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鄰星北方星域。
這是一片無比遼闊的純淨星域,沒有暗夜中不時穿梭的流星、沒有漫無目的漂泊于宇宙中的大小天體、也沒有如煙雲般彌散飄離的五彩星雲。純淨黑色與遠方那照耀出刺目紅光的比鄰星形成鮮明的對比,使人仿佛僅僅依靠自己的肉眼,便能找出通往奧塞羅星的準確航路。
對于習慣了太陽系復雜航線的塞西莉婭來說,這樣空曠的航線無疑是駕駛的天堂,使她可以毫無顧忌的將TR-735號艦的引擎提升至極限,讓這龐然大物可以以亞光速的極速在這純淨的星空中盡情奔馳。
不過,航行中的塞西莉婭所流露出的神態卻並不像想象中的那麼輕松,在將駕駛方式切換到自動駕駛後,她將全部的注意力都投注到了一組航行數據上面,並依靠艦船電腦所模擬出的動態影象,尋找隱藏在這組數據中的航行缺陷。
這組航行數據是不久前模擬作戰時所采集到的即時數據,通過這組數據,塞西莉婭發現這一次模擬對戰的情況並不樂觀。僅是粗略的觀察,她便發現了三處必須馬上做出修改的航行缺陷。
在這三處缺陷中,最為致命的缺陷來自于太空梭緊急發射時的艦體動態變化。
由于TRⅥ型太空梭時,為了減弱太空梭發射時對艦船航行所產生的影響,特意將太空梭發射艙安置于艦體尾部,使太空梭發射時產生的推動力能與艦船保持一致,從而降低太空梭發射過程中所產生的瞬間動能。所以,以‘鯰魚’Ⅲ型運輸艦的硬件設施而言,裝備一架艦載太空梭其實已經是TR-735號艦的極限。
可在現在這種情形下,TR735號艦在增加了多門航空機炮和艦載導彈的同時,更將艦載機提升到了五架。這些額外的負擔和大面積的改裝已經影響到了TR-735號艦的艦體平衡,而且在同時發射五架太空梭時,所產生的瞬間動能會使航行中的艦體出現劇烈的顫抖,甚至出現了短暫的失控現象,這在分秒必爭的實戰中無疑是致命的缺陷。另外,由于TR-735號艦艦體自重太輕的緣故,太空梭在發射後也得不到反向的極限推進力,使得太空梭在最初時期需要五到八秒的時間,才能進入真正的空中格斗速度。
與其類似的是艦載導彈的發射,TR735號艦所裝備的是短程‘戰斧’式艦載導彈。‘戰斧’式艦載導彈是各型號導彈中通用性最強的一種,雖然它的攻擊距離相對較短,但是其發射速度和穿透力卻是各式導彈中最強的一個型號。通常情況下,‘戰斧’式導彈在準確命中後甚至能重創10萬噸以下任何宇宙艦的艦體裝甲,對護衛艦這類擁有強悍防御裝甲的作戰型宇宙艦,也能產生極為可觀的破壞力。另外,‘戰斧’式艦載導彈不但能在宇宙艦上進行裝備,一些類似F-Ⅴ型的重型太空梭也能裝備。所以在進行模擬戰的時候,塞西莉婭首先試射的就是‘戰斧’式艦載導彈。
不過,通過這一次試射,她卻發現艦體在保持水平位置時,發射出的‘戰斧’式導彈會因其強勁的推進力,使艦體出現偏移,從而使‘戰斧’式導彈喪失目標鎖定。只有在低速情況下,使艦首上移水平位置25度時‘戰斧’飛彈才能保持目標鎖定。
而羅賓在赫耳墨斯太空港購買的‘三叉戟’中程艦載導彈,便不存在這樣的問題。相比‘戰斧’式短程導彈,‘三叉戟’中程導彈擁有更遠的攻擊距離,而且在接近目標一定範圍後,‘三叉戟’式中程導彈會自行分離出三個彈頭同時展開攻擊。這種多彈頭攻擊模式使得‘三叉戟’式中程導彈對敵方宇宙艦具有極大的威脅,但單論單彈頭的穿透力,‘三叉戟’式導彈的攻擊力卻無法媲美‘戰斧’式,而且作為專用的對艦導彈,‘三叉戟’式導彈無法對機動性能極強的太空梭產生威脅。
通過這次模擬實戰的對比,‘戰斧’式短程導彈和‘三叉戟’中程導彈在性能上各有優劣。在破壞力以及機動能力方面,‘戰斧’式導彈無疑佔據絕對的優勢,但是‘三叉戢’的射程與操作的簡潔性卻也是‘戰斧’式無法媲美的。
所以,綜合了這兩種導彈的性能特點以及實戰情況後,羅賓和塞西莉婭決定立即更換導彈發射序列。將不影響航行速度的‘三叉戟’式導彈安置為導彈發射口的第一序列,而‘戰斧’式導彈的發射序列則相對靠後,準備用于近距離的精準打擊。
這樣的安排在戰術上使得TR-735號艦純粹的進入攻擊模式,而非通常情況武裝運輸艦的被動防御模式。在裝備班緊急更換導彈發射序列的同時,塞西莉婭也必須讓自己立即適應這種極具侵略性的航行方式,並熟練運用發射飛彈時艦船必須做出的相應戰術動作。
在塞西莉婭通過這一次模擬實戰發現諸多問題的同時,安格斯所率領的太空梭戰機編隊也發現了不少必須馬上去解決的問題。
其中,首當其沖的便是新改裝的‘殲-Ⅸ’太空梭。
經由老杰克所改裝的‘殲Ⅸ’太空梭新配備的航空機炮和短程‘流星’飛彈展現出了令人驚訝的優異性能,若不是飛行員的駕駛技術還略顯粗糙,‘殲Ⅴ型。可隨即在試射‘麻雀’中程飛彈和‘響尾蛇’遠程飛彈的時候,問題開始集中爆發了。
通過親身的性能測試,安格斯發現用‘殲-Ⅸ’太空梭發射‘麻雀’中程飛彈時,需要連續做出五個細微的戰術動作才能做到精準發射。而發射‘響尾蛇’遠程飛彈,則更是需要三個大幅度的戰術動作。
假如是由經驗豐富的飛行員來駕駛‘殲-Ⅸ’太空梭,那麼這些問題可以完全被忽略。可現在的問題是整個戰機編隊中除了安格斯以外,其他人全部都是菜鳥,以他們目前的水準,根本沒辦法精確的完成這些戰術動作,這就使得安格斯必須推翻原有的作戰方針,立即制定新的作戰計劃。
于是,在經過了多方考量之後,安格斯決定暫時放棄‘殲Ⅸ’太空梭近距離格斗能力。而遠程打擊任務,則全部由他所駕駛的F-Ⅵ型太空梭來完成。
諸多問題的出現,讓航行中的TR-735號艦陷入了空前的忙碌之中,機械班、裝備班在老杰克的率領下全力運作,要搶在敵襲出現之前對艦體和太空梭進行新的調校。參與實戰的飛行員和候補飛行員則一遍又一遍的仔細研究之前的飛行錄象,尋找出自己的飛行誤差,並努力克服技術上的缺失。
而與此同時,在TR-735號艦航空陸戰隊的訓練艙內,剛剛結束了模擬作戰的羅賓等人正在進一步熟悉各自的Ⅲ型步兵裝甲,並悉心研究航空戰與地面作戰的諸多區別。
在他們身邊,陪同訓練的安德魯等人則疲憊萬分的卸上所裝備的天行者Ⅱ航空裝甲,用敬畏的目光望著依然裝備著Ⅲ型裝甲的羅賓等三人。
在剛才的模擬作戰中,羅賓主要嘗試了航行狀態下的艦體外防御戰與突擊戰。裝備了Ⅲ型裝甲的羅賓、卓洛、李作為攻擊方,與裝備天行者Ⅱ型航空裝甲的安德魯和另外兩名步兵上仕,以及安迪的機炮組所組成的防御方展開艦體外對戰。
從裝備上而言,安德魯和其他兩名步兵上仕所裝備的是太空戰專用的天行者Ⅱ型航空裝甲。比起羅賓曾經裝備過的捍衛者Ⅱ型和愛國者Ⅱ型,專用于航空作戰的天行者Ⅱ型航空裝甲體型更為龐大,在裝備完成後高度大約在2.8米到3米之間。而且由于是在太空這種失重環境下作戰的緣故,裝甲不用再過多的考慮負重問題,因此,所配備的火力也遠遠勝過常用型的陸戰重步兵裝甲,除了配備重裝者專用的MX8-改突擊機炮外,裝甲兩側的肩部位置還配備了榴彈發射架,左臂處甚至還裝備了一門小口徑火箭炮。單從火力上看,天行者Ⅱ型航空裝甲完全就是一個重裝者與一個火力手的結合體,其瞬間爆發出的作戰火力甚至可以媲美一門艦載機炮。
與之相比,羅賓等人所裝備的Ⅲ型裝甲在火力上就略有些寒酸了。
在裝備後,Ⅲ型裝甲的高度大致是在2.2米到2.3米之間,這使得羅賓他們就猶如是站在巨人面前的孩子。而且設計理念上的不同使得Ⅲ型裝甲幾乎不存在自帶任何武裝,所有的火力都來源于攜帶式的‘MX8-改’突擊機炮以及其他裝甲專用武器,這使Ⅲ型裝甲看起來與輕步兵裝甲幾乎沒什麼區別。
但是,在真正與其對戰之後,安德魯等人才徹底認識到了Ⅲ型裝甲的可怕,那已經是一種與他們完全不同的戰斗層次。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