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再說這建章一宮,始建于永安十四年,後又經多次擴建、葺修,歷經高祖、太宗、世宗三朝乃成。
宮城四面,共開有十一座城門,除東、西、北三面建有夾城外,宮城以南又另砌了三道宮牆用以戍防。自正南的丹鳳門而出,即是一條寬五十丈余的朱雀長街。沿丹鳳門而入,依次為正元、宣政、紫宸三大殿,又稱外、中、內三朝。自紫宸殿往北,先後有玄武、長信、含涼等主殿。以宣政門一線為界,全宮又分為宮、省兩部。往南為省,設諸衙署,一謂「前朝」。而宣政門以北,則屬禁中,一曰「後庭」。
據樣式房所記,宮內共有二台、四觀、六亭、六閣、八院、十樓、三十八門、五十六殿,館、落、池各一,計一百三十三處。除去以上各殿,其余宮室樓台,亦如星羅棋布一般,或循南北中樞散落、比鄰而建,或依地勢,傍東面的昆明湖為中心環列。
中州的深秋,向多雨水。幾場連番的秋雨下來,再自正元殿的三層高台上望出去︰整座帝京三城,從東西二市再到左右一百一十坊,一或霜林半染,間錯綠意猶在,皆一一盡收眼底。
只今年又與往年不同,萬頃的昆明湖上,那些個荷葉荷花卻偏要早早地敗謝了。遠近倒伏的枯睫殘葉,映著湖中曲廊樓閣的白玉墩台與金頂,再細听雨打檐下鐵馬的聲響,竟只余蕭殺。
這座臨湖而建的長信殿,亦與宮內其余主殿一樣,又分前、中、後毗連的三殿。前殿設有寶座,中殿則多在傳膳時需用,後殿為寢。全部面闊八間,每間寬一丈有六。前殿東西兩側,又有體仁閣和弘義閣二處,各以曲形廊廡與主殿相連。寶柱鏨金,白玉為階,宮殿四周再圍以丈余寬窄的副階。東與蓬萊山隔湖相望,西又與梨園相鄰,湖光山色,四時美景,一應俱全。
此時,後殿東廂三間正房內,秦王劉聿正獨自立于外一間的窗前待詔。這座長信殿,他素日來得並不算多,且不與每日晨昏定省一時不缺的太子儲君相比,就算比之眼下隔三岔五就要請旨求見的趙、齊二王,他也遠遜之。
照例一色半舊不新的素錦常服,墨玉為頂冠,烏皮為靴。顯是一路騎馬而來,兩袖及雙膝以下的袍服,還分明濺了不少來時的雨漬上去。雙目雖亦如星,然臉上一派沉郁肅穆之色,只望著東牆外那一泊氳氤浩淼的湖水默然不語。
幾個其貌不揚、實際千挑萬選過的秦王府隨行,也正束手立于對面的廊廡底下候命。這些人,日常隨他在宮內宮外及諸王府內走動,卻無甚所長,不過比平常人稍許看著低眉順眼些罷了。衣裳鞋襪自然也要比旁邊才由太子殿下帶來的那些個隨從儉素寒酸許多,若再論行事風度和身上氣勢,更是比不了太子府上這些人軒昂矜貴。
明日,便是他奉旨北伐之日,此番前來,自然是要依國法家禮先與皇帝辭行。只是天子非但一直遲遲不宣,反倒先叫了比他後腳才到的太子儲君進殿回話。
廊檐下的雨線,一刻不見止。沿了金燦燦的琉璃筒瓦,自寶珠單瓣蓮紋瓦當淅瀝瀝往下,將人眼前的宮室樓宇洗渙一新,也愈加顯得這半湖殘荷著實破敗不堪。
他久未進宮,屋內屋外那幾個隨侍的宮內老人,原也想涎著臉兒同往日一般說笑上幾句,因見他半日沒有一句話,眉目深鎖,一個個也亦發屏了氣息不敢做聲。等小心奉過茶,當中一個老宦人又特為近前,用自個的衣袖替秦王撢了撢座上的椅袱,又命小宮人趕緊先熄了北牆根處鎏金銀竹節銅燻爐內的盤香去。劉聿素來不會怠慢這些人,遂一一都叫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