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六章布局領先世界科技的希望所在
和加爾文、馬可尼合辦的實驗室被設在了晉祠附近,兩家公司對和宋哲武合作開發無線語音通信裝置和新型電子產品很重視,按照協議,加爾文派出了32名研究人員,而馬可尼派來了15人。
在三方的協議中,雖然研究成果歸三方共享,可是宋哲武還是主動提出了一個讓馬可尼和加爾文兩公司喜出望外的補充協議。
協議要求︰兩家公司必須選派優秀科研人員來華,每批不得少于10人,每年一換,如果中方要求,個別研究人員可以按中方的要求,在本人自願的前提下延長在華工作時間。
如果得到中方認可,宋哲武不僅要每年按照每人一萬美元的標準支付給這兩家公司,還要負責這些來華人員的工資和其它一切費用,工資標準為每人每月800至1000美元。
這麼高的薪水,在這個時候的歐美,僅僅極少數最杰出的人能拿到。這樣的優厚條件已經公布,就在兩家公司掀起了悍然大*,這樣大的一筆錢,不要說實在現在這個經濟危機年代,就是在以往,也足夠一個家庭過上體面快活的生活了。
于是,一時間,只要覺得自己學有所長的人,都紛紛強烈要求要來華工作。
在宋哲武和兩家公司的協議中,這些來華研究人員,除了搞科研,還要安排一定時間進行教學。而且,如果來華人員沒有得到中方認可,中方將給予退回,並相應減少支付給兩家公司的費用。
雖然每年十萬美元的資金不是很多,可是在現在大蕭條時期,這筆錢可就不一樣了,對于這兩家公司來說都是可以解它們燃眉之急的。
而且因為工資由宋哲武付,它們既可以留住人才,危機過後不用再行招募,又可以省去這期間的工資費用,這樣的好事哪里去找?
英國人還比較有紳士風度,沒好意思過分「佔這個便宜」,只是派來了公司內部的15名研究人員來華。可美國人就不怎麼顧忌了,竟然一下子派來了32人,而且據宋哲武了解,這32人里,竟然有22人是加爾文公司現招募的科學家。
這明顯就是加爾文公司想要趁現在蕭條時期,提前把高水平的人才抓到手,以便日後自己的公司會得到大發展。反正不僅這些人的工資不用它加爾文公司掏腰包,而且每年還可以多賺個幾十萬。
對于精明的美國人,宋哲武不僅沒有不快,相反倒是很佩服加爾文,這也難怪加爾文公司日後會成為名冠全球的大型跨國公司。
對于來的科研人員,宋哲武是韓信點兵,多多益善,人越多越好,他正急需這樣的高水平人才呢。
當然,對于來到太原的這些外國人才,宋哲武也是要考核的,不合格的那是要歇菜的。在人才引進上他舍得花錢,可是這些錢必須要花的物有所值。
考核工作自然是由李明華和崔顥來做,結果讓宋哲武非常滿意。
聯合實驗室的研究重點是車載無線語音通訊裝置、大功率電台和雷達技術。
電子研究所派去的人由崔顥負責,作為聯合實驗室的首席研究員,李明華僅僅是定期過去詢問一下研究進展,協調各項工作,他多數時間還是在電子研究所。
這倒不是李明華自視高,也不是李明華無所作為,而是他有宋哲武交給他的絕密任務,這個任務僅有崔顥和少數參加研究的人員知曉。
他現在正在組織研究半導體技術和電子計算機兩個項目。而這是需要絕對保密的,不僅是對這些外國專家,就是在研究所里也一級機密。
宋哲武知道,這時就想要擁有大型電子計算機,以他現在的科研實力根本做不到,不過先期進行技術概念研究,還是很有必要的。如果十年內能有一點成果,甚至僅僅研制出一台小型計算機那都是非常不簡單的事,足以讓他在電子計算機領域領先世界許多年,這也將足以保證他在許多先進技術領域,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領先于世界。
其實宋哲武同時還有一個計算機項目,那是機械式計算機。
機械式計算機在國外已有幾百年的發展歷史,著名的有英國的圖靈和美國的鮑德溫計算機。不過,這兩種計算機雖然也使用了電動機,可是僅僅是替代手搖動力,于真正的電子計算機絕對不同,它們應該叫機電式計算機更合適。
這類機電式計算機雖然不是計算機的發展方向,可是在這個沒有電子計算機的時代,用作彈道瞄準計算和先進的投彈瞄準器還是很有前途的。只不過,這個項目現在不是李明華的電子所在做,而是機械裝備研究所在做。
至于半導體技術,它的重要性那就不必說了。
可以肯定地說,一個國家的電子技術是否先進,最主要的指標就是看它的半導體技術是否先進。五十年後,世界上的任何一件電子產品都離不開半導體集成電路或者是半導體元器件,如果不是專業人員,絕對找不到電子管的蹤跡。
如果宋哲武現在擁有晶體管,並發展出成熟的半導體應用技術,那麼它的電台,和正在加緊研制的通訊裝置、雷達、計算機等電子設備就可以有更小的體積和更強大的功率。
要知道,世界上第一台電子計算機的體積可是有幾間屋子大,因為他宋哲武的出現,這樣的狀況將再也不會出現了。
而有了電子計算機,他現在秘密進行研究的許多項目都會大大提高研究進度,至少鄭大章的物理研究所的科研進度就會極大地得到提高。
鄭大章正在進行的核物理研究需要海量的計算,雖然物理研究所已經編列了近百人,僅學數學的大學畢業生就有40多人,可是對那些浩繁的計算還是疲于應付,如果有了電子計算機,哪怕是有幾十台微型機,也足以對他們的科研進度產生巨大的幫助,那時,在十年左右時間里,研制出……就絕不是夢想。
這件事,不管何時,宋哲武只要想一想,就會讓他興奮不已。
最為關鍵的是,半導體原理在後世,只要是學過高中物理的高中生都清楚,宋哲武這個碩士穿越者自然沒有不知道的道理。
宋哲武至今還記得,當他把他寫的,他對半導體的一點「心得」和「認識」,交給李明華和崔顥時,兩人那極度震驚的神態。宋哲武估計,這兩人最少也得半個月才能緩過神來。
只不過現在的世人還沒有人意識到半導體材料的重要意義,更沒有人理解它的功用。
宋哲武知道,在真正的歷史上,直到16年後,也就是1947年,美國貝爾實驗室才發明出世界上第一支晶體管,真正得到應用更是在幾年後了——
在馮銳的農業水利委員會指導工作時,就要相對簡單許多。
這主要是因為宋哲武前世並不是農民出身,他所知的一些農業方面的知識,除了前世日常不經意間了解的,再就是從穿越小說中得來,所知十分有限。他所知道的許多農業技術雖然相比于這個時代要先進很多,可是宋哲武只是僅僅知道一個大概,或者就是一個名詞,具體該怎樣做,宋哲武可是一概不知。
不過,好在有馮銳和趙承夏這些專家們,許多農業新技術對于宋哲武這個門外漢僅僅是漢字羅列在一起的名詞,可對于馮銳和趙承夏這樣的專業技術人員來說那可就絕對不一樣了,新技術對于他們來說就好似一層窗戶紙,一個新概念,他們只要稍加琢磨就能很快想明白原理。
比如說地膜覆蓋技術,宋哲武只是知道個大概,知道它具有增溫、保水、保肥,增加產量的功能,可是具體的原理和作用機制他就不是很清楚了。
有馮銳這個美國康奈爾大學農學博士在,自然是沒有任何問題的。馮銳按照宋哲武的說法,在淶源搞了一年的實驗,基本就搞清楚了地膜覆蓋的作用機理。
馮銳告訴宋哲武。「地膜覆蓋具有增溫、保水、保肥、改善土壤理化性質,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此外,還有抑制雜草生長,減輕病害的作用。在連續降雨的情況下還有降低濕度的功能,從而促進植株生長發育,提早開花結果,增加產量。並由此總結出一套成熟的應用技術來,準備今年進行全面推廣。
農業水利委員會的主要工作就是修繕水利,開墾荒田,在太原行署和南北蒙、綏遠推廣農業新技術,增加北方邊防長官公署治下的農業產量。
因為農民們農耕生產技術,都是幾千年來由先祖沿襲傳承下來的,對于新技術很難接受,許多人甚至還會嗤之以鼻,新技術根本推廣不起來,這讓馮銳很是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