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唐 第二百七十三章 十二言(下)

作者 ︰ 午後方晴

第二百七十三章十二言(下)

準確來說,是一本表奏。

是武則天寫出的一些治國方針政策,一共是十二條。第一條是展農桑,輕徭薄賦。鼓勵農民耕織,耕是耕種,也包括開柘新的耕地,推廣先進的耕地工具與技術,展副業,織不但包括鼓勵百姓種植桑麻,還包括棉花,以及紡織技術。也就是對前幾年李威帶來的種種農業革新,進行了一次全面x ng的總結,以及正式普及推廣。

比如種植綠f i養田,營養缽充苗,移載,新式犁,新式水車,立體養殖,棉花的種植,從大食帶回來原始的紡織機械,以及各個官員從《齊民要術》中驗證的其他一些先進方法。

朝廷為了不使民間sao動,只是讓官員選派試驗田試驗,讓百姓自己眼見為實,去看去學習。其實官員本身也不大懂,這也是一個學的過程。但讓武則天總結出來,正式向天下百姓推廣。

其實李威不以為然的,各地的天氣不一樣,地形不一樣,水土不一樣,因地制宜才是最佳的辦法。比如母親上疏後,父親以及群臣同意了,各地官員怎麼辦?有的地方根本就不能推廣。反而前幾年父親那種以點帶面式的方法更為可靠一些。至于輕徭薄賦,更是紙上談兵,只是君王不殘暴,都想。然而國家需要,怎麼可能不征徭賦?關健是何征,國家一年的需要是定數,要麼多征了開支會多一些,少征了開支會少一些。大體上的總數還是必備的,這些稅賦是向貧困百姓征,還是象富戶地主征,或者是象商人征,區別就在這里。

如果讓李威來選,第一條就搶斃了。

第二條是免除京畿地區徭役,因為京城是國家重地,用工又大,將長安畿輔重地京兆、馮翊、扶風等地區百姓人民的全部徭役減免,以此來鞏固國都。比如是兩渠,馬上就用到大量的京城百姓,因此,減輕京城百姓的負擔。

這一條也不大好。長安以及輔州百姓多達三百多萬,如果加上洛陽以輔州,有可能達到五百多萬百姓。當然,減免徭役是好的,最好全國都減免了。可如何減免,難道以後兩京地區,一旦施工朝廷皆拿出錢帛雇用?

那是不可能的,之所以兩渠雇工,是工期長,以現在的施工進展,有可能得要六年左右才能竣工,每年平均最少五個月,每年用工最少平均在四萬多民夫。不采用雇佣制,將會天怒人怨。可是兩京地區有許多小工程,依然需要百姓的徭役來施工。最好全國徭役全部免除,一律采用雇佣制,但無疑要在百姓身上增加稅務。

其實這是一個搬家家的m 惑人的游戲,對兩京百姓放松一些,對其他各州百姓卻殘酷一些。將其他各州縣百姓負擔增加,來施私恩于兩京百姓。

又被李威搶斃了。

第三條是以德感化天下。這是武則天總結了一些歷朝教訓,尤其是貞觀後期以及本朝東西用兵,因此進諫打算停止武力征服,和戎四方,使四海升平。

李威看到她又在表章里舉了許多例證說明,幾乎無語。現在知道和平,早干嘛去了,人家王妃就差帶著論欽陵腦袋來議和,甚至有可能會推動整個吐蕃動1uan,可不吭聲……

再說,真能以德服人?

吐蕃契丹突厥會不會與你講道德?真不修武備,來什麼和諧,以德服人,這個國家不完蛋也差不多成了軟蛋。頂多說盡量減少不必要的擴張,1ang費財力國力,但武備是必修的。

還是搶斃掉!

第四條是禁止朝廷南北中尚各部的浮華風氣,第五條是崇尚儉樸。南指南衙,也就是宰相府,中央各直屬機構,俗稱北衙。中指中書省,也稱右相府與西台。尚指尚書省,也稱都台,文昌台,中台,南省。第四條與第五條是相互補助的,讓上級官員帶個好頭,然後精減土木建設,節約開支與勞動力使用,特別是宮室建設。先前對東都營建,已造成百姓負擔重,有所怨言。

這兩條倒是好建議,可是現在朝堂官吏已經是很清明了,其他各朝各代,李威不見,可以從史書看出一二,象這段時間的朝堂,還是不多見的。無論是郝處俊,或者戴至德、張文瓘都在小心地維護著朝堂。也可以挑出來,再提一下。至于第五條更是好策略,李威也說過,如他登基,頂多將原來的宮室修葺,不會再建。

可母親的種種,他卻是知道的,明堂、天堂,燒了再造,三陽宮,九州鼎,搜天下鐵,包括將農民的農具搜集而來,治鐵象山,又搜天下金治大儀鐘,因為鐘大,天下金都不足以制而止,等等,與儉樸無半點關系的。

當然,呆得久了,也知道政治只是一場騙騙老百姓的游戲,想要成功,一是厚黑,二是無恥。千萬不要將政治家的話當真。

第六條是廣開言路,第七條是杜絕讒言。這兩條實際上武則天也玩了一個把戲,分開了,不引人注意。否則聯在一起,可以解讀為進諫可以,皇帝也要有訥諫的雅量。但不能搬nong是非,混淆視听。也可以指言官對太子作為的彈劾阻撓,但更可以解讀為杜絕官員對她的攻擊陷害。對太子的彈劾是善意的,總想太子做得更好。可對她的攻擊,卻是致命的,恨不能將她立即罷廢。

其實這兩條聯在一起,已經能看出母親日後那種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霸氣。

繼續看下去。到了第八條,是學習老子的《道德經》,王公以下的臣民,都要讀老子的文章。李淵身上多是胡人血脈,于是牽強附會,一會兒說自己家族來自隴西李家,一會兒說是老子的後代,尊老子為太上玄元皇帝。因此,投其所好,讓李氏宗親與百官看一看,她還是李家的媳婦,沒有外心。

第九是為母服孝三年,這中間牽涉到了一個古禮問題,有小孝,七七之數,中孝,一年之期,大孝,三年才滿。古禮中一些禮制對女子略略不公,因此,武則天做了一些改革,稍稍抬高女子地位。又講了許多,比如禮節,服飾,喪期。也許用意是好的,可等于是空談。各個官員對禮制有各個官員的解讀方式,百姓有百姓的方式,世家有世家的方式。武則天根本沒有能力規範起來。不要說武則天,就是李治都不行,想規範禮制,那些傲氣沖天的各大門閥,會不會買李家皇室的賬?

第十條是五年以上有功官員不再考核。主要是指勛官的,也就是什麼上柱國的啥,世襲南北朝的北朝制度而來,根據戰功多少將賞勛官,不管事,僅僅加官而己,是榮譽之職。到了唐朝已經弱化,甚至僅作為榮譽獎勵功臣之後代,或者宗室外戚弟子。但在唐初,因為戰爭多,大量招募士兵,授了不少勛官出去,也賞賜了一些勛田。另外三到品的特級勛官可參加職事常官的銓選,二品以上的勛官,可享門蔭特權。因此,也不是一無是處的。

凡是軍功授勛的,戰場上或戰後,由隨軍書記記錄將士戰績,駱賓王就是此職,上報尚書省,吏部司勛郎中反復審查,驗證為實,然後擬定官階,奏報皇上,等候授官。為了防止前線將士nong虛作假,謊報戰功,或者擊殺百姓以充軍功,這個審核很嚴格。甚至數年後,能翻出來,再次驗核。

同樣,這也是一個優良的傳統。但經武則天這一變,五年以前的勛功,那怕就是謊報軍功的,也停止追究不問。看似是簡化管理程序,實際是與學老子收宗室之心,免京城徭役收京城百姓之心一樣,這是收將士之心。

第十一條是八品以上京官增加年俸,京城物價日貴,增加俸祿也是必然。可是又要輕徭薄賦,又要加薪,請問朝廷上哪里變出錢來?或者母親看到國家收入略增,特別是自己為朝廷帶來的一些收入,也動了這個主意?

這些錢是為了減少百姓賦稅謀劃的,不是讓你用來收買官員心的!

第十二條是任事已久,又有才德官員,可晉升。所有十二條,如果讓李威來選擇,最少搶斃六到七條,剩下的也是統統在放屁,唯獨這一條李威認可了。

許多有才華的官員,因為出身寒薄,雖然在職有作為,卻得不到重用。劉仁軌那是特例,是上了戰場打出來的功勞,否則同樣會沒沒無聞。有了這條言策,可以提撥一些這樣的官員升階重用。

但這十二條,對母親很有幫助的,能收買許多人的心,京城百姓,宗室,官員,將士……

將這個表奏還給了母親,武則天說道︰「弘兒,你看本宮之議如何?」

其實李威心中在說,母親這頭史前巨熊終于從冬眠的巢穴里走出來,向世人展示她的種種手段了。

但李威也不急,父親優柔寡斷,對自己再三猜忌,母親又要走出前台,當然,這時候的父親已經逐漸在失去掌控,母親也不會不抓住「機遇」的。父親大義不能扳倒他,母親又斗不過她。

雖然母親坐在這里,氣象萬莊,雍容華貴。可數一數倒在她裙下的人,王皇後、蕭淑妃、長孫無忌、褚遂良、韓瑗、柳奭、于志寧、高履行、上官儀、劉祥道等,以後說不定還有更多的人選,包括鬼神莫測的裴行儉。

因此,李威已經準備再次出逃。條件創造了,有了船隊,可以從容經營南海諸島。

也不是那麼悲觀,既然母親詢問自己,似乎對自己不是很惡劣。只是母親倒底是何用心,猜不出來。于是答道︰「母後之策,對社稷對百姓將會立下大功。母後思緒穩妥,兒臣不及萬一也。」

「也不是,你父皇病情越是惡化,所以你與本宮,更要為你父皇出一些力,分擔一些重任。」

「……是……」

「不過,本宮覺得還有一些不穩妥的地方,弘兒,你能不能替本宮參考一下?」武則天說完了,又將這個表奏遞到他手中。

李威有些暈,其實所謂的十二策,李威後世倒听過一些,許多人將它吹得天上才有,地上全無。現在看過了,大約相差不大的,除了空dong外,要麼就是收買人心。

你收買人心了,置我于何地?

還要我替你參考!

武則天倒是意氣風,不知道她從父親嘴中又得到了什麼承諾,比前幾個月見到的萎靡又有所不同,說道︰「你有了兒子,大唐江山等于又有了後繼之人。這是喜訊,因此你我合力,將這篇策表做好,喜上加喜。」

「是……」

還是nong不懂,這是母親拉攏人心,要走出前台的奏表,為什麼讓自己修改?

「來人哪,」武則天喝了一聲,又讓僕役拿出許多進貢的人參、燕窩、靈芝、銀耳等補品,賞賜給碧兒的。

走了出來,天氣楮朗,陽光居然有些刺眼兒,李威手里拿著這個十二條,不由地說了一句︰「難道還會是日月當空?」新世紀小說網,歡迎讀者登錄2100xs閱讀全文最新章節!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興唐最新章節 | 興唐全文閱讀 | 興唐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