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生活面面觀 第一卷 前傳071 周夫人往事(一)

作者 ︰ 一文錢員外

前傳071周夫人往事(一)

文箐難得听阿素說他人的話。更何況這般評價周夫人了,于是眼也不錯地直盯著阿素看。

阿素卻也意識到極不妥,這些是非涉及夫人與老爺,自己跟在夫人身邊多年,見得她心酸,于是想得多,沒想到一不經意,當著小姐的面兒說了這話頭出來。自是後悔自己今日話太多了,說得太出格了,口無遮攔。忙停住,慌張地道︰「小姐,我這是胡言,千萬別多想。我今日里也是話說多了,一時之間居然管不住嘴了。」

說完,也不看文箐,低頭便要抽了自己一耳光,待要抽第二耳光時,被文箐捉住。

文箐也急道︰「你打自己作甚,你說的又無錯處,父母之間的事,我是完全不清楚。雖不能討論父母好壞。但有些事情總是要我清楚些才是,要不然成日里渾渾噩噩長大,豈不是愧對母親的養育?你且將他們的事說來與我听听,我便從旁也知個底細,也是好的,不會多走彎路,少些苦頭吃。這樣至少日後到了蘇州,也不至于被周家其他人欺負了去,不是?」

阿素听得小姐這般說,真是沒想到她居然想了如此之多,又覺有夫人在身邊,加上自己父母從旁關照,自是不會讓小姐吃了虧去。死活便不肯再說。

只是她不知文箐早就打定主意,什麼事都不能靠他人,唯有自己曉得越多,懂得如何行事,才是真個可靠的。

「其實,你不說我也懂。本來是兩個人的生活,愣是擠進來一個人,自是不舒服了。」文箐輕飄飄地說出來一句。阿素卻呆了,「小姐,你?」

「這也何難的,看一看,想一想,便一目了然了。你也不用如此吃驚。我只是好奇母親怎麼就同爹結上這門親了?既然一個是商,一個是官,不是都要講求門戶對第的麼?」文箐把事情轉了一個角度。繼續發問。同阿素擰上了,今天就非得讓阿素開口說些往事不可。

阿素直搖頭。

文箐詐她一句︰「你且不與我講這些,我便將我亂猜的說與陳媽听,道是你講的。屆時,你說,陳媽是信你呢?還是信我?」說完,扭身就要往門外走。

阿素听了,這還了得!自是怕了文箐,忙忙拉了她,道︰「你這不是為難我麼?」

文箐也不說話,只是昂起頭來,挑釁地看著她。

阿素將她小手甩開,道︰「我且與你說些我曉得的沈家事兒,只是你可別再多問我娘去。要不然,她只怕不就是罵我頓了。」

文箐知這個沈家事兒,自然是周夫人娘家的事,她對此正是一模黑,自是分外高興,直點頭,道︰「咱姐妹說的話,我何嘗透露過丁點與母親及陳媽了?定是不說與其他人听的。」

阿素得了她的保證。便拉了她坐下來道︰「我同你說說家里的事罷,至于其他的,夫人與老爺的事,我也不好多嘴。小姐……」

文箐見她一臉懇求相,心想周夫人與周大人的事看來也不能急在一時,便是講講周家的一些事也是好的,至少自己多了些了解。于是點頭,催了阿素講下去。

阿素摟她在懷里,望著窗外的葉兒漸黃,想了想,方才道︰「你且別催我,待我想想,從何開始說起。嗯,便說咱周家與沈家吧。咱們家雖然不算太富,在蘇州不說是個極有名的,可是卻也是有名的。咱們周家雖有些錢,可是同夫人娘家沈家比起來,自是比不上的。只是這些年,沈家其他人大都不再經商,只有你三舅卻是將家業發展得更大。」

文箐一臉好奇地問道︰「便是那個今春下西洋的三舅?既然有錢,為何還要到處籌錢?」

阿素覺得小姐說的話太孩子氣了,便笑道︰「小姐,你想那船比這間院子同屋子還大,要裝多少東西啊?自是好多人將貨物湊一起,結伙一起去販賣了。沈家再有錢,自是自家經營貨物有限。三舅爺將大多房子都典押了出去,又將田地委于好些商家,才能湊出大半船的貨物。」

文箐也覺得自己剛才問得急了,沒想這個問題。確實。海船同長江的船大小級別自是不一樣的。也覺得自己真是傻了,不好意思地笑著說︰「別管我,你盡管說下去。」

「論輩份說來,是你曾外祖父,還是高祖父來著,這個具體我也不太清楚了,據說當時行商很有一套,眼光極準。」阿素想了好久,也沒記起來這個具體輩份。

文箐突然想起元末明初的那個沈萬三來,該不會……便問了阿素。

阿素卻笑道︰「你怎的還知道這個人?自然不是了。夫人家同他家自是出了五服出外了。我記得夫人以前提及家事時,與我說說過,曾外祖父在洪武時期在戶部任過職,對一些律法很是清楚。」

文箐听到這里,想到祖父是個有才干的學士,能去參與編撰永樂大典,沒想到曾外祖父還居然是朱元璋手下的「財政部」任過職。忍不住問道︰「那曾外祖父是何官職?」

「這個我倒不知道了,反正官也不大,品位肯定沒有咱們老爺高。只是因為後來洪武皇帝下旨︰戶籍為江浙蘇的官員,一概不能擔當戶部職位,便是連小吏都不成。」

文箐沒想到還有這個地域歧視,而且是從皇帝的聖旨里頒布的,便十分驚訝地問道︰「這個可是有何緣故不成?」

「我也問過夫人,想來是因為浙東地區在元末是轄于張士誠吧。總之。到現在,依然不能任職于戶部。小姐,還有別的問嗎?。」阿素發覺話題被拐跑了,心想小姐再問其他的,自是不會再記得提夫人的事了。便哄著她往這方面提問。

文箐猴精地道︰「剛才是我打斷了你說的,你繼續說沈家的事。」

阿素苦笑一下,自己的算盤落空了,只得繼續道︰「便是因為在戶部任職,听說曾外祖父喜歡看每年各地方呈到戶部的銀錢帳簿,後來又翻到前元朝的帳,又了解了一此宋的銀錢與交子的事。便發現了一個問題。小姐。你猜猜?」

文箐哪里猜得到,自然是催著她講下去。

阿素狡黠地一笑完後,道︰「原來曾外祖父發現這個定鈔也必然同宋的交子,元的鈔子一樣,會越來越不值錢。」說完,挑眉看著文箐,道,「你說這個曾外曾祖父厲害不?」

文箐一想,原來古代早就有貨幣貶值概念了,而且人家有過研究啊,這曾外祖父不會也是穿越過來的吧?想了一會兒,模不出頭緒,自是口里稱道︰「真正是厲害!難不成那時寶鈔很值錢?」

阿素也跟著點頭,得意洋洋地道︰「正是。听夫人講道,最初寶鈔還是一貫鈔換一兩銀子呢,後來曾外祖父在職時,已是三貫或五貫鈔換一兩銀子了,彼時尚未發布禁銀令,于是便將每年的俸祿全部轉成銀子或銅錢了。」

文箐見阿素那表情簡直象是自己賺得個缽滿盆滿一樣高興,言語里更多的是佩服。想想這位曾外祖父作為一個古代人,能有這樣的超前意識真是不一般。這麼一算,那些不懂經營的,若是只知道存寶鈔,只怕存上千貫,到現在也值不了五十兩銀子。可見曾外祖父的銀子要是積累到現在,自是相當于賺了二十倍。

「那家里總得要吃喝啊,這些花費也不少啊。如此一來,俸祿也剩不了多少啊?」文箐有些疑惑地問道。

「小姐自是不懂田地的事,也不懂官員可是免賦稅的?听我爹提及過,開國之後,洪武帝便大力獎勵開墾荒地,蘇州自是無閑地,但是曾外祖父雇了人在荒地處,也是不用交賦稅的,墾了幾十畝,彼時地也極便宜,後來陸續又買了些。便是這樣。這地里出產的自是夠一家人生活了。」阿素想想夫人與自己爹提及的一些事,補充道︰「听說,那時開荒還管給牛,給種田家具,三五年都不用交稅的。」

「如此說來,這要是職薪一個月四五十貫,一年下來倒也有幾百貫了,要是全換成銀子,也得幾百兩了。這要是十年二十年……」文箐一算,還真不一筆小數目,那個時候的錢,想來是極值錢的了。

阿素暗贊小姐反應快,點頭稱贊她完後,接著說道︰「便是。後來曾外祖父便從戶部離職,又轉到工部,後來便索性致仕,回家買了些鋪子。再後來,便是到了永樂初年,听得兩京的黃金價格相差五倍,便又買了些黃金,倒騰了一圈,自是賺了好多錢。也就是這時,同周家的祖上認識了,便將夫人與老爺定了親。」

文箐想這曾外祖父的投資意識真是強烈啊,而且觸角特敏感啊。只是不知又如何陰差陽錯地同周家結親,看周夫人這般光景,不知是幸還是不幸?

阿素見小姐只盯著自己,也不說話,便只好硬著頭皮繼續講下去︰「听我阿媽說起,那時沈家同周家做了一筆黃金買賣,讓周家也賺了一份子。不過周家發家卻不是這筆錢,而是因為小姐的祖母的緣故。」

文箐好奇地道︰「祖母家莫非是個極富的?」

阿素為難地道︰「小姐,其實這些事本不該由我講的。總之,日後回蘇州了,到時讓我娘講與你听便是了,我所知也不多。不過,你外祖母卻是早逝的,所以待曾外祖父一過世,且那時你外祖父也續了弦,夫人便是早早地由你祖母接過來撫養,同老爺自是青梅竹馬一對……不過還有些事,我也說不明白,只說初始說親的並不是老爺,我後來揣摩著,想來是早逝的大老爺,只是那時還未正式下聘,夫人很是老太爺與太夫人的喜愛,便想留在家中,故而……」

後面的事,文箐已明白,周夫人便同周大人成了親,難怪她比周大人大了兩三歲呢。

後面的事,阿素不願再講。而文箐此時卻又琢磨開了︰周夫人如此出色,又得老太爺與老夫人看重,不知姨娘又是如何來到周家的?這個,似乎家中人都不提及。且待日後,再模清此事。

從這次私聊中,文箐感覺到在古代也體現了一個商機無限,至少關于沈氏曾外祖父的這一堂課,確實想到了一些東西。

文箐坐起來,伸了個懶腰,道︰「咱們坐在這里說了半下午的話了,也不知小綠的房子到底能不能買成?」

阿素也明白過來,今日下午只講的小綠的事,自是未說過周夫人何事。沒想到小姐人小,連這些都想好了理由,便道︰「你先前不是說︰‘成事在人,謀事在天’的麼?」

文箐打著哈哈,阿素起身趕緊去張羅晚飯。姐妹的私房話便暫靠一段落。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明朝生活面面觀最新章節 | 明朝生活面面觀全文閱讀 | 明朝生活面面觀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