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母傳 44.果斷做出傳位繼子決定

作者 ︰

第44章果斷做出傳位繼子的決定

——道光皇帝綿寧的繼母

嘉慶駕崩誰繼位

道光帝綿寧的繼母鈕祜祿氏,是乾隆朝禮部尚書恭阿拉的女兒,早在嘉慶皇帝做「嘉親王」的時候就已經與之成婚。不過,當時她只是「嘉親王」的側福晉,親王嫡妻是內務府總管爾經額的女兒喜塔臘氏。

鈕祜祿氏在嘉慶帝身邊的時間比喜塔臘氏晚得多,當時琰已是「嘉親王」,身邊的姬妾也已經有好幾個。但是這些姬妾雖然早已生兒育女,出身卻都沒有鈕祜祿氏高,所以她後來居上,一進親王府就是地位僅次于喜塔臘氏的側福晉。鈕祜祿氏生下兩男一女,其排行︰女兒為皇七女,大兒子皇三子綿愷,二兒子為皇四子綿忻。鈕祜祿氏22歲由貴妃晉升為皇貴妃,開始了她顯赫的人生。

嘉慶帝嫡妻喜塔臘氏皇後在嘉慶二年的二月初七病逝,享年37歲。就在這個期間太上皇乾隆駕崩。

喜塔臘氏與嘉慶皇帝做了23年的夫妻,生下兩女一男,大女兒早年夭折外,剩下的一雙兒女倒都長大成人了。兒子就是後來的道光皇帝綿寧。

為了迎合太上皇,嘉慶帝為皇後之喪定下的新款喪儀隨即實施。喜塔臘氏枉做了一年天下之母,身後事辦得還沒有江南地方的財主婆熱鬧。

在乾隆帝喪期滿後,在嘉慶六年四月冊封皇貴妃鈕祜祿氏為皇後。這是他的第二位皇後,也是最後一位。

鈕祜祿氏在嘉慶十年又生皇四子綿忻。總的來說,雖未得丈夫專寵,她的皇後之位仍然算得是非常穩固的。

嘉慶25年7月18日,嘉慶皇帝就帶著這樣滿滿的自信,再一次離開北京城,踏上了秋狩之路。然而無論是他自己,還是留在宮中的鈕祜祿皇後、隨行或不隨行的官員皇族,誰都沒有想到,皇帝踏上的是一條不歸路。61歲的嘉慶帝離開了人世。醫案說他是中暑而死,野史說他是給雷電擊死。無論如何,嘉慶時代結束了。正當眾人為皇帝猝然棄世驚慌失措之際,他們又發現了一個更大的驚慌︰皇位繼承人到底是誰,老皇帝沒有任何交代!于是,眾人唯一的指望,全落在了從雍正開始用的「鐍匣」里的傳位詔書上。由于宮里常出現偷竊,嘉慶出門都是將「鐍匣」隨行帶著。

然而問題是︰皇帝帶來山莊的行李有千件萬件,誰也不知道嘉慶帝把那個匣子、把那份傳位詔書放在了哪里!

驚慌之下,皇子龍孫和王公重臣們就在嘉慶帝的尸身旁邊鬧了起來。

內務府大臣禧恩首先站了出來,認為國不可一日無主,當此非常時期,應該盡快立定新君。他隨後提議,皇次子綿寧不但年長,還是嘉慶帝的元配皇後所生,在幾個皇子中更是最出色的,理應由他繼承皇位。此言一出,有人贊成也有人反對。而反對者不是別人,正是軍機大臣戴均元、托津。他們認為這做法有違祖制,只怕會惹出亂子。

僵持一段時間之後,終于有人又想出了一個圓滑的法子︰一面在山莊中尋找,一面派人向遠在北京城的嘉慶帝皇後鈕祜祿氏報信,看她的主張。

親擬懿旨,傳位繼子

主意一出,立即得到了響應。就在當天深夜,鈕祜祿皇後的親哥哥、內務府大臣和士泰帶著兩名首領太監啟程,連夜趕回北京皇宮。

嘉慶帝死時,他的兒子還有四個,其中就有她兩個兒子。現在,皇位究竟傳給誰,選擇權擺在了鈕祜祿皇後的面前。鈕祜祿皇後怎麼也不會想到,哥哥給自己帶來的竟是丈夫去世的噩耗,更沒有想到由于皇宮多年來安全屢出意外,竟使得傳位詔書不知去向,使這樣一個關系大清王朝傳承的微妙選擇擺在了自己面前。

當然,這也是她的一次機遇。一切就看她的決定了。

皇後身邊一個親信說︰「先皇現在還有四個兒子,其中就有兩個是皇後你的兒子,何必不趁機選自己兒子,這可是千載難逢啊!」

皇後未作思索就說︰「我的兩個兒子不及綿寧,他們都不是天子之才,我得循公辦事,立姐姐喜塔臘皇後的兒子綿寧為黃帝。你剛才什麼也沒說,是吧?」

鈕祜祿皇後很快就做出了決定。鈕祜祿皇後的選擇,不是自己的兒子,而是丈夫與元配妻子所生的綿寧。隨後,鈕祜祿氏第一次以皇太後身份發布了一道懿旨。這道旨意迅速傳諭留京王親、大臣,馳寄皇次子,即正尊位。

事實證明,鈕祜祿太後的這一項選擇,不但理智,而且明智。因為就正當她在北京城里傳下這道懿旨之時,避暑山莊中的人們也終于找到了一個小金盒,里面裝的確實是貨真價實的傳位詔書。這份詔書寫于嘉慶四年(公元1799)四月初十清晨卯時(5-7時),嘉慶帝在那一刻選定的繼承人正是皇次子綿寧並且一直沒有再更改過。

當然,假如傳位詔真的找不到,那麼皇太後的決定就是不可違背的了。而鈕祜祿太後指定的皇位繼承人與嘉慶帝傳位詔書上的繼承人完全一致。不得不使人佩服她的見識眼光遠非一般女子可比。她沒有在這個時候抱著僥幸心理冊立自己的兒子攪渾水,而是循公辦事,不但使皇室避免了一場政治危機,也使自己的家族和兒女們逃過了一劫,更重要的是她以此真正在新皇帝綿寧(旻寧)的心目中,樹立了她做為母親的形象地位。可以說,在亡父和繼母雙重的支持下,喜塔臘皇後的獨子旻寧登上了清王朝皇帝的寶座。從此以後,旻寧(道光帝)對這位僅比自己大六歲的繼母由衷尊敬,對與她有關的一切都千方百計地周全,無論她有什麼樣的要求和願望,都竭盡全力地滿足。

相比之下,在傳位詔沒有找到、在皇太後態度不明確之前,對旻寧繼承帝位的權力不表態甚至質疑的朝臣們,可就沒有這麼好的命了。道光帝正式登基並將眾事理出頭緒之後,就立刻開始和他們算帳。九月初七,道光帝就以「擬遺詔錯誤」為由,令托津和戴均元退出軍機處,文孚、盧廕溥留用。四人一起交刑部嚴議。後來又經過一系列的調整,最終只有文孚一人平平安安地在軍機處干到了自願退休為止。

就在朝臣們膽戰心驚紛紛倒霉的同時,鈕祜祿氏卻平安舒服地過起了皇太後的日子。她于當年11月移居壽康宮,12月得到了「恭慈」的徽號,繼續主宰著整個後宮。

母慈子孝傳佳話

繼母不但在當初主動做出了傳帝位于繼子旻寧的決定,還在此後的太後生涯中支持繼子的「帝業」。為了配合道光帝的「節儉作風」,皇太後主動削減自己的待遇、主動提出不過生日等,尤其在親子與繼子之間發生沖突之時,總是在大節上支持繼子更多一些。對于繼母的這些作為,道光帝的感激之情當然是不用說了,直把她看成是自己的親娘。

皇太後親生的兩個兒子,次子綿忻,雖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但規矩本份;但長子綿愷,表現就令人不敢恭維了。他的父親只給了個郡王,道光封為親王,算是表現了兄友弟恭。可是這位惇親王舉止粗疏,自命為太後親子,犯下不少罪狀。道光帝念及繼母恩情,對他罰了又減罰,貶了又復職。

道光18年12月,44歲的惇郡王綿愷終于在半生恣意妄為之後,離開了人世,由于他少近妻妾,僅有一子奕纘,早巳死了,使得綿愷的爵位後繼無人。

兒子再不爭氣,畢竟還是自己身上的一塊肉。皇太後對兒子的死很傷心。為了安慰繼母,道光親自前往綿愷的王府為其上奠,並追封弟弟為「惇恪親王」,將其死去的兒子奕纘,追封為「貝勒」,寡妻則得到了相當郡王半俸的國家贍養費。

道光26年,道光帝下令將自己的皇五子奕脤過繼給「惇恪親王」綿愷為後,使其香火不至斷絕,以安慰繼母之心。

道光帝雖然不是皇太後的親生兒子,卻比親生兒子更懂得孝敬之道。

在道光帝百般孝敬恭順中,繼母舒心滿意地將「皇太後」生涯一直延續到了道光29年。這年秋末冬初,75歲的皇太後生起病來。雖然道光帝下令太醫全力救治,皇太後仍然于當年12月辭世。

皇太後彌留之際,道光帝一直在旁邊侍奉,眼看繼母不治,道光帝頓時撫尸痛哭,直哭得幾次暈厥過去。清醒過來後,親自為皇太後舉行規模盛大的喪禮。

從12月12日開始,整整九天里,道光帝每天都要到皇太後棺木前致祭,每祭必痛哭,並且就在靈堂旁,席地而寢。眾臣和嬪妃勸他返回寢宮正常食宿,卻都被他拒絕了。

12月21,是皇太後梓宮(棺木)由皇宮送往圓明園的日子。在這天,道光帝先是親自將繼母棺木送至城外,又策馬趕在送靈隊伍前頭先到達圓明園,在園門外跪迎。

皇宮就在這樣的哀戚中,迎來了道光30年。

這時70歲高齡的道光帝,在多年國事家事不遂心意的壓抑,如今又添上皇太後去世,真是百事不濟,想到傷心處哪里還控制得了情緒。勉強支撐著在圓明園里為皇太後進行了大祭禮、周、月祭禮,並為繼母上謚號︰「孝和恭慈康豫安成熙聖睿皇後」,尊其陵墓為「昌西陵」。

然而,還沒等「孝和」皇太後的梓宮出發,傷心過度的道光帝自己就已經病倒了。

道光30年正月14日,他當眾臣面打開了在26年6月16日預先寫下的傳位詔書,將皇位傳給了「孝全皇後」小鈕祜祿氏所生的皇4子奕。

就在當天中午,道光帝在圓明園慎德堂的燈草褥子上咽下了最後一口氣。這個努力想要勵精圖治,卻又把一切都越治越糟的皇帝,就這樣結束了他矛盾的一生。

摘自︰招福《凋落的紅顏︰中國歷代後妃往事》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繼母傳最新章節 | 繼母傳全文閱讀 | 繼母傳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