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九章極度強勢(上)
張學武有他的顧慮和全盤的考慮,因為汪精衛這些被突然出局的人並不會善罷甘休,所以向南京進軍不過是一個政治上的幌子,或者說是軍事上的試探,實際上一把利刃已經被張學武亮了出來,那就是獵鷹特種作戰部隊,張學武掌握的秦不二所指揮的一百多支作戰小隊已經趕赴重慶、昆明、武漢等各地,緝捕汪精衛等反對聯合政府成立的原國民黨要員,並且將立場不明的部隊立即控制起來,第十戰區的百萬大軍如同潮水一般的橫掃整個華北,這時,可以說張學武的實力方才顯露出整體的猙獰之勢!
面對空降而來,如狼似乎虎的特種兵,汪精衛、孔祥熙、周佛海、陳公博、陳璧君以及五十余名將領全部被在同一天逮捕,押解到了武漢!
張學武沒特別佩服過蔣介石什麼,但是在處理汪精衛等人的問題上張學武不得不佩服蔣介石,或者說蔣大總統太過婦人之仁?回顧歷史上,蔣介石干的過河拆橋大肆殺戮黨內同志的例子還真不多?難怪其不是穩坐江山的命啊!匹夫需心狠手辣,而一國之君要能夠享受血漂浮杵的景象!殺一人者為犯人,殺十人者為匹夫,殺百人者為俠,殺千人、萬人者為將,屠滅一國者為君,殺人不是過錯,如果殺得少就是你不對!所以張學武用來灌輸給部隊的這套理論讓很多人都感覺到害怕,宣揚以暴制暴非常不符合中國一貫的儒家思想的底蘊,就連蔣介石也不慎贊同,但是張學武是武裝部隊的最高指揮官,所以作戰方面的一切也只能交給張學武去處理。
在此之前,張學武與蔣介石進行了一番夜談,蔣介石也不理解張學武如此歇斯里地的殺戮和鷹派的做法對其到底能夠有什麼好處,張學武對此看得很看,英美在中國有足夠的利益的時候,或者他們需要你的時候,你自然就成為了他們所謂的朋友和利用的對象,這種教訓我們以前受到的還不多嗎?
所以張學武告訴蔣介石,仗他去打,人他去殺,剩下的人只要把國家建設治理好即可!蔣介石這才明白張學武的用心,張學武的意思就是最後你們將一切的責任全部推卸給我就可以了!也就是說張學武準備為國家和民族背這個黑鍋!同時也就意味著張學武真的要隱退!不過很多原g黨方面的將領全部進入了軍隊系統,並且都在軍、師一級的指揮員位置上。
根據張學武呈報的全國武裝部隊整編方案,全國之武裝部隊分為五大軍區,以中央軍區、東部軍區、西部軍區、南部軍區、北部軍區,東部軍區暫以平津為司令部所在,編制五十個整編師,十五個地炮旅,二個重裝甲師,四個輕裝甲師,空軍十二個戰斗機大隊,針對東北作戰部署,以**之內所有東北籍官兵為基干組成,並且大量補充新兵進行整訓,西部軍區為張學武心月復郝文斌任司令官,控制熱河、綏遠、察哈爾、寧夏、甘肅、新疆、青海、西藏,主要是從事生產建設開發,並策應東部軍區反攻東北三省,編制十個整編師,六個山地師,五個特種山地作戰旅,五個輕裝甲師,三個特種輕裝甲機械化旅、配備十個戰斗機大隊以及五個轟炸機中隊,南部軍區配屬二十個整編師,五個地炮旅,一個裝甲師,二十二個聯合機種作戰大隊,擔負廣州、泉州、湛江、海南島沿海防務,而北部軍區則編制了十五個整編師,四個輕裝甲師,二個重炮旅,三個特種山地步兵旅,空軍十個聯隊機種作戰大隊。
而中央軍區則編制五十個整編師,十五個重炮旅,二十五個機動炮兵旅,二個重裝甲師,十個輕裝甲師,特種作戰集群司令部,空軍方面三十五個聯合機種大隊。
陸軍步兵指揮學院、炮兵指揮學院、空軍航空指揮學院、海軍指揮學院、工程兵指揮學院、裝甲兵指揮學院,高級戰略戰術指揮學院,以及各地區各縣的預備役部隊的建設系統,張學武從蘇聯購進了大量淘汰下來的輕型坦克和火炮,這些武器是蘇軍更新換代之後的裝備,但是用于中國戰場對付日本人還是綽綽有余的。
蘇芬戰爭中蘇軍的tb系列坦克表現不佳,這也使得蘇聯加大了替換了bt系列坦克的決心,張學武就繼續揀便宜,不是廢鐵價格堅決不要,畢竟是落後的東西,除了可以對付日本人的九五式,在歐洲戰場充其量就是武裝牽引車。
1939年的最後一天對于張學武個人來說並沒有特別的意義,1939年是一個平年,是農歷己卯年也就是兔年,同時也是民國二十八年,偽滿洲國康德六年,大日本帝國昭和十四年,但是對于中國這個古老的國家來說,卻是極不同尋常的,地方押解的稅款第一次抵達了這個國家的臨時首都武漢,軍政統一的夢想讓多少中國人為之拋頭顱灑熱血?中華民族最大的弱點就是內耗。
如果能夠停止內耗,以鐵腕一統,將整個國家和民族的宣泄點引戈向外,那麼將是另外一種局面,漢民族是農耕民族,但是漢民族的血性一旦被點燃,那麼對全世界來說都將是一個震撼,當年漠北急馳的匈奴安何在?明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之的氣魄!
作為中華聯合政府大總統的蔣正中在新年致辭之後,簡短的宣布了一份聲明,那就是中國政府回收淞滬勢在必行!時間將定在一個月之後,中國武裝部隊將對盤踞在京滬杭一地的日軍進行毀滅性的打擊,並且由外交部周部長向九國公約組織遞交向日本帝國侵略中國索賠二千億美金的請求,並且再次敦促九國公約組織立即將南京交還給中國方面,否則中國政府將不保證九國公約組織各國部隊的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