要政多端,長官責成于知事,而知事之下無供臂指之人,能力將有時而竭,此村制萬不可緩之原因也。」
由此不難看出,閻錫山推行「村制」的目的,在于加強基層行政組織的作用和力量,使政令得通,令行得暢。以利用嚴密的行政網,進行有效的統治。
閻錫山對村政建設十分重視。他認為村是最基礎的民眾聚居之所,為政不達諸村,則行政徒有其名;自治不立于村一級,則等于無本之木;舍村政而言政治,無異空議論。
于是他在全省範圍厲行推廣村制,以作「用民政治」之實驗。閻錫山設想︰
實行村制︰其法甚約,其效甚廣。一縣之境,大者不下十萬戶,次亦有五六萬戶不等。欲使一縣之事,如視諸掌,誠非易事。若積戶而成閭,積閭而成村,積村而成區,區統于縣,則上下貫注,如身使臂,臂使指,一縣之治此為基礎,基礎不立,雖有善政,不能見之實施也。
蓋禍莫大于盜賊,村制行則稽查易,窩藏無術,匪徒可以肅清矣。害莫大于刁頑,村制行,而公理張,教唆無法,則棍徒可以斂跡矣。毒莫甚于鴉片,村制行,而揭告有人,察查易周,行之三月,可以收廓清之效也。蠹莫甚于游民,村制行而干涉有人,綜核最密,行之三月,可以獲感化之益矣。不特此也,由斯而稽查學齡兒童,則義務教育可以興也。
由斯而人民可曉然于租稅之擔負,純為國家保育行政之用,則急公之心生,而納稅之義務,不患中國之民不能充分以盡也。由斯而人民能知保衛事項之有待于人,不如自謀保衛之密切,身家子孫廬墓財產之念重,則了然衛國即以自衛,勇于公戰,有身充士兵之志,而執戈之勇可以鼓,而當兵之義務,不患中國之人,不能行也。種種政治,靡不由此,法至善也。
基于上述認識,閻錫山自兼山西民政以後,即開始在全省範圍之內推行「村制」。經過這些年的村政建設,山西已經形成了一個以村為單位,在全國來說,也是最為高效的統治組織機構。
為了搞好村政建設,閻錫山可是花了大心思。
閻錫山先是在「行政研究所」講授普通科、專修科、政治新知識、各項新技術等科目,受訓人員研習期滿後分派各縣,作為各項工作的具體承辦者推行新政。如承政員、承審員、主計員、縣視學、實業技士、宣講員、管獄員、檢驗吏、農業技術員等。
同時,以閻錫山本人的名義編定《人民須知》手冊,廣為印刷散。《人民須知》包括︰民德篇、民智篇、民財篇、家庭篇、社會篇、國家篇、世界篇、地理圖說等篇章,洋洋兩三萬言,從教育到生產,從家庭到社會,面面俱到。以期全省的老百姓都能遵照執行,使村制得以順利實行。
在具體的村級機構編制上,每百人以上的村設村長、村副各一人;村下設閭,每閭25戶;閭下設鄰,每五戶為一鄰。
由上可見,閻錫山的「編村」制度,在村的行政組織上,主要是仿效日本的町村制,其次是仿中國的古制。「編村」的辦法,在行政的最基層單位村,設立了村、閭、鄰的三極管理層級。
而就是這樣組織嚴密的村治在閻錫山看來竟然還僅僅屬于粗治。最後經不斷改進,形成從省主席到鄰一共九級編制,牢牢地控制住了山西兩千萬百姓。
此外,閻錫山設立保衛團,保衛團由下至上分為牌、甲、村團、區團、總團五級組織。以閭為牌,由閭長兼充牌長;數閭為一甲,以村副兼充甲長;一編村為一村團,由村長兼充村團長;一行政區為一區團,由區行政長官兼充區團長;一縣為一總團,由縣知事兼充總團長。
一句話,就是凡村中有正當職業,年齡在18至35歲之間的壯年男子,均得于農閑時參加保衛團之訓練。
內地各縣,以在鄉軍人就近教練;邊境縣份,可由知縣請省署派員教練。「保衛團」成員農忙時節,各自耕作,輪派查路、看田;農暇之日,進行集訓,開展巡防、會哨、查緝盜匪等工作。
太原行署成立後,宋哲武並沒有改變閻錫山的村治政策,就是保衛團的名稱也沒有改變,不過保衛團組織移交給民眾組織動員及工程建設委員會管理。既然要保衛村鎮安全,那就必然要進行軍事訓練。
按宋哲武的想法,一旦抗戰開始,保衛團就將是名正言順的預備役,因此,在軍訓上,宋哲武專門主持召開了有簫國棟、韓光弟和徐崢等人參加的會議,在這方面做了周密的部署。各級保衛團的負責人,全部歸徐崢的民眾組織動員及工程建設委員會,由第四路軍在歷次戰斗中傷殘的各級軍官擔任。教官則由韓光弟的教導總隊選派,完全按第四路軍新兵方式進行軍事訓練。
因為要進行嚴格的軍事訓練,在年齡上,宋哲武要求限定在3o歲以下。
有了這樣嚴密的基層行政和準軍事化的保衛團,也可以說是預備役組織,開展大規模建設的人員是很方便的。
既然閻錫山都能認識到民眾的重要性,宋哲武這個穿越人士更不會差了,他可是深知「人民群眾的力量是無窮的」這句話的到理地。他要想在山西得到普通百姓的真心擁護,僅僅靠挽救晉鈔這一項政績可是絕對不夠的。要知道,絕大多數農民們可是沒有幾個余錢的,晉鈔貶值對他們的影響並不大。
因此,宋哲武又拿出了他早就準備好了的,同時也讓幾乎所有人都感到震驚的另一項計劃。
宋哲武宣布,在太原行署和綏遠、南北蒙,取消自有土地在3o畝以下的農戶的農業稅。
宋哲武的這個舉動立刻引起了很大的震動,要知道農業稅在中國可是實行了幾千年,農業稅在歷朝歷代都是一個最主要的稅源,不僅在當今民國是如此,就是在太原行署和綏遠也同樣如此。真要是按宋哲武的方案實施,一年的稅收差不多要損失六七百萬。
雖然是利民的善政,可是這個損失實在是太大。不僅仇曾詒堅決反對,就是賈景德和趙丕廉也不同意,因為他們都知道宋哲武即將開展的大規模經濟工業建設是需要大筆的錢的,這個時候一下子少了這麼大的一項財政收入,讓眾人都心有不甘。
其實,這並不是宋哲武一時心血來潮,這個時候山西的土地掌握在自耕農手中的不足半數,多數土地都集中宰了大地主的手中。
也就是說,山西最有錢的除了大商人,就是這些大地主了……
感謝「尋夢鄉里巴人」書友的月票感謝「7o生人」書友的打賞深藍給兩位書友鞠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