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陳良德百般不甘願,陳母在思量妥當以後,還是高高興興的拎著包袱,跟王大嬸回了去。
一進王家的院門,陳母就發現他家不一樣。首先指著那熱熱鬧鬧的雞窩,歡喜的道︰「呦……秀,你們家今年養了這麼多雞哪?」
王大嬸笑著點頭,「去年雞養的還不錯,也算少少的賺了一點,今年就拿來都買了雞苗。這不,原本是買了三十只幼雞,現在一個不拉的都在呢,也得虧我多買了幾只。」
陳母聞言一樂,瞅著王大嬸,好奇的問道︰「那你是怎麼養雞的?我看人家多多少少的都要去掉一兩只,我活了這麼大年紀,還真沒見過誰家養幾只就幾只的。」
王大嬸哪里知道這其中關節,實話道︰「娘,這個我還真不知道,興許是今年年成好,所以連雞都養得好了。這不,我去我家屋後的自留地看看,那水稻長的叫一個好,估計這一季肯定又是大豐收了。」
想著再過一個月,就到了收割水稻的時候,而看著屋後烏泱泱的水稻,王大嬸就歡喜不已。只要不出意外,這一季水稻是肯定豐收了。至于一畝地能收多少,她暫時心里還沒啥數,不過肯定不像以前的四百斤就頂天了。
陳母一听王大嬸這樣說,便立時要去屋後看看。
王欣一忙勤快的接過她手上的包袱,先拿去了屋里,然後才去屋後找那娘兒倆。
陳母站在水田邊,一手撩撥著那些水稻葉子,臉上露出歡喜之情,很是點頭夸贊道︰「這水稻是長得不錯,依我看來,這一季少說也得收割五六百斤。」
王大嬸一笑,搖頭道︰「那也不一定呢,上一季的小麥還收了九百斤,這水稻咋會只收五六百斤呢。」
陳母自然已經听王大嬸說過先前小麥豐收的事,腦子一時就有些轉不過來。她見過長的最好的人家也不過是收了五百斤左右,剛才她說五六百斤,以為已經算是很不錯的了,倒是沒有想到她這個女兒還不滿意呢。
陳母放開手中捏著的水稻葉子,回身往院子里走去,笑看著王大嬸道︰「倒是沒有想到你現在心大的嘛,一畝地能收個五六百斤都不知足了。」
在自家娘親面前,王大嬸罕見的表現出了幾分小女兒心性,不好意思的道︰「這不是上一季也收的多嘛,再看這水稻長的確實不錯,自然就希望能長的更好點。」
陳母點頭,倒也是這個樣子。若是這事兒輪到她身上,她自然也希望一畝地能多產多少就產多少。只不過這還是要看老天給不給面子呢,可不是你想有多少,就有多少的。
陳母來的第二日,王大嬸就從雞窩中逮了一只公雞出來,說是要殺給陳母炖湯喝。
陳母也是過慣苦日子的人,也曉得王大嬸家中的情況,現在大外孫還沒成親呢,她這老太婆子怎好意思吃女兒家的東西?便連忙上前攔住了,說什麼都不答應讓王大嬸殺雞。
王大嬸一手拿刀,一手拿著一只頂肥的大公雞,執意要殺雞。
于是,娘兒倆還就站在那邊爭辯起來了。
王欣一在旁邊看的好笑,連忙幫著她娘勸道︰「外婆,我家有五只公雞呢,太多了。娘本來就是想著給您送一只公雞去煨湯喝的,現在既然您老人家來我家住了,就殺了嘛。外婆,你就讓娘盡一盡孝心嘛。」王欣一左右拽著陳母的胳膊,撒嬌的說道。
陳母拿她沒辦法,心中又是感動又是不舍,瞅著那只肥肥的公雞,無奈的點頭道︰「好吧,殺就殺吧,到時候與你們一道吃就是。」
王大嬸見陳母答應,不由朝王欣一點了點頭,笑道︰「我看咱家現在還是囡囡說話最有用,我跟外婆說了這麼久,也沒見外婆被我說動,囡囡兩句話就說定了。看來,我以後得好好的跟囡囡學學了。」
王欣一得意的吐著舌頭,高興的搖頭晃腦。
陳母看她那股興奮的樣子,伸手在她腦袋上敲了一下,「女孩子家家的,這幅樣子成何體統,趕緊學乖巧一點,多跟你姐姐學學,搖頭晃腦不成樣子。」
王欣一倒是沒有將這種習慣當成一回事。當然,鑒于自己身在古代,有些習慣是得注意著。現在旁人還能念著她年紀小,不多說什麼,要是她再大一些以後,還這麼調皮的話,可不就得引人家說閑話了。
雖說她一直覺得做好自己就好,不用去管旁人說些什麼。
可是,她現在可不是在言論尚顯自由的現代,而是在古代,古代最重的就是女子的閨譽。若是她的閨譽不好,以後找合眼的相公可就難了。
因著王友全跟王志實今日去鎮上賣柴禾去了,所以家里中午只有這祖孫三代在吃飯。
陳母看著桌上熱氣蒸騰的雞湯,好聲說道︰「我看這雞湯還是留著,等晚上友全跟志實回來了,再一道吃吧啊。」
王大嬸跟王欣一哪會答應,說好了是炖給陳母喝的。若這湯不是她老人家喝掉的,豈不就是她娘兒倆借著老人家的名頭,來給自己吃的呢?
最終還是陳母說不過那娘兒倆,被勸著吃了好些雞肉,又喝了兩碗雞湯,直到確定她確實一點都吃不下去了,那娘兒倆才罷休。
坐在堂前的椅子上,陳母撐的一手撫肚,無奈的笑道︰「你們這娘兒倆呀,就知道一個勁兒的勸我吃,若是將我給吃撐死了,可如何是好?」
王大嬸陪著王欣一在收拾桌子,聞言笑道︰「哪會,我看您還是悠著吃的。這雞呀,本來就是特意炖給您老人家喝的,中午沒吃完,晚上再繼續熱著給您吃。」
陳母連連擺手,「哎呦……我今兒中午吃了好多了,現在都撐的不行,晚上可萬萬不能再勸我吃了,再吃就吃多了。若是這一次吃傷了我,我以後還吃什麼呀?」
王大嬸笑道︰「娘,您就不用替我省著了,人家都說,老人家是越吃越有的。您老多吃一些,我以後才能更有福氣不是。」
陳母說她不過,只得在一旁樂呵的笑著,暗道自己這個閨女沒有白養。雖說以前日子難熬了一些,但現在日子一好過,就記得把她這個當娘的接過來享享福呢。
晚上王友全跟王志實回來,王大嬸雖說這雞是殺給陳母吃的,還是又熱了一下,也給他爺兒倆端去了一碗。畢竟這家里最累的就是他們了,是該好好的補補身子。
不過,那只雞吃完以後,王大嬸見家里人都吃的開心,毫不猶豫的又殺了一只,算是補償陳母先前那只共享的雞了。
陳母在王家總共待了七八天的時間,心里念叨著小重孫,便再也住不下去,央著王大嬸將她送了回去。
又過了一些日子以後,眼看著水稻漸漸成熟,王友全家的地也變得越來越顯眼起來。只要稍微有點腦子的人一看,便能發現他家的稻穗都比別人家的重的多,稻粒子也多得很。
卻說上一次因為小麥不方便澆藥水,故而王欣一只是澆了自家屋後的自留地,剩下的一些藥水則給楊二丫家的田地也灌了一些。這一次卻因為家里的田多了,水稻也方便澆藥水,故而每每等石瓶變成全玉色以後,王欣一總是埋到自家的水稻田里,再也顧不上旁人家的。
所以這一次楊二丫家的水稻還是跟以往一樣,並沒有任何改變。
這不,村子里人的平常無事,就愛瞎搗鼓。上次還能說兩家的地連在一起,都長的那麼好,興許就是人家的運道好,就合該人家能長好。這一次卻只有王友全家一家長的好,不免就惹人閑話,說是他家藏著什麼秘訣。
一般聰明的人都是直接去問老實的王友全,看他家種地是不是有什麼妙法。王友全當然是一問三不知,他只是在家里實在太忙的時候,才會插手幫上一點忙,平常時候都在山上砍柴呢。而若是問王大嬸呢,當然更是問不出什麼來。
這一下,村子里的流言就更多了。不過,好在大家都沒什麼異想天開的想法,只是純粹好奇而已。
于是,就有人將心思打到了王欣一的身上,現在她家就她一個小孩子。在旁人眼里,她年紀小,又不懂事,肯定是有什麼說什麼。便有好事者趁著王欣一在外面玩的功夫,將她叫了過去,問她她家地里是怎麼回事,她娘平日又是怎麼照看田地的。
王欣一實話實說,她娘是怎麼做的,她就怎麼說。當然,至于她到底對那些田地做了什麼,那肯定是只字不提的。
沒有人問出妙法來,最後只得放棄,也就只能在旁邊看著眼饞一下了。
等到收割水稻的時候,王大嬸跟王友全商量了一下,先將屋後自留地里的水稻給割了,在家里悄悄稱看看,這一畝地到底產了多少水稻。
反正若只是站在水稻田邊估量的話,看著那些沉甸甸的稻穗,王大嬸毫不猶豫的猜測肯定比小麥產的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