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用表率撐起一片天地
艱苦奮斗的表率
遼寧省營口市居民溫志蘭在29年前,28歲的溫志蘭帶著3歲的女兒第一次來到王洪飛家,破舊的炕席上是兩位年過半百的老人和四個齊刷刷的小腦袋。
29年後,6個孩子中5個大學畢業,一個高中畢業,都有了稱心的工作和美滿的婚姻,她有著一個擁有20個人的歡樂大家庭。
1976年,遭遇了第一次婚姻失敗的27歲的溫志蘭帶著3歲的女兒涵涵,住在娘家。經人介紹,她結識了比她年長7歲的王洪飛。初次見面,溫志蘭就被王洪飛的沉穩、樸實所打動。然而,當她應邀來到王洪飛的家時她愣住了︰屋子里一貧如洗,破舊的炕席上,兩位老人神色黯然,4個過早失去母親的孩子一聲不響地看著她,最大的12歲,最小的只有6歲。溫志蘭流淚了,淚水里不是憂愁,也不僅僅是同情,是因為那一雙雙眼楮中透出的對愛的渴望觸動了母親心中最柔軟的部分。母愛使得溫志蘭在娘家人極力的反對聲中沒有絲毫地動搖。她知道,踏進這個家等待她的生活將是何等的艱難,她將為之做出怎樣的犧牲,可是在這個堅強而又善良的女性看來,她一個人的付出換來這一家子人的幸福,是值得的。
在村里人不解的目光中,年輕秀美的溫志蘭為自己做主,嫁到了這個幾乎看不到未來的家。
丈夫王洪飛是村里的民辦教師,每月只有5元錢的生活費,家里的生活水平已降到了底線,經常是吃了上頓沒下頓,能讓老人和孩子吃飽穿暖成了溫志蘭婚後的第一個心願。她每天日未出而作,日已落未歸,除了做好家務,伺候老人,照顧孩子,忙完自家地里的農活,還要到村里和鄰村的鄉親家找活干,賺點錢以貼補家用,或是換點糧食柴火。丈夫心疼她,下班回來,總是幫她捶捶背,揉揉肩,于是,心底的幸福就代替了她全部的疲憊。
如果遇到年成歉收,糧食不夠,她千方百計東挪西借,也要讓孩子們吃飽,度過暫時難關;沒有穿的,她就到親戚家背回一包包的舊衣物,夜里挑燈為孩子們改制縫補衣服。她對孩子們說︰「在戰爭年代,偉大領袖毛主席都是穿著補釘的舊衣服,直至解放後他老人家還穿代補釘的襯衣襯褲,我國三年自然災害時期,毛主席幾個月不吃一次肉……還有人們無限愛戴的周恩來總理等老一輩,都是艱苦奮斗,艱苦樸素為人民。」對孩子們進行艱苦奮斗、艱苦樸素的教育。溫志蘭認為,艱苦奮斗的精神是中華民族的光榮傳統,也是我們現在和將來,無論是工作、是學習、是追求自己的理想,永遠需要的最高品質。在溫志蘭以身作則代頭和教導下孩子們學著母親艱苦奮斗的精神,改變自己、改變著家庭,一家人振奮起精神面對眼前暫時困難。
因為有了母親,家里有了溫暖,有了笑聲,因為母親精心的經營,家里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了起來,看到了希望。在溫志蘭悉心的照料和教育下,孩子們一天天長大了。在家里,個個都是乖巧懂事的好孩子;在學校,個個都是品學兼優的好學生。當孩子們拿回一張張獲獎證書,溫志蘭看到丈夫臉上終于露出了從未有過的笑容。溫志蘭也欣慰地笑了,孩子們一點一滴的成長和進步都是她的付出換得的收獲啊!
勤儉持家守孝道表率
溫志蘭6個孩子,其中是5女1男,她在孩子們面前,是一位處處以身作則,率先垂範,盡心竭力的好母親;在公公婆婆面前,她又是百里挑一的孝道兒媳婦。
一直身體不好的公公晚年患了糖尿病,病重時癱瘓在床上,生活不能自理。由于丈夫工作忙,照顧老人的擔子就落在了溫志蘭一個人的肩上,端茶送水,端屎倒尿,細心照料,無微不至,她毫無怨言,直到老人去世。記得有一次,她領著公公去醫院檢查,端著尿液樣品給醫生時,醫生對公公說︰「你的女兒可真孝順啊!」溫志蘭說︰「我是他的兒媳婦。」她的話更喚起醫務人員對她的褒獎。
婆婆在世的時候,把她當親生母親一樣,盡心盡力體貼入微地照顧,感動得婆婆逢人便夸︰「我的兒媳婦比親生的女兒還要孝順!」臨終時,老人家也不肯月兌下溫志蘭給她買的背心。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手心手背都是肉,可顧得了這頭往往就會忽略了那頭。親生女兒涵涵隨母親來到王家時只有3歲,在她幼小的心靈里,時常會畫上這樣的問號︰「媽媽不喜歡我嗎?為什麼對哥哥、姐姐都比對我好?」
涵涵12歲的時候得了肺炎,由于家里事情多,還要服侍生病的婆婆,溫志蘭沒有及時送孩子到醫院就診,直到現在涵涵的氣管也不好,對此,溫志蘭始終懷著一份愧疚。
29年後的2005年,歲月的風霜染白了溫志蘭的雙鬢,生活的艱辛刻錄在她的面龐。盡管青春不再,但溫志蘭的心里卻是那麼踏實,那麼滿足。如今,她的6個孩子中5個大學畢業,一個高中畢業,都有了稱心的工作和美滿的婚姻。
十里八村,提起溫志蘭,人人都要豎起大拇指,敬佩溫志蘭的無私、堅強、能干,更敬佩她的高尚品格。
她的孝道深深影響女兒們,當他們成家立業後,個個都是善于持家,勤儉持家,孝敬父母、公婆,溫柔體貼的賢妻良母。王燕的婆婆曾經夸獎王燕說︰「在你的身上,可以看到你母親的影子。」
是的,一位好母親就是兒女們的一部好書,伴隨著兒女們成長,讓兒女們懂得人生的真諦。
把全部愛獻給孩子
當孩子們在學習、工作、生活中遇到困難或不如意時,她就耐心地開導、勸慰、鼓勵,幫助孩子們培養健康的心態和戰勝挫折的勇氣。她像所有的母親一樣,疼愛所有的孩子,以孩子為之自豪!她盡可能地滿足孩子們的需要,卻從不說一個「累」字。
王家偉是家中最大的孩子,也是唯一的男孩。上初中的時候,溫志蘭給他買了一輛白山牌自行車,上高中的時候,給他買了一塊上海牌手表,上大學的時候,給他買了一架照相機……家偉16歲的時候到外地上學,溫志蘭不放心,有機會就到學校去看望。盡管生活很拮據,但每次溫志蘭都要買些兒子最愛吃的東西和入時的衣服送去,令家偉的同學羨慕不已。
1989年的冬天,為了給二女兒王書找工作,溫志蘭頂風冒雪,從早跑到晚。一天天黑時,在回家的路上,一不小心掉到了冰窟窿里,刺骨的冰水浸透了她的身體,當她像個冰人一樣回到家里,丈夫流淚了,孩子哭出了聲。溫志蘭高燒昏不醒,她感覺自己實在是太累了,累極了,但她一點都不覺得委屈,為了孩子,無論怎樣她都心甘情願。
三女兒王燕,本來在銀行有份不錯的工作,不曾想突然下崗了。孩子整天愁眉不展,溫志蘭更是心急如焚,一邊安慰女兒,一邊托親戚朋友給孩子找工作。溫志蘭告訴女兒︰「沒有邁不過的檻,沒有爬不過的山,是金子總會發光的。」一字一語都飽含著母親發自肺腑的愛,在這愛的陽光里,王燕終于甩掉了心里的包袱,走進了保險公司,做了業務員。由于業績突出,如今她已是公司的業務經理了。
2002年,在「山西省十大杰出青年企業家」表彰大會上,記者現場采訪一位受表彰者︰「王處長,您能夠取得今天這樣的成就,您成功的秘訣是什麼?」他不假思索地回答︰「我有一個好媽媽,世上最好的媽媽!」
他是中國鐵路三局六處處長王家偉,他的媽媽就是溫志蘭。或許,熟悉家他的人從他的口中,听到最多的就是他對母親的敬佩與感激,但卻很少有人知道,直到現在,家偉的同學和朋友們也沒有幾個知道家偉的媽媽是他的繼母。
到至今,在山西太原工作的王家偉的十幾封家書她一直都保存著,那不僅是兒子奮斗的歷程,更是一份割舍不斷的母子真情的見證。雖然,兒子總是為母親郵寄滋補身體的藥品,為母親買她自己從來不舍得買的漂亮的衣服。「我有一個好媽媽,世上最好的媽媽!」當從光碟中看到這一幕,听到這山高路遠擲地有聲的話語,溫志蘭流下了欣慰的淚水,對于母親來說,這何嘗不是最高的獎賞?
每逢春節,都是溫志蘭最忙活也最高興的時候。孩子們都回來了,祖孫三代正好20口人,好不熱鬧。這個喊「媽媽」,那個叫「女乃女乃」,溫志蘭的心里真是比吃了蜜還甜。
母親用愛編織了一方天地,那就是「家」,有了家,心靈就有了棲息的港灣。母親的愛,讓她的孩子如此幸福,母親的愛,讓母親如此美麗!
摘自︰中國母親教育網︰《第三屆「百名優秀母親」事跡講述——溫志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