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經濟低迷
在後來網絡時代《斗破》火了之後,一堆模仿作品,「穿越成廢柴,遭遇未婚妻悔婚,隨身帶著魂魄狀態的老前輩」,這個套路都成為爛大街了。
但是,《斗破蒼穹》走紅的奧秘,確是在于先抑後揚。
先將故事中的主角壓抑,被誤解為廢柴,被未婚妻悔婚。一系列的挫折之後,主角反而開始爆發,反而能夠制造持續的**劇情。
而且,斗破蒼穹中流行的斗之氣九段設定——斗者,斗師,大斗師,斗靈,斗王,斗皇,斗宗,斗尊,(半聖)斗聖,斗帝。這種設定,比起武俠小說中的武學高低程度,更加一目了然
于此同時,異界大陸上,家族、宗派的設定,也開始不再是少林、武當、青城、峨眉、華山之類的傳統「武林門派」,頗有一股打破武俠小說常規的新意。
金庸雖然不斷批評,然則顯然逐漸被故事情節吸引。等到翻完了開頭之後,金庸卻是問道︰「後面的稿子,還有嗎?」。
「呵呵,只有開頭幾萬字啊」張少杰說道。
「這部小說準備寫多長,還是像《大唐雙龍傳》那樣?」金庸問道。
「當然了」張少杰笑道,「通俗作品,目的是為了娛樂大眾。不需要講大道理,自然可以將故事編的超級長」
民國時期的奇人還珠樓主,一部小說往往寫到五六百萬字。而平江不肖生往往也是十幾年連載一部小說,也是數百萬字的篇幅。
所以,民國時期的大文豪魯迅,曾經玩笑一般批評——寫小說要賺錢,奧秘是寫的長
這句話,是解釋當時報紙連載的暢銷小說走紅的奧秘。而這一奧秘,在租書店時代,以及網路文學時代,皆是如此。
「一部大部頭,寫幾百萬字,你不怕,短短幾部就將靈感全部寫完了?」金庸皺眉說道。對于老一輩文人,哪怕是作為小說家,字句也多是斟酌,靈感也多是有限。被靈感困擾,總是很多老一輩作家的通病。
「不怕」張少杰笑道,「如果等我的靈感都用完了,我肯定很有錢了。那時候,我就不自己寫了,而是讓其他有才華的作家寫東西給我看」
金庸愕然,沒有想到,張少杰居然是這樣的想法。
不過,很快金庸打擊他說道︰「一個作家寫了一部書之後,習慣成自然。將來哪怕發誓不想寫,也控制不住的等到你既想寫東西,又憋不出來,就知道痛苦了」
對此,張少杰也不禁唏噓。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這句話,對于作家們也是適用的比如古龍,這麼多年來,古龍也算是功成名就。哪怕真的不寫了,還能餓死他不成?然則,古龍就是控制不住寫作**。才會一面為靈感匱乏而苦惱,一面又常年堅持寫作。
——————————
在1981年年尾的時候,張少杰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了《斗破蒼穹》的創作上,對于一名重生者來說,簡單的抄書已經不能讓張少杰滿足。
像《斗破蒼穹》張少杰依然是按照原版的創意、大綱、節奏去寫,然則在細節上,張少杰卻是更多的使用自己的語言。
此時的張少杰本身的文筆,雖然與金庸、古龍、溫瑞安之類的作家相比,自然是遠遠不如。然則,與天蠶土豆相比,卻並不遜色。
因此,張少杰吸收消化《斗破穹蒼》的精髓,進行二次創作,完全可以達到源于原作,但是卻高于原作的境界。
而在張少杰一心碼字的時間里面,香港經濟卻開始顯得百業蕭條。對此,張少杰也是頗為無奈。畢竟,經濟是有其周期性的,哪怕是匯豐銀行的財力,也只能順應經濟周期的規律,而不敢對抗經濟周期。
更何況,張少杰這一名小小的作家呢?
對于此時香港經濟的不景氣,張少杰也只能盡自己一份力量。
比如,讓天下出版、德間文庫、WORD科技、寶龍電影、小霸王游戲、龍騰娛樂等等多家旗下公司,多在媒體刊登招聘廣告、征稿信息,讓更多人有口飯吃。
以張少杰此時的力量,大約能夠在香港當地,提供2000多個就業崗位。這些崗位主要集中在出版、軟件業、游戲產業、電影產業、娛樂經紀等等領域。
而正是因為,這段時間的工作不太好找。使得張少杰的公司,開始不斷接受到了許多人才的應聘。
而也有不少的失業者,開始嘗試以寫小說、畫漫畫、寫劇本等等方式謀生。這道使得天下出版公司受到的漫畫投稿數量激增,而寶龍電影每月也收購5部以上的劇本,至于龍騰公司簽約藝人數量也是大增。
更厲害的則是WORD科技、小霸王游戲兩大公司,不但接受了大量的香港、台灣的青年們前來投奔,而且一些美國、歐洲的技術人才,也紛紛慕名而來。
對于張少杰的企業來說,1981年這是大力收攏人才的機遇。
則對于此時大多數的傳統行業來說,則是巨大的蕭條與危險。當前的世界經濟還未讀過70年代的滯漲時期的影響,依然顯得不景氣。
加上英國政府在香港租期即將到來,談判關鍵時刻,英國政府居然拋出了「主權」、「治權」的花招,試圖以承認主權歸中國,但是希望中國政府依然讓英國人治理的變相殖民方式,保證香港的殖民利益。
中國政府自然是否定這種方案。
雙方的談判,頗有火藥味。
由于,英國在南美洲為了馬島這塊鳥不生蛋的殖民地,也與阿根廷政府展開了激烈的海戰。香港的經濟利益,顯然比馬島要龐大百倍。
中英雙方會不會因為香港問題爆發戰爭?
正是因為這種巨大的恐懼和陰影存在。普通的市民倒也淡定,然則一些財團和精英們卻多是杞人憂天,一副惶惶不可終日姿態。
部分英資財團,以及華人買辦階層,稍微風吹草動,便將資產轉移至見澳洲、加拿大等地。而資產轉移至海外,水土不服、根基薄弱,導致巨虧,又使得這些財團懷戀香港,之後又灰溜溜回到香港。來回折騰幾回,使得這些老牌的英資財團,資本規模不斷的縮水。
這種世道下,香港股市自然不能有良好的表現。
比如,自1981年6月股市創下1810多點新高之後,開始不斷的在1500點~1800點之間震蕩整理了半年。高位震蕩,對于有經驗的投資者來說,都會意味著,這是典型的主力資金不斷出逃的跡象。
然則,大多數小股民對于這種現象,則是置若罔聞,依然試圖在這種行情中不斷投機。
自從之前幫助張少杰操盤過股票,見識到股市中翻雲覆雨,轉手之間便賺幾倍暴利的甜頭。
梅艷芳的兩個哥哥至此,雖然擺月兌了平庸度日生活,然則卻迷上炒股食利。
然則,81年下半年開始,股市果然如張少杰所言,景氣的市道已經結束,變成了高位震蕩,疑似主流資金高位出逃跡象。
這一敏感時間段,股票基本處于高位震蕩,往往漲跌很頻繁,然則單邊上漲的牛市行情已然多日不見。
想要在這種牛皮震蕩市場賺錢,對于普通投資者來說,卻是非常的艱難。
「少杰,依你看,這股市後面怎麼走?」梅啟明恭敬的將他精心繪制的K線圖拿出,可以看出,這幾個月來股市鍛煉,雖然梅啟明已然顯得很膚淺,沒有看透股市本質。然則,至少不像最初那樣什麼都不懂了。
「這都高位橫盤大半年了,還沒有突破81年6月份的1800點的高位。久久不漲,必有大跌。」張少杰說道,「至少要跌60以上吧」
「怎麼可能」梅啟明顯得非常的難以接受。
梅啟明去年才學會了炒股,這一年多時間,已經讓他有車有房。滿腦子在股市中賺錢的念頭,使得他計算出,資金每年翻一番,一年後100萬變成200萬,2年後變成400萬,3年有變成80年後10個億啊
魔怔一般的計算只存在于他腦中幻想的收益率,使得梅啟明習慣性的過濾掉股市的壞消息。
妒忌這是赤luo果的妒忌
梅啟明心想,妹夫張少杰這一年多以來,淡出股市,所以見不得別人在股市中大賺特賺,所以危言聳听。
正是因此,梅啟明開始意興索然,不再與張少杰談論股市話題。
張少杰也是默然的看了看他,心知道,股民的成熟,是犯下一堆的錯誤之後,熬出來的。梅老哥,作為投資者還是欠缺市場的教訓。
只有在股市中煎熬多個牛市、熊市輪回,有個20年、30年的投資經驗,才能夠算得上成熟的投資者。
「你好自為之吧」張少杰也知道,證券投資這碼子事,很難說服別人。只有投資者,自己成熟起來,才逐漸能夠理智。
第264章經濟低迷.
第264章經濟低迷,到網址