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之崛起 第四百零四章布局有些錢不能省(一)

作者 ︰ 深藍2000

第四百零四章布局有些錢不能省(一)

宋哲武早就听說郭文淵的機械裝備研究院設計制造了一輛坦克,可是讓他奇怪的是,郭文淵一直沒有親自來向他報告。

按理說,研制出了坦克這樣的大喜事,郭文淵不會不報告啊?

宋哲武就是帶著這樣的心思,匆匆的來到機械裝備研究院。

郭文淵並沒有在研究院,他現在的職務很多,一天忙得不可開交。沒辦法,現在宋哲武就是缺少像郭文淵這樣的可以獨當一面的人才。

雖然簫國棟按照宋哲武的指示,在包括郭文淵在內的這些高級技術人才所擔任的各個行政職務之下,都設置了助理,協助他們處理日常事務,可是有些事情還是離不開他們,必須由他們親自去做的。

雖然郭文淵已經提前得到簫國棟的通知,可他此刻還沒有從國防科技大學趕回來。

因為學校初建,各種事務眾多,好在有凌鴻勛這個前**的校長在,處理各項事務很有章法,這讓郭文淵少操了許多心。

可是,凌鴻勛也是有一大堆的事情要主持,僅僅太庫鐵路的施工準備和線路勘察選線就夠他忙的了,他也不可能把精力全都用在學校建設上,因此,郭文淵每天還是要花一些時間在學校事務上。

宋哲武得知郭文淵沒在研究院,也沒有去辦公室等候,而是直接讓人領著去研究院的試驗車間。他要盡快看到郭文淵設計制造的坦克,到底是個什麼樣子。

當他在廠房的中間看到郭文淵設計的坦克時,宋哲武一顆懸著的心終于放了下來。

原本宋哲武很擔心郭文淵這個半路出家的人,設計出的坦克是否會是一個四不像。當然,宋哲武認為即使是這樣,也是很正常的。

不過,宋哲武內心深處還是對郭文淵很有信心的,畢竟這個時候全世界也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學校里,開設有坦克設計專業,現在所有的坦克設計者都是普通機械設計人員改行的。以郭文淵這樣的優秀人才,再有宋哲武準確的把握住坦克正確的發展方向,造出一款優秀的坦克那是遲早的事情。

郭文淵果然沒有辜負宋哲武的期望,現在造出的這輛樣車,同仿制的樣車ft-17已有很大區別,樣子很威猛,甚至很像10年後才出現的t-34。

被漆成草綠色的這輛坦克,高約2.6米左右,寬有3米,長超過6米,六角形炮塔,正面30度傾斜裝甲,其它三面傾角略大。外觀上看,唯一不足的就是安裝了一門37mm戰防炮作為坦克炮。

最明顯的變化是,主動輪和其它承重輪的大小差別已經沒有了,為了保證越障能力,在履帶前後端增加了一個上置的小型前導輪。

履帶更是很特別,新坦克的履帶比在它旁邊停著的ft-17的履帶足足寬了差不多一半,大概有20公分寬。

看著這款按照它的設計要求制造出來的充滿濃烈現代氣息的坦克,宋哲武喜悅之情溢于言表。不等研究院陪同的幾個工程技術人員介紹,宋哲武抓著扶手就要往車上爬。

「司令,等一等不要上。」匆匆趕回來的郭文淵急忙出聲喊住宋哲武。

看著一臉尷尬的郭文淵,宋哲武不解地松開握住的把手。

在手松開的瞬間,宋哲武馬上從帶在手上的手套感到一陣粘稠的感覺,再看兩只白手套,已經沾滿了草綠色的油漆。

「昨晚才涂地漆,不會干的這樣快。」郭文淵有些不好意思地說。

「這是我們自己生產的油漆?」

見郭文淵點頭,宋哲武心想「看來得把快干漆的配方和工藝交給王明揚了」。

過氯乙烯漆就是一種很好的快干漆,漆膜干燥快,平整光亮,有較好的耐候性和耐化學腐蝕性,特別適用于金屬噴涂。

宋哲武月兌掉沾滿油漆的白手套,遞給身後的梁璧,笑著對郭文淵說︰「這款坦克不錯怎麼不匯報?」

郭文淵猶豫了一下,很不好意思地說︰「司令,你交給我的任務沒有完成,這輛坦克,嚴格來說,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坦克,它全身上下現在還沒有一塊裝甲鋼。而且也不是焊接,還都是鉚接的。」

宋哲武看著很是威武的坦克,心說︰「這總不會是模型?」

郭文淵似乎看出了宋哲武的心思,忙說︰「是這樣,這次王動帶回來的這個克里斯蒂坦克底盤和圖紙交給我後,雖然還沒有裝甲鋼和合適的發動機,可是我覺得不能就這樣等著,應該先利用普通鋼材制造一輛坦克,一來可以模索坦克設計制造技術;二來也可以檢驗一下,我們根據司令在淶源時提出的要求,自己設計的坦克的各項性能是否能達標……」

王動到太原時,向宋哲武匯報過,他在美國和克里斯蒂公司談判購買他們生產坦克的技術時,遇到了蘇聯紅軍機械化和摩托化部副部長卡里諾夫斯基率領的一個采購團,這個采購團以6萬美金購買了兩輛克里斯蒂公司的坦克,又用10萬美金購買了相應的專利技術。

正是因為這個蘇聯代表團的成功采購,讓克里斯蒂公司在和王動談判時變的底氣很足,這也讓王動的談判變得很艱難,最後王動只購買了兩輛坦克底盤和專利技術,以及自由發動機專利,就花去了12萬美金,這讓王動很肉痛。

不過,宋哲武確認為這12萬美金花的很值。

克利斯蒂底盤是世界上第一個創新使用全輪獨立懸吊,可以讓坦克每個車輪可獨立隨地形起伏,產生極佳的越野能力和速度,此種底盤懸吊未裝甲時甚至可在野外不良路面開到時速70英哩,然而美軍卻因規格問題談不攏未采用。

而二戰中大名鼎鼎T34坦克就正是使用的這種底盤,讓T34坦克擁有了明顯優于德軍坦克的越野機動性,而寬履帶的設計也將接地壓力減至最小程度。

沒有注意到宋哲武的神情變化的郭文淵繼續說︰「我們的這輛坦克全重26噸,乘員5人,一門37毫米主炮,兩挺7.62毫米機槍,車長6.2米,車寬2.8米、車高2.39米,星形7缸發動機,功率300馬力,最大越野時速45公里、最大行程268公里,通過障礙高0.75米、越壕寬3.1米、爬坡30度、裝甲厚18-45毫米……」

郭文淵又有些愧疚地說︰「只是沒有完全達到司令提出的標準,自重超過了20噸,坦克炮也沒有合適的75mm炮,只好先用37mm戰防炮替代。」

郭文淵沒有因為沒有裝甲鋼而等待,而是采取了更為積極的辦法,先用普通鋼材制造樣車,積累設計經驗和進行技術儲備,並可以提前對除防護能力以外的所有技術進行技術驗證和改進。這樣,一旦有了裝甲鋼,就可以很快生產出真正的坦克。

這樣的做法很合宋哲武的心意,尤其是郭文淵報出的這一串參數,更是讓宋哲武驚嘆不已。

原本他在淶源時,給郭文淵提出的那個坦克標準,多少有些顯得草率,事後一想,這個標準還真的有些難為郭文淵了。以現在郭文淵所掌握的技術,要達到標準很難。

比如20噸以下的重量和75mm口徑的坦克炮就不是那麼容易解決的。

就自重來說,以這個時候的材料來看就幾乎是不可能的,要減低重量,只有犧牲裝甲厚度,可這又是萬萬不可以的。

宋哲武當時僅僅是考慮到,這個時代的橋梁的承受能力,以及他的坦克是要具備在草原作戰的能力的,過重的自重,在草原相對松軟的地面上行駛,機動能力會受到很大的限制。

不過,因為采用的是克里斯蒂地盤,它的履帶是寬幅的,不要說26噸的自重,就是再多一些也沒有問題。

至于坦克炮那更本不是問題,現在沒有75mm以上的長身管火炮,可並不代表以後沒有。

宋哲武最驚嘆的是,這輛坦克樣車除了在火炮、裝甲和發動機方面還存在問題,其它方面的技術參數已經十分接近後世著名的蘇軍t-34坦克的性能了。

由于他這個穿越者的問題,傾斜裝甲提前出現了,僅就這一點來說,這輛坦克就是當今最先進的坦克,至少也是技術概念上最先進的。

這輛坦克還有一點也具有劃時代的意義。那就是動力-傳動裝置後置,主動輪在後的總體布置方案。

要知道,在二戰期間的中型坦克上,多數采用發動機居後,變速箱在車體前部,主動輪在前的總體布置方案,如美國的M4、德國的「虎」式和「黑豹」、日本的97式坦克等等。

這種布置方案的優點是縱向布置比較均衡,駕駛室和傳動室重疊,可以縮短車體長度,但是,由于有一根很長的傳動軸通過戰斗室,使整車的高度增加,成為一個重大缺點。

而動力-傳動裝置後置的總體布置方案,則可以降低車高,增強了整車的防護性。即使在幾十年後,這種布置方案仍然是主戰坦克的主流布置方案,只有以色列的「梅卡瓦」等少數坦克例外。

當然,這全是在宋哲武這個穿越者的建議下,郭文淵才完成的。

現在最緊要的問題就是發動機了。

感謝「竊明免費」、「flyzrf」書友的月票也感謝「70生人」、「cn2541」書友的打賞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1926之崛起最新章節 | 1926之崛起全文閱讀 | 1926之崛起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