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生活面面觀 前傳 家破人亡 苦難中學習生存 第一章 債病交加

作者 ︰ 一文錢員外

「夫人!夫人……」門外簾子輕掀,走進來一個四十出頭打扮干淨簡潔的僕婦,語氣有些急促。

此時,院外也似傳來一陣陣吵鬧聲,听動靜,來人不是一個兩個,可見陣仗不小。

被稱為「夫人」的是一位三十多歲,面色有些憔悴的婦女,頭上戴了一支銀釵,發髻邊壓了兩個翠色螺鈿,一身石藍色的衫子著在身上略顯肥大。夫家姓周,乃是成都府五品同知周弘的正室夫人。

僕婦見周夫人正彎腰從帳簾里面轉過頭來,並沒有在睡覺,方才走攏來。欲開口,見到小姐仍然側身在睡覺,便低聲地道︰「驛丞派人在前頭來說,那幫船家的人又來了,人數太多可能阻止不了多長時間!要不,奴婢給打發了去。」

周夫人愣了一下,離開床幾步遠,方道,「箐兒剛做惡夢了,在夢中似是哭了一回,別驚動她了。阿蘭,你先去。我且去看過老爺後,隨後就來。」周夫人話音剛落,就覺噪子里一口痰好似卡住了,想咳,卻又壓住。

喚「阿蘭」的僕婦,嫁的也是府里的管事,姓陳。所以平時上下都叫她「陳嫂」,也只有夫人私下里才喚她閨名。

她見夫人這狀況,眼明手快地到了外間倒了杯水進來,周夫人搖搖頭,指了一下喉嚨。

陳嫂回頭瞧瞧帳子里沒動靜,扶了周夫人出門到外間,拿了痰盂接了痰後,又服侍著周夫人喝完水了,便道去外面打發人走。到門口又听到周夫人道︰「可別鬧將起來了,客氣些,輕聲點兒。家中如今全是病人……」

陳嫂還想安慰周夫人幾句,可是外面的聲音卻不斷傳進來,只得急急地趕去外院。

周夫人這邊心里嘆口氣,進到里間,到妝台前看了看自己面色,便蘸了點粉脂,慢慢地抹開,欲遮掉臉上所有的疲憊和滄桑。又拿了口脂抹了下,撫了一下發髻,套上一件把藕紅色褙子,覺得差不多了,方才起身。往日里這些都是陳嫂來侍候,如今是非多,里外一切都得自己來操勞。周夫人重整好妝容,自去隔壁了。

************

文箐待房間里沒人了才睜開眼,其實在陳嫂進得門前她已醒過來了。嘆了口氣,不情願地拿起旁邊淺粉的衣裳,很不習慣地穿上了,又理了理衣襟。如今已從十天前崩潰般的歇斯底里狀態中拔出來,冷靜了些,這兩日開始學著如何應對周圍的陌生世界陌生的「親人」。

文箐正想著這幾天別人如何給她梳發打髹,卻被門外的響聲打斷。「小姐,起來了?夫人去看老爺了,我來侍候小姐梳洗吧。」

來人陳嫂的女兒,上下都喊她「阿素」,長得中上等模樣,如花的年紀,見到的這幾天里卻是難得有笑容。

阿素見小姐正要梳頭,忙拿過文箐手里的梳子,輕輕柔柔地梳了,又拿了篦子細細密密地給梳了個遍,抹點頭油,利落地給梳了個垂髫童女的發髹,簪好。拿了妝台上的一個帕子,打開是兩個小耳環,卻被文箐按住了。「阿素姐姐,不要了。」

阿素輕輕地放下耳環,收好了,便倒了水擰好面巾,欲給小姐淨面,卻被小姐直接拿了過去,道︰「我自己來罷。你幫收拾好被褥吧。」

阿素覺得小姐從上次徹底好轉過後,似乎沒了原來那麼頑性了。經過了這場變故,先前極其活潑的性子,在幾天大吵大鬧後,卻一下子沉靜了,象十幾歲的大家閨秀,和夫人性情倒是有了十分相似。親手侍候的一些事兒,比如穿衣更換洗漱等,小姐也不讓別人動手了,都自己做。

「阿素,外面怎麼了?剛才竟是那般地吵?」阿素清理著床鋪,有點兒走神,就听到小姐開口,一慌張,手里的被子又掉在床上,忙拾起來,轉過臉去看小姐,卻也沒見小姐臉上有什麼表情。要是一個月前,小姐肯定就躥出門外去了。「啊?沒事。剛才我阿姆都去外面打發了。就是一幫子渾人罷了。」

「是什麼人來了?前幾天也有人來吵架滋事嗎?。」文箐心里有些疑惑,適才陳嫂的那兩句話她也只是听得半清不楚的。

「那個……」阿素略有遲疑。小姐年尚幼,病才好,這些煩惱的事,何必與她講呢。

「我母親呢?」文箐也不追問了,轉移了一下話題。

「夫人去隔壁老爺房里看看動靜了。」

「他怎麼樣了?那個,我是說我爹如何了?」文箐叫了二十幾年的「爸爸」,突然要叫一個陌生男子為「爹」,有多拗口和不樂意的情緒,可想而知。好不容易憋了出來。可是看文簡那小子,他卻有時又叫「爹」,有時也叫「阿爸」的,就是稱呼周夫人,也是「母親」、「媽」叫著,讓剛到這個世界里她搞不明白到底該叫哪個稱呼才合適,還是按照她所了解到的叫「爹」吧,其實是更多的不樂意,她想「爸爸」是自己真正的父親的稱呼,哪里能如此便宜地給了「別人」。

「老爺今兒個比前幾日好多了,燒退了些,就是老反復。小少爺倒是徹底好了,明日里醫生過來,再瞧瞧,就可以肯定了。」阿素語調有點輕松了。這里小少爺就是文簡,文箐的弟弟,虛歲有四。

「哦。」文箐很沒精神地應了聲,「我,實在想不起來發生什麼事兒了。這病一好後覺得天翻地覆了,全都不認得了。我們怎麼到這兒來了?阿素……」

「小姐……你別多想,你想多了,又頭痛發作了。一切都會好起來的,有夫人呢。」阿素看小姐那模樣,心里就發酸,眼淚也要掉下來了。眼下何嘗不是一個短短時間內就天翻地覆的情境?

「那你說與我听听,到底發生什麼了?」文箐把話題又轉回來。

「小姐,那些個外院的事,自有夫人作主。有夫人在,小姐只需安心養好身體就好了。」阿素很是遲疑。小姐畢竟太小了,知道這些事只會不安。

「你還騙我?我身體如今都好了。你說與我知道,我也好放心。你要我自個兒猜,只怕頭更痛了。前邊可都吵上門來了,會不會打起來?」文箐知道阿素一直服侍自己,沒有別的可要脅,只能開始耍賴了。

「那般子渾人,他敢!這里是驛站,老爺是官,他敢在這里撒野?再說,夫人自會去料理。小姐,阿素就陪你在這房子里,不去搭理那些。」阿素已經整理好床鋪,拿小姐沒辦法,自己打小姐三歲後便不能奈何她,她總是有辦法從自己嘴里套話來,可是眼下卻又不能與小姐說得過多,只得端了盆子欲出門倒水去。

「你同我說說吧,到底是什麼事?我這成日里都昏昏沉沉地,昨天就想出個門,母親都不讓我動。阿素姐,我真的頭痛了……」文箐揉揉額頭,痛苦地道。

「好,好,小姐,這就說與你听。只是你別說是我說的。便是那船家一干人等不講理,前幾日我們都說好了,就是等錢從蘇州過來後,一起付于他。如今卻急急地隔兩日又來鬧上一回,生怕我們不認帳。」

「那要多少錢啊?」原來是上門要債來了。真是多事之秋啊。這一屋子病人,再加要債的,壞事全來了。

「原來說好的,就是沉的那船給他一百兩銀子,那可是很大一筆錢了,一萬貫鈔呢,這一般人家中便是有個一千貫都了不得了。可如今卻變卦了,說要三百兩。還說傷的人,死的人都要,獅子大開口呢,兩個船家都合了口徑過來。真是看著老爺病重沒法主張,要不然告官,且都拘了去,也就安靜了。」阿素很是氣憤。

「那怎麼不拘了去?」既然敢到官家門上來鬧事,怎麼沒人管呢?文箐心里頓生好奇。雖然還不清楚一百兩銀具體是個什麼概念,卻坐地起價要到三倍,這確實離譜了。

「夫人,她說……要是為難了人家,這麼長的水路,將來有人使個壞,再沉一次船,可就全家都麻煩了。不是這麼簡單的事,還有……小姐,這些事你就別打听了。」阿素不願開口繼續說下去了。

文箐不說話了,听得她前頭這幾句已明白這討債的人不會好對付,是官家又怎麼樣?就這一條水路不坐船還能插翅麼?只是為什麼不能坐官船呢?

耳听得外面的吵聲又大起來了,她見阿素端盆走出去倒水,也站起來,走出去。前面似乎是「母親」從「爹」的房間里出來,由一個丫環模樣的人陪著正向外面走去——嗯,那個丫環好象叫小綠。文箐也就偷偷地跟著「母親」後頭去前廳。

「夫人,您怎麼出來了?」外院子里,陳嫂看著自家夫人走出來,為自己沒能打發走這幫鬧事的人很是愧疚。

「這是怎麼啦?陳嫂,可有上茶?」夫人到了外面的院子,帶了些許微笑,又透著一股子嚴肅,不容人忽視的壓力就迸射了出來。

院子里也有近十來個人,大多都是身強力壯的,一看就是干力氣活的,還有幾個著了綠色的公服模樣的人,文箐估計那便是驛站的差役,這麼多人,擠在一塊,難怪剛才鬧哄哄的。如今,一下子就安靜了。

陳嫂忙回答說︰「回夫人,茶已備好。只是伊等都不廳里去……」

驛丞忙過來,作了揖,一臉為難地道︰「夫人,今天來的人實在多,下官叫來了館夫,也攔不住,這便都擠進門來了,外面看熱鬧的下官倒是給打發了。這些個,實在要攔不住,您看……」

「多謝驛丞。我這一家子大小給貴驛也添了不少麻煩,請多擔待。這些都是船家,想來今次也是來與我們商量船難事宜。借用貴寶地了。」夫人給陳嫂子打了個眼色。

陳嫂看驛丞左就站自己這身邊,忙掏出十貫鈔,趁人不注意塞給了他,輕聲道,「一點酒水錢」。

驛丞正愁與這幫粗人無法打交道,他更不想惹麻煩,只要不出人命,也就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事主周少府家既然出來了自己了結,與他無干,自是巴不得。便讓館夫差役都退了下去,自己也到外間去安排。

*******

關于稱謂問題︰當時明初,南京叫爹為「爹」或「爺」,稱母為「嬤嬤」,「孃」或「媽」。而蘇州是叫爹為「爸」,母為「謎」或「姆媽」「阿姆」,一個府不同縣叫法也不同。北京當時叫爹為「爹、別、爸、大、」,母親稱為「媽」,稱祖父為「爺」,祖母為「女乃女乃」。而松江府則官宦人家稱爹為「老爺」,母親為「女乃女乃」,還有「太太」之稱。並且各時期都不一樣,慢慢發展。本文就以稱爹「爹」,母親撒嬌時為「媽」,平日即為「母親」一詞代替,要不沒法統一下去了,很亂很亂。

而關于父母對兒女,江南稱為「保保,寶」等,北京稱「哥哥,姐姐」等。此文中為直呼其名,叫者「箐兒,簡兒」等來代替。

至于「姐兒,姑娘」這詞,在明代後來卻是窯姐兒的;庶民一般都統一叫「娘子」,「小郎」,或者排行加「郎」;若身份非庶民,則呼「小姐」「公子,少爺」。又有富貴人家中稱男為「秀」類。

其他稱呼以後慢慢根據地方需要有必要再細說。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明朝生活面面觀最新章節 | 明朝生活面面觀全文閱讀 | 明朝生活面面觀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