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皇紀事 如履薄冰 第三十八章 征稅鬧出的糾紛

作者 ︰ 照燒茄子

收費章節(16點)

雖然在對清帝國的戰爭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補償,但是區區幾百兩銀子對于財政負擔日益嚴重的大英帝國而言還是不夠的。

女皇十一年四月,輝格黨人杰出演講者哈羅德*菲比議員站在議會席位上,大肆談論國民與國民義務,提出帝國為海外殖民地的民眾安全和社會穩定付出了更多的遠程軍事費用和高成本的海外駐軍,理應向他們收取高于本土國民的稅金。

他的演說贏得了議會內部大多數人的贊同,最終在下議會諸多年輕的激進分子的提議下,英國議會通過了《印花稅法案》。該法案經由議會投票批準,要求大英帝國轄內的殖民地的報紙、年歷、小冊子、證書、商業單據、債券、廣告甚至包括法律文件和結婚證書都必須貼上價值半個銀幣的印花稅票,否則發行人將被不設陪審團的海事法庭審判。

這一法令普一公布就引起了北美十三個殖民地嘩然,目前北美的報刊價格不過是一個銀幣,如今若是加上印花稅則報紙的價格就等于要上漲百分之五十。年歷小冊子還好,商業單據和債券廣告那可是愁死人了,這等于是在每一項交易中額外增加了半個銀幣的稅費。法律文件和結婚證書則是將這項稅法推進了千家萬戶,據聖彼得堡最先進的統計部門的數據顯示,若是稅法得以施行,大英帝國每年預計可以獲得新稅款起碼五百萬金幣。

北美的民眾對于《印花稅法案》自然是怨聲載道的,他們提出大英帝國的上下議院中沒有一個殖民地的議員代表,因此他們不具備通過對殖民地加稅法案的權利。

「無代表不納稅」成為了當地居民的口號,紐約、費城和波士頓等地的商人們組建聯盟,拒絕銷售英國的貨物,以抵制《印花稅法案》,一些激進分子走上街頭游行示威,他們公然搗毀了大英帝國特派的稅務局,放火焚燒成堆的稅票,並逼迫稅務官辭職。

不少在稅務局工作的稅官們由于害怕報復甚至是凶殺都辭職了事,一時間北美的征稅系統都幾乎癱瘓了。

五月一日,原本是《印花稅法案》生效日,可當這天到來時,殖民地壓根找不出一張價值半個銀幣的印花稅票,《印花稅法案》在人們的強烈反對下徹底流產,報紙照樣光禿禿的發行,商人的交易也沒有額外增加那半個銀幣。

五月十日,十三個殖民地地方議會派出了三十名議員集會紐約,第一次聯合召開議會討論征稅法案,最終大會通過了《權利和公平宣言》表示北美的居民理當與英國本土國民享受同樣的權利和自由,未經殖民地議會通過的法案均屬無效。

北美民眾以強烈手段和抵制英國貿易的方式令《印花稅法案》失了效,很快英國議會宣布廢除《印花稅法案》,問詢的北美欣喜若狂,人們紛紛走出家門,露天燒烤暢飲以示慶祝,這是北美首次反對母國的政策獲得成功,他們突然發現大洋彼岸的母國實際上也並不是想象的那樣無法動搖的。

然而想收錢的政府永遠是不缺借口的,很快大英帝國的議會又拿出了另一套方案︰《唐森德稅法》。該稅法是由財政大臣查爾斯*唐森德建議的,也不知道這位仁兄是腦袋缺了根弦還是急于揚名立萬,竟然將自己的姓氏和征稅法案組合在了一起,也不怪後續遭人謾罵。

《唐森德法案》規定︰英國的土地稅由20下降到15,而為此殖民地必須填補其產生的稅金空缺。法案具體主張是對從英國輸入北美的顏料、鉛、玻璃、茶葉、紙張等征進口稅。

事實上從這點可以看出唐同學是一點稅法知識都沒有的,什麼叫進口稅?進口稅是國家與國家之間貿易輸出時征收的稅金,此時的北美還沒起名字叫美國呢,還是大英帝國的殖民地?又何來的進口一說?

反正事實擺明了就是︰英國老爺們要征稅有借口要征,沒借口也要創造借口征

于是,《唐森德稅法》與不久前的《印花稅法案》遭到了相同的待遇,人們再次出門強烈抗議游行,威逼征稅人,號召北美人抵制英貨自給自足。

他們希望采用同樣的手法令《唐森德稅法》也流產失效,然而一個法子用一次可能會管用,用到第二次就有點不靠譜了。

自五月《印花稅法案》流產之後,為壓制北美的反對勢力,大英帝國加派了駐美人手,太平洋艦隊第三、第五和第六艦隊直抵北美東海岸,此外還調派了兩個團的兵力駐扎波士頓。

女皇十一年六月十八日,波士頓抗議者沖入當地的征稅官住地,企圖威逼他們辭職時,駐扎在波士頓的英國軍隊以執法名義前來調停,結果爆發了軍民沖突。其間軍方有人向抗議者開槍,致使四人死亡、六人受傷。

波士頓慘案激起了北美人民反英情緒的高漲,第二天約五萬人參加了死者的葬禮大游行。在群眾壓力下,波士頓總督下令審判槍殺平民的士兵,而英國方面為了緩和矛盾則廢除了《唐森德稅法》的主要內容,唯獨遺留下個對茶葉的進口稅征稅權。

六月底女皇陛下的密信抵達了孟買,七月一日十二艘遠洋巨輪運載了兩千萬磅茶葉駛向地球的另一端。

同年十一月,三艘貨輪抵達了波士頓港、另外九艘則駛往紐約和費城。船還沒靠岸波士頓的報紙評論便充滿了火藥味,專職和兼職記者們大書特書,將東印度公司的本次茶葉傾銷描述成了英帝國的經濟掠奪。事實上東印度公司由于擁有海外殖民地的特別貿易權,是可以不繳納《唐納德稅法》中遺留的茶葉進口稅的,因此東印度公司的茶葉價格比北美國內的茶商們的價格要至少低了百分之五十。

原本茶葉的價格低廉,對老百姓來說應該是極好的事,但對本地的茶葉商可謂是滅頂之災。于是主導媒體走向的商人們稍加運作,在報刊上綱上線的一描述東印度公司的茶葉則成為了本世紀最大的陰謀。

陰謀論者提出︰東印度公司齊集積壓的存貨一次性的猛烈傾銷,意圖在于打擊本土茶商,導致本地茶商的走私業徹底倒閉。如此一來東印度公司將完全壟斷北美的茶葉價格,若北美人此刻不抵制東印度公司的茶葉,將來勢必會被茶葉的價格榨干身體內每一滴血

兩次抗稅運動之後,北美的十三個市民地的人民是激進而奮起的,對于大洋彼岸母國的敵視令他們草木皆兵,因此大部分的北美人都決議一定要抵制價格低廉的東印度公司茶葉,很多的茶商甚至不敢在港口接貨。

十一月十六日夜晚,塞謬爾*亞當斯率領六十個「自由之子」化妝成印第安人潛入東印度公司停靠在港口的遠洋貨輪,將船上價值兩萬金幣的五百箱茶葉全部倒入了大海。

說道塞謬爾*亞當斯,就不得不簡單介紹下這位「杰出人物」,籠統的說,塞謬爾年輕時代的經歷可以歸結為個不成功的商人和唯恐天下不亂的造反派。他是個制酒商人的兒子,在北美屬于富裕家庭,按照他父母給他規劃的人生他應該是先進入波士頓的拉丁學校然後再進入哈佛大學,畢業後成為個牧師或者律師什麼的。但顯然他並未能達到上述美好路途的水平,于是從哈佛出來之後便子承父業的經了商。

他在學校里學習了太多自由民主的理念,對于經濟學的內容倒是一竅不通。最初他在一家財務公司里給老板打工,結果卻因為太過「自由民主」被老板辭了,緊接著他用老爹借來的一千金幣自己做生意,其中一半他貸款給了個朋友賠的血本無歸,另一半被他自己在短期內就花了個一干二淨。

後來他便和朋友出版了一個政治周刊,專門倡導自由言論或者可以說是反動言論,當然這賺不了幾個錢,完全是在抒發他性格中的反叛思想,他總是在報刊上倡導抵制英國,大談英國「專制」和暴行。

父親去世後他繼承了三分之一的房產並負責管理酒廠,結果經營的一塌糊涂被債主把家都給抄了。最後也不知道哪個缺心眼的政府官員招募他去做了波士頓的收稅官,結果在這個任期七年的職位上,他不到一年就莫名其妙的虧空了八千金幣,他舉出證據證明自己沒貪污(可能的確如此,因為他口袋空空甚至養活不自己)只是從來不記賬,所以也不知道錢哪兒去了。

就這樣一位一事無成漫不經心,吃祖產吃到倒閉的糊涂家伙,在反動事業上卻一鳴驚人,他早年就在自家酒廠樓上組織了個地下組織,名曰「羅亞九君子」,由八個酒廠工人和他自己組成。他們通常都在開懷暢飲之後大罵英國議會,搞的有聲有色。

後來的反對《印花稅法案》運動中,塞謬爾*亞當斯自然不落人後,他參與到《波士頓紀事報》報社,發表了個反對英國當局隨意加稅的宣言,還經常在報刊媒體向《印花稅法案》和波士頓總督發難,並鼓動群眾搗毀稅務局,沖入稅務官住地殺死收稅官。他以反《印花稅法案》一舉成名,入選馬賽諸塞議會。到了推行《唐森德稅法》時,他在報刊上大書特書英軍在波士頓的丑行,以杜撰的虛假新聞挑起殖民地人們反英情緒。事實上波士頓慘案與他的造謠也息息相關,慘案發生的前一天晚上,塞謬爾散發了許多有英軍士兵簽名的傳單,聲稱英軍即將對波士頓市民動手。事實上那個年代普通士兵識字的並不多,簽字的人很可能壓根不認識他傳單上的內容只是會寫自己的名字,而秘密軍情也不應該由普通士兵來簽名。但是大眾是盲從的,市民讀後群情激動,第二天才在英軍執法過程中向英軍投擲石塊和棍棒襲擊,造成了英方的開槍鎮壓。事後,塞謬爾掌控的《波士頓紀事報》又將四死六傷的沖突繪聲繪色的描寫成了波士頓慘案,大街小巷的到處分發。

事實證明人民群眾是容易被蒙蔽的,塞謬爾以一手策劃的流血沖突贏得了眾多的支持者,立誓將他的反政府斗爭持續到底。

即使不是全部,但絕大部分的暴力事件都是陰謀家挑起的,波士頓傾茶事件也同樣。

從大洋彼岸來的十二艘貨輪,絕大多數由于北美茶商的抵制和不接納都返程去了歐洲。而波士頓港口的船舶也僅僅就差了那麼幾天,這幾天的停頓給陰謀家塞謬爾創造了絕好的機會,他甚至都沒有穿著本土居民的服裝,而是偽裝成了印第安人,以示北美對英國政府的憤怒

然而印第安人對遙遠的大英帝國又有何憤怒呢?印第安人既不經商賣茶葉,也不習慣于飲用茶葉,更不穿戴英國牌紡織品,仇視也需要理由吧?塞謬爾這招用的毫無技術含量,無辜的印第安人真是躺著都中槍

相比反饋給英國政府,波士頓傾茶事件的全程匯報更早的抵達了聖彼得堡冬宮辦公室。畢竟驅使孟買的十二條貨輪啟程的並非大英帝國的議會決議而是女皇陛下的密函。

女皇陛下很滿意美洲陰謀家的小伎倆,所謂算計者終被算計,若是塞謬爾不帶人傾茶,女皇陛下也會暗示混跡于美洲的羅伊上校也會派人采取某些激進措施的。

但無論是誰動的手,對英政府挑釁的事實已然形成,這就足夠了。

羅伊上校送來的信函標題是︰北美要鬧獨立了。這是波士頓、紐約和馬賽諸塞等地的報刊媒體呼之欲出的消息,尤其是在塞謬爾的《波士頓紀事報》上已經明確的用過該詞語做宣傳口號。

然而女皇陛下閱畢,輕蔑的一笑,對負責撰寫回信的秘書們吩咐道︰「讓羅伊上校以後改換個詞語,什麼北美獨立?東海岸那小小的十三個殖民地算得上是北美的代表麼?目前我們西海岸十個據點的規模都比他們大了吧?還有中部印第安人居住區,北美英屬殖民地連三分之一都不到算什麼北美獨立?他們不過都是些美洲的外來者,也算不得民族獨立,只不過是些移民要月兌離母國的反叛斗爭罷了。別把他們自己吹捧自己的話寫到官方匯報里,我需要的是更客觀詳實的情報。」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女皇紀事最新章節 | 女皇紀事全文閱讀 | 女皇紀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