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生活面面觀 第一卷 前傳 115 地契

作者 ︰ 一文錢員外

文箐在自我安慰過後,想著好歹周家不象街頭那些流浪漢,總還是有些錢在手頭。自己只是被接二連三的事,給整得有些焦慮了。她這頭把這事埋在心底,只靜听必陳管事的消息。

但是過兩日得來的消息並不好,因為此事牽連極廣,文箐想著現下周家可不想惹麻煩,去趟這趟渾水,道「既如此,那地還是算了吧。」

如此折騰,倒是祈五郎那邊說的地是個準定的,只是去一次也需得兩日,在這種境況下,想著不過多一日罷了。因此前祈五郎言下之意是要是周家不便照管田地,祈家伯母可以農忙季節安排管事去幫忙照應。這親事才定,周家便有求于人,總覺得不是那般滋味。周夫人同陳嫂都覺不妥,陳管事也遲疑不決。

文箐被這田地給整得有些頭大,道︰「管它呢。既然都是結親了,他們家說的話咱們當便宜話便是了,大不了花點兒再雇一個幫著看管地便是了。要再找,一時半會兒又尋不到,都是七零八落的不至一畝兩畝的散地,咱們又照應不過來。要依我看,便買了吧。這都開春了。」

周夫人見自家女兒說得極為堅決,便讓陳管事自己拿主意。

陳管事也想到了開春了,要再去尋些地,只怕又拖個十來天,這地要翻耕,稻種要育苗,到時來不及了,反而誤了一季收成。于是帶了錢鈔,同祈五郎去了一趟常德府。

回來後,道地不錯,那塊風水亦好,以後亦可以建房子。交了定金,連旱地一同,買下了五十來畝,價格比岳州府每畝便宜二十來貫鈔。

「甚好只是到時辦地契時,還請陳伯將地契分成兩份,每份均分就成。母親交待,另有用處。」

陳管事本來還想問為何,只是小姐既然說是周夫人吩咐,便自是答允,再不多嘴。「屆時定記得如此。只是地契還得明日我帶了錢去將付後,才能辦得下來。」

文箐听得此事終于可以順利收尾,心頭松了一口氣,遞過去一張紙,道︰「陳伯,幫我算算,是不是這麼一筆帳?」

陳管事接過去看完,如果此前覺得小姐拿主意是有夫人在後面撐著,可能得了夫人提醒與主意,但這會兒他只能說小瞧了自家小姐的能耐。

眾人說,難不成這紙里寫的什麼帳目不成?確實,這是一筆田地收支預算,上面清楚的明示︰

「人食口糧︰大人一日二升,小兒一日一升,一家五口大三口小,一月需得四石米。一年下來便是五十石大米。

產糧︰水田一年畝按產五石稻,碾成大米為四石。現在買的二十畝水田,全部種稻,還余得三十石大米。

旱地︰種麥,種菜,油菜,養雞。

打算︰故可將八畝種棉。在岳州或常德府亦可以紡棉績布。

所缺人手︰棉農,紡棉女工。」

陳管事激動地道︰「小姐,這個是你算出來的?」

文箐點頭道︰「那些個數字,我也只是听你們日常提及,只得做了一個粗略算法。也不知算得對不對。咱們家不象岳州府的人,不愛吃面。故此我想得旱地不如種麥,听得一年也至少能產三石不止。還能有大量麥稈,可以賣。這樣能省下水田可以多植棉。不過今年種棉,還要到處找人,只怕一時找不到。也就不用勉強,今年還是先種糧,看看咱們一年能產多少糧食,明年再安排。這樣,也能一步一步來,穩妥些。」

陳管事點頭,認真地道︰「小姐這安排極妥。至于小的細節,這個我拿去再好好合計後,回復小姐。」

文箐得了他的認可,非常高興。覺得自己真正是做了一次策劃,而且還算成功。不過想著事還沒成,還是不要大肆宣揚,便道︰「正是。陳伯幫忙再瞧瞧。我有許多不懂,故此費盡了力也只能做到這般粗略程度。且先不要與母親道來,要不丟丑了。」

陳管事覺得小姐此時又恢復成小兒女害羞模樣,不禁也覺得可樂。笑笑,便自行去安排了。

等過了五日,陳管事再次回來,便道︰「小姐,今次這事辦得倒是極順利。地契亦辦了下來。且外頭如今不少流浪的,急著找事做。我想著這工人小姐同夫人也不好叫過來挑,便自行選了幾個雇農。如今買了些木頭,讓他們在地頭上搭了草棚,又購置了些農具,這幾日就讓他們忙著翻耕呢。今年也不用給他們分糧,只需付得些工錢,給些吃食便行。從明年才需得按佃分租。」

文箐這時也想起來,道︰「唉呀,我竟然忘了,那日算的田地出產,這要是佃農,他們不也要按四六分嘛,只是這樣一來,水田面積只怕也剛剛夠啊。哪里還有地方種棉。」說完,又不好意思地道,「嘿,一時忘記了。先按陳伯這麼安排吧。大不了今年收成好的話,明年再買些來便是了。」

陳嫂在旁邊亦跟著發笑,道︰「這些事,莫說小姐,便是我,亦經常丟三落四,周到之處,只怕還不及小姐十之一二呢。」

文箐得了陳嫂安慰,道︰「陳媽你又哄我。」轉頭對陳管事道,「我想來,這幫工人要是給他們工錢,只怕不不如分給他們米呢。要是一個月給出一百貫鈔,便是雇上五六個壯口,那可不得了,一下子半年的工錢就把手上的積攢花光了。看來,這種地也沒有什麼賺頭啊。難怪母親一早就道買田地以咱們現在的能力無需多買,原來是這個佔著大筆錢啊。」

陳管事道︰「小姐勿要急。這些事我自是會料理。工人亦要不得一百貫鈔,我已同他們講好了。只是如果屆時我再在城里販布,少得在在那邊找個小管事出來,還是需得每個月花點兒小錢便是了。」

「是啊,是啊,咱們家幸虧有陳伯。陳伯你實在太英明了!」文箐忙送高帽。

陳管事便是平素辦事得利,得了周夫人肯定,也沒有這麼直白,這會兒一下子老臉有些微紅,只是他面色並不白,倒是不大顯。

文箐對著陳嫂揚了揚紅色的地契,道︰「嗯,這個可是我們日後的口糧所在,我可得看清了。」

其實那地契具體內容如下︰

「某都某里某人,為因購房籌錢,情願將自己受分田一段,計稅*畝。東西至某人田,南北至某處。托中引就某宅,三面言議,實值時價若干兩,其人即日交足,其田听從買主掌管,召佃收祖。至造冊之日,除割收戶當差,不得刁蹬勒貼贖回等情。其田的系已分物業,與叔伯兄弟無干,亦不曾典掛外人財物不明等事。如有此情,賣主承當,不干買主之事,所買所賣皆是二家情願,不得反悔。今欲有憑,立契存照。

賣主具名

中人具名

日期」

文箐看著這上面「都、里」,不禁感慨,幸虧現在不是真正的開國時期,要不然田地都不許「跨都圖」交易。上次听到陳管事提及這個,才曉得原來明代的最基層單位是「里」而不是後來的「村」,里老,里甲,便是最低的基層管理人員了。

文箐問阿素︰「我記得上次你不是說,我們在北京落的戶籍,是坊嗎?也就是說城里是按坊、廂來說?鄉下是按都、里?那咱們在蘇州的田地又如何?這一個都,一個里怎麼算的啊?」

阿素見小姐打破沙鍋問到底,道︰「小姐還記得這般清楚。只是咱們在蘇州的地,卻並不是在蘇州廂區,而是在常熟縣,僅就常熟且便分了十二都四百九十圖,圖下又分十甲,每甲均田三百三十七畝。至于小姐的說的里長啊,那亦是一百來戶中選出十個里老,為首之人則是里長。在所有里長中,繳賦稅糧最多的,便為糧長了。」

文箐恍然大悟道︰「哦。是這般啊。這下我心里也有數了。要不然下次去鄉下看地,要是遇到里長,我還不曉得那是個什麼老爺呢……」

阿素撲哧笑出聲來,小姐說得好似有真有那麼一回事一般,道「你要是看著那鄉下土財主,你便叫他一聲員外就行了,他們哪里能稱呼老爺的。」

文箐吐吐舌頭,心里想自己哪里曉得古代的一些稱呼,總怕用錯了。要是不經意里,突然對一個老人家按以前的習慣叫出一聲什麼「大爺」來,豈不是落下大笑話了。既來之,總得模清這里面的一些道道才是。免得總踩雷,丟人現眼。

地已經定下來了,接下來的便是房子一事了。總不能老與曾家擠做一堆,雖說自家在後院開了門,但前院後院來來往往的,生活里便免不了磕磕踫踫,難免曾家的人不摻合進來。另外,文箐最主要的是覺得這樣沒了隱私,曾家大嫂是個好管閑事的,當家主母做久了,什麼都想操心,常常在弟媳這里,也是一副主事人模樣,甚至還常常掛及後院周家的事。比如周家居然睡炕,覺得當官的人家居然不睡床,有失禮儀;又道周家給阿素定親,居然定的是一個落魄的做小生意的,而且還是個無父無母無親生兄弟的人,卻拒了自己介紹的人;周家居然還象北蠻子,岳州府的人都不吃的面食,周家居然能吃得香……總之,周家的事,曾家必然十分關注。

雖然可以理解為這是一種關心,但對于周夫人來說亦不適應,自己生活每日被別人作話題嚼舌根,又怕關于周大人的一些事被他們打听到,所以听文箐道要買房,便也是著急著離開這里。

只是買房不如買地,買地不合適了,可以換著種別的,房子,考量的因素太多了。所以倒也不是說想買就能買到的。

陳管事卻是眼下無力操心這房子的事,因為春耕忙上了,這第一年的收成,自是萬分當心。所以日日便泡在常德鄉下地里。連栓子都鮮少見到自家爹,偶爾回來一次,也是晚上到得家里,歇一晚,次日辦得一些事,便又走了。

文箐看著文簡,心想他一下去離開兩個小伙伴,如今只能跟著栓子一起玩,又因為全家擔心同曾家孩子多在一起,會多一些口角,所以這兩個男孩過得很是寂寞。文箐想的卻是另一回事,文簡本來膽小,要是再由一群女人撫養長大,將來那性子會不會綿軟太多了,少了男子漢氣慨了?

唉,一件事忙完,總會有另一件事要操心。當家,真累……文箐感嘆。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明朝生活面面觀最新章節 | 明朝生活面面觀全文閱讀 | 明朝生活面面觀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