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二妞成長記 第二卷 第一百八十章 孝順

作者 ︰ 菜販阿九

熊立華硬塞到三多手中,「三多這麼聰明,遲早用得上的,先收起來。」

三多便望向叔叔,田武元無奈,「小路,咱們家是小戶人家,束脩只是個心意,哪能還要老爺子的心愛之物。三多還小呢,可別縱壞了他。」

熊老爺子擼擼胡子,很滿意的頜首而笑,「給他,便是他用得起這硯。三多,你先回去學磨墨,等會磨墨了,就過來識字。」

田武元這才收下了硯台與墨盒,又同三多一起道謝。三多喜笑顏開的說自己要好好念書,只哄得熊老爺子眉開眼笑。這時又有小廝來通傳說有客人來,田武元立刻拉著三多告辭。

熊立華送他們到大門外,笑著說,「磨墨也不簡單的,三多好好的練吧。」

「多謝小路哥哥提醒。「三多甜甜的向他致謝。

田武元覺得熊家非常的講究,現在熊家又忙,他生怕熊立華又要客套,忙笑著說,「小路,這幾天你們忙,等過幾天三多會磨墨了就再過來。今天就不打擾了。」

熊立華點頭,笑著目送叔佷二人的背影走開。

回去後,武元迫不急待的向家里吹噓熊老爺子看中三多,眾人都驚喜萬分。

三多也是萬分得意,炫耀的把墨同硯遞給二妞看。二妞拿著硯仔細端祥,放下硯後又打開墨盒仔細的看墨,硯是好硯,質地細膩,雕工也好,墨也是好墨,也細膩得很。

三多眼巴巴的看著二妞,連聲催問好不好。

二妞笑著讓他去弄點清水來。

田三姑立刻起身說,「我去弄水。」

沒等二妞說什麼,三姑便一陣風的走了。二妞樂了,「我是讓三多去倒水,三姑去拿筆紙墨啊,三姑這麼著急就走了,還得等多一會。」

三姑轉眼間就端了一碗水來,正听到二妞說的話,一句話不說,急匆匆的跑去拿筆紙墨。

二妞更是樂得不行,笑著對三多說,「三多,你在熊家可不能象三姑這樣著急,勤快跑腿是好的,可是得听完了話再去,寧可等一小會,也不能這樣匆匆的。不然,吩咐你做事的人,難道還等你做完了一件再去吩咐不成。」

田三姑拿了筆紙墨出來了,她听到二妞的話不由得臉上一紅。三多嘿嘿的笑她,田武元也笑她,田三姑更是窘迫。

徐氏喝斥幾個小的,轉頭安慰三姑說,「你嫁過去又不同,若是有人說你,你說你急著要做長輩吩咐你的事,那也不會有人說你什麼了。」

二妞等大家都不笑了,才倒了一點點清水進硯台,指著硯台對三多說,「你看,剛才只看到硯台質地很細,模起來滑膩,現在有水了,馬上石紋就明顯了,還有金星出現。」

眾人看著都驚嘆不已。

三多佩服的說,「阿姐,怪不得你剛才不說好也不說壞,有水了才講。夫子那會確實說的是烏金硯來著。」

二妞模模三多的頭,笑著說,「硯不只是看好看不好看,貴重不貴重的,主要還是講好用的,發墨要快,不能損傷筆筆,還要不容易干涸,容易洗,這些全佔上,才是好硯。有的好硯,在最冷的冷天磨出的墨都不會凍上。」

「那墨也是要用了,才知道好不好,對吧?那阿姐你快試試墨。」三多可憐巴巴的看著二妞。

二妞看三多著急的樣子,忍不住大笑,「都說不要象三姑這麼性急了,你平時沒這麼著急呀。這墨是好墨,細,聞起來香味很正,裝的盒子也好,應該很貴的。我听說有的墨比金子還要貴,這個墨先收起來,先用一般的墨學著磨墨吧,磨墨用的力氣要均勻,寫字也要有力。等以後你能寫好字了再用好墨,萬萬不可浪費。我給你帶回來的墨,是比不上你夫子送給你的,可也不便宜的。再說了,墨要寫字才知道好不好,會不會暈開,會不會粘筆,會不會通順,不過這個同紙又有關系。算了,我不多說了,你以後寫著就知道了。我的字寫得不好,這些都不太好說,各人習慣的又不同。」

三多思索了下,連連點頭,「阿姐說得對,不管是墨還是紙還是筆,都要仔細些用,不能浪費。」

二妞示範了下,清水立刻變成了墨汁,二妞把墨遞給三多,三多興奮不已,還是小心翼翼的學著磨墨。二妞又笑著說,「三多,不磨了記得一定要把墨擦干,放在墨盒里,免得墨被太陽曬裂了。還要洗干淨硯台,毛筆,把紙張書本全擺整齊。」

三多使勁點頭。

二妞又讓三多去搬個小竹凳來坐著仔細的磨,田三姑飛快的遞過來一個讓三多坐著。

二妞看看三多的身量,又想起安哥的專用書桌,便提醒徐氏道,「阿娘,咱們家得給三多專門打兩套桌椅,按他身個高度來打,一套在家里用,一套在熊家用。」

于是一家人又開始商量要給三多準備些什麼,裝書的袋子已經有了,筆墨紙硯也全乎了,就是三多進學里的鞋襪衣著這些。說著說著田三姑無意間提了一句,「也不知金山哥家的孩子如何了。」

提到吳家,徐氏恍然想起來馬上就是端陽了,不禁也疑問道,「對啊,玉山怎麼還沒來咱家啊?」

三多笑嘻嘻的抬起頭說,「三姑父不知會送什麼東西過來。」二妞拍了他一下,「專心點,三姑父現在忙,可能得抽空才能送端陽禮過來吧。」

田家的幾個女人又開始討論李玉山會送什麼東西來。徐氏看著三多安靜的磨墨便心情大好,笑著起身說,「你們幾個坐在前面等,我去做飯去。三姑,這兩天不讓你做事了,讓玉山看看,你在咱們家是不干活的,到時裝象些。」

田三姑大笑。

午飯後,田家阿婆曬著太陽同女兒孫女們嘮叨李玉山怎麼還沒來時,二妞的大姑田美元提著東西來了。

田家阿婆喜笑顏開,田美元一開口便笑著問,「阿娘,您在大嫂這里住得還慣不?有沒有幫忙做事?」

二妞在心里頭撇嘴,她這個姑姑以前一回娘家就會問徐氏有沒有給田家阿婆銀錢,有沒有給她布做衣服之類的,二妞一家分家過了後,還是常這樣問,總是話里話說敲打徐氏要孝順田家阿婆。二妞以前對此非常不滿,覺得田家養大了田大姑,還貼了嫁妝,田大姑也沒有孝順阿婆,憑什麼指手劃腳的。

二妞阿娘嫁到田家嫁妝不多,常被田家大姑二姑私下里笑話,二妞那時還小,偶爾听著就是很窩火,可這是事實,二妞只好忍著當沒听見。後來她一點點打听,知道田家當初給人聘禮也不多,便很討厭姑姑們這樣講自己的母親。

田洪元是長子,底下的是妹妹,他從小就幫著家里做農活,十四五歲時去做小吏,俸祿也全上交給家里。自徐氏進門後,更多了一個強勞動力,徐氏雖然是女子,但是勤勞又能干,她做的活就足以養活她及兒女。

鄉下的習俗是兒子成了家,長輩便要準備分他們出去單過。至于何時分,也看各家各戶的。有的是家里條件很差,在媳婦嫁過來前就講了成家便分,讓兩個年輕人自己去賺自己的口糧去,過好過壞不要怪家里人拖累。有些家里條件好些,父母會帶著兒子媳婦做家務做農活,生了一兩個孩子,有了育兒經驗才分。

徐氏則是嫁過來第一天就想分家,分家的話做的活會少,田洪元的俸祿可以攢下來了,然後也不會被別人說是享了家里的福,有人幫忙帶孩子。但是田家阿公不肯主動提出分家,田洪元擔心家里的弟妹,也反對分家。後來還是三多都要周歲了,徐氏一文錢家產沒要並且態度堅決,才分了家。所謂分家,就是田洪元這一家搬出去。

二妞一直覺得自己的一家一直在對大家庭付出,雖然田家阿婆三姑武元都同她很好,從公平的意義上來講,她還是同情徐氏多些。既然有同情,理所當然,就有憎恨的對象,比如說不肯提出分家的田家當家人,以及在背後還說她母親壞話的大姑二姑。

田三姑大笑著說,「在城里的事少得很,就洗衣服做飯,我輕松就做完了,天天還有好多時間空得很。」

田家阿婆在城里自然穿得是好衣服來著,吃好穿好又不用做事,應該無處可抱怨了,二妞心里樂得不行。

沒曾想田大姑笑吟吟的說,「二妞好容易從京城回來,也不去大姑家去玩,是不親我呢,還是看不起大姑家窮?」

二妞搔搔頭,正想著要如何反駁。

徐氏出聲了。

「現在是農忙,地里忙得要命,三多又小,沒有人帶二妞三多去玩,我只好讓他們在家里呆著。除了帶著他們去了二妞外公家一趟外,誰家都沒去。對了,還去了玉山家,是玉山來接的。」

徐氏分家沒有要家里的家當,小姑子們出嫁還貼了嫁妝的,自然腰就挺直了,不容小姑子說自己家人的不是。

田三姑心思單純,以為長姐真的是想著二妞,便認真的解釋說,「城里前陣子有拐小孩的,沒有大人帶著,是不敢讓小孩子出門的。」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田二妞成長記最新章節 | 田二妞成長記全文閱讀 | 田二妞成長記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