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戶生暉 正文 第一二二章 規矩

作者 ︰ 桃金娘

二妞稍稍打量了門口的一老一少兩眼,問道︰

「老先生,您有事嗎?」。

這就是傳說中的名儒風采了吧,二妞的稱謂里用了敬語。

齊文淵捋著最讓他自得的美須,「小姑娘,我家孫兒有些口渴,能否討口水喝。」

二妞微微有些為難,爹這會在果園里,家中就娘跟大姐還有自己在,按理說不適當請了外男進家的,可不讓進院,只拿了水讓人在門口喝,好像不應當,她覺得這樣子對待眼前之人不大好。

她又瞅了這一老一少兩眼,老的胡子都有些花白了,小的才兩三歲的樣子,應當不妨事吧,請到院子里不進屋里就是了。

二妞讓開身來,道,「老先生進院里歇歇腳。」

齊文淵也不跟她客氣,他本就是專程來相人的,正主還沒見到呢,自然是要進去,牽著小孫子的手抬腿就往里走。

二妞任由院門敞開,轉身跟在後邊,她其實很懷疑,這一老一少是怎麼走到這來的,沒看見門外有馬車之類的,台西村離著鎮上不遠可也不近,老的老小的小,這段路可不是那麼好走的。

院子里有張簡單的木桌子擺放在樹下,如今天氣熱,鄭家也跟村里的其人家一般,多數時候是在院子里吃飯的,二妞白日里也喜歡在這做做繡活看看書什麼的。

二妞將人引到桌子邊坐下,然後進廚房到水去了。

姜氏透過窗子見二妞領著人進院來了,鄭大虎不在家,作為女主人,她自是要出來照應一二,二妞都能看出這老頭不尋常來,她哪能那般無知,見了禮後準備去泡茶。

家里是備有茶葉的,只是鄭家人自己幾乎不喝,買來不過是為了招待‘裕盛隆’管事用的。

還沒等姜氏轉身,二妞已經從廚房里端出兩碗白水來了。

這孩子,手腳倒是麻利的很,姜氏在心里暗自失笑,不過招待幾個過路熱,村里人都是這樣的,倒也不算失禮,只是沒那麼講究罷了。

姜氏自持身份不便,禮讓了幾句後,便回屋去了,留下二妞在院子里招呼這爺孫兩人,她年紀尚小,倒也無妨。

都想著這一老一少呆不久,喝完了水便會馬上離開,沒曾料到人家一坐就是半個時辰,水都喝干了,也沒見有走的意思,倒是雜七雜八的問了二妞不少問題。

「我再給您盛碗水去」,是不是還沒喝夠,二妞滿肚子的疑問。

「啊,小姑娘不麻煩,足以,足以。」

喝飽了你還不走,還想再蹭飯不成?二妞月復誹著,你老人家知不知道什麼叫隱私,都快問到我八代祖宗那去了。

本來還覺得這老頭盡是大家子風範,老學究派頭十足,沒想到自己看走了眼,這就是一個老八卦先生。

「老先生今日出來是走親還是訪友」,最好的防御就是進攻,大家一起八卦吧。

「呵呵,踏青,踏青而已。」

大太陽的,踏的哪門子青,哄孩子呢?要說是出門訪友正好路過她還信,這里村和村之間的距離也不太遠

「踏青啊,我也可喜歡踏青了,不過現在日頭大得很,娘都不讓我出門,怕曬得中暑。」

二妞天真無邪的道,說完很是疑惑的瞅他一眼,又覺得不好意思的垂目遮掩,再滿是憐憫的朝著小家伙丟去一眼。

齊文淵故作無知,把笑意憋回肚子里,這小丫頭有意思,古靈精怪的,這是被他問的煩了,拿話來噎他呢。

「小姑娘確實耐不住曬,你母親一番慈愛之心,著實是為了你好,要听話才是。」

為人師表大半輩子,他還能不如一個小丫頭不成,直接說教看看這丫頭怎麼辦。

二妞不露痕跡的撇撇嘴,老狐狸裝蒜。

「嗯,我听話著呢,娘說了,老少老少,老人和孩子是一樣,老先生,您年紀大了,也要注意保重身體,曬過了也不好」,表情很真切,說得很直白,反正她還是小孩子,小孩子就應該實話實說。

姜氏正好走過來听了全乎,「你這丫頭,沒大沒小的盡胡謅。」

這麼久了,她老躲著不出來就有些失禮了,對于人為何一直不走也很是費解,到不感覺到這位老先生有什麼惡意。

「這孩子被慣壞了,真是過意不去。」

齊文淵捋著胡子,笑道,「小姑娘是個實誠孩子。」

姜氏見小家伙揉眼楮,怕是想要瞌睡了,又沒見人家還沒有走的意向,便對著二妞道,「小孩子容易餓,你去取些吃的過來」,自己則轉身去了井邊,把鎮在里邊的西瓜提上來。

二妞還是挺喜歡那個小女圭女圭的,毫不吝嗇進屋抱出一大堆的零食,杏干,鹽津杏肉,杏仁,脆皮花生,擺了一桌子。

小孩子沒有不貪吃的,見著滿桌子的東西,瞌睡蟲一下子跑了大半,雖年幼,倒是規矩的很,眼楮好奇得滴溜滴溜直轉,扎著小揪的腦瓜子微微晃動,身子卻是紋絲不動的,隨著東西一樣一樣的擺上桌,眼楮掃過好幾遍了,卻依舊乖乖坐著,沒伸手去抓,教養可見不凡。

二妞看著也喜歡,把碟子往他跟前挪了挪,讓他吃卻是不動,便往齊文淵看去。

明哥兒得到祖父的應允,女乃聲女乃氣的與二妞道了謝,先取了顆沒見過的脆皮花生塞進嘴里。

花生是昨天才炸的,嘎 脆,明哥兒的小米牙對付起來不成問題,連嚼好幾顆後,才轉而攻佔別的,一時間,像只小松鼠一般,忙得不亦樂乎。

姜氏在廚房里用勺子將瓜瓤剜出一個個的小圓球,再用碗裝著端出來,二妞看書或是做針線活嘴饞了,就是這麼吃西瓜的,外邊那孩子太小,切了片吃只怕要會髒了衣物。

西瓜齊文淵自是認得,只是一年能得到的也沒得幾個,還都是學生孝敬的,他沒想到鄭家能有這東西,一時間更好奇了。

鄭家與尋常的農家小院沒有區別,家里也無伺候的下人,可初見這母女倆,又全然不像是農家女子。

鄭家這位當家主婦,一步一屈形如流水,毫無刻意之態,應該是自小用閨規教養出來的。

再說這小丫頭,有幾分精怪,卻無逾矩失禮之處,只是讓人覺著嬌憨中又帶著俏皮,那位鄭家大姑娘,定然也是不差的。

不是說鄭家四個兒子都送了在讀書嗎,他可是見著鄭家院子里豎著三個箭靶子,他不認為這是給鄭家兩位姑娘玩的,自身為人師表,可也最見不得捧著書本之乎之也的呆子,讀書讀成一根筋,也就成了廢材一根,都知道十年寒窗,平民百姓之家,但凡有送孩子讀書想入仕途的,多數恨不得把孩子關在屋子里,不讀成呆子才怪,不諳世事,也當不了惠民利稷的好官,難得鄭家是個明白。

看這一桌子的吃食,小孫兒是個挑嘴的,能讓他吃得這般歡實,味道自是不錯,那個混小子若是真娶了鄭家的姑娘,以後也就有口福了。

西瓜也吃完了,齊文淵考慮要不要走,鄭大虎回來了,這下可好,他再留些時候也就沒什麼不便之處。

听聞他是書院里的先生,鄭大虎說是自家四個小子都在讀書,只要是授業先生來了家就是貴客,入了家門哪有不吃頓飯就走的道理,定要留下爺孫二人在家吃午飯。

這可正中齊文淵的心意,能把鄭家模清了,才不算白來一趟。

老頭子年輕的時候狂放不羈,上了年紀又是老頑童一個,對世俗禮法都是挑挑揀揀的來,要不然也不會做出偷偷模模上門相人的舉動,這按理可都是家中婦人做的事,鄭大虎的豪爽正巧對了他的脾胃,兩人很快就說到一起去了,也不進屋,就在樹蔭下天南地北的侃起來。

齊文淵自少年時就四方游學,游記寫下好幾本,見聞自是一簍筐,鄭大虎塞北多年,又徒步從境外模爬回來,故事自是不少,兩人可有得說頭了。

有鄭大虎在,便沒了避諱,姜氏從屋里叫出大妞來,給齊文淵見了禮後,領著她進廚房做飯,二妞則專門負責陪明哥兒玩。

前院沒什麼意思,二妞拿出兩頂自制的太陽帽,牽著他到後院去探寶。

齊文淵也沒做隱瞞,等鄭大虎提及三個孩子準備常見書院十月份的入學考試時,便說了自己作為書院院長的身份,至于能不能給鄭家的孩子開個小偏門,避而不談。

鄭大虎亦是一字不提,他對自己的兒子還是很有信心的,進書院里去讀書,只是個時間的問題罷了。

而且他門兒清著呢,這老頭今日上家來,怕不是個巧合吧,大妞準備議親的對象,不就是老頭的門生,為這他也犯不著奉承人家去,對方瞧不瞧得上自家女兒不在他的考慮範疇內,他先要想的是對方配不配得上自己閨女。

本著這樣的心境,鄭大虎對待齊院長,始終就是一個腔調,不論年紀,也不論身份,就當做是一般的朋友,該說啥就說啥,該勸酒就勸酒,只把老頭灌得要找不到北去,架到西屋躺了一個時辰才醒過勁來。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蓬戶生暉最新章節 | 蓬戶生暉全文閱讀 | 蓬戶生暉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