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唐 第四百六十章 三千樂指(二)

作者 ︰ 午後方晴

當然,李成也知道皇後這只是說說。

不但是上官婉兒,那個秋仁杰,天後似乎也很喜歡,但喜歡是喜歡,能不能收為己用是兩回事的。畢竟上官婉兒還有另外一個身份。

第二天武則天又找到了上官婉兒,說道︰「你還是不想說嗎?」

土官婉兒不答。

「那好,替本宮草擬三道話書,將功折罪。是你最後的機會,擬好了,其罪赦免,擬不好,兩罪並。」

「喏!」

上官婉兒耍了一個小聰明,很管用的,可讓武則天也弄得仙仙欲死。立即拿筆,听武則天的吩咐。

第一道詔書是開洛陽的糧倉,用糙米賑濟百姓。河南旱情嚴重,這又要到東都去,必須有一個穩定的東都。但不管怎麼說,這些年,李治與武則天對百姓並不惡。屢屢生災情,屢屢賑濟,花費了大量的國庫。

上官婉兒迅草擬好了,遞給了武則天。看了一眼,「嗯」了一聲,說第二道詔書,後日起駕,前去東都,所有重要的官員與東宮女眷,一起隨駕到洛陽。這道詔書主要是最後一條。必須將東宮也遷到洛陽。長子回京成為必然,他們在東都,長子在長安,無論是武則天或者李治,皆不大放心。

上官婉兒沒有想到其他,這幾年,一會兒東一會兒西的,經常的事,迅將這道詔書寫好。

然後是第三道詔書,一干官員貶放,余黨不究,迅將李賢一案風波平息下來。但是李賢府上一個個出謀劃策的僕役,全部斬殺。徹底將這個不孝子的手臂斷去。然後責令任何人等,勿要議論此事,否則嚴懲不怠。

上官婉兒听了大喜,說道︰「謝過天後。」

終于將這個混蛋掰倒了,即使被毒打一頓,也是值得的。

「勿要謝,寫詔書。」

「喏」,立即將這道詔書寫完。

武則天看了一眼,說道︰「你再替本宮草擬一封信,到青海,給弘兒,將事情原委說清楚。」

「喏!」小心地站在武則天角度寫了一封信到青海。

幾天過去,怒氣消解,又看到上官婉兒的倔強忠烈,起了愛才之心,這才轉變態度的。當然,也不想與長子有太多的矛盾,于是讓土官婉兒代寫了這封書信。

但真打死了,也就打死了。

現在的人與後世的人想法終是兩樣的。

上官婉兒只是東宮的一個良媛,在普通人家,也不過相當于一名小妾。難不成兒子為了一名小妾,不碩大局,與自己魚死網破?

詔書頒。

精明的大住,還從秀媚的語言中,听出這幾道詔書是上官婉兒書寫的,劉仁軌這才長松了一口,立即派人暗中通知東宮。你們不要急,上官婉兒沒有事了。

其實大臣們也沒有心思,再追究下去。

李賢算是徹底踢出政局,現在關注的是皇後與太子。

太子非是昔日的太子,年漸長,到了能夠登基的歲數,文有文治之功,武有南詔青海之功。百姓盼望,將士愛戴,特別是雍王的種種逆行,更使太子功績與品德,一時無兩。

現在的太子,已經完全能夠取代皇上。

但皇後也非昔日的皇後,內宮全部掌控,朝堂上還有無數的心月復,加土她的高智慧與手腕,同樣無人敢踫其鋒芒。

太子回京成為必然,可是皇後與太子如何相處?朝堂暫時平靜下來,然而就象一場更大的風暴在醞釀。

只是高智周很是慚愧,自己是李賢的心月復,皇後不喜,太子也不會喜。詔書上說不究了,可自己仕途也到了頭。于是上書,要求致仕。書土立準。退休吧,勉強獲得一個比較圓滿的結局。他這一退,李賢在朝堂土最後一面旗幟,也隨之倒下。

車駕開始趕向東都。

可是上官婉兒一直隨武則天同行,東宮諸女還是不得見。十分擔心,秋惹找到了狄仁杰。她的義父嗎,又在路上,拜訪一下不算過份的。

秋仁杰看了看她的肚子,說道︰「慈兒,恭喜。」

二女出身單薄,在東宮,或者將來的後宮,很難有作為。可母以子貴,若有了子嗣,在以後的後宮也能有一席之地。

「謝過父親大人」狄慈臉上緋紅。又道︰「婉兒她「?」

「婉兒她會平安無事的」秋仁杰道。既然武則天重新讓上官婉兒寫詔書,而且這三道詔書,皆是重大的詔書,不象上官婉兒以前寫過的幾道詔書,都是無關緊要的。比如祭祀,安撫,勸慰,等等。于其說是執掌詔命,不如說走進內宮,給武則天做一個話伴的。

可這幾道詔書皆是涉及到政治,最後一道詔書,換作以前,北門學士都沒有代筆,大多數是武則天親自書寫。

說明皇後這口怒氣噎了下去。但上官婉兒腦門子上那個血窟窿,多半沒有好清,放出來,會招惑議論。不如將她繼續關在自己身邊。

大約說了其中的過節,又說道︰「此次良媛替太子立了大功,但在皇後身邊生的,既然皇後怒氣消解,你們以後不要再議論了,或者再到處求人,反而不美。」

「是。不過父親大人,良媛這個主意,韋良娣也參與了。」

「韋良娣啊」秋仁杰眼前浮現著去年那個小姑娘看似無心地問自己的,那一句話。道︰「我明白了。」

很是無語,自己當時根本就沒有想起來,難怪皇後要生氣。一個聰明似妖怪的人段夫慶手下兩個蕃子的供詞,居然讓兩個小孩子耍了花招,換自只心里多少地會不平衡的。況且皇後本非善良之輩。但是他想到了另一件事,道︰「你以後勿必不能輕視那個韋良娣。」

上官婉兒聰明不要緊,她的出身,注定以後頂多成為殿下的一個寵妃,就象自己兩個義女一樣。但這個韋月一旦有如此智慧,必然影響到後宮,出身高貴,相貌美麗,而且制訂了這條計策十分歹毒,可見她的心性。對此秋仁杰並不排斥,東宮之中幾女過于柔弱,也需要一個行事果斷狠辣的人居中側應。

「支」

「回去吧,對東宮幾位妃嬪說,上官良媛會平安無事。只要傷疤一好,必然返回東宮。」

「支」

「還有,對她們說一聲,若是沒有錯,一段時間後,皇上必然下詔書,讓太子殿下回京。」

「是」秋慈驚喜地說道。

就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回京城,說不定自己生產時,太子就能到達。那才是一個喜訊。

這時候生產是一件很危險的事,只要難產,一半的機率,母子很有可能同時亡命。然後是孩子的成長,在一兩歲時,孩子是虛弱期,同樣也是危險期。所以沒祿氏回邏些城後,繼續隱瞞贊普的死訊力直到孩子確認平安無事,才能將喪信布。當然,還要與論欽陵有一番交涉,讓這個權貴支持。這樣才能讓兒子,平安地做贊普。

做了贊普,大義就抓在手中。

李威的奏折,也到了長安,李治不在,送信的信使只好追趕,一直追到華州地界,才將車駕追上。將奏折呈上。

听武則天將奏折讀完,李治說道︰「宣劉相公謹見。」

對妻子依然很生氣,沒有詢問武則天,直接詔劉仁軌進來商議。

劉仁軌到來,李治將奏折遞給了劉仁軌,等他看完後,說道︰「劉相公,機會難得啊。」

吐蕃都亂成這個樣子,此時正是收回青海的機會。雖然說是兵力少,可以將諾曷缽二十多萬子民從靈州往青海一遷移,青海那一個偽可汗必敗。青海的事徹底解決。

「能下,不妥。」

劉仁軌大驚。還想打啊,太子回不回來了?

並且也不需要打,只要扼守住河涅九曲,不時地依據地形,大軍未至,對諸羌或者吐谷渾時不時起一些進攻。吐蕃大軍一到,退據各城堡堅守。讓吐蕃困窘,逼使論氏兄弟向贊普系妥協。不是芒松芒贊的兒子為贊普,是太子的兒子做贊普。幾年後,做一些配合,幫助那個沒祿氏將論氏兄弟鏟除,無論沒祿氏以後如何做,吐蕃少了論氏兄弟,都不足以為危害。到時候,可以不廢一兵一卒就可以將青海拿下來。

打一場戰役,還是與強大的吐蕃對撞,容易麼?

吐蕃固然勞命傷財,唐朝又好到哪里去。幾乎半年全國的稅務,這一戰就生生打完了。若不是太子背負罵名,將許多羌蕃強行遷到中原做部曲,人口損失同樣十分慘重。

但沒祿氏這件事不能說,說出,有可能皇後會加以利用。

可還有道理,繼續道︰「青海乘勝追擊,是能做到的。然而在我軍圍剿之下,許多部族轉移到各個山谷,想要完全平定,沒有幾年時光不可能的。只是一些小動亂,雖說噶爾兄弟一時半會平定不下來,可也要不了兩三年。那時候青海還沒有平定,吐谷渾又不是昔日的吐谷渾,能動用的兵將很少。吐蕃大軍一到,戰線拉長,我朝救是不救?救損失會十分慘重,萬一再來今天災***,就是想救都沒有那個能力。不救,只能坐看吐蕃人將青海再度奪回。而且這些族民,皆是太子殿下強迫遷到靈州,對我朝又沒有好感。一個新的莫賀又會出現。陛下,三思哪。還是听太子的,青海雖然得到對朝廷有好處,但畢竟根源還是在吐蕃。只是不停地***,讓吐蕃矛盾沖突加劇,才是上策。」

李治還在猶豫不決。

劉仁軌又說道︰「陛下,你再想一想,這一次青海我們唐朝贏得多麼僥章?若是殿下沒有從拜嶺突圍出去,諸位將士必然前來營救。里外大軍會全部覆滅。休說九曲,河謹都能失守。就是突圍出去,殿下一旦萬一有了不幸,三軍沮喪,論欽陵率領大軍回頭再殺過來,青海將士沒有了士氣,又如何抵擋?或者論欽陵不對付太子殿下,在赤嶺西全力對付李敬玄部,七萬大軍有可能同樣覆滅。沒有了七萬軍隊,青海這一戰,太子殿下還會潰敗。再說雖大勝,可是真正屬于吐蕃的士兵,被我朝擊斃多少,抓俘多少?精銳還在啊。

這一勸,終于將李治勸說下來。

召集了各個宰相重臣在行宮議事,既然青海暫時平安無事,是不是要召太子回京。這是走一個過場的。是行軍元帥,這一戰,從太子出到返回,接近兩年,那一個行軍元帥也不可能任職這麼長時間的。又听了劉仁軌的建議,讓黑齒常之總督河湟九曲,李謹行監督黨項,薛仁貴留守松州。召太子與裴行儉回京。

很不容易。

終于讓太子回京了。

這一條消息傳出去,就象長了翅膀一樣,許多百姓立即得知,萬民歡慶。

這個病皇帝終于下了一道明智的詔書,太子再不回來,朝中還不知亂成什麼結果。然後許多百姓盼望著……未完待續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興唐最新章節 | 興唐全文閱讀 | 興唐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