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生活面面觀 前傳 家破人亡 苦難中學習生存 第九章 要鬧錢荒

作者 ︰ 一文錢員外

這些事情暫告一段落,文箐既然身體大好,也就得學會和這里的人都相處好了,了解一下這個社會環境。于是作了一個小小的計劃,就是給家里每人分出一些短暫的時間來相處,也是提供她打探這里的一些基本情況的機會。

文箐這幾天倒是對這個驛站的情況稍有些了解。發現這驛站並不大,除了前面辦事的廳,就兩個院子可住人,帶了廂房。驛丞一家住了一個小院,另一個大院三間房子就是周家五口很擠地住下來。至于前面廳就當了周家的待客廳了。

陳嫂他們一干子下人,擠擠落落地住在廳外的小廂房,把兩個驛差和館夫也擠到旁邊了。廳旁邊就是驛站的辦公房了。

驛站旁邊則養了幾匹馬,是必須要養的。驛差也沒什麼時間來侍候周家人,處理有關不那麼緊急的文書的傳遞。至于養馬,有幾個馬夫,可是人家也是顧不上這個。

如此看,其實驛丞也很累啊,壓力大啊。

此外她打听到的便是知道了自己還有個祖父,卻是個不願作官的人,早年在永樂期間參與了編撰永樂大典,這讓她很是驚訝。要知道,在20世紀里,她听她爸可是描繪這套大集典,就想以後到了蘇州會會這個了不得的人物。而祖母卻在自己出生前就去世了,蘇州有幾個庶出的叔嬸,和堂兄弟堂妹妹,以及祖父的兩個姨娘——府里下人叫「太姨娘」。

可見不會是一個單純簡單的家庭。至少也是人口不少,怎麼也是十來口人,自然會發生些來來往往的事。文箐問過周夫人︰「為什麼在北京還有個家呢?」

周夫人道︰「因為蘇州是周家家族一直住的地方,北京是二十多年前成祖先帝要求江南的人都搬遷過去的。居然都快三十年了……」

文箐心里一驚,原來是皇上要求搬家就得搬家的,是不是也同某拆遷一樣?非常有必要了解這個問題啊。啊,「成祖先帝」,那意味著是死了,成祖帝,不就是朱棣嗎?接下來是他兒子,宣德皇帝?就是當今天子?還是再後面的朝代?等等,時間上算,應該是宣德時期了,哦,有名的宣德爐,崔老頭說過的。

「好了,今日里暫說這些,乖乖睡覺,其他的明日里再問。」周夫人吹了床前小幾上的燈,給她按緊了被子。

文箐則開始腦袋進行高速運轉了。明朝!!MYGOD,怎麼不是宋朝唐朝。自己對那兩個朝代了解多一些,畢竟深受老爸和那個教歷史的崔老頭影響,沒想到是明朝。于是這一夜,她也沒睡好,就反復想著明朝的一些人事。

這種守著一個院子全家皆安靜度日的日子居然是如此難得幾天,以至于後來無數個白天晚上,文箐都感覺到珍貴,哪怕是當時爹——周大人是躺在病床上,半死不活的強撐著。

這樣的「好時光」也只能感嘆這麼一句︰可惜好景不長。時間實在不怎麼長。

文箐不怎麼出院子,卻從阿素和陳嫂帶了苦味的臉上體味到一些無奈。

驛丞到衙門報帳,畢竟周府一家大小都是免費在驛站里住著,這一天的吃喝拉撒,哪一天不用錢,這小小的歸州驛站的房間擠擠落落地差不多都給周家人佔了,還是幾人一個房間。衛所里沒有匪徒消息,衙門里也無,上司眼楮一瞥,就是要撩開手不想管這事,可這一家子花銷,驛丞卻無力承擔。所以臉上不免流露出來,畢竟也有家口,那點薄餉哪里夠他度日的,卻要接濟周家這麼多人,自然無力于此。

周夫人讓陳嫂取了十來貫錢給李誠。李誠置辦了些酒菜,和驛丞對酌,也知道個內中七七八八,憤悶地回復夫人情況。周夫人次日就讓陳嫂買了點兒禮,送了驛丞,最後表達了一下周夫人的意思︰如今實在是老爺不能挪動,所以還得多叨擾,只是所有的飲食周家自行打理,只求能借住房子。

驛丞也覺得里外不是人,人家說到如此委屈求全份上,只得應了下來,好歹是自己不用往里填錢。自此,周家開始每日里掏錢,計算著柴米油鹽之資,計算著離陳管事回來可能還有十幾天,幾天……

周夫人最後逼于無奈,讓陳嫂和李誠陪同,親自去了一趟衙門和衛所,人家都笑著臉迎進門,只是說匪徒屬于流民,不再犯案的話,實在無處可查,只有請周公多寬宥。驛站方面的問題,只要沒有新的官員來住,則周家可以一直住到周公身體能乘船時。

周夫人得了這句話,嘆口氣,出來猛咳。回家後,歸州府衙又送了一千貫鈔來。陳嫂避開周夫人,在那邊直罵︰「這幫人,以為我們是乞丐麼?!」

周夫人卻不客氣地讓陳嫂收下來。這個時候,總不得全家上下餓著肚子,病人不吃藥,打腫臉充胖子。

如今自己一家病困在這里,除了寫信給人求援幫著說情,還能如何?人走茶涼,更何況官場更是如此,老爺犯的事,說實在的有多少人沒犯?如今都在忙著擦自個的,哪里還顧得上周家?

到得四月中旬,離陳管事去蘇州已經一月半多了,周夫人和陳嫂算計著銀錢出入,看著帳上還有一千一百貫鈔,姨娘的八百貫鈔都拿了過來了,這日子,恨不得這鈔是銀兩,而不是紙鈔。

周夫人嘆口氣道︰「阿蘭,上次說的,撈上來的東西都曬好了,就拿出去當了吧。我再看看房里,那幾樣首飾也沒什麼好的,能當得幾貫是幾貫鈔。」

「夫人……我們,奴婢和阿靜手里還有攢下來的月錢,就用了吧,也能頂些天,不多,算了下,也得有二千四百來貫。」

「千萬不要。你們那點子錢,可是等到山窮水盡時,再拿出來吧。也許明天,再明天,他就回來了。我怎麼能用你們的月錢呢。那些東西還是找人當了吧。」周夫人說完,也不理人,回到里間,文箐正在發呆,就陪著文箐一起發了會兒呆。看著女兒面有愁容,便道︰「可是帶弟弟累了?」

「沒。我是看母親如此辛苦。這一個月要花多少錢啊?」文箐選擇性地用了一下最簡單的詞。

「只是一時緊張。要典當的那些物事也是母親用不上了的。你啊,還太小。這點兒事母親能應付得了的。」周夫人模著文箐的腦袋,把她抱懷里。「箐兒一下子就懂事了,知道要幫母親操心了。真好。」

「嗯。我也想幫上母親的忙。」文箐蹭了蹭,想媽媽的懷抱了。這個女人身上有種淡淡藥味,隨著外面的陽光射進來投了窗欞的陰影一起飄散開來,到處都有憔悴、疲憊的影子。

「好女兒。母親很是歡喜啦……有你這樣,也知足了。」周夫人語意深長。

這話听得文箐心酸酸的。以前自己媽媽也說過類似這樣的話。只是周夫人她如今真是病困交加。想想該如何安慰她呢?

文簡進來請安,姨娘牽了他的手,倒是把她自己的那雙縴手顯得更是特別了——瘦了,手指顯得更長了。原來十分光澤感的,如今就象那缺水的花瓣一樣。手上原來的疤顯得更加明顯了。

依然聲音低低地,音調里有好些哀傷,與周夫人的對話里,總是帶了解不開的愧疚感。她現在一直認為自己是罪魁禍首。

「夫人,這幾天你的咳嗽是不是重了些?」語氣極為誠懇,關心之情溢于言表。

「也沒有,可能每次是你來的時候我正好就咳上了。這一直吃著藥,你也知道這是多少年的毛病了。好著呢,別擔心。老爺那里更不要說,免得讓他提心就不好了。」周夫人擠了個笑容出來,讓文箐與文簡到外頭去玩。

唉,文箐心里真是好奇這共事一夫的兩個女人談什麼,想光明正大地在旁邊偷听一下,也不能了。很可惜啊。

「這個我曉得。老爺也是很想姐姐的。我要是能幫上一點忙,也就是好了。要是,要是當初我早點……」姨娘頭低下去。

「你又說哪里話。快別說了!這話叫老爺听得,你讓他如何自處?他當日在堂上對知府大人說的那番話,挨了板子,就是上的奏折里,只怕也是不願象你這般想的。更何況,事未定,等到了北京見朝面聖說清事情,才能有定論。你如今這般說,如何對得起他?你……唉,以前他老是忙公務,哪里有時間,你多給他彈些快樂一點兒的曲子就行,千萬別想傷心事。好好的……」周夫人剛開始言詞急速尖銳,後來看看徐姨娘,又緩了口,轉過話題……

「是。我也知道這麼想,是對不起老爺與夫人。想想文箐文簡,我也舍不得離開。可是,如果我離開便能……」徐姨娘聲音越說越低。

「你知道想他們兩個就行,更何況,老爺的病是經不得打擊的。你要是那樣的話,這兩個小的不說,老爺那邊……我與你說這般話,倒不是計較于你,你也知……」周夫人沒說完,也落淚。兩人都沒說什麼話。

文箐在外面听得也不太清楚,這本來說得也不明白,知道這二人的話是向誰都不能問的,只得按捺在心頭,牽了文簡到院子里去。

「你在他身邊總還能讓他放寬心些。醫士也說他這病,是憂慮過重。我向來與他說得不多,眼下也不知該和他說什麼了。」周夫人說完又低下頭去。

「姐姐,都是我……」姨娘伸手想抓住周夫人的手,卻到了半途,又改為擦拭臉上如泉涌的淚。

「哪里是你,我是早知我與他……好好的,你怎的又哭上了?算了,別說這些了,孩子都在外間呢。」周夫人既怕這種情緒感染了所有的人,又擔心文箐听到。

徐姨娘一听,急急地擦拭淚痕,忙歪身看門口,發現文箐他們可能出去了。好一會兒平息了剛才的情緒,又不知道說什麼了,只覺心里愧疚得慌,還怕耽誤了周夫人歇息,便也起身,慢慢地站了起來,「姐姐,累了就歇息會兒吧。我去看看老爺去。」

周夫人點點頭,心里嘆口氣,坐到梳妝台前,看看,鏡里的人,早就不是二十年前的那一個了。

原來,一切都在身邊,卻又都已不在……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明朝生活面面觀最新章節 | 明朝生活面面觀全文閱讀 | 明朝生活面面觀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