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女作家為本書特別寫了序言
代序
2007年7月,我在新浪博客安家了,起名叫億簾幽夢,後來認識了雨中蘭花,可能是喜歡文學的人都喜歡文字的緣故,從他的字里行間得知他和霞姐的愛情故事,深受感動,我曾經把老先生和霞姐的故事錄制成音頻在博客上貼出,老先生听後,亦非常感動,與我聯系,從此,我們的友誼便開始了。
老先生身體狀況不太好,曾經做過腦部的大手術,醫生曾經預言他最多能活幾年,可是,老先生與病魔做斗爭,一直活到現在,已經是奇跡。更加可貴的是,他想寫部小說,把曾經的感情歷程一一記錄下來,送給家人和朋友們,就更加重要了。
我覺得他的想法很有意義,就鼓勵他要堅持下去,當然,這中間也有很多的事情阻礙了他的寫作,但都被他一一克服了,對于一個生命開始進入倒計時的人來說,他的毅力足以使人敬佩,現在有很多人身體健康,卻無所事事,也有一些人想成為作家,整天無病申吟。唯有作者,仍然在寫經歷的史實,那史實就像是一場惡夢,讓人難以忘懷,那史實就像是一濟良藥,讓人受益匪淺,那史實因為親身經歷且刻骨銘心,因此更有說服力,更有感染力,更真實,更可信。作者是用心在血淚寫作,這部小說情節的起起伏伏,描述著人生道路上的坎坎坷坷,曲曲折折,現在終于成書了。
我替作者高興,作者讓我幫書設計封面,並寫序言,我受之惶恐,唯恐有損于作者的盛名,但作者一再堅持,只好從之。
《太陽血》全書共七十三章,40多萬字,傾盡作者的心血而成,可以說是字字含淚,句句動人。作者說,「我們的肩上是風,風上是閃爍的星光。」我們每一個人都在寥寥的晨星之下,都有過痛苦的經歷,我們每一個人也都經歷過或者終究要經歷愛情的甜蜜,小說中的青梅竹馬的愛情來源于霞姐,霞姐對愛情執著,義無反顧,可是,在那個特殊的年代,命運把霞姐在波峰和波谷間顛簸,任一民和霞姐的愛情也經歷著嚴峻的考驗,他們掙扎、反抗,直至夢幻的結局。太陽光芒萬丈,能流血嗎?作者之所以給這部小說起名為《太陽血》,我想,可能是因為,女主角叫霞的原因,霞的一生悲苦淒慘,屢遭不幸,在與命運的抗爭中,她的心始終在流血,最後,幻化成彩霞,霞光滿天,如歌如泣,如血如注,在男主角的心中演變成驛動的血紅色有霞光,讓男主角刻骨銘心,熱血沸騰,霞姐成為男主角心中的彩霞,光芒四射,永遠溫暖著他的生活,給他勇氣和信心。《太陽血》之所以得名,是因為小說的男主角,在霞的心中,任一民就是她心中的驕傲,任一民一生歷盡無數的坎坷,可是,他仍然倔強地生存著,不屈不撓,雖然流血,但不流淚,體現了一個男兒的豪情萬丈,熾熱的激情,讓他願意永遠伴隨著天空的彩霞。
男主角任一民和霞姐的愛情貫穿始終,可以說,這是一部寫愛情的小說,男女主角的悲歡離合,演繹著人間真愛,他們沖破門第的懸殊,相愛了,還有了子女,最後卻陰陽相隔,這一切有他們內在的原因,但更多的卻是社會的原因,冥冥中,好像有人安排了他們的命運,讓他們愛情之夢難以成真。但作者並沒有去寫最後離卻的傷痛,反而設計了一曲美好的收宮,采用了虛幻的手法,停留在那美妙的晚霞中。不把最傷感的事情留于後人,顯示出作者追求大海般情懷的願望。
愛,究竟是什麼?誰又能說得清?家庭中的是是非非,誰又能理得明?在那個物質貧乏的年代,一介草民,和命運抗爭,不屈不撓,時勢造英雄,時勢也造就了悲劇。小說對「*」的真實情況,對「四人幫」的倒行逆施及其給人民造成的深重災難和創傷,作了令人震驚的真實揭露,從各個側面反映了尚不為人知的罪惡,作品中充溢的是往昔歲月中苦難、悲慘的人生轉折,丑惡、相互欺騙、傾軋、相互利用的對于人類美好情感的背叛和愚弄,這一切都表現出作者對以往極左路線強烈的否定和批判意識,在涉及個人經驗、情感時,則有著比較濃重的傷感情緒,對當時和未來的迷惘,失落,苦悶和彷徨。這種感傷情緒在後來的反思中得以深化,轉為帶著對個人、對社會、對人生和對未來深刻思索的有意識的追求和奮進,將一場神聖與荒謬雜揉的激情運動不只簡單歸咎于社會和政治,同時也開始探討個人悲劇或命運與整個大社會大背景的聯系。小說對*的審視,對自我的探求和反思,對未來的追求和前進都真實表現出來,隨著時代的進步,作者的思想進一步得到升華。*確實使我們失去了許多,卻也在我們思想上獲得了很多補償。作者將思想性和藝術性融為一體,散發著中國純文學的藝術魅力。
小說視角獨到,以小見大。雖然寫了兩個小人物的悲歡離合,實際上是當時中國千百萬知識青年的縮影,在那場轟轟烈烈的「*」中,人們處于茫然和混亂之中,究竟該革誰的命?怎麼個革法?人們不得而知,反正是要革命了,結果把知識分子的命革了,把許多不該革的人的命革了,小說《太陽血》表現出了深刻的歷史感和新鮮的現實感。《太陽血》和以往的「傷痕文學」不同,以往的「傷痕文學」大多都是反映「*」給人們造成的精神和上的傷害,故事也大多發生在「*」那十年期間,《太陽血》的時間跨度很大,把主人公從兒時一直到老年的故事盡收眼底,寫了一對夫妻幾十年的酸甜苦辣和悲歡離合,既囊括了歷史,又包容了現實,具有很強的時代意義。任一民的家族史、戀愛史、奮斗史、抗爭史、覺醒史、反思史、升華史也和當今某些青年的情況吻合,尤其是青少年,可以把這部小說作為一部勵志小說來讀。
小說人物形象,個性鮮明。男主角任一民聰明努力,在那個特殊的年代,鑄就了他曲折的人生和坎坷的愛情,他縱使是拼命地努力,甚至于流淚流血,仍然倍受摧殘,幾十年下來,讓我們看到他還是陽光形象,人生路上充盈、踏實、歷盡坎坷、仍堅定執著的精神。任一民的追求和夢想,讓看過小說的人們深思和警醒,奮進和憧憬。女主角國霞性格潑辣,敢于追求愛情,不怕別人說三道四,終于獲得了任一民的愛,她出身于高干家庭,卻敢于打破世俗的偏見,和平民出身的任一民相愛,實在是難能可貴。小說中的其他人物同樣栩栩如生,典型性很強。如,任一民的家族成員就多而不亂,各有各的顯著特征,都是某一種類型的人物代表。這些人物構成《太陽血》的人物譜,值得當今社會各色人物品味,俗話說︰「有則改之,無則加勉」,人們可「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不善者而改之」。
小說對于心靈刻畫,入木三分。大段的心理描寫,把這些人物描寫的各具特色,惟妙惟肖。比如︰國霞熱戀任一民時的心理活動,她少女的心是何等純潔,那種欲說還羞,欲愛還愁的情緒,躍然紙上,她只是心中愛著他,希望他好,不圖回報。任一民在病床上對于生命的回顧,又是何等的透徹,當一個人的生命就要結束時,他問自己,曾經擁有過的愛有多少,自己愛過誰,誰又愛過自己?他不明白生活的真正意義。他想︰也許自己的存在,好像只是在這個世間尋找某種丟失的東西。並隱約覺得自己的期待是渺茫的,也許窮盡一生的時光,到頭來仍是茫然無所知。這些都體現了主人公豐富的內心世界,在這個世界里,他扣問精神的意義,生存的意義,探索人生的真諦。這是相當可貴之處。
小說對于情節的安排,也是匠心獨運。男主人公任一民和女主人公國霞是青梅竹馬的同學,他們既是同學又是同桌,任一民家境貧苦,勤奮好學,幼時生母去世,和繼母一起生活,父親是泥瓦工出身的建築公司的一個領導。而國霞卻生活于一個軍隊干部家庭,她以自家的優勢幾次幫助任家渡過難關。就在任一民即將高中畢業時,「*」暴發了,工作組進校,老校長靠邊站,被審查。任一民貼出了一張質問工作組的大字報,迫切希望早日結束對老校長的審查。結果轟動了學校,一張大字報決定了任一民此後的生活,從此,任一民受到瘋狂的*,他的全家也受到牽連,受盡打罵和凌辱,後被遣返回家鄉。1966年冬天,年僅20歲的任一民,在月波湖邊上,九死一生,獲救後,又幾經波折才和國霞成就了事實婚姻。國霞生了個女兒,九個月後,國霞參加學校分配,為了給任一民以後打開一條出路,積極報名上邊疆,此後,國霞和任一民又是勞燕分飛。任一民和國霞再度重逢後,他們辦理了正式結婚手續。又歷經許多波折後,任一民和國霞團聚,國霞做了地區衛生局副局長,因辦事干脆利落,很快就坐上局長之位。讓任一民想不到的是國霞的官架子也大了起來,還看不起任一民做老師的工作,兩個人為職業問題發生了爭執。任一民離家出走,國霞帶孩子不辭而別,返回娘家。這不正是我們生活是經常演繹的故事?後來兩人合好,一起上煙台,欣賞海上日出時,國霞告訴任一民,她就是那片霞光的化身,讓任一民深為感動。1978年初,任一民終于被「*」,壓在他身上的一切污蔑之詞被推翻,黨藉也得到恢復,從而結束了「*」長達十二年之久的惡夢。國霞和任一民團聚後,借一次旅游的機會,去祭奠了父母的英靈。而後,夫妻二人和國霞的同事們一起興致勃勃地登上泰山,參觀岱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風景,讓他們的心靈得到了升華。任一民的頭部因為*時期受到傷害,加上工作的勞累,讓他在開會中突發昏厥,經檢查,發現了腦瘤,住院手術。手術後,病情反復,後來又發現了腦動脈瘤,不得不放棄工作,在妻子和女兒的建議下,改為中醫藥治療,以頤養天年。最後,任一民和國霞擁坐在波濤洶涌的大海邊,彩霞滿天,任一民詩興大發,朗誦了一首《我是那片海》的詩歌,抒發自己的豪情。這樣的故事情節就發生在我們的生活中啊!
小說對于環境描寫,烘雲托月。如高大蘆葦的月波湖,那是任一民得救的地方,在那里他被反扯著兩條腿被人像一條狗一樣丟棄,湖里是冰水的混合物,他極有和湖水凍成一起的可能,可是他拼命地爬了上來,他在和自然,和社會的斗爭中,雖然遍體鱗傷,但是,他是勝利者,回為他活過來了。小說中對于泰山的描寫,讓人體會到自然的神奇和偉大,「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登高一望,心胸開闊,寵辱皆忘。彩霞是國霞的象征,作者傾注了不少筆墨描繪。大海是令人心馳神往的地方,面對大海,人們會感到自己的渺小,所有的煩惱都會隨著海風而去,小說中太陽、彩霞和大海交相輝映,烘托了人物當時的心情和處境,對情節的發展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小說形式新穎,語言優美。小說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采取倒敘的手法;第二部分,采取紀實的手法,第三部分采取虛幻的手法。三大部分互相映襯,相得益彰,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既真實可信,又讓人浮想聯翩,從中得到美的燻陶。既適合中老年讀者細細品讀,反思人生,又滿足了年青的朋友對愛情的憧憬。小說語言質樸無華,娓娓道來,初看如一池春水,沒有什麼大起大落,細看則能看到其中的微波、漣漪,有樸實的敘述,也有夢境的虛幻,有平淡的生活,也有詩情畫意,特別是每節前面的小詩和哲理短句,給小說增添了不少情調,也用來引出後面章節的氣氛,類似于導語,作者旨在探索一種新的小說文本,這種形式在中國現代小說中並不多見,可作為專業作家探索小說寫法的借鑒。
每個人都有生老病死,每個人都有親情、友情和愛情相伴,但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講述自己的故事,並不是每個人都能記錄人生的悲喜冷暖。作者以驚人的毅力戰勝了病魔,用實實在在的文字書寫了心靈的軌跡,留給親人和朋友,還有許許多多的後來人,意義何等重大!
人活過一回,總該給世人留下點兒什麼?作者留給我們的是如何在有生之年創造人間奇跡,如何照亮別人,燃燒自己,即使燃燒殆盡,即使流干鮮血,也無怨無悔,那是人間大愛!愛這世界上的每一個人,愛一切事物,像大海一樣包容一切。
就是一片這樣的海︰風聲跌宕著悲壯,潮音證明著生命的存在,這片海能承載藍天、白雲、晨光、晚霞、海鳥、潮歌、跳動的心和舞動的思緒!這片海能夠靜靜地傾听,傾听海燕舞動翅膀的韻律,傾听雄鷹搏擊風浪的豪邁!
願這片海永遠洶涌澎湃,願這片海永遠高歌未來,願這片海永遠光輝燦爛,願這片海永遠浩淼無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