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朝的太祖皇帝趙匡胤見識過五代末年皇帝遍地開花的局面,反正誰手里有桿長槍,拉起三五十個人,就敢稱皇帝,因而他害怕大宋朝也出現這種這種局面,讓子孫時刻提高警惕,防止別人搶做皇帝。還有,趙匡胤自己以軍人身份奪取了後周的政權,因而他特別害怕武人造反作亂。在他的統治下,宋朝的很多政策都是以這兩點為基本國策而制定的。
比如重文輕武的策略,北宋所有重要職位,都是文人把持,就連全國武裝總司令樞密使之職,也都任用文人,惟一例外就是大英雄狄青;不僅官職如此,甚至統兵打仗的時候,第一統帥肯定是文官,然後才是大將。
再比如募兵制的制定,關于募兵制,簡單說來就是︰宋朝以前的軍人,都不是職業軍人,上馬打仗,下馬種田,而從宋朝開始,軍人都是職業軍人,可以混到老。而這個政策,朝廷並不是為了提高軍隊的戰斗力,說白了,就是為了那些沒飯吃的老百姓,可以參軍到軍隊混口飯吃,而且可以長久混下去,免得他們無所事事而作亂為禍。但是,宋朝軍人地位底下,真正願意在軍隊混飯的都是些地痞無賴,這些人都是好吃懶做的主,更不會刻苦訓練,也沒有把國家大義放在心中,因而宋朝軍隊雖多,但戰斗力不是一般底下,而是極其低下,無限低下。
還有宋朝主張對內不對外政策,與外國打戰輸了沒關系,賠款就行,與領國建交,到處送歲幣也沒關系,反正大宋朝錢多,皇帝們別的都不管,只要國內安定就行,等等等等一系列失敗懦弱的政策。
反正,從宋朝建國開始,大宋朝的每一個皇帝,都無時不刻地存在這些根深蒂固的想法,這都是大宋太祖皇帝趙匡胤給子孫留下的烙印。
因而哲宗皇帝見到杭州知府死在慶元府,而慶元府今年大災,他正恐慌慶元府百姓造反呢!蔡虎這死人,偏偏這個時候死到慶元府去,豈不是給朕添亂嗎!哲宗皇帝心里這樣想著。
因而,蔡虎死的既不是時候又不是地方,成冤大頭了!
哲宗皇帝思慮良久,批復︰著吏部派員到慶元府,協助慶元知府查辦此案!
這里含有深意,如果哲宗皇帝寫的是︰吏部派員全權查辦此案,那就是天使欽差去到慶元府,關于此案,一切由欽差說了算,是真正去查案的;而哲宗皇帝寫的是︰協助當地知府查案,那擺明了就是走個形式而已。你想想,當地知府要是立刻能夠查辦了此案,那上報的時候,肯定連同案情審理情況,一並上報給朝廷了,還等朝廷督辦干什麼?顯然是知府辦案為難,準備听取朝廷意見呢!
而朝廷現在又推回給知府,分明兩方面對此案都抱無所謂態度,在相互扯皮推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