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陰似箭,歲月如流-這一日文王與文武閑居無事,見春和景媚,柳舒花放,桃李爭妍,韶光正茂。文王說道︰「三春景色繁華,萬物發舒,襟懷爽暢,孤同諸子、眾卿,往南郊尋青踏翠,共樂山水之歡,以效尋芳之樂。」
散宜生近前說道︰「主公,昔日造靈台,夜兆飛熊,主西岐得棟梁之才,主君有賢輔之佐。況今春光晴爽,花柳爭妍,一則圍幸于南郊,二則訪遺賢于山澤。臣等隨使,南宮適、辛甲保駕,正堯舜與民同樂之意。」
文王听到此言心情大悅,隨傳旨道︰「次早南郊圍幸行樂。」
次日,南宮適領五百家將出南郊,步一圍場。眾武士披執,同文王出城,行至南郭。只見得和風飄動,百蕊爭榮,桃紅似火,柳女敕成金,萌芽初出土,百草已排新,芳草綿綿鋪錦繡,嬌花裊裊斗春風。林內清奇鳥韻,樹外氤氳煙籠。听黃鸝、杜宇喚春回,遍訪游人行樂;絮飄花落,溶溶歸棹,又添水面文章。
文王同眾文武出郊外行樂,共享三春之景。行至一山,見有圍場,步成羅網。文王一見許多家將披堅執銳,手持掃桿鋼叉,黃鷹獵犬,雄威萬狀。怎見得︰烈烈旌旗似火,輝輝造蓋遮天。錦衣繡襖駕黃鷹,花帽征衣牽獵犬。粉青氈笠,打灑硃纓。粉青氈笠,一池荷葉舞清風;打灑硃纓,開放桃花浮水面。只見︰趕獵犬,鑽天鷂子帶紅纓;捉兔黃鷹,拖帽金彪雙鳳翅。黃鷹起去,空中咬墜玉天鵝;惡犬來時,就地拖番梅花鹿。青錦白吉,錦豹花彪。青錦白吉,遇長桿血濺滿身紅;錦豹花彪,逢利刀血淋山土赤。野雞著箭,穿住二翅怎能飛;鸕鶿遭叉,撲地翎毛難展掙。大弓射去,青妝白鹿怎逃生;藥箭來時,練雀斑鳩難回避。旌旗招展亂縱橫,鼓響鑼鳴聲吶喊。打圍人個個心猛,與獵將各各歡欣。登崖賽過搜山虎,跳澗猶如出海龍。火砲鋼叉連地滾,窩弓伏弩傍空行。長天所有天鵝叫,開籠又放海東青。
文王見這樣個光景,忙問道︰「上大夫,此是一個圍場,為何設于此山?」
散宜生馬上欠身答道︰「今日千歲游春行樂,共幸春光,南將軍已設此圍場,等候主公打獵行幸,以舒暢心情,亦不枉行樂一番,君臣共樂。」
文王听到此言,正色道︰「大夫之言差矣!昔伏羲皇帝不用茹毛,而稱至聖。當時有首相名曰鳳後,進茹毛于伏羲;伏羲說道此鮮食皆百獸之肉,吾人饑而食其肉,渴而飲其血,以之為滋養之道;不知吾欲其生,忍令彼死,此心何忍。朕今不食禽獸之肉,寧食百草之粟。各全生命以養天和,無傷無害,豈不為美。伏羲居洪荒之世,無百谷之美,尚不茹毛鮮食;況如今五谷可以養生,肥甘足以悅口,孤與卿踏青行樂,以賞此韶華風景,今欲騁孤等之樂,追麋逐鹿,較強比勝,騁英雄于獵較之間,禽獸何辜,而遭此殺戮之慘!且當此之時,陽春乍啟,正萬物生育之時,而行此肅殺之政,此仁人所痛心者也。古人當生不剪,體天地好生之仁。孤與卿等何蹈此不仁之事哉。速命南宮適,將圍場去了!」
文王接著又說道︰「孤與眾卿,在馬上歡飲行樂。」觀望來往士女紛紜,踏青紫陌,斗草芳叢,或攜酒而樂溪邊,或謳歌而行綠圃,君臣馬上,忻然而嘆道︰「正是君正臣賢,士民怡樂。」
散宜生馬上欠背答道︰「主公,西岐之地勝似堯天。」
君臣正迤邐行樂,只見那邊一伙漁人作歌而來︰「憶昔成湯掃桀時,十一征兮自葛始。堂堂正大應天人,義旗一舉民安止。今經六百有余年,祝綱恩波將歇息。懸肉為林酒作池,鹿台積血高千尺。內荒于色外荒禽,嘈嘈四海沸申吟。我曹本是滄海客,洗耳不听亡國音。日逐洪濤歌浩浩,夜觀星斗垂孤釣。孤釣不如天地寬,白頭俯仰天地老。」
文王听漁人歌罷,對散宜生說道︰「此歌韻度清奇,其中必定有大賢隱于此地。」
于是,文王命辛甲道︰「與孤把作歌賢人請來相見。」
辛甲領旨,將坐下馬一磕,向前厲聲言道︰「內中有賢人,請出來見吾千歲!」
那些漁人齊齊跪下,答道︰「吾等都是‘閑人。」
辛甲說道︰「你們為何都是賢人?」
漁人答道︰「我等早晨出戶捕魚,這時節回來無事,故此我等俱是‘閑’人。」
不一時,文王馬到。辛甲向前啟道︰「大王,此都俱是漁人,非賢人也。」
文王說道︰「孤听作歌,韻度清奇,內中定有大賢。」
眾漁人說道︰「此歌非小民所作。離此三十五里,有一磻溪,溪中有一老人,時常作此歌,我們耳邊听的熟了,故此隨口唱出此歌,實非小民所作。」
文王听到此言,說道︰「諸位請回。」眾漁人叩頭去了。
文王馬上想歌中之味,好個‘洗耳不听亡國音’。
片刻,文王帶領眾文武出郭,徑往磻溪而來。行至三十五里,早至林下。文王傳旨道︰「士卒暫在林外扎住,不必聲揚,恐驚動賢士。」文王下馬,同散宜生步行,入得林來,只見子牙背坐溪邊。
文王悄悄的行至跟前,立于姜子牙之後。姜子牙明知文王駕臨,卻故作歌道︰「西風起兮白雲飛,歲已暮兮將焉為?五鳳鳴兮真主現,垂竿釣兮知我稀。」
姜子牙作歌畢。文王說道︰「賢士快樂否?」
姜子牙回頭,看見文王,忙棄竿一旁,俯伏叩地說道︰「子民不知駕臨,有失迎候,望賢王恕尚之罪。」
文王連忙扶住姜子牙,說道︰「久慕先生,今特專誠拜謁,得睹先生尊顏,實姬昌之幸也。」
文王笑著攜子牙至茅舍之中,只听,文王又說道︰「久仰高明,未得相見。今幸接豐標,祗聆教誨,昌實三生之幸矣。」
姜子牙說道︰「尚乃老朽非才,不堪顧問,文不足安邦,武不足定國,荷蒙賢王枉顧,實辱鸞輿,有辜聖德。」
散宜生在旁說道︰「先生不必過謙。吾君專心前來聘請先生,還望先生不要推辭。如今天下紛紛,定而又亂。當今天子,遠賢近佞,荒婬酒色,殘虐生民,諸侯變亂,民不聊生。吾主晝夜思維,不安枕席。久慕先生大德,側隱溪岩,特具小聘,先生不棄,供佐明時,吾王幸甚,生民幸甚。先生何苦隱胸中之奇謀,忍生民之涂炭;何不一展緒余,哀此煢獨,出水火而置之升平。此先生覆載之德,不世之仁也。」
姜子牙原本就是在故做高傲,听到此言,便說道︰「既然君王如此高看小民,那麼想畢一定是禮賢下士,要我相助也可已,不知君王能否做到我的要求?」
文王說道︰「先生有何要求但說無妨,只要孤能做到的,一定做到盡善盡美。」
姜子牙笑道︰「小民也沒有什麼大要求,想要小民輔助君王,只需君王親自為小民拉車入城即可,不知君王能否做到?」
姜子牙此言一出,四周一同陪文王前來的官員頓時大怒,紛紛大罵姜子牙不知好歹,竟然如此嬉弄文王。
文王听到姜子牙之言連忙阻止四周大臣,然後說道︰「先生,只要願意輔助孤,別說是拉車這點小事,就是再難孤也能做到。請先生上車,孤這就親自為先生拉車。」
姜子牙沒有言語直接上車,文王不顧眾臣的阻攔,親自為姜子牙接車。文王畢竟是一文人,這種粗活不是他所能承受的了,只拉了八百余步,但走不動了,要求休息片刻。
這時,姜子牙說道︰「君王親自為臣拉車八百余步,臣便保周八百余年。」
听到姜子牙此言文王頓時周身有勁,欲再拉車,姜子牙說道︰「先前君王不知其意,所以拉車之數有效,如今就算拉再長的路也是無用了。」
文王听到此言心中不由感慨萬分,暗怪自己為什麼沒有多拉幾步。
文王聘姜子牙進了西岐,萬民爭先相看,無不忻悅。姜子牙至朝門下馬。文王升殿,姜子牙朝賀畢。文王封姜子牙為右靈台丞相,姜子牙謝恩,偏殿設宴,百官相賀對飲。其時君有輔,龍虎有依。姜子牙治國有方,安民有法,件件有條,行行有款,西岐起造相府。此時有報傳進五關。汜水關首將韓榮具疏往朝歌,言姜尚相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