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衛氏這麼做,還是有點兒腦子發熱的。
今兒個,是給太子承祜殿下看人的,這可是個公開的秘密了。衛氏是很關心這個未來的太子妃的人選的。在她的認知中,自己要想法子給自己的兒子掃清道路,要借助別人都不知道的歷史發展,幫助兒子得到他想得到的。所以,于別人有利的地方,就是增加了自己兒子的困難。
承祜,這個歷史上應該消失的人,衛氏不知道有關于他的一切東西,所以更無從知道太子妃的事情了。只是,她知道,在那個歷史上,康熙千挑萬選,給廢太子胤礽挑選了都統、伯石文炳之女,瓜爾佳氏。據說,這個瓜爾佳氏十分賢惠,還有謀略,真當得上是個能母儀天下的人,若是胤礽能听她一二,沒準就不會落得那個下場。只是,胤礽辜負了他父親的好心,讓那個太子妃成了擺設。
可恨的是,歷史對于女子的不尊重,衛氏只知道那個可憐的女子出自瓜爾佳姓,不知道她到底出生于哪一年,閨名叫做什麼。
而衛氏在得知太子承祜要選妃時,就開始發揮她的發散性思維了。若是,那個瓜爾佳氏本身是比胤礽大的呢?若是,現在這人夠得著在給承祜選太子妃的候選人名單里的呢?史上康熙那麼中意那個兒媳婦,沒有道理現在就不中意了,說不定覺得那姑娘好,就一定要留給承祜了呢?
現在那個太子,自己本來就看不透不知道,若是再配了這樣個太子妃,然後夫妻相得,是不是會對自己的兒子更不利呢?
不得不說,衛氏這些發散性思維所想的,還真是有可能發生的。所以,衛氏不淡定了。心心念念的想著要做些什麼。只是,衛氏現在那個身份,稍一動作,就沒有葬身之地了,她也想不出什麼來,也不能做出什麼來。
那些客人的名單,在宮外雖然是人盡皆知了,但是在宮里頭,確實沒人敢在面上議論的。而且,以衛氏的身份,可是沒有資格知道那些名錄的。而且,現在她本身那些事情就已經夠尷尬了的,也不敢大肆的打听。
今日,衛氏也不過是個跟在納喇氏身邊服侍的人。只是,從一開始,她就分外的留心那些個福晉、格格。當她得知那個小姑娘出自瓜爾佳氏時,心就打鼓得厲害。只是可恨得很,自己不過是納喇氏身邊服侍的,不能去答話,也不能流露出格外的興趣,更沒法去打算听那格格到底是不是石文炳的女兒。
她時時注意這那個小姑娘,覺得這小姑娘雖然年紀很小,但那個一舉一動,好像都很樣子,這越看,就越像。衛氏這樣頻頻的打量,要不是那時大家的精力都放在那些小格格身上了,早就被人發現不妥了。
後來,當听到太皇太後娘娘說的那個題目時,衛氏心中的一個想法就成了形了。看得出來,這小姑娘喜歡那株西府海棠,而且,衛氏認為這些小姑娘家沒人能抵得住那首詩的吸引。而且,沒準還能一石二鳥呢。
衛氏看著上座的皇後娘娘,心中盤算著。衛氏雖然很大程度上是認為皇後娘娘是原裝的,只是,還是想著要試探一二的。那借著這個機會也很好。
接下來的事情,出乎意料的順利,趁著太皇太娘娘離開,大家都是各自散開了,衛氏小心翼翼的擺月兌了身邊跟著的人,偷偷的寫了那首《詠白海棠》,揉成一團藏著。然後,也順利的到了那個小姑娘的手中。看著那小姑娘拿著那個,驚疑不定,又欣喜若狂的樣子。衛氏的心也跟著興奮起來了。
這小姑娘,大概會把這個詩佔為己有吧?想著那個計劃,衛氏又掩了身形,引了個小太監過去,讓那小太監發現那姑娘的異常。
這下,就齊全了。若是那小姑娘等下真用了那首詩,那就引人拆穿她。若是沒有用,那這般異常的模樣也可以說嘴。即便是最後那小姑娘吐露了實情,可是也已經讓人壞了印象了吧?
這樣一來,那首詩怎麼都會暴露在眾人的眼前的,待那時,自己可得盯準了皇後,看看她到底是個什麼神色。听了那首詩,會不會覺得很驚慌?
要說,這衛氏前段的想法還可以,只是到了皇後那兒就不著調了。雖然,林妹妹很有名,紅樓夢是名著,可是不見得人人都會去讀的吧?就算是去讀了,也不見得會記得住的吧?憑什麼,穿越的人就一定得知道那個?不過,大概是衛氏太興奮了,並沒有想得太仔細了。
只等回到納喇氏那兒,努力平靜自己後,才後悔不迭的,那時候,自己就該寫個詠梅,那句「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應該無人不知的吧?
後來,听到那個小姑娘真的念出那首詩的時候,衛氏也顧不得別人的眼光,只是盯著皇後娘娘看。雖然心里有了思想準備,可是在看到皇後娘娘的反應後,還是很失望的。腦子里是一團的糊涂,這皇後娘娘到底是不知道呢,還是裝作不知道?若真的不知道的話,是原來不知道,還是在那個世界就不知道的?這個皇後,她到底是不是原裝的?
一個相當然,讓衛氏自己被自己攪了個內傷想吐血,然後,那格格的舉動,就更讓衛氏要噴血了。看著眾人都在給那個小姑娘賞賜,衛氏差點兒把自己的牙齒給咬碎了。自己辛辛苦苦為了哪般?到頭來卻變成了是成就了她人的梯子。這下可好了,太皇太後娘娘喜歡這小姑娘了,估計皇後娘娘也會喜歡的吧?自己這已經不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了,而是拿著自己的腦袋往牆上去撞了。
衛氏並不知道她所做的一切其實挺有用的,最起碼,皇後娘娘不會再選那個衛氏所忌諱的瓜爾佳氏了。當然,若是讓衛氏知道芳儀是怎麼分析評價那小姑娘的,她就更得吐血了。原來,她絞盡腦汁,竟成了皇後的試金石啊。那樣,還不如不做這一切,讓皇後等人以為這姑娘是個好的呢。
當然,衛氏更不知道,自己這些以身試險安排的事情,沒準可能恰巧成全了那石文炳的女兒了。
芳儀可就是個史白,她雖然知道那個太子妃是個好的,但很多地方,那個太子妃是被人記做石氏的,芳儀一直以為那個廢太子的妻子娘家姓石,雖然有點兒奇怪太子怎麼娶了個漢女,但後來自說自話的以為,大概是那個姑娘太好了,康熙已經不顧滿漢了。而到了這里,芳儀只是認真地活著,原先那世里的東西,並不去執著。所以,史白威武。
要知道,皇子,又是萬歲爺所格外看重的兒子,太子妃和皇子福晉,不可能兩人都出自一個姓氏的。若芳儀真的看中了這個瓜爾佳氏,那以後那個被芳儀認為是石氏的石文炳的女兒就不可能再嫁給胤礽做嫡福晉了。當然,現在說這個還太早呢,那個石氏現在還小著呢,還不知道好壞。現在太子妃還沒定呢,哪里還說胤礽的事情?
等宴請結束了,衛氏回到了自己的屋里,可是怎麼都做不進那個繡活了。她現在覺得自己就是個笑話,開始想著給人送個主意討好別人,卻變成了上趕著求別人,今日里又來了這麼一出。後來,又听說宣妃娘娘在追查那個事情的時候,她又想起害怕了。
衛氏仔仔細細的想著自己的一舉一動,覺得還算是妥當的。唯一要說有可能露餡的地方,就是引了那個小太監去發現瓜爾佳格格不妥。可是,就算是發現了自己的身形,認出了自己,又能怎麼樣呢?最主要的,自己「不識字」真有些氣人,自己竟然「不識字」了,而且還因為這個不識字,才能沒有把柄,不露破綻。
可是,衛氏還是忘記了,她是個什麼人物?什麼還沒掙上呢上頭要是真想對付她,什麼都不用,甚至連個罪名都可能懶得想,就能收拾了她。她現在活得好好的,一來是芳儀不是那種心狠手辣的;二來納喇氏要在康熙表現,而且她還有些個用處,做為一個工具,衛氏現在是用著還算趁手,處置起來也是容易的;再來,就是太皇太後娘娘那次對她和善了,別人還模不清太皇太後娘娘的意圖。
坤寧宮里頭,芳儀並沒有一個人久待。康熙沒過多久就過來了。
康熙消息自然是靈通的,但是這會兒,倒是沒有說出的那個事情,反而在問芳儀對各家格格的看法。芳儀當然是求之不得的,讓人取了名冊,一一對著康熙議論,好一會兒才說完。
康熙听得很仔細,還時不時地插嘴問問,不過,等芳儀都說完了,卻沒有跟芳儀再細細討論這些東西,只是有些遲疑,好一會兒,才張嘴,說了件差著十萬八千里的事情,「你說,朕若要提人份位,你看哪個比較合適?」
(最近我很苦惱,寫出來的東西,其實不怎麼對我胃口,雖然也是按著大綱,但是自己知道自己有時候很詞不達意。
要好好調整一下)
(出差停更的帳和十月的粉紅帳算是還完了吧?接下來是9月的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